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拿下面试-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英语的学习,环境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要敢说。如果没有语言环境,学习英语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都很难说得好。记得我到北美的第二天路过一个快餐店,我当时特别喜欢吃辣鸡翅,但是不知道怎么点,于是指着图片上的辣翅对服务员比比划划,只会说“Yes”“No”,结果服务员给我端来一份辣翅套餐,那时没多少钱,只想吃俩辣翅解解馋,结果却买了份很贵的套餐,很是心痛,这也是很难忘的一次经历。那时我才知道,我学的英语什么都不是。
语言这东西,如果不是母语,很难学得地道。学习语言,关键在于要学会表达,尽量使用地道的表达方式,不用过分追求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想要正宗是很难的。就像洋人学中文,学得再像,只要一开口,我们也知道他是“老外”。印度人说英语,语音语调十分奇怪,听起来非常刺耳,但是因为表达地道,老外都说印度人说得很好。
在美国有很多来自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保姆,她们的母语是西班牙语或者葡萄牙语,词汇量只有七八百,但她们说起英文来好像一点障碍都没有。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词汇量至少在3500,通过六级考试的词汇量至少在6000,通过托福、雅思的,词汇量大约在8000以上,通过GRE的词汇量基本在15000左右。为什么口语还会输给那些只有七八百单词量的保姆呢?我总结最大的原因,除了语系差异外,就是平时不敢说,说错了怕人家笑话,或者被人家笑话了以后就不敢说了。我在北美工作过的很多公司都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我平时聊天、开会说错了,都有人善意地告诉我正确说法,我非常感谢他们,他们让我的英语突飞猛进。我希望所有在学英语的中国人,不要怕羞,只管说。
我在给中国人进行英文面试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总要经过这样的步骤:先用中文组织答案,再翻译成英文。于是磕磕绊绊,结结巴巴。
语言表达得不顺,别人不会认为:因为这语言不是你的母语,所以你表达得不好。你给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这个人笨!
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水平吗?没有!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面试英语水平吗?有!
那些学中文的老外,无论学得多好,只要叫他聊三国,聊水浒,没有一个不露馅的。但如果他们说起相声来,还真的能以假乱真,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一个段子做了无数次练习!先编排好段子,经过多次练习,我们也有机会“以假乱真”。所以关键在于了解面试流程,前面说过,一个小时的面试至少要说半小时话,剩下15分钟的话是可能要说的,几乎只有15分钟需要现场发挥的。你只需要在前15分钟给人“这家伙英文还不错”的第一印象,后面就算露了马脚,也已经把竞争者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了。
记得我第一个收费的学生来自福建长乐,我刚开始业余讲面试的时候基本都是免费的,一来满足自己好为人师的愿望,二来看到别人找到工作的高兴劲,我也替他们开心。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甚至三更半夜都有人从澳大利亚打电话向我请教。业余时间几乎被全部占用,严重干扰了休息和家庭生活,太太非常不满。有个朋友建议我:不如象征性收费,这样可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隔绝只是想蹭免费资源的人。那个学生是第一个愿意付费的,他连中文都说不清楚,更何况英文。住的地方离我家好几十公里,感念他的诚心,我每次都到地铁站去接他来我家上课,经过短期培训,加上他非常刻苦训练,很快找到了一份政府工作,他开心极了。以后每次我演讲他都来帮我站台。
一次性拿下面试 第一部分 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14)
不是母语的语言没有别的技巧,关键是敢说、多说、哪怕乱说!
面试是一场双赢的战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古代流行赌骨牌,有1到36,36个数字,赌客任押其中一个数字,如果压中了,1赔35。有位老赌客,很久都没赢过。一天,他拿了36个赌注入场,告诉庄家:“我不想再赌了,在我收手前,一定要赢一次。今天我拿了36个赌注入场,从1押到36,不可能一个都押不到。”之后他去上厕所,途中从怀中掉了一个红布包好的赌注,庄家偷偷把这一注收起来,打开一看是12。赌客从厕所回来,把赌注全摆上台面上,但只有35注。他搔着头皮说:“另一注可能留在家里没带来。”因为开牌在即,来不及回去拿了,庄家决定这次开12。赌台上的人全注视着摆在台面上的35个小红布包,打开第一个包,押12,第二个包,押12,35个小红布包全压押12!庄家破产了。
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步吞噬弱小的经济体,企业经营上收购战与反收购战,各出奇谋,正所谓商场如战场,人生亦如战场。我一直认为面试也是一场战争,是一场需要双赢的战争。
记得一个外国同事很喜欢研究战争,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书是中国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充满了谋略智慧。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常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理论根据。汉代以后,《孙子兵法》更是被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一直到热兵器时代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出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是《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战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战都不会失败。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的方略,同样适用于面试领域。
我曾经无数次对一些想找工作的人说:你们就是不知己不知彼。大部分人并不服气,于是我简单问了他们几个问题,比如:
请问你能背出自己的简历吗?
你简历上说有良好的团队精神(GoodTeamPlayer),什么才算良好的团队精神?
请问凭什么说你是GoodTeamPlayer?
你说自己是个学习新技术很快的人(QuickLearner),请问:学得多快才算是个QuickLearner?
你说自己是个自我激励的人,现在最激励你的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就会让他们张口结舌,比较聪明的还能反问一句:简历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我自己的简历还要背吗?事实上只有不到5%的人能背出自己的简历,不到1%的人仔细研究过为什么简历要这么写,绝大部分人只知道简历是写给雇主看的,别人说简历该这么写。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背简历。首先,一般的面试都是从最基本的问题问起,比如介绍一下你自己。我的学生里,在上我的课前,能回答得好的还不到10%,甚至连工作经历和年限都要经过一番抓耳挠腮的思考才能回答出来,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紧张,但面试官会认为那是在因为你编谎言,简历不都是自己的经历吗?自己的经历还需要想吗?
其次,中国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强于口语,简历可以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几经修改的,其中最专业、最精要的是说出自己的过往经历,至少不能有语法错误。可惜,大部分人的简历只是投递给雇主的,发出之后就深锁在硬盘里了,到面试的时候再匆匆忙忙看两眼。凭着记忆重新组织语句,结果结结巴巴说不流利、不专业、甚至语法错误百出。有这样的一个开始,还能指望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次性拿下面试 第一部分 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15)
第三:就算你有一份很好的简历,也背得很熟,可是你对自己真的了解吗?一般别人是不是比较容易相信你,这一点十分重要,当然这种相信不是建立在空口白话上的,而是需要有效说服的。什么叫有效说服?就是至少你要举例证明你经历过的事情,最好能提供旁证。比如说前面提到的TeamPlayer,你首先要知道GoodTeamPlayer公认的定义,然后举出以前你工作中的一些事例来证明,最后再提供同事或者领导的证明(Reference)。
想要做到知己,要先从简历做起,每一句话,尤其是涉及到技术的描述,都要问自己What?When?Where?Which?Why?和How?
举个例子说,你的简历中有这么一句话:使用XX技术参与了XX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你第一轮要提的问题是:XX项目是什么?该项目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在什么地方做的?为什么做这个项目?你参与了哪部分?这个项目是怎么做的?
第二轮要提的问题是:XX技术是什么?什么时候使用这个技术?在什么地方使用这个技术?为什么使用这个技术?你使用了哪一部分?这个技术是怎么用的?
第三轮要提的问题是:开发的全过程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每一个环节?为什么使用这个过程?你主要参与的是过程的哪一部分?这个过程是怎么管理的?
然后自己写下答案,答案一定简洁明了,每个答案不许超过三句话,必要的时候请教同行专家。针对答案的每一句话再问一遍这些问题。经过这样细致的准备,你的技术准备就差不多了。
写简历、自己问简历和背简历的过程,真正目的是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仔细的梳理,最好做到琅琅上口,张口就来。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你必须知道自己“值”多少钱,根据教育和工作背景,了解想要申请职位的普遍资薪标准。如果是特殊行业可以参照同行的资薪标准给出自己的资薪要求。这样,才算做到了知己。
再来看看知彼。其实相对于知彼来说,知己算是很容易了,毕竟知己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用心分析,花足够的时间足够重视是可以达到的。但是知彼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你要明白需要知什么?从什么渠道去知?信息收集完毕要分析信息的主次,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分析优势和劣势,想好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弥补劣势?最后是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况,尽可能细致地准备好应对的方针和策略,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一般来说,求职者对一个雇主第一次认识都是从招聘信息开始的,其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职位需求(JobDescriptions)。职位需求可以说是雇主和求职者之间的一条纽带,雇主通过职位需求说明招聘条件,求职者通过职位需求对应自身技能。知彼就要从职位需求开始。职位需求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职责,必备技能、辅助技能以及软技能。顾名思义,职责就是需要完成的工作;必备技能是满足这个职位职责必需的技能;辅助技能不是做好这个职位的必要条件,但是可能对公司或个人未来发展有用,也可能对公司其他部门或职位能有所帮助;软技能是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关于软技能我们在后面会进行专门论述,软技能大致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自我激励,勤奋工作以及好学,等等。
一次性拿下面试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简历(1)
软技能的问题我们一般称为个性化问题(PersonalityQuestions),这类问题五十年来就没变过,无非就是:“你有什么优缺点?”,“你为什么想来这里工作?”,“你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雇用你?很多人明知道这些问题会被问到,还是不好好准备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找一些答案看看,只是有个大概印象而已,面试的时候要重新组织答案,根本没时间注意自己的语气、表情、神态等。如果这些问题早都准备好了,并且练习好了,在面试的时候能张口就来,自然就有余力来观察、注意其他事情了。
工业化大生产以来,企业管理日趋完善,在追求高效的前提下,工作分工也越来越细,人们都各司其责,分工合作,所以一个职位的出现,很大的原因是某个环节因为工作量增加或者人手减少,需要人来填补。实际开始工作后,你会发现其实只需要很窄的工作技能面,大公司尤其如此,那为什么职位需求上还有那么多要求呢?一份职位需求的产生过程还是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感觉到需要增加人手,打报告上报人事部门,经人事部门核实再上报管理层。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了证明所找的是个全面人才,也为了这个职位能顺利批准,除了必备技能外,还要加上很多合理的“虚”的东西,也就是辅助技能和辅助职责。
假设现在部门有三名员工,甲做的事情包括: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