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石油风云[美] >

第160部分

石油风云[美]-第160部分

小说: 石油风云[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在中东,伊朗和伊拉克在继续冲突中正在突破想象中的一切“禁忌”。它们不仅互相攻击对方的城市,而且还彼此进攻对方的炼油厂、油田、油船以及挂其他国家旗帜的油船。过去,炸毁一艘油船足以导致油价猛涨。可是现在,如果一艘油船被击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的油价可能会像容易上涨那样,容易下降。总之,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再需要把能源问题列入他们作为七国首脑能随时着重讨论的为数有限的几个大议题之内。过去,在七国首脑会议上,石油往往是主要的问题和最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但现在,1985年,七国首脑发表的一份会议公报中没有讲到石油和能源,只字未提。自从十年前七国首脑会议召开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这种略而不谈的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示,表明自从七十年代发生了同石油有关的经济和政治特大变动以来,世界经济已调整,使自己与之相应已经达到了何等程度。现在,石油看来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关心;它确确实实完全是又一种商品。曾使六十年代经济蓬勃增长的均衡的一半因素——可靠的石油供应——似乎正在回到原状。然而,均衡方程式的另一半已不存在。石油仍然不便宜,还没有便宜。        
 36、大出汗:油价会下跌到何等地步?   
    八十年代中期石油价格的稳定摇摇欲坠。对此有利害得失者极其广泛,以至于众目瞪陵,大家都注视着石油价格的每一个起伏变动。正如埃索欧洲石油公司总经理于1984年所说的:“今天,石油价格是我们方程式中首要的变量,是引起前途不稳定的唯一最大的根源。”   
    油价会再次开始上升吗?或者它会疲软或直线下降?随着一个月一个月过去,“油价会下跌到何等地步?”成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愈来愈多地听到的一个选句,它不仅在能源公司,而且在金融机构和政府的走廊里,以及在有其缘由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听到。它的答案当然会对石油公司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过,除此以外,答案还会决定“石油威力”在未来世界政治中发挥多大威势,还会有力地影响全球的经济前景以及正在变动中的世界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均势。石油高价有利于石油输出国,包括从沙特阿拉伯到利比亚到腰西哥到苏联。苏联主要靠石油和天然气,换取硬通货,用来购买它为实现经济现代化所亟需的西方技术。石油低价有利于石油进口国,其中包括德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大国。美国介于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进口国之间,摇曳不定。它兼有两方面的利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然而,它又是世界上第二个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而且它的相当大一部分金融体系已经与石油高价同命运,共呼吸,息息相关。如果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进口国举行拔河比赛的话,美国会站在哪一边呢?   
    尽管1984年欧佩克新的生产配额制度对产量作了进一步的限制,但这种制度不起作用。非欧佩克的石油产量继续在上升;煤、核能和天然气仍然在夺取石油的销售市场;节能仍然在使石油的需求缩小。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眼睁睁看着收入在减少,它们在生产配额上的弄虚作假行为不可避免地愈来愈明显。它们如果不能靠价格来实现它们在收入上的雄心,那就会给售价打个折扣,并力争依靠增加销售量来实现收入。欧佩克对自己内部也感到恼火。它采取了一项行动,雇用了一家国际会计事务所去治理石油生产配额。会计师们获得准许,可以查阅每一张发票、每一个帐户、每一张提货单。实际上,他们做不到这种查阅,甚至连进入欧佩克的某些成员国都很困难,并完全被拒之于关键性设施的门外。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石油输出国为了避开生产配额和疲软的石油贸易,转向易货贸易和抵偿贸易——用石油直接交换武器、飞机和工业品。其结果是,加剧了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供应过剩。   
油价高还是低?   
    市场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英国工党政府在七十年代成立国营英国国家石油公司的过程中,不但使它成为北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中属于英国政府所有的那一部分的代理人,而且还赋予它一种特殊的贸易职能,规定它每天向北海石油生产者购买原油的数量最高可达一百三十万桶,然后转手卖给各炼油厂。这样一来,由于英国国家石油公司公市了它的石油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它也就在世界石油市场上起着重要的定价作用。但是,随着油价疲软,英国国家石油公司发觉自己处境艰难窘迫,因为它每天向北海经营者购买一百多万桶石油采用的是一种价格,而出售这么多石油的价格比进价低!结果,英国国家石油公司和英国财政部大亏本。正如一名英国政府官员激动地说的,“公用事业部门中有一个机构买进石油是28。65 美元一桶,而卖出的价格比它低。这对英国财政部来说,显然是很痛苦的。它给我们以很大、很大的痛苦。这一点是肯定的。”玛格丽特。撒切尔本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不满,给以批评指责。从理论上说,她并不喜欢国营公司。她很可能比罗纳德。里根更加重视“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再说,对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是她的政治纲领中的一项基本条款。她认为,不存在安全方面的理由去维持英国国家石油公司,便于1985年春干脆予以撤销。英国政府由于采取了这项措施而摆脱了对石油业的直接参与。撤销英国国家石油公司,也就撤除了欧佩克油价的又一个重要的支柱。这是市场的又一个胜利。   
    石油业的一般看法是,油价很可能下跌几美元,然后在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以前,油价会反弹,开始再次上升。然而,原油的需求疲软,加以供应能力继续在增加,再加以向商品市场转变,所有这一切都非常强烈地促使油价朝着一个方向变动,那就是下跌。但是,它下跌到何等地步呢?   
 欧佩克的困境在加深   
    到八十年代中期,欧佩克面临紧要的抉择。它可以降低油价;但油价降低到什么程度才停止呢?或者,它可以继续保持油价。但如果它这么干,它在保证给自已提供正在缩小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会保护非欧佩克石油,支持同石油竞争的其他能源,并且节能也会兴旺发达。使事情更糟的是,欧佩克国家本身出口的石油会增多。甚至在两伊战争继续打下去的情况下,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交战国也在恢复石油出口。尼日利亚也提高了石油产量,并且由于渴望增加外汇收入,曾一度采取了旨在最大限度扩大出口的“尼日利亚第一”的政策。   
    事情跟通常一样,多半取决于沙特阿拉伯。1983年它曾明确地担负起作为一个产量机动的国家的职责,为保持欧佩克的油价而通过增减座动其石油产量。但到1985年,跟欧佩克其他产油国相对来说,沙特阿拉伯付出的代价之高,显得很不相称。维持油价意味着石油产量大幅度削减市场份额大量丧失,石油收入大踏步下降。1981年沙特阿拉伯的收入为一千一百九十亿美元,达到了高峰。到1984年下降到三百六十亿美元,1985年进一步下降到二百六十亿美元。与此同时,跟其他石油输出国一样,沙特阿拉伯已经开始了一个要花大量经费的大规模发展计划,现在则不得不予以大量削减。它开始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并大量耗用外汇储备。但收支情况依然摆不平,以至于它不得不无限期推迟公布国家预算。   
    丧失市场还有一种后果,即,使沙特阿拉伯在世界舞台上起的作用降低到最低程度。正当两伊战争威胁到海湾地区,阿亚图拉。霍梅尼继续谋求向沙特阿拉伯报仇之时,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影响和重要性迅速下降,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这是同该国安全政策的基本格言背道而驰的。大片石油市场的丧失还削弱了沙特阿拉伯对中东政治、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争执以及对西方工业国家的影响。石油威力正在丧失其意义。亚马尼在沙特阿拉伯的电视上说:“从理论上说,我们必须分清经济和政治的界线。换句话说,政治决定不应该影响经济事务和经济规律。但原油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没有人能否定1973年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威力靠的是石油,1979年阿拉伯国家对西方世界的影响达到了顶点也是由于石油。现在,我们的处境窘迫,原因在于以石油为基础的阿拉伯国家政治威力削弱了。这是连街上行人都知道的基本事实。”   
    沙特阿拉伯一再向欧佩克的其他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出警告。它不会继续忍受丧失石油市场份额。它不会无限期忍受和允许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破坏生产配额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增加石油产量。谁也不能指望它继续充当产量机动的石油生产国。如果需要的话,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会像潮水那样涌往市场。这些警告是否意味着一种严重的威胁,一种明确的意向?还是它们仅仅是一种虚张声势,借以吓人?然而,如果沙特阿拉伯不作出某种改变的话,它的石油日产量可望会合乎逻辑地下降到一百万桶或者更少些,它的石油出口市场也将丧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就石油从根本上确定了该国的地位和影响而言,沙特阿拉伯在世界舞台上将几乎不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沙特阿拉伯。   
市场份额   
    1985年6 月的最初几天,欧佩克成员国的部长们聚集在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城开会。亚马尼在会上宣读了法赫德国王的一封信,国王在信中尖锐批评了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弄虚作假和给石油售价打折扣,指责这些行为已经导致“沙特阿拉伯丧失市场”。沙特阿拉伯不会对此永远容忍下去。国王说:“如果其他成员国认为可以自由行动的话,那末大家都会利用这种形势,沙特阿拉伯也肯定会维护自身的利益。”   
    国王的信一读完,尼日利亚石油部长接着说,他希望“这番明智的话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不过,在以后几个星期内,没有什么特殊的证据能说明国王的话已得到充分的理解。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日产量进一步减少到二百二十万桶的低水平,只相当于它的生产配额的一半,或相当于它五年前生产水平的1 /5 稍多一些。1979年沙特阿拉伯平均每天向美国出口的石油高达一百四十万桶,到1985年6 月猛降到每天仅二万六千桶,已无足轻重。   
    1985年夏,沙特阿拉伯的原油产量有时下降到低于英国北海油田的产量。这是忍无可忍的最后界线。对沙特阿拉伯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维持了油价,英国人才能生产更多的石油,而英国撒切尔首相却在继续夸耀自己忠于自由市场,继续吹嘘,不论油价高还是低,自己对市场的态度一贯如此。一个更大的威胁在逼近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在重建其石油出口能力,延长输油管线和铺设新线,其中有的还通过沙特阿拉伯。不论发生其他任何情况,伊拉克大量增产的石油将很快涌人已经很拥挤的石油市场。这种局面是难以持久的。总会有某种东西因维持不下去而不得不发生变化。如同在七十年代那样,这次发生变化的东西又是价格。不过,这次变化的方向与七十年代相反。然而,油价会下跌到何等地步呢?   
    一个往日的幽灵又在浮现,这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和一场油价全面大战的前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洛克菲勒及其同伙们往往通过“大出汗”,即通过削价向市场倾销,打败竞争者。竞争者被迫按照标准石油公司制定的规则接受停战;或者竟争者在缺乏标准石油公司那样持久力的情况下,被排挤出那一行业或被收购接管。当然,八十年代中期总的情况已不同;但是毕竟不那么不同。“大出汗”即将再次来临。   
    沙特阿拉伯从保价格转变为保产量,即保持沙特阿拉伯自己所希望的产量水平,并选择了一种简便的武器,即同阿美石油公司的合伙公司和设置在具有战略要害意义的市场上的其他石油公司搞净收益交易。在这种交易下,沙特阿拉伯不必向炼油厂提出一个确定的价格,而是根据石油制品在市场上赚取金额的多少而相应地得到其收入。不过,炼油厂保证得到预先商定的毛利,譬如说,两美元一桶。无论石油产品的最终售价是二十九美元或十九美元或九美元,炼油厂总是会得到它自己的两美元,而沙特阿拉伯得到的是销售款的其余部分(减去各种成本费用)。炼油厂的毛利是固定的。因此,它没有任何特殊的动力在销售方面去争取提高油价,避免降低油价。炼油厂只会希望尽可能多炼油。它知道,无论油价高低,它每多炼一桶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