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放飞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 >

第20部分

放飞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第20部分

小说: 放飞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在与中国贸易部门的长期合作中,看到大陆产品在马来西亚市场具有深厚的潜力。由于马来西亚有 4OO多万华人,他们十分欣赏来自故土的商品。为了加强在马华人与祖国大陆的亲近感,郭鹤年很愿意出“一臂之力”。果然,在他的带动下,马来西亚很多企业家都来华设厂,形成一股投资热潮。当然,马中两国的贸易传统及中国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是这一热潮的关键,但是,郭鹤年本人的“带头羊”作用是难以磨灭的。   
二、橡胶大王陈嘉庚   
二、橡胶大王陈嘉庚   
□南洋学商陈嘉庚原籍福建同安县集美乡,他家是华侨世家。陈嘉庚父亲陈缨杞(又杞柏)婚后不久,就离开妻子渡海到新加坡,陈嘉庚是在父亲离家远行后,由他母亲一手抚养成人的。陈杞柏在南洋开一间米店,不时寄钱回来养家。   
1882年,陈嘉庚 9岁,入集美乡南轩私塾读书,17岁时因塾师病故而停学。   
1890年秋,17岁的陈嘉庚奉父命来到新加坡。1824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这里成为自由港口,经过多年不懈建设,到陈嘉庚旅居新加坡时,已有铁路、电车和船坞码头了。   
陈杞柏 20来岁到新加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开设商店、工厂多家,计有:顺安米店、金胜美店、振安铁店、黄梨罐头厂,以及房地产业等,拥有资产 30多万元。此外,他与人合股开设店铺还有德安、复安、竹安、新环节茂、源安米店等,已是一个颇具实力的企业家了。最初陈嘉庚在顺安米店学商。主要协助管理财务和帐目。   
1893年,陈嘉庚 20岁,奉母命回乡和张姓女子成亲。这时,他已在顺安米店从商 3年,学会了帐务、进货、出货和了解市场动态。   
1903年 7月,陈嘉庚从家乡返回新加坡。此时,新加坡人口剧增到 2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挤满了港口,栈房里货物堆积如山。但顺安米店的状况却远不如昔。查核帐簿,发现流动借款达 32万元,比他离店时增加了23万元。陈嘉庚经过检查帐目,大致了解了各店的状况,黄梨罐头厂亏 7万多元,庆成灰店亏 6万多元,金胜美店亏 5万多元,加上借款利息,建屋用款,3年家用,合计亏欠约 40余万元。父亲也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陈嘉庚觉得继续经营下去,只有愈亏愈多,征得父亲同意,于这年年底宣告破产,将所有资产抵押借款外,尚负债 20多万元。   
陈杞柏一向生活俭朴,辛勤经营工商业数十年,到头却落得如此下场。陈嘉庚立志为父亲偿还债务,他说:“家父一生数十年艰难辛苦,而结果竟遭此不幸,余是以抱恨无穷,立志不所欠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   
□办厂开店,偿还父债顺安米店停业后,陈嘉庚在距离新加坡市区 10英里的井水港山地上,创建了一家黄梨罐头厂,用木料茅草搭建房屋,购买旧机器,因陋就简,两个月建成,只费 7000多元,取名新利川。在头一年冬天,陈嘉庚曾与一潮州人合伙开办“日新”黄梨罐头厂,由潮州人任经理。后来潮州人病逝,按英国的法律,日新黄梨罐头厂全盘归陈嘉庚经办。   
新加坡与邻近的马来西亚盛产黄梨,一年收获两季。黄梨即菠萝,当地群众食用数量有限,于是制成罐头后运往欧美各地销售。当时不少商家为了推销产品,允许赊帐,做罐头用的白铁、白糖可赊取,能够节约资金,罐头产品运销欧、美、加拿大等地,市场广阔,利润丰厚。   
4月,菠萝采摘旺季到来,十几家菠萝罐头厂同时加快生产节奏,一场激烈的竞争开始了。陈嘉庚总结父亲失败的教训,派出几路人马外出打听消息,自己也常常光顾欧、美、加洋行,很快对供产销及各家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厂内,陈嘉庚推行了一整套科学经营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发展大大超过同行。当年厂家为得到足够的菠萝原料,进货时按百颗记价,不记大小好坏,计价时不过秤,只凭眼力估计,而且开工后天天进货,季节过后才停工核算。陈嘉庚认为这种核算方式不合理,他打破常规,每天都计算当日成本,所以能知道利润,知道盈亏状况。他无论商务多忙,体力多乏,每日必到厂内巡视,根据行情变化指挥生产,力求每日购进价廉物美的原料,每日改进技术,提高工效,因此,他的厂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同行。他尤其注意产品质量,务求质量第一。   
4月,菠萝采摘旺季到来,十几家菠萝罐头厂同时加快生产节奏,一场激烈的竞争开始了。陈嘉庚总结父亲失败的教训,派出几路人马外出打听消息,自己也常常光顾欧、美、加洋行,很快对供产销及各家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厂内,陈嘉庚推行了一整套科学经营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发展大大超过同行。当年厂家为得到足够的菠萝原料,进货时按百颗记价,不记大小好坏,计价时不过秤,只凭眼力估计,而且开工后天天进货,季节过后才停工核算。陈嘉庚认为这种核算方式不合理,他打破常规,每天都计算当日成本,所以能知道利润,知道盈亏状况。他无论商务多忙,体力多乏,每日必到厂内巡视,根据行情变化指挥生产,力求每日购进价廉物美的原料,每日改进技术,提高工效,因此,他的厂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同行。他尤其注意产品质量,务求质量第一。利 3。9万元。到下半年,他投资 2万元开设一家“谦益”米店,由族叔陈敬贤经营。同时扩建“新立川”,全年利润总计近 7万元,与年初7000元相比简直是一本十利。   
陈嘉庚一炮打响,从此在菠萝罐头业站稳脚跟。他更加锐意图新,大胆改进,六七年后他成了拥有两处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一家米厂、一家米店,存款近 50万元的华侨企业家。陈嘉庚 34岁那一年,终于把父亲的负债还清了,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   
□多角化经营在创业过程中,陈嘉庚又购置一家恒美米厂,其产品和国内碾米厂的产品不同,国内碾米厂生产的是生白米,而恒美米厂生产的是熟白米,不须蒸煮即可直接食用。这种米主要销往印度。   
为了采购稻谷,稳定货源,陈嘉庚专程去暹罗(今泰国)首都曼谷,见到曼谷附近北柳港地方盛产菠萝,估计收购后每年可制罐头四五万箱;同时北柳港又盛产稻谷,可供恒美米厂的需要。于是陈嘉庚当即买地赶建黄梨罐头厂,同时修建码头栈房专作采办稻谷之用,完工投产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1915年,陈嘉庚 42岁。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海上军运繁忙,商运不便,因此熟米难以运往印度。陈嘉庚于是自办航运,先是租赁两艘轮船,租后两个月,经营情况良好,又向香港租下两艘,固定承运一批英国政府运往波斯湾的枋木片,到年终结算,租赁的 4艘轮船,共盈利 20万元。   
第二年,陈嘉庚投资 30万元自置轮船一艘,可载 3000吨,取名东丰,加上续租的一艘全年赚得利润 30万元。   
战争在欧洲进行,英、法承担抗击德国侵略者的重担,需要太平洋地区的物资支援。德国海军故意阻止海上交通,在 1918年,陈嘉庚所经营的一艘轮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另一艘也被毁坏,被迫放弃了海上航运事业。   
□创办橡胶企业几年来,陈嘉庚经营的米厂、米店、黄梨罐头厂等生意兴旺,但是使陈嘉庚成为赫赫有名的企业家的,却是他所创办的橡胶企业。橡胶是 20世纪初新加坡第二大宗出口商品,陈嘉庚初到新加坡时,当地并无橡胶。橡胶树故乡在南美洲的巴西。1876年,英国皇家植物园从巴西买到一批橡胶树种子,在温室里进行培育,种子生芽后,取出 22颗,运到新加坡送交植物园。   
那时植物园是供人游览的公园,这里花卉众多。22颗橡胶树苗成活了 9颗,10年之后成材,生长得特别茂盛。但是橡胶树没有花,又不好看,游人们对其很不在意。   
1888年,英国人亨利·里德利到新加坡管理植物园,看到园中橡胶树生长茂盛,非常高兴,他经常携带橡胶种子,向游人解说橡胶的用途,并把橡胶种子塞进游人的口袋,但却遭到很多游客嘲笑。   
陈嘉庚得知这个消息后,买下 18万粒橡胶种子,运往福山黄梨园,与黄梨间种。那时正是 20世纪初叶,汽车已经出现,制造汽车轮胎最好的材料是橡胶。这使橡胶一时之间身价百倍。当时新加坡还没有汽车,陈嘉庚也不知道橡胶与汽车有那么密切的关系,也不知道随着科学和工业的发展,橡胶会有那么重要的用途,更没有想到橡胶会给他带来不可想象的利润。   
陈嘉庚凭着他超人的魄力和远见,种下大量的橡胶种子。到 1909年,福山黄梨园附近也有兼种橡胶的黄梨园,但因经营不善,无利可得,廉价出售,陈嘉庚以 50元一亩的代价全部买下,培植橡胶。这时,陈嘉庚已有橡胶园1000英亩。后来,他又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地方买下芭蕉园两处,一名福山园,一名祥山园,砍去芭蕉,种植橡胶和黄梨。   
1914年,一战爆发,黄梨罐头成为奢侈品,各洋行停止采购,陈嘉庚即将一家黄梨厂改成橡胶厂,同时恒美米厂也因采购原料困难,改为橡胶厂,号称“谦益”。各厂每月可总产胶片 3万余担,生产能力接近英国最大工厂的最高水平。到 1925年,陈嘉庚已有橡胶园 1。5万英亩,除新加坡各厂外,又在马来西亚各埠开设 9家橡胶厂,与此同时,陈嘉庚又独具慧眼,盯住了美、英、法、德、日等国迅猛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投下巨资,扩大经营,起用各类技术人材,研制各类汽车所用的内外轮胎,同时生产一些轻工产品,如各种款式的胶鞋雨靴、医疗用品及日用品。与此同时,陈嘉庚又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开办了十几家商店推销产品,并创办了《南洋商报》大力宣传产品,使产品销路旺盛,年获利 150万元之多。到 1925年时,陈嘉庚除了拥有 1。5万英亩橡胶园外,还有大型机械化橡胶制品厂、生胶加工厂及轻工工厂等 30余所,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地,产品畅销五大洲,实有资产 1200万元,相当于 100万两黄金,成为全南洋规模最大的橡胶联合企业,打破了英国垄断橡胶市场的局面,陈嘉庚成为闻名世界的橡胶大王。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只受过私塾教育,没有学习过现代文化,少年时总是不懂为什么外国人老是欺侮中国,为什么中国老是打败仗。到南洋以后,陈嘉庚接触到许多新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认识到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他说:“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超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   
因此,陈嘉庚决定兴办教育。1894年,他第一次从新加坡回家乡,就拿出 2000元兴办了惕斋学塾。1906年,他又赞助福建华侨领袖吴寿珍等创办的新加坡道南学堂。1910年,他被举为董事,为发展学校,他出面作第二次募捐,募得 5万   
多元,立即兴建新校舍,改名道南学校,是东南亚一所规模较大的华文小学。1912年间,陈嘉庚又在新加坡创办爱同学校,在爱国华侨的关怀资助   
下,学校得到发展,学生近 2000人,分成 48个班,是新加坡大型华侨小学之一。   
1913年 2月,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说服族中元老,停办私塾,成立乡立集美小学,暂借大祠堂开学。学生有 135名。   
数月后,陈嘉庚捐资 2000元买下一块养鱼的池塘,面积有几十亩,作为集美小学校址。买下后即雇人填池建造校舍。不久,陈嘉庚又在集美开设女子小学。为了鼓励家长送女孩上学,他每月还给女学生发放津贴以资鼓励。   
1913年秋,陈嘉庚返回新加坡,各项经营形势很好,利润甚丰,便在集美创办师范和中学。1918年 3月,集美学校师范、中学部开学。该校同时附设男女小学,成立幼稚园。中学生只交膳费,师范生全免。为保证教学质量,他不惜重金从各地聘请优秀教师,国学家钱穆,文学家杨晦、龙沐勋、许钦文、王鲁彦、吴文祺,拓学家吴康,历史学家王伯祥,地理学家盛叙功等都先后在集美任教。   
1927年 3月起,集美学校中包含有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男子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女子中学、农林学校、幼稚师范学校、国学专门学校;此外还有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国学专门科后来并入厦门大学文科。   
在创办集美学校的同时,陈嘉庚也在新加坡创办中学和专门学校。1918年 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