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十年-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我想到了母亲,我要赡养母亲,要让母亲生活幸福,要让她老人家安度晚年,我就必须好好生活,好好赚钱。
后来,我有了女朋友,我要好好赚钱,也让她生活好,让她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让她成为一个幸福的女孩子。
我还有弟弟妹妹,我们都是在最困苦中手牵手走出来的。我还要让他们生活好。
其实,人生就是一种责任。让你爱的人幸福,你也就幸福了。
发布日期:2009…9…2401:09:02
兄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发布日期:2009…9…2401:13:46
512后,我去过多次灾区,每一次去后,都会流泪。
人类在灾难面前,非常弱小。灾难强加在我们身上,我们无法改变,就要坦然面对。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生活总是要继续。
振作起来,大家都想看到一个全新的你。
发布日期:2009…9…2402:08:59
我没有听过这首诗歌,也不知道这首诗歌的作者。我有一本现代诗歌精选,翻开后,我居然看到了这首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书中解释说,这是一首闺怨诗,作者郑愁予是台湾诗人。
久违了,我们已经磨灭了关于诗歌的印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诗歌已经消亡。
我们的心已经变得坚硬,诗歌柔软的光芒无法洞穿我们的灵魂,当诗人或湮没,或转行,或死亡的时候,他们也带走了我们对于诗歌的温存记忆。现在,谁还在读诗,谁还在写诗?
我阅读着这本诗歌选集,那一首首熟悉的诗歌,却再也不能在我的心中激起一丝涟漪。沉重的生活让我们变得麻木,诗歌之水无法洗刷我们心灵的斑斑锈迹。
我阅读着《回答》,想起了当初上大学的时光,我第一次阅读到这首诗歌的震撼。那天,我一路狂奔到宿舍里,躺在床上,浑身发抖,像打摆子一样。后来,我又阅读到了《神女峰》,双臂抱在胸前,仰望天空,泪流满面……那是一个激情四溅的年代,那是一个诗歌激荡的年代,北岛的冷峻,舒婷的柔媚,海子的渴望,食指的愤懑……一次次地带领我们走向神圣和崇高。而现在,诗歌消失了,诗人消失了,还有什么能够带给我们震撼和启迪?能够带给我们幸福和憧憬?
是金钱吗?
画家说,他一直很喜欢郑愁予的这首诗,他想参照这首诗歌的意境,画一幅油画。
后来,这幅油画完成了,画家也有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画家跨上了通往艺术殿堂的第一级台阶。
有一天,小白领来到了我的房间,也翻出了这本现代诗歌精选,他随口念了几首,就大喊头疼,“有话偏不好好说,偏要说得这样晦涩难懂。诗人都是神经病。”
人们都生活很忙碌,没有人再会细细品味诗歌的意境了。
诗人,这个曾经万人敬仰的称号,如今成了神经病的代名词。如果你说谁谁是诗人,人家肯定就会反唇相讥:“你才是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诗人。”
“同志”变异了,“小姐”变味了,“诗人”没落了。时代变了。
有时候,天气晴朗,我和画家会骑着自行车,一直骑到这座城市的边沿。城市的边沿是茫茫无际的大海,大海边是一望无垠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鲜花,五颜六色,迎风抖动。画家扑倒在草地上,呜呜哭着,像受了委屈的无家可归的狗。画家的生活也很沉重。
海水冲刷着沙滩,阳光朗照着草地。画家支起画板,画着海天一色的风景,我则躺在草地上,阅读着新买的文学书籍。我不知道,那时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像我们这样,在不可预知的崎岖的理想之路上,悲壮前行。
画家那幅以郑愁予诗歌为意境的油画,背景就是海边的草地,草地上,侧身坐着一名美轮美奂的少女,长发如风,衣袂如霞……
发布日期:2009…9…2423:24:09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们那时候过得非常充实,我们很贫穷,常常口袋里只剩下叮当作响的钢镚儿,我们每一分钱都要犹豫再三盘算再三才能花出去。我们吃的是大街上最便宜的饭菜:桂林米粉、重庆酸辣粉、兰州拉面、广东肠粉、云南米线、武汉干吃面、河南烩面……这些小吃的价格都不上五元钱。叫几个菜,在饭店里吃饭,那实在是一种奢侈。我只有在刚刚发了工资后,才会叫上画家,去饭店里奢侈一下,而这一下就花费了我一月工资的十分之一,让我心疼很久。因为经常吃不上蔬菜,我们缺乏营养,嘴巴上火,严重溃疡,溃疡让我们防不胜防,束手无策,常常左边的溃疡刚刚好点,右边的又开始了。南方炎热的天气让我们苦不堪言。
那时候,我们尽管穷困潦倒,但是,我们真的感觉不到自己痛苦,感到不到自己贫穷,我们很充实,我们很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因为艺术,因为文学,因为绘画,让我们感觉自己卓尔不群,感觉自己总有一飞冲天的那一刻。常常地,我们走在狭窄逼仄垃圾遍地的城中村,心中充满了神圣和崇高,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念,那种感觉就像毛主席去安源……
多年后,成名了的画家也常常光顾城中村。他一进城中村,就弯下了在那些大亨和老板们面前高高挺起的脊背,他在城中村走来走去,背着双手,脚步缓慢,眼中充满了老骥伏枥的神情,他说:“这里是我的风水宝地。”
这里也是我的风水宝地。这里隐藏着假烟窝点,而我在这家全国知名的报业集团,是以写假烟窝点起家的。
哦,我还想起了那时候的一件事情,有一首散文诗,忘记了题目,也忘记了作者,只记得前几句:“我为你写诗,在这样的夜晚,星子都睡了,只有诗句还醒着……”这首散文诗很长,足有近千字,全文运用排比段落,每段的开头都是“我为你写诗,在这样的夜晚。”这首散文诗我在大学的时候能背诵全文,而在城中村的时候,还能背诵一段,而现在只剩下了第一句还记得。我不知道这是谁写的,一直不知道。按照行文风格,应该是写于民国年间,而我觉得也只有那个年代才有这样优美的纯净的文笔和意境,我一直固执地这样认为,民国年代的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高峰。那时候我问过画家,画家也不知道作者是谁。
我没有爱情,没有恋人,这首散文诗却说出了我想对恋人所说的所有的话。当我后来有了爱情,面对着恋人,想给她背诵这首散文诗,以显示自己有文化的时候,我却只能背诵出散文诗的第一句话。
曾经有人对我说过,这首散文诗其实是一封书信。我心中感慨不已,也许它真是一封书信。那个遥远的年代多么纯净,多么浪漫,一封书信也可以写得这么美,而这样的书信,足以打动任何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孩子的心。而现在,人们的交流早就不再写书信了,恋人们只把枯燥无聊的照本宣科的手机短信发来发去。现在能够打动女孩子的,可能只剩下金钱了。
我们在城中村居住了一年,而此后,我们搬离了城中村,我们的日子忙碌而空洞,我们再也无法拥有那段单纯而幸福的美好时光。
那段时间里,城中村真正的热闹是从午夜开始的。不过,这种热闹只有动作,没有声音;只有忙碌,没有喧嚣。即使你居住在城中村临街的楼上,即使你打开了窗户,你也不会知道,就在你的房屋下,就在你门前的过道上,人群穿梭来往,如同过江之鲫。
我和画家都习惯了昼伏夜出,沉静的夜晚,让我们心静如水,思绪翩飞,让我们感觉超脱宁谧,精神升华,暗夜让我们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有一天,大约是午夜两点,我看书看累了,就走到窗口,向下望去,突然看到狭窄的巷道上,奔走着一个高大的身影,背上扛着一包什么东西,走得匆忙而轻快。他走到了路灯光下,脚步更快了,我看到他肩上的东西还用黑色的包装袋包裹着。那一刻,我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凶手,一定在趁着午夜时分,毁尸灭迹。
城中人的治安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城中村的房屋成千上万间,住户来自四面八方,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有什么背景,有过怎样的历史。前几天,听说房东催促一名住户交房租的时候,找不到住户,后来,撬开门锁,却发现住户在房间里已经死去多时,而房门被凶手在门外锁上了。
看着那个在黯淡的路灯光下匆匆离去的身影,我突然想到了报案。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巷道却出现了另一个身影,也是扛着一包用黑色包装袋包裹的东西,那东西方方正正,应该是一个箱子。他沿着和前一个人相同的路线,走到了巷口的路灯光下,然后在拐角处消失了。
几分钟后,第三个,第四个人出现了,都是扛着那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箱子,都是走着相同的路线。
我感到很蹊跷。
他们是干什么的?我决定看个仔细。然而,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他们再也没有在巷道出现。就在我以为他们睡觉了,我就要离开窗口的时候,他们又出现了,这次还是扛着同样的东西,走着同样的路线。
奇怪,他们扛着什么?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城中村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发布日期:2009…9…2500:12:00
感谢malusjack,就是这首散文诗,太美了。
一个字一个字诵读着,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那时候把这首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的散文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塑料皮笔记本上,在下雪的冬晨背诵。
非常感谢您。
发布日期:2009…9…2500:17:01
从少年到中年,匆匆20年过去了,时光好快啊。
这首散文诗让我回到了20年前。20年前背诵这首散文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站在窗前,呵着冻得红肿的双手,眼睛里闪烁着对爱情的渴望。
好像就在昨天。
而现在已经这样老了,唉。
韶华易逝,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这是人到中年后的沉重而无奈的叹息。
发布日期:2009…9…2500:29:30
朋友们谁能知道这首散文诗的作者?先表感谢。
发布日期:2009…9…2501:05:05
城中村村口的钉鞋人不会修鞋,修车人不会修车;村子里的每个十字路口都围坐着一群中老年妇女,手中拿着的针线半天也不会动一下;巷子尽头的烟摊无人问津,每月收入不够交付房租,却还在一直做着赔本生意;村子里异常隐秘的地方开着一排门店,门店里却没有经营任何商品。
村口开始有了假烟,却只卖给过路人;夜半的城中村高档车云集,却秩序井然;神秘人扛着箱子,在夜半的巷道来来往往……
这座城中村到底掩藏着什么秘密?
我的疑惑还在继续。
那天晚上,和画家吃完重庆酸辣粉回家的路上,看到那些店面的门口停满了各种各样的高档轿车。司机在和店主交谈着,一见到我们就缄默不言,充满戒备。高档轿车的车主,和这些小店的店主,是什么关系?那么多的高档轿车,为什么会拥挤在这座环境脏乱差的城中村里?一个拥有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座驾,一个在城中村开店糊口,他们的身份相差悬殊,就像一个是大宋皇帝的情人李师师,一个是阳谷县城里卖脆梨的小郓哥,他们又是通过什么连接在一起?
有一天下午,我专门留意了这些店面,这些店面只有在中午过后才陆续开门。店面里只摆放着一个玻璃柜台,柜台里放着几包口香糖,几卷卫生纸,几盒恰恰瓜子。几罐可乐雪碧。这些店面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商品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他们又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依靠什么来缴纳房租?惨淡经营的店面,老板应该愁容满面,但是,这些店铺的老板红光满面,言笑晏晏,神采飞扬,从他们一张张保养良好的脸上,丝毫读不出萎靡颓丧的内容。他们坐在店铺门口,大声说着,笑着,用我听不懂的方言。他们看起来很开心。
疑惑接踵而来。
有一次,我在城中村散步,城中村的后面是一座低矮的小山。我来到山脚下,看到几幢贴着瓷砖,看起来干净整洁的楼房。楼房的每扇窗口,都安装了防盗网,窗户紧闭。楼房的下面,是几间店铺,店铺中间的地面上,放着一尊树根雕刻而成,又用清漆涂抹得油光发亮的巨大的茶几。茶几上放着几个酒杯一样大小的茶杯,透明的茶壶里装着又黄又亮的茶水。几个男人正围着茶几喝茶,残余的茶水倒在茶几上,顺着细细的管道,流进放在地上的塑料桶里。茶几上,还放着一只乌黑发亮的蟾蜍,蟾蜍的嘴巴里衔着铜钱。后来,在很多闽南人开设的店面里,我都见到过这样别具特色的茶几。
他们在喝茶,他们的眼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