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对了,事就成了-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突破个性舒适区:人们都习惯和自己脾气相投的人交往,所以无论在哪个单位组织,都存在非正式的组织和团体,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人在江湖,必须要和所有组织内的人以及外部的客户打交道,要学会适应不同性格的人。突破个性舒适区,就是要有意识地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比如要主动找与自己不同性格的人聊聊天。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大部分的人都难以做到。一旦你去尝试和另一种不同性格的人交往,看来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却对提升你的人脉有很大的帮助。
生命永远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蕴涵着无限的潜能,为了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就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如果你老是在自己“交往”的舒服区里打转,你就永远无法扩大你的视野,永远无法结识新的朋友。只有当你跨出你的舒适区后,你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圈子变得更大,你才能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第4章 主动出击,跳出人生小圈子(3)
你千万别画“圈”为牢
一个人的世界就如同一潭死水,也好似一杯隔夜的茶,时间越久,好的积极的东西都被分解了。试着给你的圈子修一条通向外界的路,只有走出一隅之地,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只有把活水引进来,生命才不会成为了无生机的死水潭。
前几年很流行一位女作家的作品,她把人们比做一座座孤岛,各自繁荣各自衰败。看她的文字自是美得一塌糊涂,但多少有些葬花的悲情和哀伤。有很多在城市中被“边缘化”的人很推崇她的文字,觉得主角似乎就是自己,沉溺在一个自我的小世界中不能自拔。这也是如今“宅文化”和“剩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一个人的世界就如同一潭死水,也好似一杯隔夜的茶,时间越久,好的积极的东西都被分解了,只剩下坏的灰色的有害物质。这也是我鼓励“宅男宅女”、“剩男剩女”积极走出来拓展自己圈子的原因所在,只有走出一隅之地,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只有把活水引进来,生命才不会成为了无生机的死水潭。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其实鸡鸭等家禽在未驯化之前都是可以飞翔的。家禽的祖先是野生的,那时它们也会飞,但自从人类把它们当做家禽圈养后,它们不需要高飞去躲避敌害,也不需要高飞去寻找食物。就这样,翅膀长期缺乏锻炼以致退化,从而慢慢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在搜狐新闻上看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司机开车去送货,在行驶途中,一只大鸟从空中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他的车前。后来一调查,才知道这只雁鹅因为身体太胖而且被喂得太饱,体力不支就从空中掉下来了。看来家禽失去飞翔的本性是因为圈养,而人类如果圈养会失去什么呢?
我的朋友圈中就有一个圈养自己的典型。他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算是宅男中的极品:他的作息规律我闭着眼睛都数得出:他是一个SOHO,在家画插画稿,他每天早上八点起,晚上十一点睡。上网要么画稿,要么看美剧。平时唯一的娱乐就是玩一下《植物大战僵尸》的方式,给自己养的几盆月季浇水。他刷牙只用黑人牙膏,洗脸只用相宜本草的男士洗面奶。买东西基本是网购,每周星期天下午出去买生活用品……他的每一个生活习惯都已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周围几个不多的朋友都了解,所以戏称他为“一成不变先生”。他倒是享受,依旧在自己的小圈子自娱自乐。直到前不久,这种平静的生活才被打破。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所在的公司的薪酬标准是多少时,他才豁然发现,自己一个两年多的老员工的薪水居然还比不上公司招聘新人的标准,而且跟他一同进入公司的老员工大多已得到提拔且发展得不错。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他的画越来越不容易通过,上级对他作品的评价是“太过梦想主义”,言即与社会严重脱节,跟不上时代。所幸的是他现在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未尝不是一大进步。
其实大到国际社会,小到乡村部落;高到政治官场,低到民间酒场;雅到文化精英,俗到乡野村夫;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圈中生存。不过,人的天性都有好逸恶劳的成分,如果有一个业已熟悉的小圈子,巴不得就跟这个小圈子厮守到老,永不改变。就譬如我们日久天长的习惯一样,在自己的圈子中总是最随心所欲,做什么也最顺手,但通常也会在小圈子中永无出头之日。
第4章 主动出击,跳出人生小圈子(4)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自己本就内向,待在一个不需要说话的圈子中是最舒服的;如果厌倦人事纷争,最好是待在一个不需要卷入派系斗争的工作圈子里;但现实经常是残酷的,如果你固守在一个圈子里,通常会被圈子抛弃,因为你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变化的脚步了。
拓展圈子与人交际是很有必要的。以前,包括我在内,一谈到人际交往的话题,脑子里面就会出现什么油嘴滑舌啊、趋炎附势啊、政治斗争啊什么的,心里想,怎么着我也算个知识分子,这份清高还是有的,这些世俗的东西,与我何干?我只愿平平安安与世无争地待在自己的圈子就好。
但是,自从坐上了管理者这个位置,这个思想就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首先批判的一点就是,上述思想中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人际交往和油嘴滑舌、趋炎附势、政治斗争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个问题认真地想一想,都可以理解。这里谈一下拓展圈子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毋庸置疑就是拓展了自己的人脉资源,熟人好办事,多认识一些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以互相帮助一下。第二个好处是,在和不同行业或者不同背景的人沟通交流过程中,可以拓展思路、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更重要的是,可以和众多高手学习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某个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你的一个问题。与其自己闷在小屋里面看一下午专业书籍,还云山雾罩抓不到重点,不如和这个领域内的权威或者专业人士坐下来聊一两小时,你会立刻感觉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三个好处,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当你通过和其他人的交流掌握了正确的做事方法、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的时候,你的眼光就会看得更远,胸怀会更宽广,心态会更平和,看问题也会更加全面客观。而这一点,是那些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天闷头干活的人想破了脑袋也得不到的东西。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曾经为了下属不听话而苦恼万分,办法想过很多种,沟通交流进行过多少次,就是没什么起色,越没起色越着急,越着急越钻牛角尖。结果后来和几个做管理的朋友一喝茶,才发现自己那点儿纠结比起他们的大麻烦根本不算什么。人心态平和后,对下属的问题也更能怀抱一个宽容换位的态度,不知不觉中这些下属变得很自律,业绩也非常突出了。
以前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意思是只要把道路修得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就能更好地与外界交易,就能把自己当地的特产送到全国各地。我前一段时间回家乡就有一种切身的感受,乡镇、村庄到处都在建新的公路,原本很多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因为修了公路有了人气,经济也得到飞速的发展。道路通了,人气旺了,自然发展就大了。拓展圈子就跟铺陈道路一样,只有把你的圈子横向纵向往外不断延伸,你的发展空间才会无限地拓展。所以,试着给你的圈子修一条通向外界的路,你会发现更宽阔的天地。
要建圈子,先融圈子
人都有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否则会感到孤独、寂寞、抑郁、焦虑。可是,人的交往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环境熏陶和有意识地培养下产生出来的。要构建自己的圈子,首先要学着融入他人的圈子,不给他人留下威胁感和“路人感”。
第4章 主动出击,跳出人生小圈子(5)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小沙。”小时候常把这样的谚语挂在嘴边。长大了才懂得,原来我们都是某个“生态群落”的成员,都是构成大圈子或小圈子的某个单位。有自己的圈子固然是好的,但进入一个新环境时,我们却经常遭到圈子里其他人的抵触,这点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尤甚。
就以职场这个圈子为例。刚进入一个新单位,原有的老员工会表示出冷淡或者敌意,请教他们,他们可能会爱理不理,也可能不用心提供帮助,让他们帮忙,他们会找一些借口,找领导沟通,领导虚与委蛇,不说真话,表面上都是溢美之词,但是有晋升的机会却基本轮不到自己;工作表现稍稍突出,有人会风言风语,但是表现略有不积极,别人又会有微词,积极表达自己观点,会给人留下爱出风头的印象,但如果经常保持沉默,又有人会说是故意玩深沉。
这些情况都是被人排挤落下的后遗症——圈子冷暴力,更糟糕的情况是,直接被大鱼吃掉,成为“圈子不适症”的牺牲品。被人排挤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有一个年轻的读者就跟我倾诉,说自己非常苦恼,不知怎么和其他人打成一片。他内心中常常希望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可在现实中他总是感到很孤独,经常被当做一个“圈外人”。他给我的邮件中这样写道:
我刚从大学毕业,现在在一个单位的办公室工作。每天都坐班,要和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工作还好办,和人交往就有些发憷。看到别人在业余时间有说有笑,打牌聊天,好不热闹,而自己形单影只,和别人无话可说,即便说几句,也感到索然无味。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周围就有些人,口才非常好,很会吹牛,讲笑话。我在他们之间显得很逊色,并不很懂幽默,比如同寝室的人在插科打诨、嬉笑怒骂,轮到我那里就卡住了,不知怎么接话,处事也不怎么圆熟,很容易莫名其妙地得罪人。我真羡慕那些“自来熟”的人,而自己怎么就做不来呢?我很苦恼,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和人家打成一片。
这个男孩上班近两个月,除了本部门的同事,其他办公室的人他基本都叫不上名字,甚至有几次,他的同事还把他错当成实习生。平日里,大家工作都不轻松,多数时间都是埋首于各自的格子间,偶尔放风打岔的时候,他一边琢磨要不要参与,一边斟酌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插话进去,等他“酝酿”好了,大家的话题正好结束。同事一边工作一边闲谈时,他常常是个被忽略的“圈外人”。
人都有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抑郁、焦虑。可是,人的交往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熏陶和有意识的培养下产生出来的。要构建自己的圈子,首先要学着融入他人的圈子,不给他人留下威胁感和“路人感”,如此才能在圈子熬过一段“实习期”和“观察期”。
通常情况下,不管自己怎么想,从众都是融入他人的一种最好方式。“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自命不凡、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是发生“圈子不适症”最根本的原因。一群人不认同某个人,首先就是因为彼此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是文化上的、经济上的、价值观念上的等。所以要融入他人的圈子,首先不能自卑退缩,被动地等别人来理你,询问你的需求,来帮助你,而应该有一种愿意主动“凑热闹”的态度,别人在玩,你可以欣赏;别人聊天,你可以倾听,然后找机会加入。另外,要加入他人的圈子,就必须找出与他人的共同话题。那些所谓的“文友”、“书友”、“歌友”等,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而结合在一起。因此,要学会观察大家的共同话题和兴趣。当然,自己也要学习一些常识和技巧,和别人有了共同的活动乐趣,才有可能共享快乐。
第4章 主动出击,跳出人生小圈子(6)
要融入别人的圈子,让别人接受自己,就必须下决心对自己进行改造,以便让自己更接近别人,只有别人认为你跟他们差异不大,他们才会接受你。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就是如此。她刚刚进入公司时怎么也融入不了集体,平时连个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就连中午在公司吃饭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本来她还觉得问题不大,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但一件小事却改变了她的想法。有一次她在一张数据报表上出了一点小问题,是要罚款的,以往这种小事主管只会批评一两句就了事,但这次主管却上纲上线说要罚款并通报批评。她觉得不甘,找主管说情,主管却冷冷地打发了她。从这件事上,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