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毛泽东的人生哲学 >

第26部分

毛泽东的人生哲学-第26部分

小说: 毛泽东的人生哲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中取得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时,不论台湾、港澳、或海外侨民,凡是炎黄子孙,无不雀跃若狂,眉飞色舞,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一种纯真朴质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又如,当我国长征火箭成功地又发射了一颗奥新卫星时,无论国内外、海内外的中国人,无不扬眉吐气,欢呼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欣喜我国某些科技水平已跻于世界之林。一种作为中国人而自豪的荣誉感,环球与共。在上述情景中荣誉已经超越了阶级界限,是不带阶级性的,是炎黄子孙所共有的。同样,当强敌入侵,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奸淫我妇女,烧毁我房屋,当国破山河碎,九洲同仇敌忾之际,除汉奸卖国贼之外,不管姓“无”或姓”资”,莫大的屈辱感是共同的。由此可见,屈辱观除了有阶级性的一面以外,也还存在着共荣共辱带共同性的一面,倘忽视后者,那会造成片面性。
毛泽东在指导革命斗争实践中,深刻地分析了复杂的社会现象,把荣辱观用之于政治生活领域,也就是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度中,提出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是有深刻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是对无产阶级的荣辱观的深化和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安乐”的情况,也就是可共辱而不可共荣。一是春秋战国时的越王勾践,当他被吴王夫差消灭之后,曾与文种、范蠡等戮力同心,兴越灭吴,忍受着亡国之辱。待灭吴之后,勾践不仅不能与文种等共享荣尊,反而顿萌杀机,首先杀了文种,范蠡立即携西施离开越国,泛舟五湖,成了时聚时散的巨富。一是刘邦在屡败于项羽之时,曾与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功臣,共过屈辱。但一旦身处九五之尊,刘邦则认为,安乐荣誉是不能与旧臣共享的。其枭雄阴狠的面目,就难于掩饰了,竟以杀戮功臣为快。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和毛泽东在处理统一战线制定的共荣共辱的方针,又是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任何剥削阶级政党所不能实现的。


  

 


人民荣誉高于个人荣誉 
王恕焕 
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荣辱标准本身,把个人荣誉同集体荣誉结合起来,强调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体现了无产阶级荣辱观的集体主义实质。
荣誉既有个人荣誉,有他人荣誉,也有集体、人民、国家荣誉。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他人荣誉、集体荣誉的关系,这是无产阶级荣辱观的一个重要问题。
毛泽东的荣辱观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毛泽东在鼓励人们珍惜个人荣誉的同时,特别强调要为集体、为人民、为祖国、为党争光,强调“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党的光荣”,强调荣誉属于人民,人民荣誉高于个人荣誉,并对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小团体主义,专门为个人争名争利的人提出尖锐批评。
首先,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保证。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是社会的一成员。个人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人民,也离不开社会。国家荣,人民荣,个人也荣;反之,国家辱,人民辱,个人也辱。个人的荣辱与集体、人民、国家的荣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前,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人宰割,没有任何尊严,中国人在世界上就倍受欺凌,没有任何民主,自由和说话的权利;建国后,社会主义的中国傲然立于世界之林,每个爱国者都感到扬眉吐气,在国际上受到尊重,有了自己的地位,感到中国的光荣。事实说明,个人荣誉是以集体、人民、国家的荣誉为保证的。没有集体、人民、国家的荣誉,也就没有个人的荣誉。
其次,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理,认为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集体事业,“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3'不是哪个英雄豪杰包办得了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人民群众,个人的力量不仅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不可能有所作为。个人荣誉固然与自己的主观努力和贡献分不开,但这种贡献是在党和人民提供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做出来的。没有党和人民的支持,没有集体和同志们的帮助和协作,个人就一事无成。毛泽东说:“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毛泽东还多次说他的著作,是集中党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写成的。雷锋说得好:“荣誉从集体中来”。这就告诉人们,个人的荣誉不仅仅是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而是广泛地包含着群众和集体奋斗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和集体的荣誉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因此,一个人献身于无产阶级事业,具有无产阶级人生观和道德觉悟的人,应当把自己的荣誉归功于人民和集体,看作是社会和集体对自己继续前进的鼓励和更高要求。
当然,人民群众和集体的荣誉也是由其中每个人所建立的功绩组成的,也可以由某些先进分子的个人荣誉所代表的,1946年11月毛泽东的题词写道:“朱德同志六十大寿,人民的光荣”'14',他还说:吴玉章对于革命的坚持性,“这是党的光荣,这是中国革命的光荣”'15'。
毛泽东的荣辱观在强调集体、人民荣誉的同时,并不否定个人荣誉,而是鼓励个人有荣誉感,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集体、人民、国家多尽义务,多做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关心个人荣誉,本质上是关心自己履行了社会义务的道德评价,是关心自己的劳动和工作成果,是正常的,合理的。那种毫无进取之心,荣誉之感,对荣誉与耻辱的道德评价漠不关心的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因此,人人都要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社会集体应当鼓励个人建立功勋,争取荣誉,应当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荣誉和自尊心。
再次,个人荣誉归功于人民和集体。荣誉属于谁?不同的荣辱观历来有不同的回答。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荣辱观,专为个人争名争利,沽名钓誉,贪天之功为己有,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甚至嫉妒人家,造谣中伤,为了追求个人虚荣而不惜损害他人荣誉和集体荣誉;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荣辱观,把自己的荣誉归功于人民和集体,对他人的荣誉为之庆贺、赞扬,自觉地、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毛泽东一贯提倡“诚心为人民服务”,个人应当把荣誉归于人民。在他看来,最高荣誉,应属于人民,属于党,而不应属于个人,最大功劳应归于人民,归于党,而不应归于个人。在这方面,毛泽东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表率。例如,1954年8月4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给中央的电报中说,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给予毛泽东以最高荣誉的提案,该大会是否可以通过提案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毛泽东在8月6日就作了关于不要通过给毛泽东以最高荣誉勋章的批语。再如,1954年1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印送关于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功人员勋章奖章的三个文件,毛泽东在审阅中将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奖章的决议(草案)时,删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起,英勇地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战争”句中“和毛泽东主席”六个字,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领袖在荣誉面前的高风亮节,为全党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
毛泽东认为,在荣誉面前,应当有真诚的谦逊,有“盛名之下,其实难付”的自知之明,而绝不能沽名钓誉,不能弄虚作假以骗取虚荣,不能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他对丧失为人民服务精神而专门为个人争名争利,贪图虚荣的人,提出尖锐批评。他说:有些人“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较薪水高低,争名争利”,“闹得不象样子,痛哭流涕”。还说:“打蒋介石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时候,土地改革的时候,镇压反革命的时候,他一滴眼泪也不出,搞社会主义他一滴眼泪也不出。一触动他个人的利益,就双泪长流”。这种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人民和国家利益之上,在荣誉面前斤斤计较的追名逐利的人,是十分可鄙的,应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


  

 


荣誉贵在永葆 
王恕焕 
毛泽东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荣誉有两重性,耻辱也有两重性。荣誉能够鼓励和鞭策人前进,同时也会使人骄傲,犯错误,走向反面。我们党历史上的林彪、高岗、饶漱石,都曾经是人民功臣,后来都变成人民罪人。林彪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死无葬身之地。高岗畏罪自杀,落得个可耻的下场。1937年10月,毛泽东《给雷经夫的信》中说:“黄克功'16'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17'黄克功由光荣的红军干部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罪人。这说明,荣是可转化为辱的。耻辱,使人倒霉,使人颓丧,是个坏事,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进步的动力。正如马克思说的,“耻辱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耻辱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18'事实正是这样,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肆无忌惮的侵略掠夺,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然而,我国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从耻辱中逐步觉醒过来,满怀悲愤的民族热情,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多少革命先烈,多少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推翻了三大敌人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结束了被蹂躏被欺侮的日子,恢复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虽受囹圄之辱,却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招贤纳谏,依靠人民,一举灭掉吴国,报仇雪耻。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身处逆境,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成为化辱为荣的强者。从这一点上说,辱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成为荣。正因为荣与辱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荣可转化为辱,辱也可能化为荣。因此,如何防止由荣转化为辱,如何保持荣誉,这是无产阶级荣辱观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才能保持荣誉呢?毛泽东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如何保持荣誉问题。
首先,“贵在坚持”。1940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祝贺吴玉章同志六十寿辰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始终为革命奋斗,无论如何不变其革命节操”。这是永葆荣誉最根本的一条。他在祝词中还说:老人为什么可贵呢?并不是因为年纪老,“可贵的是他一辈子总是做好事,不做坏事,做有利于人类的事,不做害人的事。如果开头做点好事,后来又做坏事,这就叫没有坚持性。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有益于青年,一贯有益于革命,艰苦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19'毛泽东说的“一辈子”和三个“一贯”,意在强调“对于革命的坚持性”,强调做好事“贵在坚持”,这是保持荣誉的关键。一个人如果只做一阵子好事,以后不做了,甚至做起坏事来,他就难以保持荣誉,甚至会由荣转变为辱。
其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毛泽东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永远记住这个真理。”'20'他还说:“顺利的时候不能骄傲,挫折的时候不能悲观”。他特别强调要“反骄破满”,说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常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不能骄傲,一骄傲就犯错误。”1955年3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问题指出:“骄傲自满的危险。不要逞英雄”。“没有受影响的同志,不要骄傲,谨防害病。”还说:“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1962年初,有一次他批评一位当时在湖北省荆门县委工作的领导干部说:你很骄傲,即使你正确,也不能骄傲。“英雄难过美人关”,并非普通真理。“英雄难过骄傲关”,这才是普通真理。毛泽东这番话含有深刻的哲理。那位领导干部没有很好领悟毛泽东的教诲,后来没有过好“两关”,犯了错误,摔了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