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你的"外套":职场无忧心理历练丛书-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永远只能做人生舞台的配角。如果你现在还跟在大家后面的话,请停下来好好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你真正需要什么
学会分析判断你内心的需要,这是独立的第一步!
在我们摆脱从众思维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摆脱从众思维≠树立逆反心理
摆脱从众思维≠必定要与大众不同
摆脱从众思维≠一意孤行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大众的不就是主流吗?摆脱大众不就是要和大多数人做得不一样吗?如果和大多数人做的一样又何来“摆脱”呢?其实不然!
不从众意味着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不代表必定要与大众不同,更不代表一意孤行。独立自主的人和大众并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他们也会有交汇的地方。
从众思维指的是不经过科学系统地分析,不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或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害怕不确定的风险以及一些外在的压力而忽略或刻意压抑内心真正的想法,选择与大多数人类似的行为。因此,要想摆脱从众心理,第一步就是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
当你正为选择出国留学还是继续一份月薪6 000元的工作时,你也许会想:
——现在很多人喝过洋墨水,泡一泡捞个文凭怎么样也算镀了层金,出国留学和国内普通文凭,老板肯定选择留过学的,好歹也会门外语啊!
——可是现在出国的人这么多,“海龟”也不一定是“金龟”啊,回国就业难的多着呢!
——可就是因为出去的人多,即使再不金贵,可我不出去岂不更矮了一截?“海龟”都没人要,何况我这个“土鳖”呢?
——万一成了“出国垃圾”,这边的工作又没有了,怎么办?毕竟现在的工资也不错。
最后会有两种结果——出国或继续留下来。当他选择了留下来,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工作了,他开始觉得原来工作是那么枯燥无味,那么琐碎无意义,这时他就会想:要是当初出了国,说不定薪水会翻了一倍,工作也有挑战多了。可是不是此兄出了国就好呢?也许即使他出了国,面对语言不通,无亲无友,工作住房没着落,他会后悔:6 000元在当时也不算少了,我干吗扔下安稳的工作跑这儿来洗盘子找罪受!原来坐我对面的小王都做部门经理了……
无论选择哪一个你都会后悔,都会觉得原来的比现在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在选择的时候,你只是跟大流,无论哪一方的利还是弊,你都是以从众心理看大流而没有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
所以在作决定的时候,一定要问一问自己,自己需要什么?是否真的需要?真的必要?
如果出国留学对此兄来说不仅仅是学习,还是旅游、放松、交友、增加见识、锻炼独立,而且它更是渴望已久的梦想,那么不妨一试。如果出国留学对他来说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有份薪水更高地位更高的工作,那么或许读MBA、考研、考博或继续留在公司一步步的晋升是更好的选择。
下次,在你做的决定跟大多数人一样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如果能理解这点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当初比尔·盖茨放着著名的哈佛不读,而去冒险创业了。
分析判断自己内心的需要,我们才能独立自主,才不会随波逐流。但可悲的是很多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就无从判断需不需要,这时候跟随大众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
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人,大多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规划,没有规划,就没有追求,没有追求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应该怎样走,也就容易盲目跟随大流。所以从更深一个层次来说,要独立自主首先要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并把大的目标分割成小目标在不同阶段实现。
有了人生目标的指引,你就会清楚自己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为了避免自己盲目跟从大众,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多给自己时间思考,然后再做决定。当大部分人都认同一种想法,采取同一种行为模式的时候,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很容易被那种氛围所感染,从而大脑发热,失去理智,采取同样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先把问题放在一边,过一段时间等自己冷静下来再重新审视原来的问题。
我曾主持过台湾一家IT公司的一次董事会议,在会上,有位董事提出了一项决策议案,立即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有人说,这项决议能大幅度提高利润;有人说,它有助于我们打败竞争对手;还有人说,应该组织力量,尽快付诸实施。
但是我保持住了冷静的头脑,我说:“我不赞同刚才那种团体思考方式,它把我们的头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这会导致十分危险的结果。我建议把这项议案搁置一个月后再表决,在此期间请各位董事各自独立地想一想。”
一个月后,大家重新讨论那项议案,结果被大家否决了。
由此可见,推迟做出决定有利于我们冷静下来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出理智的决策。
众人皆醉我独醒
摆脱从众思维要有承担风险和压力的勇气、敢于质疑甚至反对专家和权威。
上面我提到从众思维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害怕不确定的风险以及一些外在的压力而忽略或刻意压抑内心真正的想法,选择与大多数人类似的行为,所以摆脱从众思维还要有承担风险和压力的勇气。
与众不同的做法,往往很少人尝试过,因为没有前人留下来的经验教训作为参考和指导,所以不知道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与众不同”让我们面临未知的风险。但是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和大家一样的做法,我们就不必有这种担忧。
有一个台湾的化妆品公司曾经请我帮他们做一个祛斑霜的市场开拓战略方案。一直以来,化妆品都是在百货公司、超市等地方通过专柜出售的,但是这种方式费用比较大,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我想开辟一个新的营销渠道,经过仔细研究,我提出通过连锁药店来出售他们的祛斑霜。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做法,以前还没有其他公司试过,到底行不行得通呢?这家化妆品公司对我的这个方案持怀疑态度。我说服了他们采用这个方案,结果大获成功。
坚持传统的大众的做法可能会更加稳妥、更加安全,但是也可能因此让我们错失一些机会。
要摆脱从众思维,你要敢于面对来自群体的压力。对于和大家的想法做法不同的“另类”之人,在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未得到证实之前,人们习惯上要么冷嘲热讽,要么排斥孤立,极少会给予尊重或赞赏。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信念支撑,我们将很快就被压力征服。
江苏一家纺织公司的王董事长曾经拿了一份他构思的维尼纶工业的计划书给我看,他说他觉得这个计划非常有前景,他很想在公司实施这个计划,但是遭到了公司内部普遍的反对,他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我认真看了他的计划书,觉得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是机会更大,于是鼓励他顶住众人的压力坚持实施这个计划。我对他说:
“一项新事业,在十个人当中,有一两个人赞成就可以开始了;有五个人赞成时,就已经迟了一步了;如果有七八个人赞成,那就太晚了。”
事实证明我们的预测是对的,这个计划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要摆脱从众思维,我们还要敢于质疑甚至反对专家或是权威。很多大众认同的观念和做法其实就是某些专家和权威提出或是倡导的。例如:
● 晨练其实不利于健康,下午才是运动的最佳时段;
● 男女一起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
大部分情况下,专家或权威所提出来的观念和做法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些时候权威也是会犯错误的。如果不能抱着怀疑和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些观念和做法,我们很容易和大众犯同样的错误。
脱掉从众思维魔鬼训练
(1) “反潮流”勇气训练
发明或改进一个小物品,不实用也不要紧,只要这种新物品与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那种不同就行了。然后你必须把自己的新观念或新物品告诉你的朋友,或是在超市和公车上刚认识的其他人,总之在各种场合宣扬你的新观念、新物品,听听大家会有什么反应。
人数:自己一人,听众10人以上,可以是家人、同事、朋友或者是刚认识的人。
时间:每周3~5次,每次时间不限。
地点:不限,家庭、公司、超市、公车等地都行。
要求:注意听众的时间,熟悉的人与不熟悉的人相结合,既可以认识到从众思维的“根深蒂固”,又可以留有时间说服他们接受你新观念的若干可取之处,以锻炼 “反潮流”的勇气,培养你的出众思维。
(2) “与众不同”思维风暴
一群人聚在一起,针对某个主题,可以是维护世界和平,可以是家电行业分析,还可以是公司的营销战略,开动脑筋,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或解决方案等,相互之间不能重复。而提出时不一定很高明或是有运用推广的价值,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只要它与大家的传统观念有冲突,彼此不重复就行。
人数:3~7人,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效果更佳。
时间:每周一两次,每次2~3小时。
地点:不限,要求最好安静一些,不能太吵闹。
要求:每人都要发言,反驳别人,尽力说服别人承认你思路的可取之处。发言次数不少于3次。
(3) 扮演“傻子”讨论会
同事聚在一起,针对某个主题,如公司新的促销方案,请一个人扮演“傻子”的角色,这位“傻子”总是采取与众人不同相反的论点,使用某种莫名其妙的方法乃至荒唐可笑的逻辑。其目的就是刺激讨论会的气氛,打破团体一致的思考方法,促使创意的出现。
人数:3~10人,同事。
时间:每月两三次,每次2~3小时。
地点:公司会议室或其他安静场所。
要求:“傻子”要想尽一切办法与众人唱反调;参与者在不同主题当中轮流当“傻子”,每人都要发言,尽力说服“傻子”承认你思路的可取之处。发言次数不少于2次。
现在,请你花上2分钟的时间想一想,你身上是否正披着经验型思维的“外套”?有的话请写下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脱掉计划,并全力以赴地把它付诸实施。
1。
2。
3。
架起晋升云梯
Nothing is more powerful than habit。(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 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
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思维、语言、行为等生活的方式。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思想、行为及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人们日常行为的90%来自习惯。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罢了。从早上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一天内上演着成百上千的习惯。然而,习惯不仅仅是日常惯例这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
培根称习惯为“人生的主宰”,习惯即命运。的确,因为习惯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就具有很强的惯性,人就会按习惯做事,这点很难改变。习惯总会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做,那个事情应该那样做,你不会考虑得太多,因为这已经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就算你的做法不恰当,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好习惯有助于我们处理各种问题,克服各种困难,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坏习惯则相反,它会给我们带来各种问题和麻烦,使我们陷入失败的泥潭,难以自拔。
在职场中,坏习惯就是束缚你的“外套”,它阻碍你加薪和晋升,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剥夺你出国培训和免费旅游的机会。为了你在职场的进一步发展,你必须脱掉职场坏习惯的“外套”。然而,要脱掉这些套着你多时并已经在你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坏习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下面我将对一些典型的职场坏习惯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改掉这些坏习惯的方法,同时提供一些培训游戏,帮你脱掉职场坏习惯的外套,助你一臂之力,架起晋升云梯。
晋升之路,始于“衣Q”
要改变老总对你的看法,获得职位的晋升,首先就要提升你的职场“衣Q”!
作为一个职业人士,如果你想尽快进入管理梯队,在事业方面有所作为的话,那么在衣着方面,也许就意味着你必须告别最适合自己心情和个性的装束,放弃性感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