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黄泉见母
镇压了姬段的反叛后,郑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发誓说:“不到黄泉,我是不会见我的母亲了。”可不久后,他就在新郑南面的洧河边筑了一个高台,站在上面南望城颖,想念母亲。
庄公很想缓和与母亲的关系,可又担心破了誓言,不仅为人耻笑,丧尽君主的威严,将来还会遭报应。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当时管理边界的小官颖考叔给庄公进献了一只鸟。庄公问颖考叔献的什么鸟,颖考叔说是一只夜猫子,这鸟不是好东西,它白天看不见东西,专在晚上活动,父母辛辛苦苦地养大了它,它长大了就把父母吃掉了。对这种不仁不义的鸟,请郑庄公惩办它。郑庄公虽然知道颖孝叔话里有话,但还是比较大度,任由他说。恰好到了吃饭的时候,郑庄公就请颖考叔和自己一起进餐。吃饭时,颖考叔把菜里的肉挑出放在一边,吃完后包好收藏起来。郑庄公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颖考叔说,他的母亲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赐予的食物,他要带回去给母亲吃。
郑庄公听了,感叹说:“人家都有母亲好孝顺,为什么只有我没有呢?我虽做了诸侯,却不能像你们平民百姓那样去孝顺父母。”
颖考叔故意装作很纳闷的样子问,太夫人好好地活着,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孝顺呢?郑庄公就把将母亲放逐到城颖及发誓的事说了一遍。颖考叔说,你既然惦记着母亲,就说明你大孝;虽说是“黄泉相见”,不一定就是死了才相见,如果在地下挖一条大隧道,一直挖到泉水,也就是到了黄泉了,在隧道中相见,谁又能说你不孝呢?谁又能说你违背了誓言呢?郑庄公觉得这办法可以,就派颖考叔去办了。
颖考叔派五百士兵迅速挖好了隧道,并在地道里盖好了房子。一面把武姜接进去,一面请庄公从地道的另一边进来。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相互原谅了。在隧道内,郑庄公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出了隧道以后,武姜赋诗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从此,他们母子之间又像当初一样和睦亲爱。
3。 锦缎与糟糠
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他的祖父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在骊山之难时为保护幽王被犬戎所杀。他的父亲郑武公在平定犬戎之乱、迎立周平王、护驾周平王东迁时立了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建立郑国。庄公即位后,承袭父职,也成了周朝卿士,并和周交换了人质:周平王的儿子姬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姬狐从郑国回洛阳继位,但因为悲伤过度,死在了路上。第二年,姬狐的儿子继位,为周桓王。周桓王把父亲早逝这笔账算到了庄公头上,第二天一上朝就召见庄公,对他说:“爱卿是先王的老臣,朕不敢留你在身边受委屈,你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庄公明白周桓王是想趁机削自己的卿士爵位,当天就离开洛阳回了新郑。不久,郑庄公为了报复周桓王,借口当年郑国闹灾荒,派人抢了周王室边界温邑才成熟的麦子。事后,见周桓王没有计较,庄公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决定去洛阳向周桓王赔罪。
但就在这时,宋、卫、鲁、陈、蔡五国联合前来攻打郑国,庄公又领兵和这五个国家展开了一场恶战。两年后,战争结束,郑庄公心中愤恨,打算讨伐五国,首先选定的攻击目标是宋国。不过,想到宋公爵尊国大,不能轻易去讨伐,便决定先去朝见周天子,然后假称奉了天子之命,召集齐、鲁两国一起围攻宋国。
补锅高手郑庄公(3)
十月底,庄公依计而行,到洛阳拜见周桓王。周桓王当然不会忘记庄公抢他粮食的事情,对庄公不冷不热,庄公走时,还派人送去十车谷糠,捎话说:“如果再闹饥荒,就用这十车谷糠备荒吧!”庄公正和下属商讨如何利用这十车谷糠,周公黑肩来访,因为有求于庄公,私下里还送来两车绸缎。
于是,庄公命人将周公黑肩送的绸缎分成十份,装在十辆谷糠车上,再搁上假装天子赏赐的象征“专讨”的朱红色弓箭,然后起身回国。一出周王室的地界,郑军就大摇大摆地拉着十大车“绸缎”对外界宣称:宋国很久都不来朝拜周天子,庄公奉天子之命,要率领各路诸侯声讨宋国对天子的不尊之罪。
4。 打仗外交两手硬
公元前713年6月,齐、郑、鲁三君会盟,约期出师,共讨不尊王室的宋国。但是,就在攻取了宋国的郜、防两邑后,庄公接到告急文书,得知宋、卫联合对郑国进行了夹击。情急之下,庄公立即传令:班师回国!
齐国和鲁国的随军大将听说了,忙跑到庄公的军营问原因。庄公谈笑风生,丝毫不提自己国内的事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忠实地执行周王的命令,参与讨伐宋国,现在仰仗你们两国的兵威,攻克了郜、防两邑,已经让宋国受到惩罚了。至于我们攻下的郜、防二邑,我没有什么私心,你们两家拿去分了吧。”
齐将觉得郑国是凭借王命打的这一仗,自己只是随从,很坚决地拒绝了,庄公便把二邑一齐送给了鲁国。齐将回国后,把这些情况向齐君作了汇报,齐公对庄公赞叹不已。而庄公回国后,不但用计全歼了来犯的宋、卫大军,而且顺手灭了支持宋、卫的戴国。
后来,庄公又策划与齐鲁二君一起率兵攻打许国,许君逃跑后,齐公提议把许国的土地让给鲁国。这一次,鲁公不好意思再要,坚决推辞了。齐公又提议把许国的土地给郑国,庄公也没有接受。恰好这时,许国的大夫领着许国君主的小弟弟前来,磕着头请求,想要一个为许君祖宗安置庙祀的地方。齐鲁两国的君主看见了,脸上都露出怜悯的神色,庄公解释了自己受王命不得不攻打许国的苦衷后,提出要恢复许国。许国的大夫一听这话,诚惶诚恐,赶紧表态说,他们不敢有这个奢望。庄公于是看着许国君主的小弟弟说:“我是真心想恢复许国啊,只是这孩子年幼,恐怕不能掌管国家大事,我会派人帮助他的。”然后,把许分为东西两半,东边让给许国的新君,西边派郑国的一位大夫驻守。
齐鲁两国的君主都认为庄公处理得非常妥当,连连称赞。
郑国在当时只是一个中等偏小的国家,郑庄公之所以能开创一代霸业,就是因为他有着高超的智谋和料事能力,既善于打仗,又善于外交。庄公晚年击败王师后,周桓王准备传檄四方,共同讨伐他,但有人劝谏他说,诸侯当中,除了陈、卫、蔡三国,其他的国家都不会弃郑而从周——可见庄公当时的威望有多高。
“天下才”管仲(1)
别名:夷吾
性别:男
出生日期:不详
职务:齐国上卿
主要成就: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死亡日期:前645年
1。 交友——幸遇鲍叔牙
管仲年轻的时候就和鲍叔牙关系很好。
他们俩人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分得多些。认识他们的人都看不过去,说:“鲍叔牙真糊涂!本钱都是他出的,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鲍叔牙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
他们俩人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于是对他也很不满。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
管仲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被免职,大家都耻笑他。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对人们说:“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已的谋士,鲍叔牙也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为军师。齐襄公总是疑心他这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想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避难,公子小白也带着鲍叔牙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杀死,他的弟弟公孙无知继任不久,也被手下大臣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
齐桓公不同意,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
鲍叔牙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
最终,齐桓公还是被鲍叔牙说服,把管仲接回齐国,任命他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则甘心做了管仲的助手。
2。 为相——借力包茅事件
蔡姬是蔡穆公的妹妹,齐桓公的小妾。
有一天,齐桓公和蔡姬在湖中泛舟,蔡姬顽心大起,伸手撩起池水泼桓公,把桓公搞得满脸是水渍,衣裳也透湿了。桓公觉得自己被一个小妾戏耍,大失尊严,竟恼羞成怒,派人将蔡姬送回蔡国。
桓公的原意是想惩罚一下美人,等她反省了,再去接回来。却不想蔡穆公见妹妹哭哭啼啼地被遣送回来,勃然大怒,说:“这也欺人太甚了,偌大个天下,难道寡人非要与他齐国结盟不成!”不仅与齐国绝盟,还把妹妹嫁到楚国。
“天下才”管仲(2)
齐桓公听说蔡姬成了楚成王夫人,恼恨之余,决定讨伐蔡国,以雪夺姬之恨。
管仲听说桓公要为蔡姬之事向蔡国开战,很是着急,匆匆来见桓公,说:“主公您是大国的君主,中原的盟主,只为了一点姬妾的私事就去讨伐一个国家,如何说得过去?这样做,天下诸侯非旦不会同情齐国,反而会暗中嗤笑主公。主公千万不可因一时激愤草率行事,您要是执意伐蔡,臣有一计。”
在管仲的运筹下,齐桓公没有直接去攻打蔡国,而是带鲁僖公申、宋桓公御说、郑文公捷、陈宣公杵臼、卫文公毁、曹昭公班、许穆公新臣共八路诸侯包围了楚国。楚成王遣使相见,管仲斥责他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所封的诸侯。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过诏命,谁要是不服从天子,齐国有权征讨。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了呢?”
包茅,是产于楚国一带的一种茅草。先秦时代酿酒工艺比较原始,酒中有很多浑浊的渣滓,以此来祭祀上天和祖先就显得颇为不敬。所以在那时候的祭祀大典上,祭酒时都要将酒倒在束好的青茅上。青茅有过滤的效果,这样敬给神的就是纯净的酒了。而进贡包茅这一职责,长久以来都是楚国的专属。
先秦时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国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捆茅草这么简单了。不进贡包茅,就会使神明饮用不到纯净的酒,就是轻视神圣的祭祀大典。轻视祭祀大典,就是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代表的是地方政权对中央的对抗。当时,楚国国力强盛,中原诸侯无不对其耿耿于怀。作为一代霸主,齐桓公也早想对其采取行动。所以管仲将包茅一事作为楚国的第一条大罪,立即就得到了八国诸侯的支持。最终楚国老老实实地承认了错误,答应恢复进贡包茅。齐桓公看到杀楚国威风的目的已经达到,而楚国军力强盛,打下去也未必就能讨到便宜,于是见好就收,立下盟约撤兵,一场大战就此平息。
3。 兴灭国继绝世
齐桓公五年,宋国攻伐杞国,齐桓公问管仲怎么办,管仲说,先叫人带着重金出使宋国,如果出使交涉未能成功,你就接纳杞侯并且给他丰厚的封赐。齐桓公于是派曹孙宿出使宋国,但外交手段没有起到作用,宋国不听从齐国,还是攻占了杞国。根据管仲的建议,齐桓公把缘陵封赐给杞侯,同时给杞侯兵车百辆,甲兵一千人。
第二年,狄人攻伐邢国,邢国君主逃到齐国,齐桓公又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