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励志]"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 >

第12部分

[励志]"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第12部分

小说: [励志]"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民对自己缺少自信还因为,在大三外出实习时,他和他的同学着着实实丢了一回脸。易民的实习单位是当地一家大型企业,跟他同去的还有2名同学。他们3个人被安排在厂财务处实习。   
开始时,他们只帮忙做一些抄写报表之类的事,照葫芦画瓢,只要字迹端正就行。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他们仍在干着这些简单劳动,心里就渐渐不平起来烦闷起来。   
一天,他们找到财务处长,很客气地说:〃能不能让我们做做账,我们想锻炼锻炼。〃财务处长说:〃好啊,厂里最近有几笔账进出,就交给你们处理吧。〃   
说着,处长给他们拿来了一摞报表。   
可是真正动起手来,他们却傻了眼,虽然读了不少书,但他们却从没真刀真枪地干过,对帐目流程实际上不甚了解。这些知识,老师虽然在课堂上都讲过,但都是在黑板上演习,当时都记住了,考试也考过了,可动起手来,却不知从何处下手。   
三人面面相觑,活儿是自己要来的,海口已经夸下了,只有硬着头皮干了。   
三人努力地按书本上教给他们的知识,好不容易将这批账做完了。第二天,处长拿着他们做的账,面色难看地走到他们面前说:〃你们这做的是什么账?怎么会犯这些常识性错误?〃最后,他疑惑地看着他们问:〃你们真是学会计专业的吗?〃   
三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从那以后,不说处长,就连财务处那几个听说连大专都没上的会计、出纳也对他们一脸的不屑。   
后来的两个月,他们仍干着抄抄报表一类简单的活,却再不敢有半句怨言。   
3个月后,他们灰溜溜地回到了学校。大学期间,这次惟一的实习,他们实际上所获甚少。易民觉得,如果就这样出去就业,即使有单位聘用他,他心里也会发虚。再说,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远不如研究生,如果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应该去考研。而且他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研究性专业人才,在将来的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   
考研的决定是在大四上学期作出的。他说,我不想报考本校,在这所学校呆了4年,我已知道,即使在这里再呆3年也学不到什么东西。那里的学术空气太沉闷,而且那些老师思想陈旧、知识老化。举个例子吧,有一位在专业领域颇有声望的老师,居然连上网查资料都不会,他给我们上课时,拿出的参考书还是八十年代的版本。   
易民决定报考北京的一所学校。他认为,北京是中国教育、文化的中心,是专家学者云集的地方,思想一定更活跃,学术空气一定更浓厚,视野也一定更开阔。   
经过几个月的拼搏,易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北京一所大学,开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活。   
可是进校没多久,易民就失望了。研究生的课程与本科生的课程并没有大的差别,没有应该有的梯度;老师还是那样照本宣科地满堂灌;学生还是那样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   
让易民失望的还有带他的导师。他的导师是在这所学校一直读到博士、后来留校的新秀。按说,这样的导师应该有真学问,有真见识,应该思想活跃有创见。可是易民听他讲课,常常觉得一堂课下来所获甚少。   
导师上课时,要么是先吹嘘一通最近有哪家哪家公司请他做顾问,他最近又会见了中国经济界或金融界某某名人,或与某某名人一起共进晚餐。要么就是一上来就讲一通经济界或金融界的轶闻趣事,博得满堂笑声。往往讲完这类〃课〃,一堂课就过去了一多半,接下来的时间,基本上是念教材。   
这一届,导师共带了5名研究生。开学没多久就是国庆节,导师将他们都喊到家里,师母做了一桌色香味美的饭菜,大家围桌而坐。席间,导师对他们说:〃最近我接了一个活儿,是编写一本教材,你们一人编写一章,最后交给我,由我来统稿。〃   
〃我们行吗?〃一位师妹问导师。   
〃怎么不行?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编写了好几本书。资料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找。〃   
易民和他的同学接受了任务后,就泡进了图书馆,他们将有关资料都检索出来,然后复印、剪贴、装订,一本所谓的新教材就编写好了。   
他们将〃书稿〃交给了导师。不久,那本书果然出版了,编写者的名字是导师和一位他们不知道的陌生人。易民和几个参加编书的同学每人拿到了300元报酬。   
按培养计划规定,在校期间,易民他们必须有2篇论文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否则不能拿到学位。研一下学期,易民想写一篇论文,确定题目之前,他很想得到导师的指导。可是他几次打电话给导师,导师都说没空。   
一天,易民拿着论文提纲终于在教学楼里堵住了导师。导师将他的提纲草草看了看后说:〃你要注意两点,论文的角度要巧妙,不要嚼别人嚼过的馍;所引用的资料要新,要去网上找。〃说着,导师将提纲塞进他手里匆匆地走了。   
易民愣愣地站在原地,想想导师说的那两点意见,是没错,是很有道理,但是,那两点意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说了等于没说,因为他并没有就易民的论文提纲提出任何意见和看法。   
易民很失望,也很苦恼。他觉得如果这样学下去,到毕业时,除了一张研究生文凭,除了装了一脑袋死知识,很难有能在社会立住脚的真本事。读了研究生,他不但没有成为研究型人才,出去后,恐怕连一般的会计、出纳的事都做不了。   
易民从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口里得知,他们中有不少人一直悄悄在外面兼职,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为将来就业积累资本,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看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他还得知,这种在外面兼职的现象,不但他们这个专业有,其他专业也有,研究生中有,本科生中也有。这在校园里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位师兄告诉他说:〃如果你去中关村找工作,那里的老板不会问你的成绩怎么样,而会问你会干什么,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师兄还告诉他说:〃大学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光环,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本事,那个光环很快就会破灭,很快就会消失。〃   
师兄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易民觉得,与其在学校死啃书本,学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死知识,还不如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习。   
在师兄的介绍下,易民去了这家会计师事务所。   
开始,易民是以实习的身份去的。去了后,也就是跑跑腿、打打杂、接听一下电话什么的,虽然如此,易民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是一家业务量比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天,工作纷繁复杂,在这里工作不但需要娴熟的业务,更需要有与各种类型客户打交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校学不到的。   
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易民无比惊讶地发现,他们正在学习的一些知识其实已经过时,已经被淘汰,而一些已为社会运用的新知识却迟迟未能进入大学教材,他们不但没学过,有的甚至没听说过。   
有人作过估计,大学生学完4年课程走出校园时,所学的知识有70%已成为无用的知识。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大裂变的时代,新知识每时每刻都在涌现;新领域一片又一片被发现,被急速地打开。可是大学的教材却仍熟视无睹地多年不变。一位教育界人士无奈地说,现在学校用什么教材有上面管着,不但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甚至还规定统一的教材,不但教师没有权利更改,连学校也无权自己选择教材,如果想动一动教材,要经过一条漫长的审批之路。   
可是,这种僵化的大一统,这种麻木不仁的低效率,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让成千成万的年轻人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去学习一堆无用的知识。   
易民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还发现,书本知识只能给人以营养,却不能给人以能力,大学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说本科四年主要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打好基础的时期,那么作为研究生,就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时期,应该是具有动手能力的时期。可是易民惭愧地发现,读了一年多研究生课程,他仍只有本科生的眼界,本科生的水平,更别说能力。   
教育家陈衡哲先生曾就读书与人生发表过一段精辟的见解,她说:〃一个人才的造成,单靠知识是不够的;知识的获得,单靠书本是不够的;书本的了解,单靠数量的灌注是不够的;数量收入脑海中的程度,单靠考试是不够的。在这一串大小轻重的关系上,不但会考这一件事,只等于一个不足轻重的陪臣;就是读书本身,也不过等于一个爵爷罢了。在它的上面,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君主,叫做'人生'的呢!〃   
而我们的大学,并没有给学生开设〃人生〃这一课。   
3个月后,易民结束了〃实习〃期,成了这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准职员。他说,他现在每周用30%的精力学习他不得不学习的课程,为的是那张文凭,但他却用70%的精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他还悄悄告诉我,除了去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他偶尔还去给成人大专班讲课,从研二开始,他就经济独立了,不但没找父母要钱,存折上还有了5位数的存款。   
我问他:〃你在外面兼职,上课怎么办?〃   
他一脸坦然地说:〃能逃就逃,能混就混,只要考试能拿60分就行。〃   
在大学校园里,象易民这样逃出校园的〃打工族〃并不在少数。有的人是急功近利,有的人是对学习的厌倦,有的人是想练一练工作能力,有的人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还有的人是为了寻找一个多样发展的空间。   
大学生变相逃离校园的现象,也许并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学校。在这个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浮躁的社会里,年轻的心很容易被校园外的喧嚣吸引,很容易被急功近利的机会诱惑,要守住一张平静的书桌,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更需要有一种能抵挡种种诱惑的坚毅。   
但是,大学生变相逃出校园的现象,使我们不能不对目前的高等教育进行反思: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是不是太僵化和死板?学习内容是不是太陈旧而缺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是不是太落后以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激情?我们的大学不能不反躬自问:我是否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我是否给了学生面对社会竞争所需要的能力?我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让他们多样发展的空间?   
从青海考进北京某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谢林辉,也是一个逃学者。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谢林辉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帮忙〃,先是帮公司做网页,后来又参与软件开发。由于业绩突出,公司不但每个月给他开工资,还给他配了手机。   
谢林辉说他之所以早早就逃出学校,是因为他发现,如果他在学校再学下去,毕业以后恐怕连工作都难找到。因为,学校教的那些知识大多已淘汰了。在计算机领域,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有一项改变全行业的新技术出现,可他们的教材还是几年前编写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可他们还在学已经淘汰的知识。   
谢林辉说,有的老师好几年就教一本教材,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无知,却让学生瞠目结舌。因为在计算机领域,一些学生早就学到老师前面去了。所以,一些学生不愿在学校无谓地浪费时间,便纷纷到电脑公司打工。据他说,在他们信息管理学院,大二以上的学生最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外面兼职。谢林辉说他去公司打工并不仅仅为了钱,是因为在那里,他能不断获得计算机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追赶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   
有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担负起IT基础人才培养责任的学校教育完全脱离了实践,使得大部分的IT专业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完全抛弃了学校的所学,这就给学校同时也给IT公司带来高额的人力成本开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指出:〃由于教材更新速度太慢,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脱节,这使他们不愿为那些陈旧的知识费功夫,他们更愿意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和社会接触紧跟社会发展,这种取舍是明智的、合理的。〃   
当综合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选择标准时,当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时,大学生逃出大学,在校园外学习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不能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只有当教育赋予人更强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赋予人更多的自由、自主和自尊,才会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记得那天小路骑自行车到报社来找我时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之所以愿意见我,是因为我是第一个关注到他们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