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懿娜作品集-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先生的客气和“迂”是从未见到过的。他看到每个学生都会作揖作礼,这
使大家都诚惶诚恐,第一次逢到这样的场面是在开学后没多久。一日我从教
学楼出来,恰巧小方先生迎面走来,我刚想迎面向先生问好,没待我反应过
来,先生向我作了个揖。我实在是受宠若惊,一时慌了手脚,竟然就这样站
着,不知如何是好。作揖礼好象是一种很久远的礼仪了。平常遇见老师通常
是问声好,也多半是学生向老师鞠躬行礼的。Hi--,或是简略的一个微笑
致意是最常用的,后来我才知道,并非只有我一人遭此礼遇,班上有好多同
学都受过小方先生的揖礼,大家都感到学生受先生的礼实在有些承受不起。
于是我们纷纷在各自的寝室里研究最标准的揖礼该是怎样的,应该是左手抱
着右手还是右手抱着左手,鞠躬应该成多少度。反复地揣摩商讨以后就暂列
了一个标准。于是都按着这个标准学,大家你向我作揖,我向你作揖。商量
后决定,以后在路上与小方相逢,我们也要以作揖礼相回报。我总以为,揖
礼应是小辈向长辈的礼,或是同辈之间行的礼,小方先生年愈五十,为何会
向我们行这样的礼呢!后来系里有位学兄告诉我们,小方先生无论对什么人
打招呼,作揖礼是他唯一的方式。好在我们从没看见他穿过西装或是夹克,
一年四季都是很中国化的服装。所以他行起揖礼来就让人感到诧异之外还能
承受。其实,班里的人都怕在路上遇到小方先生,倒不是怕做不好揖,只是
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别的同学看到后会笑话。所以我们的揖礼永远做得那样
不伦不类,你是可以想象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行揖礼的滑稽状的。先生那种
自然、漂亮的揖礼我们一直没有学会。
有一次,班上二位男生不知为了何故竟动手打了起来,不仅伤了和气
而且反目为仇,系里好多老师出面调解都没有用。这消息传到了小方先生那
里。先生想要出面劝和。那时已是夏天,外面正下着雷阵雨,先生赶到他们
宿舍的时候,全身淋透了。同学们看后都十分感动。有人问小方先生,是否
来的途中忘记带伞了。先生说:“不是这样的,我出门的时候已经开始下雨
了,我是故意不带伞的。“伞”与“散”是谐音,我是来劝你们讲和的,怎
么可以把“伞”(“散”)带来呢。希望我的诚意能够让你们和好如初。”后来
听班上的男生说,当时在场的男生个个都瞠目结舌,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先
生的“迂”也就在班上传开了。可是每个人觉得这个和蔼的与众不同的先生
真的是让人敬服。
逢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各门课的老师都或多或少给我们漏一点口风,
哪个章节是重点复习的内容,哪个章节不太重要等等。唯有小方先生丝毫不
提及这些。他只将考试的日期和时间讲了一遍,别的就再也没有讲过别的什
么了。也没有一个学生敢去套近乎。先生的严厉是一贯的作风,一个学期的
课下来,每个人都知道的。于是只得挑灯苦战,每个人都不敢懈怠。考试的
那天,小方先生特地在前面留了三个座子,并指定了班里三个男生要坐这几
个座位。这三个男生平时念书是最不用功的,作业也是经常抄袭别人,先生
对他们很是不满。那几个男生也没说什么就坐了那三张特席。考试进行得还
很顺利。题目不是很容易,但只要好好复习是一定可以过关的。小方先生给
了五个人不及格,其中有一个是五十九分。这在系里是爆炸新闻。中文系的
学生要考优等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可是要考不及格似乎更难。谁不知道中
文系的考试比起那些理科的考试要容易得多。况且五十九分也不拉一把,在
系里是破天荒的。可是先生的分数已经打出来了,要收回也是不可能的。只
有通过补考来争取过关了。那五个不及格的同学都气得说不出话来,可终究
是自己没考好,也怨不得旁人的。
放了假来上第二学期的第一堂课,小方先生的开场白是:“今天,我要
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三位同学道歉!”小方先生指的是按他指令坐在那三张特
席上的同学,“我原本想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监督他们,防止他们做弊。
也是因为这半年来他们不认真学习,我想籍此给他们一个警告。事后,我越
想越觉得不妥,做为老师,我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我本想单独向他们三个
致歉,后来觉得只有当着全班的面才能让我愧疚的心得到些许平静。如果这
三位同学能原谅我的过失,请举起你们的左手。”班里是许久的沉寂,只有
那三位男生的左手高高地举着。那几位通过补考的人也都通过了。这样一来,
第二学期的课我们更不敢放松,到学期末的时候,我们全班不仅全部合格而
且成绩是相当的好。
到了和小方先生作别的时候了,大家都觉得有些依依不舍。最后一节
课,小方先生的眼眶都已泛红了,他说:“我想仅以这样一段话来作为临别
致辞:我们都像一条古朴的河流,质朴地流淌着,如果还有一天在海洋中汇
聚,让我们就为当初的擦肩而过欢呼雀跃吧,唯此,我们才深感生命的有情
有义有爱--”所有的人都静静地坐着,许久没有人发出一点声响。
犯在孩子面前的错误
如今,孩子们被社会重视、家庭珍爱、父母娇宠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
规则。商人们也摸准了这样的行情,各类针对孩子智力、体力的保健品蜂拥
而上,家长们在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中掏空了腰包也毫无怨言。
再看看那些本该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孩子吧。在太多的围拥的溺爱中
变得日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已经不太懂得尊重长者,爱护弱幼。他们自小
在生活的主轴中长大,被世上最可口的食物最先进最智能的玩具包围,他们
懂得的只有如何充分地享受别人给予的爱而不是爱别人。
关注孩子的健康恐怕是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健康,关注它就是关注社会
将来的发展,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关键在于我们回首之间是否能看到
被疏视的保健,已经错位的健康观。
孩子需要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泾渭分明的。孩
子的世界里纯净的成分应该占绝对优势,这里充满着稚嫩和单纯。这里不应
该有势利、固执、畏惧、胆怯、自私、虚伪,如果整个世界都将要走向末日,
那孩子的世界也该是最后的乐园。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利用成
人的话语,他们需要自己的音乐,自己的绘画,自己的文字。
现在,成人在一边给予他们所谓丰裕的照料的同时,一边将孩子们更
该享有的一切无情地吞噬了。成人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媒介,电影、电视、录
像、电台、各类书刊,孩子们被迫与成人一起分享他们难以消化的食粮。于
是一系列畸形的现象充溢在都市的各个角落里,竟让我们那些打着珍爱孩子
无以复加的旗帜的长者们熟视无睹。三、四岁的孩子出口成诵的是电台流行
榜上最风行的爱情歌曲,学龄前的孩子与成人一起观看富有色情性质的电视
录像,已入学的孩子最关心的是如何赚钱就是本事,希望快快长大--不为
了什么,是为了快快挣钱。他们的心中早没有了花草树木绿荫的圣地,跟着
成人一起操作都市最流行的行话,自小可以远离格林童话却不会不晓得卡拉
OK、KTV。孩子们去从事一些文化的补充也不再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萃而
是希望将钢琴、电脑变成速食面,即刻就能全部咽下。
哲人曾说,如果你疏视了生活的准则,违背了生活的规律,生活就会
报复你。
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以为自己在精工细雕生活的一个小枝节,却
不自觉地让生活的主干饱受日晒和狂风暴雨的肆虐,我们总在无数次的本末
倒置和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之中体味到自己的愚昧。
今天,对于孩子真正需要何种“保健”的问题唾手可得,我们还时常
编织各种各样的藉口来作为掩饰自己无知的理由。如果说“保健”已经成为
国际化的一个投以密切关注的问题的话,那么对儿童的保健恐怕比如何一种
营养品的推广来得重要。我们都无法想象,如果给予那些最稚嫩,抵抗力最
弱小的孩子们一个充满污染的环境,几十年以后,我们将会看到多么不可思
议的一幕,我们是否会被生活报复得无言以答,满心悔恨?
携手相依
关于携手相依的话题是詹姆逊先生在一次闲聊时向我提及的。这位年
逾六旬的来自美国布朗大学致力于历史学研究的学者问道,为什么在中国,
中年人或老年人在逛街散步的时候很少有牵手的;而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不仅是手拉手,那些女孩子几乎就要跌入男士的怀里一般,好像她是没有独
立行走的能力需要别人搀扶一样。詹姆逊先生说在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年
轻人--即便是热恋中的人可以在街头驻足拥抱亲吻,但走路通常是仅限于
手拉手,倒是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大多是要携手相依的,仿佛身边
的另一位不仅仅是行走的支撑更是生活的支柱,离了他(她)是不行的。
互相相处了几十年的中老年人之间的感情是有的也是真的,只是他们
已经习惯了隔山看云隔江观雨朦胧含蓄的方式,即便要作出牵手这样的表白
也将会是艰难的一步。而那些毫不掩饰反倒让旁人会陷入窘迫之境的年轻人
的公开亲昵,倒是印证了时下比较时髦的一个词--时尚。在从各类媒体中
吸取了各种信息后,经过好几年的跌打滚爬,他们已经可以将自我意识的各
个层面演绎得出神入化了。
詹姆逊太太是陪先生来作访问学者的。每个晴朗的黄昏,他们总要互
相携手在校园里散布,两个双鬓染霜的老人在夕阳里构筑了一幅温馨绝美的
画面。极其普通和简单的行为却让人感叹:纵然时光荏苒,情谊毕竟是唯一
可以凝重地沉下来的东西,在一份倚偎一份注视中一切尽在不言中。
任何一个行为归根溯源都有其文化背景的。文化是一种真髓,但它可
以外化成多种形式,追逐时髦的时候将别人的唇彩或衣饰搬了过来。得了皮
毛就限于皮毛总会在蓦然回首时有些尴尬的。只是任何真髓恐怕都是学不来
的,需要时间长久地酝酿。人世间所有真诚的爱的行为都是应该让人投以尊
重和羡慕的,能看到更多的人携手相依是幸福的,尤其是那些走过风风雨雨
相伴了一程又一程的人们,你们的风景真的是独好的景致。
孤栖与谁邻
松本太太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从她依然神采明媚的眼神中可以想
象得到她年轻时一定是位美丽的女子。
年轻时的她是大阪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家境优裕,书香为伴。她又
美丽聪慧,知书达理。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婚姻的一再波折使
她心灰意冷,膝下亦无一子女。她是在晚年才开始研究汉文化,并想从大唐
文化中汲取宁静、幽空和玄妙来作为她的一种生活支柱。
我因为要学习日语而得缘有机会向她求教。她说我长得象她一位好友
的女儿,也因此得到她格外的疼爱和辅导。她说,命运与她开了很大的玩笑
才使她有了今天。她与她最钟情的第一任丈夫共同生活了七年。七年内这个
风度翩翩的名门公子寻花问柳的恶习耗尽了她的青春她的美丽和她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击垮了她对生活所存的最大的期冀和梦幻。她想用温柔、容忍、
谦让来挽住希望最后的一丝细线。可最后丈夫终究还是离她而去,留给她的
是无尽的伤痛和被击成瓦砾状的心情。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位忠厚的男子
以他的诚恳走入了她的生活。他也因一生能拥有这样一位才貌均很出色的女
子而欣喜。相安无事的生活,平谈如水的生活,谦让和宠爱的生活。平静也
许是能治愈人的伤口的。她以为生命会在这种平淡的生活中得到恢复——虽
然已不是勃勃生机,可毕竟还是能安稳地安排剩下的日子。没料到飞来横祸
夺去了那位忠厚者的生命。没有爱情毕竟还有感情,几年的朝夕相处,晶莹
的眼泪只能是最后的送葬品。
最后,她嫁给了松本先生。她成为松本太太的时候快要近五十岁了。
松本先生是位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松本太太是在先生的鼓励之下开
始学习汉语和汉字的。五十岁的人了,可记忆力与领悟力都卓然超群,她后
来成了松本先生不可或缺的帮手。书可以给所有的人都带来慰籍,文化的脉
博跳得坚强而有力,松本太太也因此而得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