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风云[美]-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捕获规则”的驱使——还有人们对富裕的追求——人们蜂拥而来在油区内造成了一幅嘈杂混乱的景象,人口膨胀、棚屋和粗糙的木屋遍地皆是,旅馆内一个小房间要拥挤地铺上四五张草垫,钻井架和储油罐漫山遍野。由于希望、谣传和石油辛辣气味的刺激使人们浑身是劲。油区内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特点——遍地泥泞,终年不干。“凡是亲眼目睹或是亲身跋涉过泥浆的人都会终生不忘,”去那里参观过的两位作家写道。“多雨的天气,所有的大路小径都泥泞不堪令人讨厌,村镇的街道都成了运输站,看上去像泥浆湖和泥巴巷。”
亲身经历这场石油狂热和目睹那些削尖脑袋到油区来巧取豪夺的“骗子”的所作所为的人们,都记得石油热以前宾夕法尼亚山村的恬静气氛。他们禁不住要问,财富的幽灵怎么会使人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人的素质降低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使人吃惊。“石油和土地在这个地区引起的骚动已经成了一种传染病,”当地的一位主编在1865年时写道。“它使不同阶级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人都受到感染。他们的谈吐、外表、举止和六个月前迥然不同。土地、租借权、合同、优先购买权、契约、调解、股权等等所有这些话题他们都心领神会。到处可以碰到陌生的面孔,而这里的一半居民你在纽约或费城比在他们家里更容易碰上……法院陷于停顿;酒吧里风气败坏;社交圈子散伙了;教堂礼拜被摒弃;所有我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半个世纪以来的人际关系,在追逐财富的争夺中搞得乱七八糟。有些穷人变富了;有的富人变得更富;有的穷人和富人都输掉了他们的投资。情形就是这样。”
这位主编最后的感触是:“这个大泡泡迟早会破灭的。”
这个大泡泡果然破灭了——这是投机和疯狂地超量生产的必然结果。1866年和1867年的经济萧条吞噬了石油工业;石油价格下跌到2。40美元一桶。许多人把钻井关闭,也有人继续采油,新油田还在油溪以外的地方开发出来。而且,石油工业还进行了革新和组织。
刚发现石油的时候,车夫驾着他们载运油桶的马车在油区拥挤的泥路上辘辘而行。他们不仅仅是人为地造成了一条瓶颈口,而是占据了垄断运输的地位,向货主勒索高昂的运输费用;一桶石油从油井到火车站几英里烂泥路的运费,比从西宾夕法尼亚一直运到纽约的铁路运费还要高。马车夫们对运输的垄断勒索导致产生一项独创性的发明——用输油管取代牲畜拉的车。从1863年到1865年,尽管遭受到许多讥讽和公然的奚落,木制的输油管证明它能更有效地运输石油,价格也低得多。车夫们看到他们的生计受到挑战,就以武装袭击、纵火、破坏等相威胁。但是为时已晚。到了1866年油区内的大部分油井都铺设了输油管,把石油输送到和铁路连接的一个大型的系统装置中再运出去。
当时炼油厂取得原料石油的方式也混乱无章,依靠收购商骑着马在油井之间漫无目的地兜来兜去收购石油。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一个秩序井然的市场系统诞生了。买卖双方面对面商定价格进行交易的非正规石油交易所,在泰特斯维尔的旅馆及油城铁路线附近的交易市场里形成了。进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泰特斯维尔、油城、油区的其他地方和纽约都出现了更为正规的石油交易所。当时的石油买卖在三种基础上进行交易。一是“现货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二是“定期”交易,规定交易必须在十天之内处理完毕。再就是“期货”交易,商定一定数量的货物及价格在未来的特定时间内交货。期货的价格是投机的焦点所在,石油则变成了“当时最热门的投机商品”。买主到时候付清商定的货款提走石油——或者在结算的时候支付或承受合同商定价格和“定期”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这样,买主就可能甚至在石油不到手的情况下赚到一笔可观的利润——或者蒙受一次灾难性的亏蚀。
1811年泰特斯维尔石油交易所开张时,石油已经处在成为大规模商业的过程中,成为一种将会改变亿万人日常生活的大商业。总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这十年是自从德雷克发狂似的试验以来取得令人眼花缘乱的进步的年代,证明了“美国人只要有钱赚什么行业都肯干的冲劲和干劲”。乔治。比斯尔的直觉和埃德温。德雷克的发现及两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开创了一个狂飚时代——一种创造性的革新的时代,交易和欺骗的时代,赚钱、蚀本、永远赚不了钱的时代,筋疲力尽艰苦工作和痛苦地失望的时代,以及令人惊讶的发展的时代。
对石油的未来能寄予什么期望呢?考察过西宾夕法尼亚发生如此急剧变化的人认为前程大有希望。他们展望石油工业发展的规模之大是油区的人很少能够想象的,然而他们同时也对混乱、失控、价格大起大落和狂热表示憎恶和反感。他们对石油业界应该如何组织和运行有坚定的主见。他们已经在按照他们自己的计划进行工作了。
2、“我们的计划”:约翰·D·洛克菲勒和美国石油联合体
1865年2 月的一天,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城发生了一次奇特的拍卖,当时的克利夫兰城得益于美国内战和石油热成了一个熙攘喧闹的城市,现在它正在迎接美国工业发展的伟大时代给它带来的繁荣。当地一家经营非常得法的炼油厂两位主要合伙人对企业发展的速度一直有不同想法,现在又陷入了一场争辩。莫里斯。克拉克谨小慎微,一直威胁说要散伙。这一回他没有想到另一位合伙人约翰。洛克菲勒竟然接受了他的要求。两个人随后同意私下来一次拍卖,谁出价高谁就掌有这家公司;而且立刻就在办公室里进行这场拍卖。
拍卖以五百美元为基价开始叫价,双方的出价迅速上升。莫里斯很快就出价七万二千美元。洛克菲勒态度平静地加到七万二千五百美元。克拉克当即双手一挥说,“我不再加码了,约翰,公司是你的了。”洛克菲勒提议当场签一张支票,克拉克说不需要,他在方便的时候会来结算的。两人就此握手告别,分道扬镳。
半个世纪以后洛克菲勒说,“我一直把那一天作为我一生事业成就的开始。”
那次握手也标志了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它给漫无节制的宾夕法尼亚石油狂热产生的混乱带来秩序。这种秩序将以标准石油公司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家公司正在寻求对世界石油贸易的全部支配权和主宰,正在发展成为一家复杂的全球性企业,把廉价石油或者说是“新的光明”带给地球最遥远的角落。这家公司是按照十九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残酷手段和贪婪来经营的;但是它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它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跨国公司。
“秩序井然到了极点”
标准石油公司的缔造者就是1865年在克利夫兰赢得那场拍卖的青年人。即使在当时二十六岁的年纪,约翰。D。洛克菲勒已经给人以一种望而生畏的印象。他长得高大清瘦,使别人感到他是那种孤独怪僻、沉默寡言、冷若冰霜和清心寡欲的人。他那矜持的沉着——加上他那尖下巴尖角脸上的一双冷森敏锐的蓝眼睛——使人很不舒服和可怕,总觉得他一眼就能把人望穿似的。
洛克菲勒是对石油工业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位独一无二的重要人物,也可以说是美国工业发展史上和现代企业的兴起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人物。虽然这样的评价并不是无可争辩的。人们赞誉他是企业管理和组织方面的天才,同时又被认为是一个最可恨最该骂的美国商人。之所以这样,部分是因为他冷酷无情,部分是因为他的巨大成就。他对石油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本身的深远影响,他在慈善事业上的一贯广施善举,他留在公众心目中的黑暗形象和阴影,将会长远而强烈地在人们心中萦回。
洛克菲勒1839年生于纽约州乡村,活了几乎一个世纪,直到1937年去世。他的父亲威廉。洛克菲勒做木材和盐的生意,后来举家迁居到俄亥俄州,自称是“威廉。洛克菲勒医生”,出售草药和专卖药。他常常长期离家外出;其原因有人说是他在加拿大另有妻室。
洛克菲勒的性格幼年时就已经形成了——虔信宗教、专心一致、坚韧不拔、毫不马虎、注重细节,天生的对数目字特别是有关钱的数目字有浓厚的兴趣。七岁的时候他就干了一件成功的生意——出售火鸡。父亲很早就教给儿子经商的本事。“我骗孩子们,”据说作父亲的吹嘘说,“我骗他们而且尽可能每次都赢他们。我要使他们精明能干。”数学是年轻的洛克菲勒中学时代成绩最好的课目。这所学校注重心算——脑子里快速计算的能力——他的成绩超群出众。
有志于取得某种成就而一鸣惊人,洛克菲勒在十六岁的时候到克利夫兰一家土产运输公司任职。1859年他同莫里斯。克拉克合伙开设土产品贸易行。由于美国内战和开拓西部边疆导致需求增长,洛克菲勒的贸易行生意兴隆。莫里斯。克拉克回忆说,洛克菲勒做事是“极端的有条理”。贸易商行的业务蒸蒸日上,洛克菲勒坚持他的“自我对话”反躬自问的习惯,不断告诫自己提防道德上和实际事务中落入别人的圈套。他的公司经营俄亥俄州小麦、密歇根州食盐和伊利诺伊州猪肉。就在德雷克“上校”的油井打出石油之后不到两年,克拉克和洛克菲勒也从宾夕法尼亚石油的买卖中赚了钱。
石油和暴富的故事深深地钩住了克利夫兰生意人的想象力,1863年时一条新建的铁路使克利夫兰在商业上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沿着铁路线炼油厂连翩地出现。许多炼油厂资金严重不足,但是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开设的一家却是例外。开始的时候,洛克菲勒以为炼油只不过是贸易行的副业,但是不到一年,炼油厂获利丰厚改变了他的信念。1865年,经过两人之间进行的拍卖克拉克退出炼油厂之后,洛克菲勒已经是拥有中等财富的年轻富翁了,他的工厂也是克利夫兰三十家炼油厂中最大的一家。
伟大的竞赛
洛克菲勒是在恰逢其时的机遇中赢得了炼油生意的第一次胜利。因为就在1865年这一年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经济扩张和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一个热火朝天的投机和激烈竞争的时代;一个企业合并和垄断的时代。随着钢铁、肉食品包装、通信等许多产业的技术进步,大型企业纷纷兴起。大量移民和开发西部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十九世纪最后的三十五年是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时代,美国的商业是真正的商业,它像是一块大磁铁把青年人的能量、野心和智慧都无可抗拒地凝聚在一起,在洛克菲勒所说的“伟大的竞赛”中你追我赶——为不断取得成功而奋斗,为赚钱而拚命。这场竞赛以新的发明创造和新的组织技术把被血淋淋的南北战争搞得支离破碎的农业共和国转变成世界最大的工业强国。
随着石油热的发展,洛克菲勒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伟大竞赛,继续把利润和借来的钱投入他的炼油厂,并又开了一家新厂。工厂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需要新的市场,1866年又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公司从事大西洋沿岸的贸易和煤油出口业务,指定他的弟弟威廉负责。就在那一年,他的销售额超过了两百万美元。
但是煤油和润滑油市场的增长跟不上炼油能力的增长。许多公司竞相拉拢相同的顾客。因为开设一座炼油厂不需要很多资本和技术。正如洛克菲勒后来回忆说,“各色各样的人都去开炼油厂:屠夫、烘面包的、制造烛台的都开始炼油了。”当洛克菲勒和他的同行们听说他们很中意的一位德国面包师也笨拙地把面包房卖掉开设质量低劣的炼油厂时,确实感到担心。他们把他的炼油厂买了过来让他重操旧业仍旧会烘面包。
洛克菲勒专心致力于巩固他的事业——扩充工厂设备,保持和改进质量,注意控制成本。他向工业一体化迈出了第一步,使供销的职能纳入企业范围,使全面的经营管理不受市场变化的影响,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洛克菲勒的公司拥有它自己的长着一片白橡树的森林地,用这种树木制造自己的油桶;它还购置自用的运油汽车,在纽约设有自用的仓库,还有自备的在哈得孙河航行的船只。在初创阶段,洛克菲勒还订立了一条他笃信不移的原则——建立和保持一个强有力的现金地位。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结束之前他已经建立了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