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绝妙口才 >

第25部分

绝妙口才-第25部分

小说: 绝妙口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席说:“哦,咱们单位还有小李、张冰都是独生女啊!”
    这段对话双方都用了隐语。小王的意思是婚礼无法不操办,主席没有直接批驳他,而是暗示他别人也是独生女,但都是新事新办。
    三、模糊式批评
    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时间聊天……”
    这里,他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别人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是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通常这种说法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四、安慰式批评
    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
    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
    这个批评虽严厉,但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五、指出错时也指明对
    大多数的批评者,往往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却不能清楚指明“对”应怎么做。有人批评人家说:“你非这样不可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纯粹表示个人的不满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说:“家里一团糟,又有客人要来,你怎么只管坐在那儿化妆?”这种话也不会起作用,因为它只说了一半。
    六、别忘了使用“我”字
    一位女工对其工友说:“你这套时装过时了,真难看。”这不过是主观意见,别人未必有相同结论。
    正确的表达方式,应当表明你说的话是个人看法,并不见得是绝对事实,仅供对方参考。这样,人家比较能听得入耳,甚至有兴趣了解一下你为什么有此看法。
    说话时别忘了用“我”字。上面那位女工的话可以改为:
    “我看你这套时装有点过时了,不见得好看。”用“我”字还有一个好处,既然强调的是自己的看法,批评者会显得更富责任感。
    七、克制“我”的情绪
    在批评之前你首先要观察自己,你觉得自己的心情紧张吗?对对方心存不满吗?把你的感受如愤怒、埋怨、责怪、嫉妒等先清理一下是有好处的。克制不了就宁愿先不开口,出去散散步,等冷静后再说。
    有经验的批评家认为,未开口批评人之前,先检讨一下自己所持的是什么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如有敌意,存心找麻烦,言语之中必然反映出来。情绪不好是很难掩饰的,而这种情绪有极强的传染力,一旦对方感觉这一点,立刻会激起同样的情绪,立即会抛开你的批评内容,计较起态度来。这种互为影响的情绪会把批评带入僵局。
    在演讲、谈话和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恰当地对他人进行示弱,能有效地抵消嫉妒和敌意的情绪,引开或避免对方的不利注意。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示弱,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出的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下面的几种谐音批评方式,艺术性很强,值得给读者推荐:
    卡耐基认为,说话时巧用谐音法,可以化平淡为神奇,获得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
    谐音法的运用大致有几种形式:
    一、谐音讽刺
    运用谐音法,可对不便明说的丑恶现象和人物进行讽刺鞭笞。
    辛亥革命后,清帝逊位,国民改呼“皇帝万岁”为“民国万岁”,人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而事实却是军阀混战,贪官盛行,民不聊生。撰联大师刘师亮编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的对联,其讽刺的效果可谓入木三分。确实,民国不能“万岁”,却有“万税”,天下不大太平,只有“太贫”。
    二、谐音表态
    利用交谈语言中某个字的谐音关系,可委婉地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态度。
    清人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绰号“地头蛇”的恶棍。恶棍的伯父和舅舅(与郑板桥是同科进士)带着酒菜连夜登门求情。
    在酒席上,进士提出要行个酒令,并拿起一个刻有“清”官的骨牌,一字一板地吟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无水添心便念清。”
    郑板桥更正道:“年兄差矣,无水添心当念情。”
    进士听了大喜。
    郑板桥猛然感到中了计,紧接着大声说道:“酒精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精但认清。”
    那两人见状,只好告辞。
    这里,这位进士巧用谐音求情,而郑板桥却妙用谐音变化,表明了为官一身清、决不徇私情的态度。
    三、谐音还击
    运用谐音法,可对某些不恭的言行给以巧妙还击。
    唐朝宰相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设法奚落他一番。
    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就约李白对三步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正。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
    四、谐音转换
    这里指用关键字的谐音转换成另一个意义的词语,用新的语义掩盖原来的语义。
    有个住旅店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五十两银子不见了,而这一晚旅店也没别人,只有他一人,因此他怀疑是旅店老板偷去的,但老板死活不承认。两个人闹到县衙,县官对老板说:“我在你手心里写个‘赢’字,你到院子里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赢字还在,那么你的官司就打赢了。”
    随后,县官把老板娘叫来。老板娘来到,一看只见老板在外面站着,不知怎么回事。这时只听县官对她丈夫喊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
    店老板连忙回答说:“在,在。”
    老板娘一听丈夫承认了“银子”在,就不敢隐瞒了,乖乖地回家拿出了银子。
    五、巧表态度
    运用谐音法,可巧妙地表达对某些人和事的态度。
    有人曾经在鸡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有人改下联为“捞者莫来劳者来”,这句话是针对那些“下水摸鱼”、“雁过拔毛”者而言的。鸡场来之不易,劳心者为之筹谋,劳力者为之工作,而“捞者”却借参观、检查之名,来大吃大喝还不算,走时还白拿。此联巧借谐音,表明心迹。
    谈话时巧用谐音法的妙处真可谓是功力无穷。
    在特殊情况下,不愿明言指责,运用谐音法可达到委婉批评的效果。
    有一次,一位小伙子向老人问路:“喂!去索家庄该走哪条路?还有多远?”
    老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对小伙子的傲气和无礼很不满意,随口应道:“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丈。”
    小伙子听了摸不着头脑:“怎么这儿论丈不论里?”
    老人笑着对他说:“小伙子,原来你也会讲里(礼)?”
    小伙子知道自己失礼了,连忙给老人赔礼道歉。
    这个寓言似的故事还有这样的版本:
    一个小伙子向一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
    “500拐杖。”
    “距离应该论里呀,怎能论拐杖呢?”
    老人答:“论理你得喊我大爷!不能叫‘喂’。”

适应对方口味,发挥“是”的威力

    在谈话过程中,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谈意见相左的事,应该先谈一些彼此间赞同的事。如果有可能的话,更应该提出你的见解,告诉对方,你们所追求的其实是同一个目标,所不同的只是方法而已。使对方在开始的时候,连连说“是!是!”,尽量防止说“不!”。

    《影响人类行为》的作者奥弗斯德教授说:

    一个“不”字的反应,是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碍,当一个人说出“不”字后,为了自己人格的尊严,他就不得不坚持到底。事后,他或许觉得自己说出这个“不”字是错误的,可是,他必需考虑到自己的尊严。他所说的每句话,必需坚持到底,所以使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往正面走,那是非常重要的。

    有说话技巧的人,开始的时候就能得到很多“是”的反应,唯有如此,他才能将听者的心理往正面的方向引导。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风趣的老孩子,他一向光脚不穿鞋,40岁时已秃顶光头。可是,却跟一个19岁的女孩子结婚。他对世人的贡献,有史以来很少有人能跟他相比。他改变了人们思维的途径,直到今天,还被尊为有史以来最能影响世界的劝导者之一
    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他曾指责别人的过错?不,苏格拉底绝对不是这样做的。
    他的处世技巧,现在被称为“苏格拉底辩论法”,就是以“是、是”作为他唯一的反应观点。他提出的问题,都是他的反对者所愿意接受并且同意的。他连续不断的获得对方的同意、承认,到最后,使反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在数分钟前他还坚决否认的结论。
    下次当我们要指出人们的错误时,我们要记住赤足的苏格拉底,并且问一些能够获得对方“是、是”反应的缓和问题。
    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那就要使对方尽量的回答“是……是……”
    就以人们的心理状态来讲,当一个人说出“不”字时,同时他心里潜伏着这个意念,而使他所有的器官、腺、神经、肌肉,完全结集起来,形成一个“拒绝”的状态。如果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回答“是”的时候,体内那些器官,没有收缩动作的产生,组织是前进、接受、开放的状态。所以,当一次谈话开始的时候,如果能够诱导对方说出更多“是”,我们以后的建议或意见,就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同。
    得到这个“是”字的反应,本来是项极简单的方法,可是却常被人们所忽略了。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好像一开口就说“不”,就开始反对,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才能突出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激烈的人和守旧的人谈话,一般情况都容易使另一方面发怒。如果这样做的收获只是为了了感官快感,或许还情有可原,如果为了完成一件事,那就划不来了。
    运用“是”的方法,纽约一家储蓄银行的出纳员成功地拉住了一位阔气的存户。
    这个出纳员叫艾伯逊,他是这样介绍情况的:

    这人进银行来存款,我按照规定,把存款申请表格交给他,有的项目他马上就填写了,可是有的项目他拒绝填写。
    这事如果发生在我没有进入卡耐基口才训练班之前,我会告诉那位顾客,如果你不把表格填上,那我就拒绝你的存款要求。很惭愧,我以往都是这样做的。当然,每当说出这种具有权威性的话后,我就会感到很自重,很得意。
    那天上午,我就运用了一点实用的知识,我决意不谈银行所要求的,而谈些顾客方面的需要。最主要的,我决定使他一开始就说“是、是”。我说,我的意见跟他完全一样,他既不愿填满表格,我也认为并不“十分”必要。
    我对那位顾客说:“如果出现什么事情,你有钱存在银行里,你是不是愿意让银行把存款转交给你最亲密的人?”
    客人马上回答:“当然愿意。”
    我接着说:“那么,你就依照我们的办法去做如何?你把你最亲近的亲属的姓名、情况,填在这份表格上,如果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立即把这笔钱移交给他。”
    那位顾客又说:“是,是的。”
    那顾客态度软化的原因,是他已知道填写这份表格完全是为他打算。他离开银行前,不但把所有情况都填在表格上,而且还接受了我的建议,用他母亲的名义,开了个信托帐户,有关他母亲的具体情况,也按照表格详细填上。
    我发觉使他一开始就说“是,是”,我们之间就没有机会为了填表格的事而发生争执,并且顾客很愉快的依我的建议去做。

    在卡耐基的训练班上,西屋公司推销员爱力逊,曾经讲过他的一个故事:

    在我负责的推销区域内,住着一位有钱的大企业家。我们公司极想卖给他一批货物,过去那位推销员几乎花了10年的时间,却始终没有谈成一笔交易。我接管这一地区后,花了3年时间去兜揽他的生意,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