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做人做事会用人 >

第14部分

做人做事会用人-第14部分

小说: 做人做事会用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化解矛盾要首先从自己做起,记住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就要首先敞开胸怀。 



□ 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


一位优秀的企业领导,假如把每个下属所擅长的方面有机地组织起来,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整体效应。因此,有效地调动每个下属的长处,是一位合格的企业领导的责任。换句话讲,高明的领导者要会趋利避害,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如此一来,则人人可用,企业兴旺,无往而不利!
在一个人的身上,有长处也有短处,用人就要用其长而不责备其短处。对偏才来说,更应当舍弃他的不足之处而用他的长处。
一个工程师在开发新产品上也许会卓有成就,但他并不一定适合当一名推销员;反之,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在产品促销上可能很有一套,但他对于如何开发新产品却一筹莫展。如果老板在决定雇用一个人之前,能详细地了解此人的专长,并确认这一专长确实是公司所需的话,用错人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了。
古人说得好:“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辨人才最为难,而辨别偏才的能用可否则更难。这是因为事有似是而非的地方,例如“刚直开朗似刻薄,柔媚宽软似忠厚,廉价有节似偏隘,言讷识明似无能,辨博无实者似有材,迟钝无学者似渊深,攻忤谤讪者似端直,一一较之,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才优劣真伪,每混淆莫之能辨也。”所以说,世上最难的事没有比识人更难了。每一个聪明的领导人都要精于识别偏才造成的假象,而辨别使用他们。
在这里,实际上给企业领导提出了一个如何使用偏才的问题。我们认为,使用偏才时应注意:
1.不要以人的短处而舍弃人的长处;
2.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期望衡量别人;
3.不可因小过而失大才;
4.使用偏才的智慧,应避免他把聪明才智用于欺诈;使用偏才的勇气,要避免他滥用自己的胆识;
5.用偏才时不仅要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而且还要遮盖一点他们的短处,不使他们难堪;
6.对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要计较其短处;对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要刻意挑剔其小毛病。
选拔人才的最佳标准是德才兼备,但是事情往往是与自己的心愿相违背的,那么当我们退而求其次使用有缺陷的人才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有缺陷的可用之才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才能不足之人;另一种是德行不足之人。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领导用人时应侧重的是“拙诚”之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多做实际工作,不做表面文章的人。那种只说不做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对这样的人要远离为好。
对于才能方面明显不足的人,要对他们授予谨慎处事的秘诀,让他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正视自己的不足,注意虚心学习,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逞强好胜而引起的是是非非。只有“论功则推于人,论过则引为己责”的人,才能吸引有为之人来到自己的身边。
一般来说,人的本性是见利不能不求,见害不能不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商人做买卖,日夜兼程,不远千里,为的是追求利益;渔民下海,不怕海深万丈,敢于逆流冒险搏斗,几天几夜不返航,因为利在海中。因此对许多人,只要有利可图,虽然山高万丈,人也要攀登;水深无底,人也要潜入。所以,善于管理的人,对人才要顺势引导。
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在用人时必须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用人,贵在善于发展、发挥人才之长,对其缺点的帮助教育,固然必要,但与前者相比应居于次。而且帮助教育的目的,也是使其短处变为长处。如果只看短处,则无一人可用;反之,若只看人长处,则无不可用之人。因此,在人才选拔上切不可斤斤计较人才的短处,而忽视去挖掘并有效地使用其长处。
在人才使用上,不仅要用其所长,而且要“短中见长”。不知人短中之长,就不能做到善于用人。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优点扩展了,缺点也就受到限制,发扬长处是克服缺点的重要方法,而且长处和短处是相伴相生的,常见到有些长处比较突出、成就比较大的人,缺点也往往比较明显,常常“不拘小节”,大智若愚。因此,在选用人才时,要善于发扬人才的长处,以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至于那些胆大艺高,才华非凡,但由于某种原因受人歧视、打击而有争议的人物,领导更要力排众议,态度鲜明,给予有力的支持。
用人学研究证明,高明的领导者在管理职员时,应利用爱人之心纠正他们,按照职员行为的准则来约束其行为。所以说,有了绝对不可违反的准则,必然会在良好的秩序下实现管理,领导者也就可以正常地行使权威。制定不随意改变的管理制度、规范是高明的领导者进行管理的最根本途径。
趋利避害,用人所长,这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 正确地对待谎言


领导常常会听到部下的谎言,对这些说谎的部属,领导应谁的话也不轻信。太相信别人的话,往往造成领导片面地处理问题,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所以作为领导应相信自己的判断,以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使广大部属相信并肯定你的工作能力。
有人问淘金者,怎样获得金子?淘金者说:“金子就在那儿,你把沙子去掉后,剩下的自然就是金子。”这个回答颇有“禅”的意味,它指明了我们在生活中求真求善的最佳方式与途径。
我们都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虚妄地度过一生,我们需要切切实实地为世界留下些什么,或者是思想,或者是感情,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渴望获得和拥有一份真实,我们敏感的心灵不会为虚假的感情激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都不是为那些虚假的东西而存在的。无法想象我们有一天听到与看到的全是假东西,那将是多么令人沮丧的情境!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老远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事实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充斥着大量的谎言,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必须每天去面对、去听、去看、去感觉,甚至是不得不耐着性子地听和看。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谎言甚至比真理还多。怎么办呢?
一个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领导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谎言,不管它是为了何种目的而说,他知道,任何谎言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面对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谎,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他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而且,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谎言所迷惑。大家很熟悉的那个老洛克菲勒的故事就是这样。
一天,老洛克菲勒在家中和小孙子玩得十分高兴,小孙子在屋里跑来跑去。老洛克菲勒把孙子抱到窗台上,使劲地鼓励,小孙子从窗台上纵身向下一跳,洛克菲勒接住了他,然后又一次将小孙子抱上窗台,再次鼓励往下跳,并仍旧伸手做出接他的动作。小孙子有了上次的经验,觉得这样很好玩,毫不犹豫地跳下。但这一次,老洛克菲勒突然缩回双手,小孙子砰的一声摔在地板上,痛得失声大哭。
这时,一位宾客正好从旁经过,目睹此情此景,十分惊讶,便走上前去询问这位大亨何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孙子。
老洛克菲勒笑着说:“我要让他从小就知道,任何人的话都不可轻信,包括自己的爷爷。”
好一个洛克菲勒!他把自己一生纵横商界得出的最精辟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如此简单明白的方式道出,实在令人震惊而又钦佩。
把谎言作为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正视它,的确有益于我们建设自身、保护自我。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无打虎心,虎有伤人意。”如果我们在同人相处时,心中先存几分戒心,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骗局都将被识破。但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自幼受的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存有防人之心,而是被灌输了许多不恰当的“人与人之间应互相信任”、“人性是善良美好”的观念,很多人就此轻易地上当受骗。 



□ 杜绝私下议论


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愉快地工作。但是这种和谐的群体气氛,常会被一些无聊的小事所破坏,使大家的心里蒙上一层阴云。
当某人不在场时对其说三道四,这是破坏群体和谐的大敌。虽然言者未必怀有恶意,然而,由于谈论的是一个不在场的人,言论很容易出格,让人听起来不无诽谤之感。
而这些背后议论一个人的言论,传来传去常常在无形中被夸大,尽管传话的人可能并无恶意,但一旦被受议论者听到后,足以使其伤心。人类最难控制的器官是舌头,最难压抑的欲望是言语。想要堵住一个人的嘴巴,恐怕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些背后议论的话语几经相传,最后被本人听见时,已经是恶意话语之集大成了。相形之下,被议论者对那些背后议论者的反感和气愤程度,是可以想象的。随之而来会产生永远不再与那些议论自己的人说话、共事的思想,也是毫不奇怪的。这样一来,和谐的群体气氛必然遭到破坏。
某人不在场时,绝对不要对这个人的行为做任何不负责任的评论。这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应有的起码修养。哪怕是没有一点恶意的议论,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果真想给某人提批评意见的话,最好和其本人面对面单独进行,在没有他人参加的场合下,有条有理,心平气和地交谈。既然讲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他人好,那么,就应该在没有他人的场合讲。随便轻率地说话,或单纯为了发泄私愤而信口开河,都是一个人的成熟度有问题的典型体现。
尤其是酒后言谈更需要特别谨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的人想得简单,认为酒后说出来的话一般人记不住,然而正好相反,人们对“酒后真言”往往记得分外清楚。
总之,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谈论不在场的人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其实,喜好拨弄是非、在背后议论人的人,大都是些言谈轻率、轻易就可以给一个人下结论,或是言语偏激,发泄私愤的人。
对待这种人,需要抓住证据,耐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充当的只能是破坏组织或公司团结的角色。需要告诫这种人“下不为例”。如果经过这样的教育仍不改的话,就意味着这人存在本质问题,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加以解决。
至于在背后赞美他人,那就是一个例外的问题了,可以说被你赞美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种语言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本人即使间接听到,也会对说的人抱有好感。作为领导者,对好在背后说些易招人误解言语的人,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绝不可掉以轻心。 



□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为了企业发展,作为老板时刻都要与部下坦诚相见。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非常细腻的。比如两个人之间有误会,往往因为偶尔发生的冲突或口角,双方遂毫不客气,将自己对对方的不满尽数抛出。及至双方怒气发泄完了,渐渐冷静下来后,左思右想总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双方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等到发现原来是场误会后,又后悔不已,两人却常常因此而成莫逆之交。
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老板弗朗索瓦说过这样的话:“人际关系因摩擦之故而有所发展。”弗朗索瓦先生过去有位助手,此人做起事来太迟钝,受批评也满不在乎,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得了表扬也是这副德性,既不欣喜,也无感谢之意,甚至老板当面鼓励他,他也只当是耳旁风,简直是木头一块。老板曾经想过无数种方法,试图纠正他的这种恶习,但无济于事,他毫不理会。终于有一天,公司丢了一笔大买卖,老板认为责任在于助手办事缺乏效率,以致错过商机,于是大发雷霆,把平日积累的怨气全部发泄出去;而助手本人却觉得受了天大的冤枉,也是气势汹汹,和老板大闹起来。待两人冷静下来细想,却越发觉得对方的愤怒并非一点道理没有,自己的一些理由也不一定能站得住脚,于是当老板主动邀请助手到家小聚,推心置腹侃侃而谈。两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终于成为好朋友。
因为这次冲突,反而促使了两个人的互相沟通,从此以后,双方能直言不讳地就某些问题交流看法,和和气气。这真是“不打不相识”。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只是有年龄的差距而已,便彼此敬而远之,由于他们认为对方的想法和价值观与自己大相径庭,真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于是双方也就不会坦率地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外表的粉饰和谐。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