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行动改变生存 >

第6部分

行动改变生存-第6部分

小说: 行动改变生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时付京平刚刚从一个关注智障人士的NGO“慧灵”离职,在另外一家以参与式戏剧为主要工作手法的“花旦”做一份兼职的工作。离职去花旦对她而言是个蛮重要的成长,但一直牵挂着做了多年的会计本行。
        
与恩友一起成长(3)
王锦辉刚刚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变动,她在“绿根力量”工作三年,担任财务主管和“NPO财务支持网络及能力建设”项目协调人,平时调研、培训接触的是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工作就是爱好,胜任并且愉快,但收入不高,一年前回到家乡,收入不错,生活稳定,但与前几年所做的工作相比总有一丝遗憾。
如此说来,恩友的诞生不是饭桌上拍脑袋的结果,而是一种水到渠成。
分头沟通之后,一共聚起了九个人,分布在天南地北不同的地方,各有自己的工作,大家约定发起阶段先不设专职人员和办公室,大家利用周末时间或者调休以个人名义做审计,有意识多招揽一些业务,为机构积累资源,发起阶段日常事务由付京平承担。
那段时间曲栋也在面临选择,他从复旦法律系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有多年外企工作经历,也是一位收入不错的执业律师。曲栋离开企业做律师和发起“绿根力量”的时间差不多同步,身兼两职,都做得不错,不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面临选择:做律师,收入高,做NGO,有成就感。曲栋心里的天平向后者倾斜,但接着就面临另一个选择:上海的机构刚刚注销,在当地已经不太可能继续做类似的事情,广东的公益组织ICS邀请他加盟负责日常工作,而他毕业后一直都在上海,老婆孩子和房子都在上海。当时,这个给别人提供支持的人,自己也正纠结着呢。
接下来就开始了“恩友”每月一次的网络会议,做更多有针对性的交流,明确了注册资金来源,个人及机构权益的明晰,收入分配比例等问题。没多久,5·12地震,这次地震震动了所有中国人,对NGO的影响尤其明显。地震后曲栋结束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去了四川,“恩友”也开始落地,决定在北京注册。2008年12月18日,经过半年忙碌,付京平拿到了“恩友”的工商登记证书。
转年春天,正在筹划成立大会的付京平接到一份审计委托“大单”。加拿大公民社会项目找到京平请她提供项目监测,这个项目在华工作10年,从中抽出了15个项目做审计,15个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从发布要求到提交审计报告,时间只有1个月。对于付京平个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现在有了“恩友”,这个委托成了机构诞生后的第一单。调动了“恩友”伙伴的力量,分组协作,完成了任务。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这次审计任务压力很大,比如付京平自己的承担的是西北一线,连跑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三个城市。遇到问题时你问问我我问问你,特别是老余(重庆的余剑峰,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关注环保)这样的高手。时隔三年,再次提起那件事情,付京平依然颇多感慨:“那种集体合作的感觉,特别有意思”,她在“特别”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虽然很累,但很快乐,有成就感,也有归属感,那种人与人之间是一个团队的感觉、那种向心力太棒了,让人体会到恩友这个机构对自己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被拉近了。这个件事情对恩友来说不止是一个项目,对我们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触动都很大”。
        
2009 愿望落地生根(1)
2009年6月12、13、14日,由付京平、高天、徐世元、余剑锋、曲栋、周早英、阚鸿涛、王锦辉、张振霞九人共同发起的“北京恩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恩友第一届伙伴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了。
机构名称是“北京恩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最后两个字已经明确了机构的性质——企业,是营利机构。所有发起人都很清楚,他们想做的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只是因为现行法规条件下无法实现非营利注册(基金会、社团、民办非企业)才不得已用这种方式注册。
我们国家对非营利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制度,若是想开办企业,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就可以开张大吉,但想实现非营利注册就没那么简单,非营利注册的登记机构是民政部门(国家有民政部、省有民政厅、地市及以下有民政局),但在登记之前首先必须先找到一个 “婆婆”——由一个体制内的行政事业机关做自己的“主管部门”,一旦出了问题,拿婆婆是问。找“婆婆”,成了实现非营利注册的头号难题:婆婆们哪个都怕出问题担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找不到婆婆又想做事情,一种办法是不注册,不注册就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是没有合法身份不能开设机构账户,再一种办法就是以企业身份注册。“恩友”选择了后者。
工商注册就是“企业”,适用《企业法》。这会带出一堆问题。大家在最初的沟通中就已经确认,“恩友”是一个非营利机构,捐赠收入和其他所得都用于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及自身发展。“恩友”的九位发起人同时又是公司股东,成立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大家自愿认捐的。虽然大家在捐出这笔钱的时候已经明确这是赠予,不要求收回,但是按照《企业法》,股东有权要求进行利润和收益分配。而且,身为一个“企业”,还需要向合作方、公众解释自己的非营利身份。为从制度上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与这份文本同时发到大家手中的还有一份《北京恩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文字不长,简单明了,全文抄录附后。
这个文本在明确了发起人权益的同时申明放弃权益,明确了这个企业注册的机构的非营利性质。一方面,不管将来如何发展,有了怎样的积累,都不会因股东提出权益要求影响机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文本,向合作伙伴、向公众证明机构的非营利性质。
合肥成立会议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了《恩友组织规则》,这个规则也即是机构的内部章程,是一个组织的“根本大法”,明确了恩友的性质、宗旨、工作领域、工作原则和组织治理机构。规则文本和前面的发起人协议草案都由曲栋提供,他是律师、熟悉法律条文,又有长期的NGO支持相关的工作经验,接触了大量草根机构,知道机构发起阶段与发展过程中对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需求,也了解公众的需求。这个文本经过恩友成员逐条讨论修订,参加会议的都有多年NGO工作经验,经过两年运行,在2011年北京伙伴会议上又做了修改,这样锤炼出来的,是一定程度上的治理范本,全文抄录附后。
《恩友组织原则》中,“股东、发起人与恩友伙伴”这一条,注明“非发起人的恩友伙伴不得取得股东身份”,也是与股东权益问题相照应的。最初九位发起人达成高度一致,明确放弃股东权益,不再增加新的股东,也就免去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权益纠纷。
        
2009 愿望落地生根(2)
“恩友”最高权力机构是伙伴大会,“恩友”组织治理结构为伙伴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任命总干事,总干事领导“恩友”日常工作,下设管理秘书处和项目执行小组。
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后,到了任命总干事这一节,就被卡住了。在“恩友”发起成立阶段,日常事务都由付京平承担,她尚无全职工作,又任劳任怨,大家都了解她、信任她。理事会的意愿是任命付京平为总干事,但她坚拒,一方面在“花旦”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方面自己能力不足:“我是干事的,没有管理能力。”
作为见证了京平成长和人生变化的前项目负责人、和新的未来共同事业的发起人和理事长,自己又刚刚经历了一次人生选择,曲栋很清楚一心不可二用,开始游说京平全职投入“恩友”的工作:“第一,人的精力有限,只能专心做一件事,你必须要做出选择。第二,你的事业发展方向无疑是在恩友,不管你想怎么做,恩友都大力支持,你想怎么搞都可以,给你的空间足够大。第三,领导力不够不要怕,可以在做事的过程中成长自己。”
京平依然拒绝。当时所有发起伙伴都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在没有合适的总干事人选的情况下只能由她担当,所以京平只接受了“代理总干事”的任命。从那时候起,曲栋每次见到京平都会游说她,游说内容基本上还是那三步曲。
虽然付京平以半职身份,在恩友投入了堪比全职的时间和精力,但说到底,恩友还是一个“志愿者聚合”,一群理念接近的人聚在一起想做点什么,大家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出来做培训做审计,但怎么说都是一种“票友”行为。发起阶段这么做没有问题,不养全职不租办公室,大家自己动手为恩友积累资金和资源,也是在凝聚人心。机构成立之后继续这样走,人心就会散掉,即使完成了法律意义上的注册,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落地与转变,机构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前面说“恩友”是一个“三无机构”,这个三无还可以有很多解释,比如可以解释成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事没事,而“没钱、没人、没事”又是互为因果的,如果不打破这个因果链,机构只是法律意义上的成立,实际上还是空壳一个。
“恩友”真正落地,是从成立大会的那一天开始的。阿拉善SEE环保协会的财务总监张敏及两位同事列席会议,张敏不仅参加会议并成为“恩友”伙伴,还开始与“恩友”洽谈合作,他们正在寻找能够做NGO财务监测的专业机构,很快就确定了委托“恩友”执行为期一年的项目财务监测。这对刚刚成立的机构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有了机构固定的业务。有了项目就有了钱,可以出用专职人员。SEE不仅是一个“客户”,还为他们提供了接触更多草根组织的机会,有机会实现“恩友”宗旨——“通过为中国非营利组织提供财务管理的专业服务和支持,提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
成立大会之前加拿大公民社会项目的委托和成立之后SEE的委托都来得恰是时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恩友”这样的机构确实是有需求有市场的。
“恩友”成立后很快有了第一位志愿者付曦,这又成了一次正向推动的开始。她是执业会计师,在四大所任职,因为金融风暴的原因,四大所很多专业人员半薪在家休假,对这样的一个可以用会计专业服务社会的公益组织感兴趣,就来做志愿者。2009年9月,壹基金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对30家“典范工程”入围机构进行考查,时间也是一个月,这对“恩友”来说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动员志愿者参与”,付曦通过她的网络发布信息,一下就有50多位四大所财务人员报名。为了帮助这些专业人员了解NGO,“恩友”设计了专门的培训课程,挑选15位报名者,由曲栋、高天进行专门的培训,并由恩友伙伴带他们执行最初的工作。他们都是资深的专业人士,业务没的说,这样的培训和带班过程,主要是为了增加对NGO的了解。
通过实施典范工程监测,“恩友”不仅接下了壹基金这样的大“客户”,也开辟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恩友”的工作中增加了一块新的内容,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原来做事情都是合作伙伴亲力亲为,但他们都有本职工作,时间精力有限,承担业务内容和工作量自然会有很多限制。面向社会招募专业志愿者不仅可以突破这个限制,也是一个让主流精英人士了解NGO的过程,可以通过典范工程审核工作接触到各种各样最优秀的NGO组织,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按照约定,志愿工作会有一点儿补贴,但很多参加考查的志愿者又将补贴捐给了“恩友”,认为这样的工作给了自己一个了解民间公益组织的机会,许多人还以此与公益圈结缘,带孩子参加相关机构的活动,不仅做“恩友”的志愿者,也成了其他公益机构的志愿者。
        
2010 “异类”的声音
2010年9月15、16、17三天,“恩友”在泰山召开了第二次伙伴大会。
从2009年6月的合肥伙伴大会,到2010年9月在泰山召开的第二届伙伴大会一年间,是“恩友”落地成活并迅速成长的一年。有了固定的业务而且有供不应求的势头,开发出了自己的志愿者培训管理模式,也有了自己的志愿者团队,有了全职工作人员,有了与人合租的办公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项目”,“恩友”第一个主动申请的项目是向广东千禾社区发展公益基金会申请的“广东NGO财务状况调研”。
泰山会议是“恩友”的第一届二次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恩友”三年战略规划:这颗种子活下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