一生的财富书-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这则故事告诉给我们倾听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武断地加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去。?
以下三个问题可以判断出你是不是积极的倾听者。?
———你是否提出问题,并等待答复??
———你回答问题是否快速直接??
———别人是否能感受到你的积极倾听??
在倾听对方说话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不要提太多的问题。问题提得太多,容易打断对方的谈话,造成对方思维混乱,使谈话者精力不集中,或让谈话者偏离他们既定的轨道。?
第二,千万别走神,失败的倾听者大多都是因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在别人说话时,他们的思维开了小差。?
美国广播公司热门节目20/20的资深主持人休·唐斯回忆他的一位同事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同事采访一位越狱者。越狱者讲他们如何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挖掘地道,到了一天的半夜,他们估计越过了围墙,于是他们把头上的木板锯断。当这位囚犯伸出头,看到的景象却把他吓呆了。他说:“我一伸出头,发现自己是在监狱长的办公室中央。”?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叙述者讲到这里的时候,倾听者可以插话。?
“但是,你们永远也想不到,我的同事接下来问了些什么”,唐斯回忆道,“他问:你有什么嗜好?”?
因为倾听者的心不在焉,糟蹋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第三,别匆忙下结论。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观念去评价别人的谈话,早早地就对之作出了赞许或反对的结论。虽然没有表达出来,但在心里已形成了这样的念头。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有时甚至会让我们误解谈话的意思。?
积极有效的倾听者应该始终全神贯注,真心投入。艾默·惠勒说道:“好的倾听者总是倾身向前,他对你说的每个字都专心专意。他把心放在你身上,在正确的时刻点头或微笑。”除此之外,还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参与到谈话中来,观察谈话者的表情,对谈话者的观点不时表示理解与赞同,以鼓励对方多谈,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
增强影响力的秘诀不在表达,而在倾听。世界上最著名的影剧记者伊撒克·马士逊曾明确指出,世上许多人之所以不能留给人良好的印象是因为他们不能耐心地做一个听众,“由于他们只关心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所以根本不肯耐心地去听人家把话说完……多数大人物都曾告诉过我,他们喜欢的是耐心听话的人,而不是那些争着要发表意见的人。而听人说话这门艺术,绝非一蹴而就,真正懂得它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十二、微笑很“值钱”??
“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因为,“当你笑时,整个世界都在笑”。?
“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连续12年保持着全世界销售汽车的最高纪录,平均每天销售6辆,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人们问起他的成功经验时,乔·吉拉德说:“微笑可以增加你的价值。面部表情很重要,它可以拒人千里之外,也可以使陌生人立即成为朋友。”?
乔·吉拉德这样解释他富有感染力并为他带来财富的笑容,皱眉需要牵动9块肌肉,而微笑,不仅用嘴,用眼睛,还要用手臂,用整个身体。?
“当你笑时,整个世界都在笑。一脸苦相没有人愿意理睬你。”乔·吉拉德说,从今天起,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心笑吧。?
无独有偶,被誉为“国际大师级的推销员领袖”的美国富翁弗兰克·贝特格在他的名著《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中说,“微笑是我在各处都受到欢迎的诀窍”。?
在书中,弗兰克·贝特格写道:?
“在我进入别人的办公室之前,我得先停顿一下,想想说些什么,然后面带微笑走进去。当秘书小姐通知老板,然后引我进办公室时,他们一般都在我的微笑感染之下也面带微笑。”?
“当你面带真诚的微笑和擦肩而过的人打个简单的招呼,往往比你啰哩啰嗦说一大堆寒暄的话更受欢迎。如果对方是你熟知的人,你不妨面带真诚的微笑直呼其名。真诚的微笑真是魅力无穷。”?
微笑是你的无价之宝,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休华普说他的微笑具有百万美元的价值,他那凌驾众人之上的成功,就是凭着他杰出的人格以及惹人好感的能力带来的。他那魅力十足的微笑,是他受欢迎的最重要因素。?
微笑是笑中最美的。微笑不仅能展示你的气度和乐观精神,而且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好感;微笑不仅能让你学会赏识和赞美别人,从而改变你的生活,而且还能让你广结人缘,广交朋友,让你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尼尔博士说道:“面带微笑的人,比起紧绷着脸孔的人,在经营、销售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微笑比紧绷的脸孔,藏有更丰富的信息。”?
以下是一首关于微笑的优美的小诗,她打动了许多人。?
一个微笑,花费很少?
价值却很高?
给的人幸福?
收的人谢报?
一个微笑,仅有几秒?
而留下的回忆?
终生美好?
没有人富?
富到对它不需要?
也没有人穷?
穷到给不出一个微笑?
有了它家庭充满幸福?
有了它生意兴隆荣耀?
它还是朋友间交流的暗号?
它使劳累者疲劳顿消?
它为失意者重燃希望的火苗??
对悲伤者它有如太阳?
要化解烦恼它是良药?
它既拿不来也偷不去?
它不出租也买不到?
只有做礼品它才有效?
人人都需要微笑?
而没有人?
比一个忘记微笑的人?
对它更为需要?
应该笑口常开?
因为我们无论是奉献还是得到?
最好的礼物都是微笑?
永远微笑吧?
在人生的旅途上?
最好的身份证就是?
微笑??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一种武器,那些成天阴沉着脸的人,不知道利用微笑价值的人,他们白白地放弃了许多成功与快乐的机会,可以想像,好运和机遇是很难眷顾到他们身上的。???
第三章 富豪的财富信条??一、卡耐基谈金钱??
卡耐基:当你谈到成功时,假设你指的是物质条件———金钱或与其等值的东西,容我请你注意这个事实,轻易发财的能力,或者暂时拥有财富却不知道“运用”财富的人,都没有什么意义。?
所有财富的价值,包含金钱在内,在于个人对它的运用,而不在于仅仅拥有财富而已。?
一个成功的人(获得经济上成就的人),对于金钱和物质资产的运用,谨慎预算得一如安排运用他的时间。他会拿出收入中一笔明确的费用(通常决定于总数的一个明确百分比),花在?
1、食、衣、住的费用;?
2、人寿保险;?
3、以投资方式所作的储蓄;?
4、施舍助人,以及休闲活动。?
这四项花费都以严格的预算控制着。除非在极少有的危机情况下,绝不违背这预算。这样便能保证在个人收入里,存入一个明确的百分比,而拥有经济上的安定。?
假如个人将所得完全用于生活用度、休闲活动,或者其他形式的花费,却不能换取某种物质上的回报,那么个人月收入一百元及月收入一千元,又有什么差异??
然而,我必须告诉你,绝大部分美国人都犯了这个错误。不论他们赚了多少,都有法子花得一干二净,全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预算制度来储蓄,以及适当地运用某个比例的收入。我认识不少人在加薪之后,立即把每一分钱全花在生活用度上。假如一个人月薪一百元,每月加薪二十五,在一般的情况下,他应该能够把所有增加的薪水都存下来。因为,假如在加薪之前,每个月一百元可以维持生活,那么加薪之后,他仍然可以靠相同的金额生活才对。?
经济安定是要透过对个人收入的小心安排才能获得的。在金钱花费上,这需要严格的自律。大多数美国人的麻烦,在于他们的花钱习惯在儿时就养成了,往往由于他们的父母在这方面缺乏适当的自律,使这个习惯牢固难改。?
但是,如果能够透过自律,建立储蓄的习惯,它所带来的喜悦,绝对不下于花钱的习惯。那还需要再说明储蓄是一个比花钱要好得多的习惯吗??
希尔:“当你提到‘储蓄’的时候,你不仅仅是意味着把钱存进银行或者保险箱里是不是,卡耐基先生?”?
卡耐基:“不是,我没有这样的意思。明智的储蓄需要‘运用’个人的储蓄,金钱才能被用来赚取更多的金钱。假如不利用金钱,那么人也用不着拥有比实际生活所需更多的钱了。”?
希尔:“个人收入里,需要多大的比例,来作为一项储蓄基金呢?”?
卡耐基:“那要依情况而定。这个比例应该依个人成家与否而有不同;也要看有多少人要靠他生活或受教育而定。单身汉应该比成家的人要有比例大得多的储蓄,因为,一般说来,他没有太大的负担。他应该为了将来成家而预先储蓄,并且为自己的老年经济安定预作准备。?
“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存下他净得的一个明确百分比,哪怕只有百分之五而已,如此才能建立储蓄的习惯。实际储蓄的金额,不如储蓄习惯本身那么重要,因为储蓄习惯显示出自律的能力,在其他多方面有很大的价值。人无法自律,绝对无从获取经济上的安定,或者在达成主要的目标上获得成功;不论他有多少能力,或者他的机会如何。储蓄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律。”?
希尔:“你认为什么才是个人储蓄计划上最重要的事项?”?
卡耐基:“那便是人寿保险。不论已婚或者未婚,这件事比其他都重要。因为,人寿保险迫使个人养成储蓄的习惯,因为保险费每年都得缴付。同时这种储蓄是你不能任意提取花用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活期存款。它也极有助于建立个人的自立精神,又能使人保有心灵的平静,为自己一旦亡故或年老时,免除家属对生活安定方面的忧虑和牵挂。”??二、价值的观念??
真正的富有,不管是否拥有一大堆财产,一个人必须依照自己的价值而活着。如果这些价值对他个人没有什么意义,那么不管他赚了多少钱,都不能隐藏他生活没有价值的那种空洞。?
我相当清楚,大多数人,他们一辈子活着就是要听命于别人,要做别人希望他们去做的事。他们强迫自己,落入一种巢臼,这种巢臼是那些跟他们个性完全不同的人所代为成立的。他们存心套进这些模子里,变成了怪模怪样,模糊的影像,压抑了自己的特性而模仿别人,没有根基,又不满足。他们狂乱地,而且多数是无效地,努力要在一种跟他们天性、直觉和内在不合而有限的现况范围内,找寻他们自己的正身。?
“我本来要做个作家。我父亲反对,坚持要我上法律学校,成为一名律师。我现在生活富裕,但是我好无聊,而且静不下来……”?
“我要卖掉我的事业,找个地方买片牧场,但我太太不准,因为她担心我们会失去一笔收入以及声誉……”?
“我最恨的就是住在郊外了。我多希望在城里有座公寓,但是我公司里其他的同仁都住在郊外……”?
“我觉得被绑住了,好像我身陷在一场毫无意义,为生活而奔波的竞赛中。我对我的工作真的不喜欢也不感兴趣,但是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别的,而且跟我目前赚一样多的钱……”?
近几年来,像这种话,我听得愈来愈多了。主要是,它们是一种个人不满,甚至是挫败的表白,但是这也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不断地成长的社会疾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那一段时间,有人说产生了一个混淆的、不安的、幻灭的、失落的一代。不幸的,足够的证据显示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代,在大体上,失去了一种有远见、有目标的知觉。这一代的人,容易把价格表上的几元几分,当作永存价值的天秤,这些人只会舍弃自己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