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完结) 作者_马浩然 >

第34部分

如何经营你的大学时光(完结) 作者_马浩然-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啥经验可言;情感上没有了支撑。4。课程依旧不少,还有早起早操……
    把原因归结起来可以总结为一条:情感空虚,精神上没有支撑,没有目标,生活不适应。发现原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采取措施,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一箭双雕的办法:一方面通过读书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寻找生活目标。另一方面参加了学生会的干部竞选,想多和他人交流,尽量不让自己闲下来。
    心刚刚有了一点充实,另一种迷乱却又产生了,不过这一次是来源于书籍。当读书计划实施后,一有时间我就会去泡图书馆,书看得很多很杂也很乱,各种知识杂糅在一起,缺乏严谨的系统性,分析讨论问题时常常是东拼西凑,自相矛盾,思想和知识上极其混乱,这种知识杂糅造成的混乱竟让我有段时间不敢去图书馆。当然后来知道这种杂糅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一个必经阶段后我又继续了自己的计划。知识的累积也让我开始慢慢学会了思考,这种思考不同于高中的被动思考,而是主动的,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尽管观点浅薄或者被别人嗤之以鼻,但对于我来说这都无所谓,因为开始有了自己的角度,这种思考习惯也为后来自己的不断突破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那段时间脑海中会常常涌现出一些奇怪的想法,竟一厢情愿地认为很新颖,尽管很多想法都不成熟,但不能否认,从那时起自己开始慢慢养成了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在这里我还想补充大一遇到的另一种痛苦及当时是如何突破这个难题的。也许你很难想象,大一刚来时我遇到的一个大难题是“表达”。
    我承认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爱说话。“干吗有些人喜欢说那么多废话”这是我当时心里的想法,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为自己糟糕的表达找了个理由而已。而不知道自己原来是非常不善于表达,即使简单的表达都常常是没有逻辑、天马行空、东拉西扯,而且发音不准。交流起来经常闹出一些笑话,这成了我大学之初一个莫大的苦痛。于是我愈加变得沉默寡言,一碰到交流经常是不知所措,找到老乡诉说苦闷,他只送给我一句话:“这我没办法,慢慢来吧!”
    我知道这话意味着需要自己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我知道要在大学里边更好地发展,良好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非常重要。开学之初老师在专业教育课上也一再强调我们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我喜欢广告,能学广告专业是我中学的心愿,于是想自己不能折兵在语言表达这道坎上啊。在发现了这个重大问题后我给自己留下两条路:“要么退学,要么把普通话练好!”在他人看来这个决定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我当初确实就是这么想的。我选择了后者,事在人为,第二天就去买了一部复读机,开始我的普通话学习大攻略。那段时间在我的桌上有两件物品: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一部复读机。然后向班里一些普通话好的同学请教,从拼音开始然后到汉字到词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终于有了不小的进步,在学期末《中国文学》一堂朗诵课上我朗诵的《一把炒米》获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鼓舞。尽管我现在的普通话依旧不是很好,但一般的交流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这个小小的收获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两句广告语:“Nothingisimpossible。”“Justdoit!”





    正文 坐标 
    更新时间:2007…12…13 17:26:14 本章字数:2218

    “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做?”这是进入大二时我常思考的两个问题,也就是说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我认为这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前提,而这些东西我们却常常容易忘却。孰不知有了方向才不会迷惘,有了原则才不会动摇。如果把大学比作大海,我们就是舵手,那价值观就是指南针,任何一个目标只是你想去抵达的一个彼岸。
    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首先思考的是人存在的价值问题。我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这个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才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尽管这话很大很空,但确实成为我至今坚持的一种价值观。只是当时单纯地认为创造只存在于伟大的事业中,比如科技发明、重大思想成就等。而对于创造的终极归宿,即创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怎样创造等问题我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想过。
    价值观的真正转变是在看了电视剧《完美》之后,剧中处处盈溢着一种和谐的美。在《完美》中,每一个富于美感的影像、每一段引人的情节、每一个精致的布景都给我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和感动,同时它的主题也给了我对于正义和理智的反思,给了我真善美的引导,此时,我恍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创造也可以存在于细微处,也可以存在于琐碎间,原来一切创造的终极归宿都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予以人幸福和美好的引导。
    而一些原则也正是在这样一种价值观引发下产生的,那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这让我联想到将来从事的任何一项职业的责任。比如我将来从事了广告,我创作广告除了要满足客户的商业利益(促进销售)之外,我的作品能否给消费者一些美感享受?能否在价值观上引导消费者向善向美呢?这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同样让我在敲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惊肉跳,我真的怕我的文字不能给读者带去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当我答应写文章的时候,我就开始尽量地斟字酌句,希望它能够给读者带去参考和帮助。
    除此之外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也渐渐形成其他一些信念和原则,比如三思后行,比如敢为他人先,比如独立思考,正是这些信念和原则支撑着我的存在,我认为有价值的个人存在需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当然这里蕴涵的一个潜在前提是这些信念原则没有构成对社会的破坏而是积极向上。而这些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的准绳,从而也为自己的反思评判、审视自己提供了根据。
    当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之后,学习和生活也就有了一个大的准绳,不再像以前那么迷惘和不知所措了。我开始有选择地阅读,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思考。
    大二时我开始喜欢上阅读并开始热爱思考了,并开始形成一些自己的浅显的见解。在读书和影视上这点尤为明显,就像看《羊的门》思索“给予”,看《挪威的森林》思索青春,看《红与黑》思考雄心与野心。而在欣赏影视时我常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导演或摄影的角度来思考:布景这样布置是否协调?镜头这样移动好不好?用这样的背景音乐是否恰当?影像呈现能不能确切地表现主题等等。当然我也会思考如果我是导演我在影视背后要给读者一些怎样的反思和引导。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应时作品我都开始爱不释手。
    同时自己的具体目标也开始在学习和交流中慢慢确定了。在学习中,我开始发现自己对人文和艺术方面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萌发了去外面看看的想法,比如旅行或者留学。
    大二时我有幸被推荐到学校校团委担任部长,在团委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的优秀常让我感到压力,当然也就成了最好的动力。“到外面看看”的想法在这样的动力下竟倔强成长起来。在我们这样一所农业院校里谈论留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而在团委这个组织中出国却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一个刚毕业不久分管我们的团委辅导员几乎都没来得及交流就飞往了日本圆了他的留学梦。在临走之前,他给我们留了一句话:“趁我们现在还年轻,要到外面看看,长点见识!”这些更坚定了我到外面看看的想法,留学的想法就这样孕育了。这时想法也从单纯的兴趣到比较成熟的看法,如出国对于拓展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国际化视野、更好地与外界交流等都有帮助,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于是在大二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开始关注留学的一些情况,越是关注,越是向往,当然对于留学我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我不认为只有出国才会有所作为,我的想法很单纯,出去的目的只是为了丰富和提高,让自己的思维和眼界更开阔些,体验一下另一种生活,回国创业才是我的最终梦想!
    留学的念头就这样在心中生根发芽,至少它现在是我的一个愿望,目标是几年后能徜徉于塞纳河畔,感受左岸无穷的艺术魅力!为此我还把我的网名改成了seine(赛纳河),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吧!
    与此同时,我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除了掌握基本理论之外,我认为我们这个专业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没有思考我们就会没有想法就会没有创意,思维枯竭也就意味一切都完了,广告人拒绝平庸,渴望超越,需要激情,更需要头脑。
    最后,我想用两句话来结束此篇:第一句是“我思故我在!”我相信笛卡尔得出这句经典不容易,在这个年代,我们容易被异化,很容易迷失自己、失去方向。我们需要学会自省,需要学会反思,需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否则我们将永远盲目下去以至失去一切。第二句是有关《羊的门》的一句评语:“只要你心中有了光,你就有了光!”生活中,我们需要光,需要牵引,我很幸运我在经历了迷乱之后拥有了这样一道理想之光!





    正文 自省与突破 
    更新时间:2007…12…13 17:26:25 本章字数:1686

    找到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默默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奋进。但我当时确实没有意识到这种默默无闻竟差点让自己消失在群体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同学对我的评价:“何兄,你真需要好好改改自己的沉默,现在班上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怎么认识你!”这句话如晴天霹雳,让我想到了孔乙己,因为他的存在与否似乎和别人没什么关系,就如天空飘过的一朵云,存在与否无人关注。之前我还真没意识到自己是这样一种存在状态,一直以来我还认为自己是比较积极、比较勤奋的。同学的话震撼了我,我原来是这个样子吗?我并不是说自己要为别人而存在,但如果连班上人都不知道你的存在,这至少说明了一些问题,而且问题不轻。于是我自己做了一次至今印象深刻的反思和自我解剖:结果发现是虚荣和自私在作祟。为什么不能坦诚和别人交往?为什么课堂上自己有观点也不屑于表达?为什么总给自己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为沉默解脱?归根到底是怕自己出错,怕在别人面前丢面子,宁可活在虚荣的套子里。
    我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样下去只能注定平庸,这样下去一辈子都不可能有所作为,这样下去的结果将是永远被束缚,不能再这样虚荣下去,我需要超越,这是我反思后得出的答案。
    要突破就得找一个突破口。从哪里突破,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说实话,我自省后发现自己确实是一个内向的、沉默寡言的人,尽管性情有些轻狂却是一直默默无闻。左思右想后我选择了另一个突破口——课堂。在我认为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场合了:要说“丢面子”这里的影响会够大,这里的听众够多,同学们的眼睛最雪亮。你想要“丢脸”、想放弃虚荣非这里莫属了。于是我就尝试着在课堂上把握每次发言的机会,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不是瞎起哄,观点的思路尽量新颖,最好是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思路新颖才可能有吸引力,这于己于同学都会有启迪。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似乎有了些突破。同时还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特点:平时可能表达混乱,但只要心态平和,其实我也可以表达得很好,而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表达的欲望。
    后来我觉得突破不能只限于表达领域,只有各方面都来个突破才可能彻底地让自己脱胎换骨,于是就尝试着从思考方式、学习方法、广告设计等各个方面来一次突破,如思维方式上开始尝试着逆向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结果收获不少。当然这种突破的形式就五花八门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绝不能墨守成规,必须破除一些框框条条的束缚,打破一些陈腐的老规则。像当初创作《新武器》,我就在想为什么不能把鼠标和键盘组合成手枪来表现一个主题,于是尝试着去设计,结果成功了,作品竟获得了全校首届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这对于一个刚上大二的学生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而所有的突破都需要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以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