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职场中层的自我管理:职场360度 刘平青 - >

第4部分

职场中层的自我管理:职场360度 刘平青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elf),简称“道德伦理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道德价值、人生观的看法。觉得自己是个情操高尚、博爱济世的人,必然拥有一个还不错的道德我。相反的,如果一个人自觉污秽卑鄙,无颜见江东父老,那他可能有一个较恶劣的道德我。站在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拥有一个健康的道德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道德恶劣,往往会引发“罪恶”的感受,从而不断自我控告、自我批判,则自然对自信心、能力表现是一大伤害,当然也不太可能有成功的职业发展了。 

由上述可知,形成一个合适的“道德我”,是生活适应功能中极其重要的关键点。但需要指出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我观念,需要做到观念和行动相符合。例如,如果随地吐痰被一个人视为稀松平常的事情,那么在他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罪恶感,此时道德我就是虚假判断。与此相对,一个人仅仅是有礼貌地拒绝了朋友的宴会邀请,但是事后却不断自责,认为自己不讲义气,甚至做出背信弃义之类的夸大判断,就可能使自己陷入道德罪恶感之中。这样的道德我也是不切实际的观念。 

因此合适的道德我的形成,在于积极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层次,了解什么是道德行为,什么是不涉及价值判断的行为,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常做价值分化与价值判断弹性化训练,并反馈在自己身上,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面的自我概念。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personal 
self),简称“心理我”,是指一个人对个人价值与能力的评价。在日常生活经验中,透过尝试错误与成功的经验,人们会逐渐对自己的能力高低、擅长范围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进而认为自己很强、很弱或中等。站在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我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许多实验特别是目标设定的研究显示: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影响到他所设定的目标水准,进而导致截然不同的绩效表现。当认为自己能力是不错的,则通常会订出比较难达到的目标,结果往往是虽然没有达成预期水准,但绩效仍远比认为自己能力差而订出低水准目标的人之绩效来得高。 

这个道理形象地说,就是:如果一个人瞄准太阳,可能射中的是月亮;但如果一个人瞄准月亮,最终只能射中石头。也就是说,在目标设定的时候,尽量将自己的标准订得稍微高些,这样绩效才会相对较高。 

家庭自我。 
“家庭自我”(family 
self),简称“家庭我”,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成长感受与作为家中一分子的价值感与胜任感。许多心理学家发现,早期的成长经验对于个人以后的行为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例如,艾里克森曾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童年5岁以前的家庭经验,会影响一个人究竟是信任人还是怀疑人,是自动自发还是害羞胆怯。而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一定的家庭自我。 

“家庭我”不佳的人常会因不喜欢自己的家及家人,进而采取一种疏离、回避的态度,最终使得自己在整个社会支持系统上出现极大的漏洞,因此必须独立去面对许多悲伤、不幸的事件与接踵而来的压力。 


自我与自我管理(3) 
这往往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极其不利。在心理咨询实例中,可以发现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我”的人,其安全感、自信心及自我强度比较高,对环境、对他人也比较会采取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进而使得他在许多挑战或打击中能够坚定不移,对前途充满期望。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环境,但是了解“家庭我”之后,至少可以帮助自己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时,有意识地找出哪些特点属于“家庭我”的范畴,并且自觉地扩大正面因素的影响,减少负面因素的干扰。比如,通过分析,我们会发觉自己的优柔寡断可能与母亲有关,那么以后就可以在母亲施加类似影响时有所警惕,或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或减少来自这方面的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家庭我”的重要性,自己以后成为父母时,可以自觉营造有利的家庭氛围。 

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social 
self),简称“社会我”,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价值的一种看法。对大部分人而言,“社会我”乃是天天都会影响自己的一种自我概念,因为每个人每天必须和他人交往。人际关系能力是每个社会人所必备的,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事实上,“社会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当然发展结果也会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社会我”,于是形成了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例如,某人自觉是万人迷,相信别人基本上是喜欢他的,于是他会持一种开朗、积极争取友谊、愿意为朋友付出及充满信心的态度来面对他人,结果是:在这种主动出击的情形下,他顺利争取到友谊,对自己充满肯定、信心,于是更好的“社会我”概念又形成了。如此生生不息,衍化下去,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学者们常期待每个人都能有良好的、适切的自我概念,目的就在于良好的自我概念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良好的自我概念,可以使人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能与他人平等,并且在今后的竞技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生命的发展、职业生涯的成就,谱出胜利的乐章。 

由此,良好的自我概念对职业生涯是极其重要的。 
多维自我。 
从以上对自我五个层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人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程,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人、事、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统整于自我,最终形成一个多维的自我。 

自我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自我的来源。来源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随机变化性决定了其对自我影响的两面性,即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积极方面指来源中对良好性格形成有益的方面;消极来源形成了人格中的负面因素。每个人都有两方面的人格,由于社会习惯、教育模式,人们过去一直关注更多的是自己人格中不好的一面,即缺点。要做到自我肯定进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首先要改变关注点。肯定自我从拒绝完美开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人能做到的也是毕生所追求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就要求人们改变自己的关注点,发现优势,发挥优势进而实现自我。 

中国人由于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人心,对于自我的解剖不能说不长远而浓厚:上起孔、孟、老、庄,中经禅宗,下迄宋明理学,都是以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为主要目的。在中国的先哲们看来,自我是一个整体,整体的自我一方面通向宇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另一方面则通向人间世界,成就人伦秩序。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认识观,一贯强调的是个人对整体(国家)的服从。孔子主张“无我”“毋我”,宋代朱程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直到19世纪中叶时才有了个体层面的“自我”意识,如明末清初的李贽、顾炎武、颜元,清朝的龚自珍、魏源等,他们给“自我”以肯定或推崇,但这种呼声,在整体主义价值观的巨大惯性中,既不能唤醒民众,也不能唤醒国家。所以,中国即使到了20世纪时,国家侵犯个人也并没有被视为不妥当①。儒家以修养为核心的自我认识,往往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内在的价值之源弄得含混不清,并且过于重视人性中“高层”的一面,忽略了“低层”与“深层”的一面,对真正属于个体层面的“自我”的认识极为粗糙。儒家思想充满睿智,但也让人捉摸不透①。 


自我与自我管理(4) 
比较而言,西方人对自我的认识晚了许多,但他们选择了“从细节入手”,最终形成了现代心理学及相关的行为学科,并为现代社会的运行提供了心理支持。在此不做赘述。 
二、自我管理若将管理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为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等三个不同的层次(见图1…5)。这三者的关系好比种子、土壤与阳光雨露,对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健康成长,三者可谓是缺一不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遗传学规律向人们表明,三层次的管理中自我管理是不可替代的。换句话说,没有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阳光雨露,无论如何不可能让一粒小草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②还启示人们,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务必充分考虑自我管理的特色。 

只要回想管理学的演变过程,就更能够体会出组织成员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最初,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机器增加工作成果,提高工作质量”,接着是“如何通过人力增加工作成果,提高工作质量”,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工作发展自我”。现今的管理,更侧重于“动员”,而非“组织”。这意味着要创造一个更优秀的环境,让员工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人”。只有个体发挥最大潜能,组织才能获得持久的巅峰表现。这也是自我管理的意义所在。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某种意义上是国家整体主义逐步允许个体主义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进了国家这个“保险箱”,毕业时由国家计划分配单位,甚至从一而终。整体主义虽有其历史功效,但终究不得已而由“双向选择”、“个体自谋出路”的改革措施所取代。此时,在完善公共管理和组织管理的同时,无论如何强调自我管理都不为过。 

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西方引入现代管理时,重点是引入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例如,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建立资本市场及其监管体系。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的文本可以引入,但在缺乏自我管理这个微观基础的时候,舶来品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的作用必将大打折扣。尤其当西方组织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同中国文化中“集权思想”和“官本位”结合时,“以人为本”在不少组织中只是一种期盼,甚至是个口号。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三者缺一不可。自我管理是基础。职业生涯首先是每个人自我的事情,自己的职业需要自己负责。各类组织是员工工作的场所,组织应该对员工承担责任。在市场竞争和利益驱使下,组织不排除有某些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或者忽视对员工进行组织管理。在“组织失效”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约束、监督和促进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保障。个体职业生涯中,法律、社会保障和宏观供需平衡是公共管理的重点。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企业界仍一味地强调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忽略了各层次员工的自我管理。这使得很多成功员工的个人生命质量大打折扣。情况不必如此,也不应如此。要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效率的个体或专业人士,就必须以专业化的方式管理自我,要了解到自己的处境和内在动力,兼顾家庭、朋友和健康。 


自我与自我管理(5) 
自我管理技能是每一位中层的必修课,也是目前各类人员管理素质的短板。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中国企业管理的现实也正是如此,很多企业之所以管理不好,无论是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还是团队缺乏凝聚力,其根源并不在于管理者“管人”能力的高低,而在于管理者本身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因此,李嘉诚说:“自我管理是管理者的首要责任。” 

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企业的中层面临空前的管理挑战和思维革命。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知识和核心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更是摆在每一位中层面前的严峻课题。面对高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对中层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势必会大大提高和更加紧迫。不思学习和改变的中层,必然会被企业和职场所淘汰。要想管好别人,必须先管好自己,这就是中层自我管理的基本概念。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层,怎样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