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宠与勇气-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宠与勇气》(肯·威尔伯著)连载之四
婚礼定在11月26日,距离现在还有几个月。眼前我们忙着做各种准备,其实是崔雅忙着准备。我正在写一本书——《量子问题》(Quantum Questions),主要在探讨现代物理学伟大的先驱几乎都是心灵上的重视神秘体验者,譬如爱因斯坦(Einstein)、薛定谔(Schr?dinger)、海森伯格(Heisenberg),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冷硬的物理学居然和最温柔的神秘体验论吻合了,为什么?神秘体验论到底是什么?
我收集了几位科学家的文章,包括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伯格、路易斯·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麦克斯·普兰克(Max Planck)、尼尔斯·波尔(Niels Bohr)、沃尔夫冈·波利(Wolfgang Pauli)、亚瑟·爱丁顿爵士(Sir Arthur Eddington)和詹姆斯·金斯爵士(Sir James jeans)。这些人的科学禀赋是无需争论的(其中两位是诺贝尔奖得主);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他们都共享相同的神秘体验论世界观,这可能是科学先驱最令人无法预料的事。
神秘体验论的精髓就在你生命的最深处及你本有的觉性中。从根本上看,你和灵性、神性以及万物都是一体,都是永恒不变的。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是不是?让我们看一看现代量子力学诺贝尔奖得主薛定谔是怎么说的:
“你认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感觉和选择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些知识、感觉和选择基本上是永恒不变的,它们存在于所有的人类,不!一切有知觉的生命身上。也许听起来有点不合平常理,但是你和一切有觉知的生命真的是一体的。你的生命并不是整体存在的一部分,从某种层面来看,你就是整个宇宙。这个奥秘是如此简单而明了:‘我既是东也是西,既是上又是下,我就是整个宇宙。’
“因此你可以平躺在大地之上,在地母的身上伸展你的四肢,在心中领悟你和她以及她和你根本是一体的。你和她一样坚实——没错,比你想像的坚实一千倍。明日她可能将你吞没,也可能使你重生;不是‘某一天’而是现在,今天、每一日她都使你重生千万次,如同她吞没你千万次一般。对永恒而言,存在的只有当下;当下是唯一不会结束的东西。”(《量子问题》)
根据重视神秘体验者的领悟,我们一旦超越或转化分离的自我感以及有限的自我,就会发现一个更伟大的我,一个无限、无所不在、永恒不变,与万有或神性合一的我。如同爱因斯坦所说:“人是整个宇宙的局部;这个局部受到了时空的限制。他体会到自己及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与这个整体是分开的——这是一种意识上的视错觉。这种视错觉对我们而言却好像监狱一样,把我们局限在个人的欲望和对身边少数人的热情中。我们的任务就是从这个监狱里解脱出来。”
不论是东方或西方的静修或默观,不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或印度教,都是要帮助我们解脱我们只是彼此分离的、脱离灵性的自我的视错觉,帮助我们发现一旦我们从个体的监狱中解脱出来,我们便和神性及万有合为一体,同样地永恒无限。
这不仅是理论,而且是直接、立即的体验。自古至今,世界各地都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如同薛定谔所说:“如果某个文化环境里的某种概念是受限的或属于某些人的专攻,那么这一类的简单结论显然过于大胆。譬如以基督教的语言来说,它可能会变成:‘我就是万能的上帝。’听起来不但大不敬,甚至有点疯狂。但请把这句话摆在一边,试想对印度人而言,这样的想法不但不亵渎神明,甚至代表对世界万象最深的洞见。多少世纪以来的重视神秘体验者都有相同的描述,如果把她或他的独特经验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我已经变成了上帝。”
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我的个别的自我便是上帝,而是在我觉知的最深处,我直接与永恒相交。令这些物理学先驱最感兴趣的便是,这神秘的觉知与永恒觉知的直接相交。
在《量子问题》中,我试图展示那些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是如何、同时又是为何成为重视神秘体验者的。我想让他们生动地道出自己的想法,关于为什么“我们所经历的多数最美好的体验都是神秘体验论的”(爱因斯坦),关于为何“机械装置也需要一种神秘体验论”(德布罗意),关于那些存在于“永恒的神性头脑中”(金斯)的宇宙真相,关于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任何包含了理性理解和神秘体验的综合体都称得上是一个神话,不管它能否被表达出来”(波利)。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所有这一切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的灵魂与神性”的关系(爱丁顿)。
我并不是在强调现代物理学支持或证实了神秘体验论的世界观,我想说的是这些物理学家就是神秘家。他们的科学训练并不具有神秘性,他们的灵性训练并不是来自某种宗教的世界观,换句话说,我完全不赞同《物理之道》(The Tao of Physics)或《物理之舞》(The Dancing Wu Li Masters)之类的书籍。它们声称现代物理学支持或证实了东方的神秘体验论,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错误。物理学是有限、相对和片面的,它对于实相的观察非常受限,它根本不处理生物、心理、经济、文学或历史的真相;神秘体验论处理的则是整体的真相。声称物理学证实了神秘体验论,就等于在说,狗的尾巴证明了狗的存在。
让我引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说明:物理学为我们详细说明了“洞穴”中的阴影部分(相对真理),而神秘体验论则直接导向超越“洞穴”的“光明”(绝对真理)。不论你怎么研究那些阴影部分,你仍然无法拥有光明。
更进—步地说,这些具有创见的物理学家,没有人认为现代物理学支持神秘体验论或宗教的世界观。他们认为现代物理学只是不再“反对”宗教的世界观,因为现代物理学比起古典物理学更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片面,尤其在处理终极实相方面。爱丁顿同样也引用了柏拉图的比喻:“物理学坦承它只能处理阴影部分,这是近代最重要的进展。”
所有的物理学先驱都是神秘家,理由是他们想超越物理的局限,进入神秘的觉知,也就是要转化这个世界的阴影现象,揭露更高、更永恒的实相。他们是神秘家并非因为他们研究物理,而是他们可以不顾物理,换句话说,他们希望神秘体验论是形而上的,也就是“超越物理”的。
至于现代物理学企图支持某个特定宗教的世界观,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物理学家们称这样的企图“应该受谴责”,薛定谔甚至称之为“罪恶的”,他的解释是:“物理学与宗教毫无关系,物理学以日常经验为起点,然后以更精致的方法进行研究,它不可能转化日常经验,进入另一个次元……宗教的领域是远远超过科学解说的。”爱丁顿非常确定地说:“我不是在暗示新物理学‘证实’了宗教或替宗教信仰提供了正面的立论。就我自己而言,我完全反对这样的企图。”
试想,如果我们真的声称现代物理学支持神秘体验论,那将会发生什么事?!譬如我们说现代物理学完全赞同佛陀的领悟,那么假设明日的物理学取代或替补了今日的物理学,难道佛陀就丧失他的领悟了吗?你了解问题所在了吧!如果你把你的上帝和今日的物理学挂钩,那么今日的物理学一旦有失误,上帝也会跟着产生失误,这便是神秘体验论的物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他们既不希望物理学被扭曲,也不希望神秘体验论被迫进入一个先上车后补票的婚礼。
崔雅极有兴致地阅读这些章节——她很快便成为我的最佳编辑和最值得信赖的评论者。这是一本令我特别满意的书。崔雅和我都是喜欢静修的人,我们分享着一份神秘体验论或静思的世界观。我们的静修是直接超越个体、自我和俗世、发现更大的我或源头的练习。世上有这么多伟大的物理学家都是直言无讳的神秘家,这真是很大的鼓舞。我很久以前就认为只有两种人会相信宇宙的神性——一种是智力不太高的人(例如奥罗尔·罗伯茨,Oral Roberts),还有一种是智力极高的人(爱因斯坦),中间则是那些不相信上帝或任何超理性事物的“知识分子”。总而言之,我和崔雅都相信上帝是人类心中最深的根基和终极,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是智力极高或很笨的人。我所谓的上帝并不是指某个拟人化的父权或母权的形象,而是纯粹的觉知或意识,一个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透过静修而领悟的真相。这份神秘的理解对于我和崔雅以及我们共同的人生都是最重要的事。
崔雅兴致勃勃地看我组合这本书,她认为不管我做什么,我其实都在拖延对未来婚礼该尽的责任,她也许是对的。
我和崔雅的联结继续深化,我们远远“超越了物理”!自古以来爱情便是转化自我、使人升华的途径,崔雅和我闭上双眼,手携着手,一同向上飞跃。
回顾起来,在遭受残酷的打击之前,我们的关系只靠这短短的四个月奠定基础。我们在这快乐的几个月里所形成的联结,帮我们度过了五年如噩梦般的医疗过程。这份煎熬如此难挨,使崔雅和我终于崩溃。我们的爱几乎瓦解,但后来又重新浮现,使我们再度联结在一起。
在热恋期间我们不断打电话和写信给朋友,这两名显然爱得几近疯狂的人获得十足的友情与耐性。我的朋友只看了崔雅一眼,便明白我为什么全力以赴,崔雅的朋友觉得这整件事十分有趣,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她对任何事如此喋喋不休。我—反常态地寡言:崔雅则一反常态地啰嗦。
亲爱的鲍勃:
我会尽量言简意赅。我找到她了。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正我找到她了。她的名字是泰利·吉兰,她……嗯!……她实在太令人满意了,既聪明又有才华,温暖而充满爱心、富有慈悲与关怀……还有,她比我认识的所有人都要勇敢与真诚。鲍勃,我想我会伴随这个女人到天涯海角。其实她并没有那么聪明,因为她对我也有同感。我们才认识10天,我就向她求婚了,你相信吗?她居然答应了,你相信吗?请你携伴前来参加婚礼,如果能找到的话。
PS·我知道婚礼的第二天你可能才会出现。
肯于穆尔海滩
1983年9月2日
亲爱的爱莉森:
我终于找到他了。还记得我们替所谓的完美男人定下的“理想条件”吗?那到底是几年前的事?我订下的期限是何时?谁知道……其实我早就放弃了。我从来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他的名字是肯·威尔伯,你大概听过他,甚至读过他的作品。他的书都是有关意识和超个人心理学的,几乎各大学都采用(包括我曾经就读的加州整合学院),相信你会有兴趣。肯被视为超个人心理学中居领导地位的理论家,他曾自嘲地说:“被称为超个人心理学最顶尖的理论家,就像被形容成一个小城市中最高的建筑物一样。”
直到遇见肯,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坚信再也找不到一个我想要嫁的人了,坚信自己会以这种古老的、舒服的、独立的方式终老一生。36岁的我,从未考虑嫁给任何人,但是肯·威尔伯先生出现了!
我觉得我们始终都在一起。我从未对任何男人产生过这样的联结感,就好像我的每个细胞都和他在一块儿。这份联结感存在于每个层面,即使是最细微的。我从未如此被爱和被接纳过,也从未如此爱过和接纳过任何一个人。他绝对是最适合我的男人!事实上,对我最难的一件事,竟然是接受他的光头(他是禅门子弟,练习打坐已经十二三年了)。他34岁,高一米九五,身材很好,脸很美,皮肤洁净。我会在信中附上他的照片,也会送你几本他的书。
遇到他令我觉得真相大白……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这确实是我的感受。跟随自己的内在直觉也许从表面看来有点令人迷惑,但还是正确的。我们俩都觉得我们在过去早已相识,又在此生继续寻找对方……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相信这样的形容,但对我们来说这个比喻似乎是正确的。感觉上他真的就是我的灵魂伴侣,虽然这几个字听起来有点俗气。和肯在一起填补了我因自我怀疑和对这个宇宙的怀疑而产生的空虚。我非常敬重他的工作和他的才智,我更爱他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所展现的智慧。他很幽默,总是让我笑个不停,他给我的爱和赞赏是我从未经验过的。他是我见过最有爱心、最善良、最能鼓舞人的人。我们的关系非常自然、轻松、不需要做什么努力。我们是很好的伙伴,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