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

第12部分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第12部分

小说: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以内的同宗同族和近邻挚友家里拱手相拜,恭喜发财。
重家族、重宗亲、重血缘,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分裂、不衰亡、自强不息的凝聚力之所在。而春节无疑是一年中人们尊亲重友的最重要的一个节点。难怪有人说,拜年,是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检阅,是一次表达感情、巩固交情、取得和解的良机。时代变了,拜年的方式也从古代的送名帖发展到了年轻一代的打电话、发短信。形式虽然有所改变,但中国人那份浓浓的人情味并未消减。临近年关喜庆的日子,莫论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这些是春节物质民俗的一面,也与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人情情结”颇为相关。
过年要拜年,若取消拜年这个环节,这年就会过得缺了极其重要的内容,年也就没了年味。而在拜年这项年年重复的活动中,自然有着深厚的文化意味,而且这种意味也像一滴折射阳光的海水一样,映照出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极重要的内涵。这其中,拜年的次序,所展开的正是中国人的由近及远的人际关系圈。
正式的拜年可以说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件事。即以本人家乡的习俗而言,早些年的时候,吃完大年午夜的饺子之后,就可以开始拜年了。当然,大多还是在正月初一的早饭后开始,尤其是近些年,那种凌晨即开始拜年的现象已几乎不见了。
拜年主要是晚辈对长辈、年少的对年长的,这主要体现出长幼有序的基本原则。这一点轻易不能颠倒,这也是拜年的“拜”字所要强调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拜年,也就不仅仅是问一声“过年好”那么简单,而是要表达一种带有恭敬的问候和祝福,更是围绕上辈强化与亲疏有关的人际关系。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主要是给本家族和本宗族的长辈和年长者拜年,而这又先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再按亲疏关系由近及远展开。此一过程,拜年的对象主要是同宗人,即宗亲。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第3章 圈子引发的社会现象(13)
一是走亲戚,有血缘、血亲关系的宗亲是第一要考虑的;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意;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象一般是左邻右舍的街坊,没有过多礼节。
拜年中由近及远展开的人际关系,正是传统社会建构的基本形式,体现着“亲亲”和“尊尊”原则。拜年的次序可以反映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网,红包文化也是如此。全球七大洲,凡有华人的地方,红包文化都赫然存在,并堂而皇之。旅居海外的华人返乡省亲祭祖时,例行都要给亲友族人送红包。由于人有亲疏,礼分厚薄,所送出的红包也就有大、中、小三档,见什么人发什么红包,这也是红包文化的一个特征。
大千世界之中,人情最多也最重,有人情味也成为中国人的一大心理特性,而过年,是中国人人情的一次集体井喷。一盘饺子、一张福字、一身唐装、一席盛宴,让过年变成一次寻根之旅,团圆之旅。
在历史上,对拜年这个人情学钻研最深的非曾国藩莫属。曾国藩是一个道德修为颇高的人,他对人际关系学的研究极为透彻,并且也做得很好。踏入仕途以来,一路从乡野平民走向二品大员,可以想象期间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多么复杂。面对这些上上下下的关系,曾国藩的交际手腕非同一般,从拜年就可略知一二。
道光二十一年春节,是曾国藩在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为翰林院的一员,他要参加黎明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朝祝大典。之后回到家中,拜见父亲。然后就出去到各处拜年。他拜年的顺序是先拜老师,他们也多是朝中的大官,多在内城居住。这是曾国藩关系网的第一个层面。拜完老师,曾国藩前往各处拜访湖南同乡,这其中不仅包括寓居京师的湖南籍官员,而且包括湖北籍的。这是曾国藩交际圈中的第二个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所谓的“同年”,即同学。据《曾国藩日志》载,这又包括甲午乡试同年及戊戌会试同年两部分人。这是曾国藩走向社会的关系基础。
对不同层面的关系,曾国藩交往的原则有所不同:对师长辈,在交往中贯穿一个“敬”字;对乡辈同僚,在交往中贯穿一个“谨”字,保持距离,不过分亲近;对同年,在交往中贯穿一个“亲”字。从曾国藩拜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对人际关系非常的重视,而且把握得极有分寸。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的确让人佩服。
由此可见,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的重要性。拜年,在过去有很多繁文缛节的技巧和讲究;现如今虽然一切从简了,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把握的。
选择合适的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送礼物要得体
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卡片,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坏。此外还应注意节俭。
要讲吉利话
拜年时,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中国古代的“人情社会”里,包括拜年在内,许多活动都是按照“圈子文化”的规则进行的。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但真正拜年送起礼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并不只有过年送礼才能表现“礼尚往来”,一个电话、一个祝福、一次拜访都算拜年。在此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密切而不是亲昵的人际关系,比千金万金都来得珍贵。
                  第4章 主动出击,跳出人生小圈子(1)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有很多人固守着自己的圈子,永远只在有限的空间里排列组合,其结果就像是在铁轨上行驶的列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沿着固定的轨道行走,每次在沿途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风景。在把人脉当成金脉的今天,“圈子”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承载着各个层次人群交流与交际的渴望,以及他们对梦想、空间及发展的追求。积极拓展你的圈子吧,不要做井底的青蛙。当你从井底这个小圈子跳出来时,你会发现以前的世界何其小,未来的天地何其广,你的人生将会是一种全新的格局。
走出“舒适区”,跨进“人脉圈”
“耽误”你社交的,只有你自己——因为你无法走出最起码的一步——跨出你的“交往”舒适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跨出心理舒适区、沟通舒适区、个性舒适区。
某一次,我和几位好友去野生动物园游览,期间,几只在水面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徜徉的天鹅,吸引我们驻足观赏。关于天鹅,我所知甚少,只知道它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从寒冷的北国到温暖的南方,天鹅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往返万里迢迢。可眼前的这群天鹅为什么长年都待在这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呢?是因为它们的翅羽经常被修剪得很短?是双翅被绳子牢牢地捆绑着?是它们的双足套着一对沉重的铁环?正猜测着,一位饲养员走了过来,饶有兴致地替我们解说起来。
原来,在不破坏天鹅高贵优雅的观赏姿态和剥夺它的飞翔习性之间,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诞生了——尽量缩小水域的空间。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滑翔;如果助跑线的长度过于短促,天鹅就难以施展它们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这群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泯灭了飞翔的本能。
真是一语惊心!望着眼前这一群展翅争鸣只为了向游人乞食的天鹅,我不禁为它们感到悲哀。古人称天鹅为“鸿鹄”,从来就是志存高远的象征。然而,一旦失去了自己的天空,“鸿鹄”和“燕雀”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我联想到了人。天鹅因为水域空间狭小不能展翅高飞,我们中不是有很多有知识、有抱负的人,因为圈子太小缺乏平台而庸庸碌碌?如果说天鹅不能起飞是“人为”的因素,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层面呢?
我在曾上过的一堂培训课中找到了准确的答案。
大约十年前,我在一家电器公司作为业务员接受培训。主管为了激励我们,有一次在培训课上用图诠释了一次人生寓意。
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的中间站了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枚小金币、一些人。
然后,他问大家:“有谁能告诉我,这幅图意味着什么?”一阵沉默后,一位同学回答:“世界?”
主管说:“基本正确。这是目前的圈子,也是你交往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争端。”
“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以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还是那位积极的同学打破沉默:“会害怕。”还有一个同学跟着说道:“会出错。”接着又是一阵沉默,这时主管微笑着说:“当你犯错误了,其结果是什么呢?”最初回答问题的那位同学大声回答道:“我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4章 主动出击,跳出人生小圈子(2)
“正是,你会从错误中学到东西。”主管于是转向黑板,画了一个箭头,把圆圈中心的人指向圈外。他继续说道:“因为害怕、恐惧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都不肯跨出这个圈子,所以交往十分有限,所得也十分有限。当你离开交往的舒服区以后,你会暂时感到难为情,感到不自在,但你将会认识更多的朋友,你会增长自己的见识,你也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你进步了。”他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的圈子外面画了个更大的圈子,还加上了新的东西,更大的房子,更大的金币,更多的朋友等。
我对这堂课的印象很深刻,多年以来一直细细揣摩并时时自勉。六度分割理论说:只要通过六个不同的人,你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事实上,影响一个人社交半径的因素,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法律,不是任何事和物。能“耽误”你社交的,只有你自己——因为你无法走出最起码的一步——跨出你的“交往”舒适区。不要以为我讲得过于简单,先体会一下这里面包含的三层意思:
1。突破心理舒适区:很多人生怕自己的主动交往不会引起别人的积极响应,从而使自己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进而伤及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因此,我们主动而别人不采取响应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硬座火车上,有六个人坐在一个“隔间”里面,如果这六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是主动交往的人,那么他们会谈得热火朝天,一路上充满欢声笑语;如果这六个人中没有一个人主动和别人交往,那么从起点坐到终点,他们会始终处在无聊的气氛中,看书也没劲,对望又很尴尬,所以干脆闭上眼睛养神。其实,当你尝试着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攀谈时,你会发现,人际交往是如此容易。
2。突破沟通舒适区: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决定了他与人沟通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人说话快言快语,有的人却该表态的时候也沉默寡言,有的人说话爱抢风头,经常不自觉地打断别人的谈话,有的人习惯被动地等待指示,有的人喜欢遇到问题主动请示和沟通。每个人都习惯以自己的方式与别人沟通。
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平时的沟通方式,学会积极倾听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良好的沟通不一定是要说服对方,而是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即使是争辩,也必须是对事不对人的良性争论,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和恶语相向,这是人际交往最应该避免的现象。
3。突破个性舒适区:人们都习惯和自己脾气相投的人交往,所以无论在哪个单位组织,都存在非正式的组织和团体,这是正常的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