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场上两个获胜的集团开始对抗起来。
尼科波尔铁合金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铁合金生产企业,该厂发生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家企业的主人是库奇马的女婿平丘克。最高经济法院根据政府的命令,认定该厂私有化为非法,而平丘克所得到的50+l%的股份为无效协议。当时真是整个乌克兰都感到“欢欣鼓舞”了;但波尔塔瓦、尼科波尔、费奥多西亚法院立刻介入该案,作出对立的判决。所有的乌克兰人都在电视上看着:这场游戏怎么收场?2005年9月 1日,警方特勤分队强行冲进工厂,保着符合另一集团利益的新领导科洛莫伊斯基进入厂内。平丘克的拥护者派出该厂数千工人纠察队与警方对抗。
尤先科迫不得已介入此案,他声称,在尼科波尔工厂一案中,季莫申科政府未能有效保护国家利益,未能防止对立家族双方的挑衅行为。乌克兰媒体极力渲染一种说法,宣扬季莫申科在此事中参与游说科洛莫伊斯基集团的利益,恐怕会惹上很大的麻烦。
事件开始急剧发展。
总理的亲密战友决定抢先发动打击:2005年9月1日,总理季莫申科的顾问布罗茨基在第5频道直播节目中指名道姓地指控尤先科的亲信重新分配乌克兰的财产,为己谋私。总理本人又火上浇油,在9月3日内阁会议上声称,似乎俄国企业家阿布拉莫夫亲自给她打电话向她报告,他向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波罗申科和议会党团“我们的乌克兰”的首脑马丁年科行贿5千万美元。阿布拉莫夫立即驳斥季莫申科的说法。
这一天,总统新闻局传出国务秘书津琴科辞职的消息,同时所有通讯社都发布消息说,他将于9月5日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位国务秘书指控尤先科的亲信贪污受贿的发言,成为所有媒体包括境外媒体的头条消息。
2005年9月7日晚,总统尤先科举行一次小范围会议,参加者有他的几名助手、政府首脑季莫申科和她的两名副手,会上讨论了局势。尤先科的亲信就出现的丑闻向季莫申科发难,要求乌克兰政府集体辞职。季莫申科则打算对圣像起誓:对她的所有指控都不是事实。,
经过辩论,总统最后作出决定,命令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波罗申科、乌克兰安全委员会主席图尔奇诺夫、总检察长皮斯昆、副总理托缅科、经济部长捷廖欣辞职。
然而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乌克兰统治阶层大丑闻的序曲。正如乌克兰第1、2、3届人民代表乔比特在《伪善者,或对乌克兰的不宣之战》这本小册子中对后续事件所描写的那样,季莫申科在总统那里开过会之后,当夜即把自己的几名亲密战友和朋友叫到别墅开会。他们甚至谈到了利用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对尤先科大选进行资助的银行文件进一步加剧局势,直至对总统提出弹劾案。
在大家讨论得正热乎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国际社会对这一切会作何反应?国防部长格里岑科建议同美国驻乌克兰大使赫布斯特通电话,由于能流畅掌握英语的只有格里岑科(他在美国军事学院没有白学!),所以委托他完成这一使命。
大使在半夜两点被叫了起来。这群人把自己跑到总理别墅里聚会的意图作了长时间交代之后,他们听到了这位美国外交官的回答:国际社会会把这种事称之为阴谋,而且赫布斯特还表示了他个人对这次“秘密晚餐”的愤怒。
总检察长和国防部长立刻急急忙忙离开了别墅,否认与会上讨论的意图有任何牵连。他们一清早便给总统打电话,报告夜里出的这些事。但关于聚会的消息尤先科已早一步从美国大使那里得到了。
9月8日早晨,季莫申科紧急求见总统,她指定11时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如季莫申科本人证实那样,她把他的手攥在自己手里,请求说:“不要破坏我们革命的威信。让我们现在一起去参加记者招待会并对他们说,只要我们在一起,乌克兰的稳定便有保证。”
此时此刻季莫申科的亲密战友副总理托缅科正在开记者招待会,表示完全同意国务秘书津琴科的发言,同请求辞职的他站到了一起。有人向总统报告,季莫申科的议会党团一致投票主张剥夺波罗申科的代表权,当时波罗申科已经撤回了自己放弃代表权的声明。所以,尤先科打断季莫申科说:“不要再说了。”
也许,读者以为按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事件经过和描写五月广场主要人物周围个别人物的作用是多余之举。但这样做有一个目的,就是揭露一下“橙色人士”的头头们喊出的口号是何等虚伪,他们曾许诺向乌克兰人民提供和平、安宁、幸福,而在瓜分抢到手的馅饼时,却互相咬了起来。
在他们当政的年代,乌克兰人民所看到的是贪婪的权力欲和对财产的重新瓜分。尤先科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实际上每天都得介入发生在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和政府之间、国务秘书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之间、政府与最高拉达之间的冲突。总之一句话,这些冲突已经成了当局的主要工作。8个月来,乌克兰总统一直是这些乱事的调停人。这些我几乎从来没有公开说过。”这不正是对互相倾轧的人所宣读的判决词吗?
这期间乌克兰的经济降低了增长速度(2005年国内总产量增长2%,2006年预期为工1.2%),由于各经济部门工业生产下滑,预算收人亦缩减。
在五月广场宣誓就职那天,尤先科喊出他的蓝色梦想:“我的目标是带领乌克兰进入统一的欧洲!”这个幻想正渐行渐远,至少有一个原因,就是据国际金融机构的统计,要想成为欧盟的候选人,乌克兰至少需要连续 5—6年每年经济增长率为5%—6%才行。
政治不稳定在继续。2006年 3月选举之后,最高拉达有 5个月中断了工作。自从天然气危机以来,叶哈努罗夫政府根据季莫申科的提议集体辞职,至今在“代行职务”。从各种情况判断,新政府近期难以诞生。国内宪法法院也停止了运作。
季莫申科谋求政府最高职位——总理职务——的活动,实际上其实是数月来在最高拉达内一直为组成橙色多数而展开行动的原因。人们虽然一次次举行胜利狂欢,已达数十次之多,但绝对无人相信这个新的“橙色”联盟真能存在。
地区党首领亚努科维奇身边的幕僚认为,今天之所以能上演这部叫做“2号橙色噩梦”的电视连续剧,完全是强加给乌克兰的。有些政治学家甚至预言,议会极有可能提前大选。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立场就简直令人吃惊了。
既然对季莫申科本人,对她所领导的政府所作所为以及对她个人的品质评价极坏,而且对于她在最高拉达大选期间对自己的党所表现的强硬立场感受良深,那么依然再次提议她担任总理,就变得有点匪夷所思,极不正常,也有损个人尊严了。特别是在为建立议会多数而“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仍把2005年发生“橙色”伙伴联盟对抗并导致其瓦解,导致季莫申科下台以前的那帮人又拉了进来,那就更不可思议了。
但后来才从媒体上得知,原来急着要当乌克兰总理的季莫申科提出了一个改革计划,并于2006年7月1日得到美国驻基辅大使泰勒的支持。他声称,必须在近期立即重新审议乌俄天然气协议。这位外交官的声明在乌克兰把人们鼓动得群情激昂,因为这话正说在7月1日,也就是人们正以为俄罗斯天然气要涨价的时候。但天然气工业公司宣布不会涨价。季莫申科的拥护者响应美国大使的号召,把它像未来的行动旗帜一样高高举起,而反对派则认为这是在干涉乌克兰内政。结果还是老规矩——谁花钱谁是大爷。
恢复议会中“橙色”多数的意图又落空了。地区党、社会党和共产党建立了联盟,负责组建议会领导机关,任命总理,成立政府。时间将显示这个拥有240票的联盟能挺多久,能干成多少事。
许多人,其中包括颜色革命的积极拥护者,都看出乌克兰人民已经被橙色胡作非为弄得疲惫不堪了。不管怎么说,乌克兰人民不会为出现一个新“政权”而上街庆祝了,那些前途光明之类的蛊惑人心的讲演,已经让百姓听腻了。
在当今政治对抗不断的背景下,乌克兰精英们对待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态度是一个颇为特别的问题。问题不新鲜,从宣布乌克兰独立时起便始终存在。克拉夫丘克也好,库奇马也好,总是反反复复地说,在对外政策方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占有优先地位。他们的怀里总是揣着这块石头,凡有什么事若要俄罗斯让步,总要把这块石头掏出来。尽管1990年6月16日的国家主权宣言说,乌克兰是个中立的国家,它不结盟,实行无核化,而且斩钉截铁地说,“宣言是乌克兰新宪法和法律的基础,在缔结国际条约时决定共和国的立场”,但库奇马总统1998年11月4日还是发布指令,批准了“乌克兰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合作的国家纲领”……
该纲领第一句话便把主权宣言有关中立和不结盟的内容抛到了九霄云外:“乌克兰的战略目标是同欧洲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机构一体化,是享有全权地加入欧洲安全体系”。
除了政治领域、政治军事关系领域、军事领域、乌克兰武装力量在北约组织安排下参加维和行动(指在伊拉克)等章节外,还规定了在武装领域进行合作的条款,其中包括:同北约组织各成员国共同研制和生产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向北约组织标准过渡,在军火领域交换军事科学研究结果,等等。
这样一来,在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前,乌克兰领导便已经承担起正式成员的义务。
如果在尤先科担任总统之前,合作还宣布为在乌克兰—北约组织委员会框架内进行的话,那么这个人掌权之后,便出现了一个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具体时限问题,首先是美国人提出了许诺,要加快这个进程。
正如 2006年 1月代理国防部长格里岑科所声明的那样,“乌克兰已进入实施获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地位计划的积极阶段”。国家预算正计划为此拨出一笔相当大的经费。
美国总统布什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周年前夕公开扬言,他希望在总统卸任之前看到乌克兰成为“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大家庭” 中享有全权的一员。北约秘书长索绪尔保证说,通向2008年北约下一波扩大的大门对乌克兰一直是敞开的。那么,“亲爱的朋友们”(尤先科喜欢这样称呼乌克兰人)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尽管乌克兰鼓吹加入北约的人往往把追求加入北约的理由说成是凡加入北约的国家生活都好,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加入,我们的生活也会好起来,可是有61.4%的居民不相信他们,反对乌克兰结盟。早在 2006年 2月份,中央选举委员会便收到450余万公民的签名,支持就加入北约进行全民公决。费奥多西亚事件表明了普通人对尤先科之流的美国朋友进入乌克兰的态度,那一次克里米亚居民在乌克兰东南部各城镇居民的大力支持下,到底也没有让美国人进来跟乌克兰搞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人登陆之后,又被赶出了克里米亚。
不过依我看来,问题还不会是那么简单,即使全民公决得以举行,北约的反对者得以获胜,问题也未必能得到彻底解决。加里西亚和沃伦还是不会同意,他们已习惯用讹诈来达到目的,他们会再次把人们拉进五月广场的“橙色”帐篷。克里米亚和东南各地区的人民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回答呢?
问题的答案很快就出现了。2006年12月16日就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举行了一次“乌克兰全民公决”,投票站(共1200个)设在人口最多的地方,参加投票的近90万人,为克里米亚选民的57%强。结果令人震惊:反对加入北约的为98.7%,而“同意”的仅有 1%。
不管怎么说,“乌克兰全民公决”是情绪对立的两极的一次对抗,它还将使东西方关系的裂痕进一步扩大。2006年夏天亚努科维奇发表了严肃的政治声明,声称目前乌克兰还不可能加入北约,这一步唯有留待全民公决之后方有现实意义。
俄罗斯唯有特别留意跟踪事件进程,并尽力对其施加影响。乌克兰为世界新秩序的战略家们所需要,这一点对谁其实都不是什么秘密,它首先并且主要是可以作为反对我国的跳板。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国一旦加入北约,北约空军的歼击机立刻就可以以保卫这些国家免遭来自强大的东方邻居的进攻为借口,沿俄罗斯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各国的边界进行空中巡逻。
在北约新成员国——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