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

第13部分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第13部分

小说: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俗非笞杂桑M饫吹母缮嬖缴僭胶谩H从志×ψ非蟮匚缓腿ΓM私邮茏约旱母稍ぁT诤先悍矫妫笄笞约核舻淖橹屏υ酱笤胶谩6杂诒鹑说淖橹蚴游岬秤剑右苑穸ê团懦狻�

有了欲望,好像就很难维持合理的程度。这种安排,原本是用来帮助自己修身用的。看看自己怎样以理智来指导感情,以理性来引导欲望。实际的情况,却大多不如理想。身体受到欲望的引诱,常常走向偏道,而难以自拔。人人总是提醒自己,不要被名利冲昏了头。但是名利当头的时候,具的没有几个人把握得住。

欲望原本是用来考验身体的,身体却似乎忘掉了这种作用。反而以满足欲望,当作无比的快乐。

人生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是为了人生?生产是为了做人,或者是为了生产而做人?原本十分清楚的事情,也由于身体挡不住欲望的诱惑,而引起很多的争议。

「灵魂」与「肉体」开始了「灵肉之争」,孰轻孰重?各有不同的主张。我们不必强调以肉体的幸福来换取灵魂的完美,却也不能坐视肉体只顾自己欲望的满足,却忽略了灵魂的要求。我们只希望,人们要有整体性的概念。灵魂和身体,都是这个整体性的部分。最好能够兼顾并重,在灵肉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调和。使灵肉都为我们这个整体的人所用,以完成令生令世所要完成的任务。欲望并不可怕,时刻加以合理的节制,不使其过分膨胀,以肉体的健全来增长灵魂的生命,即为上策。


8.反过来囚禁灵魂

人们为了后天这个有形有限的躯体、意识以及现实繁杂的文明事物所迷惑及捆绑,陷溺在这个身体及其有限的运用当中,反而遗忘了这个最为宝贵、最需要珍惜、重视的灵魂。这种舍本逐末的心态,最具体的表现,便是不遗余力,要把人类的寿命,尽可能地延长。

人类平均寿命不长,主要是由于灵魂投胎为人,所带来的先天人生规划,搭配的时间,普遍为期不长。只想早日完成此生的任务,早一些返回老家,安享太平。

现代人不关心人类灭绝的问题,对于个人的寿命,却十分重视。同时站在身体的立场,来评估我们的生命。认为人不过是一堆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一堆粒子的组合。当这一堆粒子觉得舒服、快乐的时候,那就是善。若是身体觉得不舒适,感觉悲伤时,那便是恶。因此主张人生以快乐为目的,再缩小范围,便成为人生的目的在追求肉体的快乐。人之所以为人,即是具有欲望的本质。各种欲望得到满足,就觉得快乐,否则便觉得痛苦。人们好乐恶苦,多以肉体为基础。特别是物质主动说( Epiphenomenalism),承认身体是主体,心灵不过是一连串为身体而产生的事情。身可离心而独存,而心则不能。也就是身体具有影响心灵的能力,心灵并不能影响身体。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Platon,427…347 B.C)早已指出:心灵在身体之中,恰似被关在牢狱面。

台湾大学哲学系邬昆如教授提供一则笑话,简述如下:

有一天,两位同学在校园里,坐在草地上聊天。忽然出现一位穿着十分时髦的女郎,从他们眼前走过。这时候念医科的同学开玩笑地说:「看,一堆碳水化合物!」于是念哲学的同学接着说:「不过,你有没有注意到那堆化合物的表面张力?」

如果只看到身体,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可以获得「一堆碳水化合物」的结论。但是,人的行为、际遇和结构,都是哲学家十分关注的课题。人性是不是表现在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果真完全受到环境的支配?人有没有更高层次的自由?人的自由和灵魂有没有关系?

灵魂创造身体之前,难道没有料到有这么一天,自己反而被身体囚禁起来?依据我们的研究,灵魂这样做,也是一番好意。相当于安排一些障碍,看这个人能不能适当地加以排除,恢复灵魂原有的灵力、灵气和灵通?既然身体有如灵魂的工具,它应该是中性的,可善可恶的。使用得合宜,便是行善的工具。用得不妥当,就变成为恶的工具。工具无善恶,要看人类怎么使用。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其实是看得见的部分,表现在人善于利用工具,而动物则相对地笨拙。瓷器,火药、机械,枪炮都是工具。但是东方文化,擅长于瓷器和火药;而西方文化,则专精于机械和枪炮。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认为,前者是保守性的,后者则是进攻性的。

我们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欲望,因为欲望并非完全是恶的。我们也不能指责灵魂,不认真保护自己的灵活性。我们更不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身体把灵魂囚禁起来,也就是任凭假我(义我)把真我捆绑起来。


9.形成坚牢的多重心身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由一个微细物质所形成的中阴身( Etherial Body)来维持。这个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也就是俗称的头七、二七,三七到七七的日子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然后伺机去投生。如果业缘许可,尚有机会再次投胎为人。这个中阴身便成为那一生的塑造模型,由胚胎开始,逐渐呈现人的模样。中阴身较肉身稍大,如图10,有如沿着肉身周围射出的光。其射出的线越强硬、越整齐,表现其抵抗力越强,身体也越健康。若是射出的线条软弱、混乱、甚至于卷曲,则其身体即已病或将病。因此有人将中阴身,称为健康气。

图10  中阴身
    汪少伦先生指出,在肉体和中阴身之外,尚有欲心身,智心身,和理心身,一层又一层地包在外边,如图11。这五重心身,结合成—个椭圆形,很像—个直立的大鸡蛋。灵魂被包裹在中央,肉身在鸡蛋的正中,好比蛋黄,只不过是直的,而不是圆形的。然后中阴身、欲心身,智心身、和理心身,层层包裹,使灵魂几乎接触不到外界的环境。欲心身比中阴身稍微大一些,一方面穿过肉身与中阴身,一方面包围在中阴身的外边,通常可达好几吋厚。西洋心理学家,大多把它称为「情欲」( Desire,Feeling)。

智心身又比欲心身为大,一方面穿过中阴身、欲心身,一方面也包围在外欲心身外边,同样达数吋厚度。智心身便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智力(Intellect)。

理心身比智心身更大,一方面贯穿中阴身,欲心身和智心身,另一方面又包围在外智心身外边,达数吋厚。西洋心理学家,把它叫做「理性」(Reason,Vernunf)。

这五重心身,就正常人来说,应该是彼此合作的。好比一辆行驶中的汽车,肉身相当于汽车架子,中阴身有如汽车引擎,欲心便是汽车司机,智心即为汽车方向盘,理心则是汽车主人。这五部分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小宇宙( Microcosm)。

肉身是死的,不能够自己活动。必须依赖中阴身的炁,集中于手时,手才能取物;集中于脚时,脚才能踢物。然而,每—个人中阴身的炁,有一定的分量,好比汽车油箱所能储存的油量,各有不同。油用完时,必须再加油。这时候要先将火关熄,才不致引起爆炸。中阴身的炁用完时,也必须加以补充。

这时候心和身要分离,才能顺利进行。否则随充随耗,永远没有充足的可能。将身心分离,使中阴身顺利充炁,便是我们所说的睡眠。我们由饮食补充肉身的消耗,依靠睡眠来补充中阴身的消耗。所以吃得下,睡得着同等重要。可惜有很多人,欲心过强。好像—个铁笼,将自己和他人完全隔绝。笼内乌云弥漫,证明他终日所思,所为,都是自私自利。智心身显得十分空虚,理心身也像—个空鱼胞。智,理两心身没有炁,无力上浮,而铁笼又重,生前生活不正常,死后也必然堕入地狱。



10,灵魂面临强大的挑战

就人类而言,灵魂来投胎时,深藏于中阴身里面。换句话说,这个由业和慧所界定的中阴身,把灵魂紧紧地包裹起来,使其忘记—切,诞生后必须从头摸索。

随着年龄的增长,肉身之外,又增加了欲心身、智心身和理心身的捆绑。于是灵魂被五重心身团团围住,好比水的原子H2O,深藏在各种不同型态的水、冰、汽中一样。汪少伦先生认为,除非遭遇重大事故,灵魂才会偶尔表现一下。通常都昏昏欲睡,无知无觉。

灵魂这样安排,目的在看看这一生的五重心身,能不能一层一层加以修脱,好像五层牢房逐一推倒,使灵魂恢复绝对自由,能够平安地返回老家一一绝对宇宙?

中阴身梵文称为「灵气身」(Pranamayakosha),灵魂投胎时以中阴身为蓝本,制造合乎过去业力的肉身。中阴身一方面供应灵气,使肉体有所作为。一方面具有六神通,包括神足通(飞檐走壁的超能力)、天耳通(听力的增强)、他心通(知道他人心里所想)、宿命通(知道过去世的事情),天眼通(眼力的增强)、以及漏尽通(烦恼的彻底消灭,发出智慧与慈悲),生时偶尔可以活用,死后才能充分表现。

肉身长成之后,各种欲望纷纷产生,包括哀、乐,恐惧等生存欲望所产生的感情、爱、恨、争风吃醋等异性欲望所衍生的感情,悲、喜、勇敢、怯懦、尊敬,轻视、愤怒、厌恶等权力欲望所带来的感情,以及仁爱,同情、慈悲等合群欲望所造成的感情。形成一股强大力量,驱使肉身不断地盲动。以致杀、盗、淫、妄,无所不为。可见我们所说的欲心,其实是魔心。这一辈子不能挣脱欲心的束缚,灵魂就将生生世世,带着这样的中阴身,不断地轮回。

欲心身过分膨胀,是人类的致命伤。它驱使肉身不断地消耗中阴身的炁,使外环的智心身和理心身空虚无力,而体力也耗费殆尽。我们常说身心疲惫,便是指此而言。智心的主要功能在分辨真假、美丑和善恶,以指导欲心慎重选择。但是欲心常常不服从智心的指导,擅自为非作歹。理心的职责在开悟,使我们获得真知,看见真光。除了极少数人,由于前生修持,理心身得以偶尔活动之外,大多数人,都不能发挥功能。欲心身发达,死后大多堕入地狱。智心身旺盛,才有上天堂的可能。而理心身开启,大澈大悟,才能够安返绝对宇宙。

灵魂的最大挑战,是一般人看不见它的存在,误认为身体便是我。灵魂如果是神,身体不过是他所居住的庙。但是一般人不明真相,不但把身体当做我,而且认为这是唯一的我。肉身死亡,便认为我已消灭。为了延长我的存在,就尽力设法保存肉体。于是讲究衣、食、住、行,以实现肉体的生存。未生病时,天天担心害怕。已生病时,便百般求医。甚至知道无法医治,也要尽量寻求秘方。当肉体死亡时,忧伤哭泣。生前以肉身为我,此后也就以尸体为我,魂不离开尸体,成为恋尸鬼,那才是能做神而不当神,一定要做鬼。

灵魂有感于此,便致力于开启心智。使灵界和能量界,逐渐分隔开来。我们下一章,将有进一步的说明。


五、灵魂开启心智

1.人体内原本有心

灵魂在塑造身体的时候,特别重视脑部的功能。脑部的发展,比身体的其它器官更优先,也花费最长的时间。大约在怀孕的第九周,脑细胞便快速分裂。每分钟产生十万个新细胞,到了第二十二周时,脑壳还相当光滑。但是第四十周的时候,脑细胞的数目已经达到一百五十亿个。这个数目在出生后不再增加,表示脑部在胎儿期间,已经发育完成,具有大人的大脑皮质。

我们再看五种感觉器官的情况,视觉发生得最早,大约第二十四周时,具备感受光的能力。但是真正能够看见物体,大约要到出生后三个月。其次是触觉,大约在第二十四至二十五周时,能够感受冷热和疼痛。然后是听觉,大约在第二十六周时,能听取各种声音。但是要分辨和理解声音,要到出生后五至六个月,才能做到。味觉大约在第二十八周已经发达,但是还不能分出浓淡。至于嗅觉,我们并没有办法调查,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根据推测,很可能在胎内就已经具备嗅觉了。

灵魂为了防止各种感觉发展得太快,脑部来不及加以制约,很可能各自发展而彼此不能协调,以致各是其是而产生种种偏见。有意使人的智能发达,安排在身体发达之先。但是我们所说的脑细胞,包括神经元、神经键、神经胶质等等。而这些神经元、神经键,必须受到刺激之后,才会生长出来。因此各种感觉器官,应该和脑部互动,促使脑部发育正常。如果到了四岁,某些部分的脑细胞,所需要的神经元与神经胶质还没有长出来。这些部分的脑细胞,便会逐渐枯死,也无法再生。

同样的生辰八字,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