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人生角色转换:20几岁了,别再犯迷煳 >

第7部分

人生角色转换:20几岁了,别再犯迷煳-第7部分

小说: 人生角色转换:20几岁了,别再犯迷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书,不只是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增长知识,提高品味,自我沉淀。有一句西方谚语“youarewhatyouread!”。有的人翻译成“什么人读什么书”,我更喜欢将它翻译成“你读什么书,就会成什么人”。从一个人对书籍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思想以及生活态度。


第19节:20几岁开始为自己的形象加分(5)


每天抽出点时间坐下来,品品香茶、读读好书,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你的文化品味。“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反之,读一本坏书就是跟一个思想下流的人打交道,长期受他的影响,那就会“近墨者黑”,所以,一定要警惕自己休闲的品味。选择书的时候,一定要读好书,读水准较高的书,而不要在一些低级下流书刊中寻找刺激,荒费时间,这对提高你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位是毫无帮助的。

3。 不要为了将来而过廉价的生活

有一个男孩,出生于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因此,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在学校里,他永远只穿那么一身灰色的外套和黑得发白的牛仔裤,而且不爱说话。寝室的人参加联谊活动,也从来不叫上他。因为怕他丢了整个寝室的形象。

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工作,他工作很卖力,报酬也十分丰厚。尽管手头上已经宽裕了,但他仍不懂得打扮自己,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在学校时穿的那套“古董”衣服,仍然套在身上。

他对自己的吃、穿、住、用,没有任何的要求,他永远是吃最差的,用最差的,穿最差的。同事们对他的印象,不是“看起来笨笨的样子”、“好像有点脏兮兮的”,就是“头发上总是油乎乎的”。同事们都不愿意接近他,有的同事甚至觉得他很怪异。

我曾经在某个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告诉人们,不要为了将来而在现在过廉价的生活。那篇文章说:有些人认为节省能使他们的生活更保险,于是现在的生活过得潦草而廉价。其实这是对生活没有信心的表现,没有自信的人是可悲的。

与那些挥霍无度的年轻人相反,有的年轻人则是毫无原则地节约。似乎每一项消费都会破坏他们心中的安全感。他们省吃俭用,不该花费的不花费,该花费的也不花费。这种人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吝啬、迂腐,当然没有品味可言。

年轻,虽然是奋斗拼搏的好时期,但绝不是说年轻就不能享受生活。当然,过有品味的生活也绝不是挥霍腐败的生活。

4。 没钱可以,但不能没品味

可能你会认为培养高雅的品味、优雅精致的生活、文化艺术的修养,打高尔夫球、听音乐会、弹钢琴、穿品牌服装要有金钱的支持。所以,你认为只有先赚到了钱才能提高品味,有钱人才有权谈品味。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的确,有钱人更容易接近高标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是品味跟金钱却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个人的品味并不是由他的财富决定的,而取决于他所受的教育、他的生活观、他的性格和他所处的环境。就像一个人的穿着,并不在于有多么华丽,而在于搭配的恰当和得体。有的人虽然全身名牌,珠光宝气,但留给人庸俗的感觉;有的人仅仅是简单的牛仔加T恤,却也能穿出自身的气质。

我经常看到有些人喜欢买些廉价、做工粗糙的伪名牌,其实,他们不仅没有占到“名牌”的便宜,更是降低了自己的品味。这些人要么是太虚荣,要么是误解了“品味”二字。精致和优雅的生活,并不是随着品牌和金钱来的,它来源于你骨子里的“精品意识”。

别让细节给你的形象丢分

周六下午,鲁莉要赶到鼓楼大街去相亲。姐姐给她介绍了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

吃过中饭,姐姐早早地就把她推出了门,边把她往的士上塞,边唠叨着那几句话:“那小伙子长得很帅,保证你对他一见钟情!”“他们家的门槛可是被媒婆们踏坏好几个了,你可要好好把握哦!”

鲁莉到目的地的时候,对方已经到了。他在咖啡厅靠玻璃窗的位子坐着。她不禁打量起他来:一条休闲牛仔裤,一件条纹棉质T恤,一件薄而挺刮的黄色外套,面料精细,搭配和谐,想必他应该是个有品位的人。

姐姐果然说得没错——外形还算能入得她的法眼!她顿时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双方相互介绍姓名。小伙子叫李亮。

第20节:20几岁开始为自己的形象加分(6)


服务员上来,问两人喝点什么。鲁莉点了一杯摩卡咖啡,然后把菜单递给对面的李亮。李亮微微一笑,对服务员说,我也要一杯同样的。

李亮态度大方,两人聊天气,聊他们熟悉的人,气氛还算不错。

一会儿,咖啡上来了,李亮很绅士地做了个“请”的姿势让鲁莉喝咖啡。接着,他自作主张地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到鲁莉杯里。

“啊!”方糖掉到咖啡杯中的一瞬,几滴咖啡溅到了鲁莉的衣服上。李亮的表情也顿时僵硬了,连连说对不起。

鲁莉想,可能是他太紧张了——见过吃饭时给人夹菜的,但没见过喝咖啡时给人夹糖的。她觉得他有些滑稽,忍不住又想笑。

鲁莉擦了几下衣服,显然是擦不掉了。稍后,恢复了平静。这下,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鲁莉想打破这种紧张的气氛。突然她想到最近看了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希望两人能找出一点共同话题来。于是,她问李亮是否看过这本书。没想到李亮却说,我从来不看小说,太浪费时间了。

鲁莉本想纠正他对小说的“偏见”,却发现李亮拿起杯中的小勺,一勺一勺地往嘴里送咖啡。“天啊!有这么喝咖啡的吗?”鲁莉大吃一惊,起身说家中有事,就匆匆离开了。在路上,她想,姐姐真的没骗她,李亮家中的门槛可能真被媒婆踏坏了——一个说不成功,再找一个。

从外貌和服饰上看,李亮给鲁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鲁莉第一感觉,李亮是个有品味,有素质的人,愿意与他相处,可是偏偏在喝咖啡的时候,用糖夹子直接夹糖,用小勺喝咖啡等细节无声地揭露了他的本来面貌,毁掉了他在鲁莉心中的形象。

不要小看了细节的力量,很多小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形象和素质。每一个小细节都展示给你身边人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当一个人从你身边经过时,他的白色衬衣上有一滴油渍,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做事不细致,不拘小节的人;当你见到公共场所有人捡起一片垃圾扔到垃圾桶中时,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善良的人;当你看到在图书馆看完书,把椅子放回原位的人,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做事谨慎,守规矩,有责任心的人,等等。

好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人脉”,增强个人的竞争力,而经常无意间破坏我们形象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言行举止中的一些不恰当的小细节。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失败了,你整个的形象也就被人否定了,就像上面故事中的李亮一样,让你不小心就失去爱情,失去工作,甚至失去整个人生。

于细微处见精神,有些事虽然看似不经意,但都是平时修养的结果。只有当我们把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做好,养成习惯,才能在举手投足之间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乃至成就大业。

以前,我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先生要雇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他挑中了一个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喜欢那个男孩?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任何人的推荐。”“你错了。”这位先生说,“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其他所有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迈过,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不要以为没有人注意你。与你交往的人往往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即使你不说话,不做事,他也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你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从小处入手。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花时间在形象的细节问题上,那么希望你不会有为自己感到遗憾的那一天。



第21节:为了自己,努力工作吧(1)


第四章 为了自己,努力工作吧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20几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不是用来挣钱的,是用来学习的。在工作中学习比在工作中工作更重要。

20几岁挣钱不如挣经验

“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没有工作,看你以后怎么办!”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很好的工作”“工作是为了活下去。”

然而,当你在工作的时候,你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吗?工作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的确,要保住饭碗必须得工作,可是,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保住饭碗。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有口饭吃,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吃口好的,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将来不工作,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干一番事业,实现抱负……不管怎么样,你应该明白,工作本身并不是奋斗目标,它只不过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

20几岁的年轻人千万不要把工作和事业、理想混淆了。不要太看重目前工作给你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年轻人通常对最初的几份工作都不太满意,“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事。”“一个月拿那么少,还想让我加班,没门!”

其实,这个时候的工作应该是能让你增加经验、处世方法、技术能力和机遇等有利于你长期职业发展的东西。与他们比起来,薪水恰恰是最不重要的。这仿佛就是一个关于“鱼”与“渔”的选择。在一个荒岛上,有两个小伙子碰到了一个钓鱼的老头。其中一个小伙子向老头要了很多的鱼,另一个小伙子没有要鱼,而是求老头教会了他钓鱼的技术。你应该能很容易判断这两个小伙子哪个更聪明一点。

那个要“鱼”的小伙子虽然暂时免了垂钓之苦,但鱼总有一天会被吃完,到那时他该怎么办呢?而那个要“渔”的小伙子虽然垂钓辛苦一点,可是他一辈子都不愁没鱼吃。

20几岁的年轻人,正是求“渔”的好时机,不要满眼都是“鱼”,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等学会了“渔”,还怕将来没有“鱼”吗?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钓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摸索和判断哪些地方“鱼”多,与其他“钓鱼者”如何处理关系,如果能遇到抛掉鱼竿,用网捕鱼的机遇就再好不过了。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独当一面,摆脱“工作”的束缚,直奔自己的事业,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周伟和王亮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酒店当服务员。这是他们涉世的第一份工作,他们将在这里迈出他们人生关键的第一步。

由于是新人,没有经验,经理安排他们在最底层接受新人训练,周伟被安排收拾桌椅,面对一桌桌的残羹剩饭,要把碗盘收走,把满是油污的桌子擦干净,换上干净的桌布。这份工作对于他一个大学生来说,简直太不相称了,难以忍受。但是迫于就业压力,他不得不苦苦煎熬着,他打算一有机会就马上离开这里。由于他心思不在工作上,有一次因为桌子没有擦干净,被客人投诉。

王亮得到的任务比周伟更糟糕,经理居然安排他到洗手间当侍应生,为客人递擦手布,他每天要在这个地方待整整八小时,而且要对客人们笑脸相迎。

让周伟感到奇怪的是,王亮好像对这份工作并不反感,不像他那样不开心,晚上虽然比他要晚回宿舍,但看起来并不是很累的样子。

周伟好奇地问王亮:“大学生就干这种工作。你难道不觉得委屈吗?”王亮笑笑说:“这只是我们目前的工作,如果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干不好,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刚开始,王亮也不愿意拿着毛巾一天到晚站在马桶边,他怎么也微笑不起来,甚至听到厕所内冲水的声音他都感到反胃。他也想早点离开这里,但也跟周伟一样,受到就业压力,不得不乖乖地做这份工作。

在他等待的时候,他意识到,目前的工作虽然不是他想要的,但如果不把这份工作做好,那么这份工作将有可能从事一辈子。于是,他决定把这份工作当成他人生中一个好的起点。


第22节:为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