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

第1部分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第1部分

小说: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吃早餐〃也许会增加身体负担
十二分饱不如八分饱
不要过分敌视盐 (一)
不要过分敌视盐 (二)
 水喝得越多越好吗?
  〃水毒〃引起的疾病
饮水有方
对待食物当然也应有好恶
人与酒的缘分:是否适宜饮酒
补品的效果
桑拿浴对血压和心脏没有好处?
〃心脏病患者忌运动〃需要重新审视
〃水〃会加重血栓症和哮喘的发作吗?
γ
 胆固醇是好还是坏?
寻找糖尿病的真凶 (一)
寻找糖尿病的真凶 (二)
肝病患者能吃高蛋白质食品吗?
〃生活习惯病大国〃
适合喝牛奶与不适合喝牛奶的人
预防血栓的药物百服宁
中药新解

  看到我提倡的口号:〃请依靠本能生存吧!〃恐怕读者们会产生不少的疑惑。那么,就让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理由吧。首先,我们以野生动物的世界为例,在野生动物的世界中,既没有医生也没有医院,但是对野生动物来说,几乎没有〃疾病〃这种东西。 

  我们在原始森林探险的时候,从没见过因脑中风而半身不遂的狸猫,也没见过因心肌梗塞而倒地的狐狸或黄鼠狼。它们都很健康。即使偶尔生病了,或者受伤了,野生动物们可以根据本能的需要,〃不进食(绝食)〃或〃放出热量(发热)〃来进行自我治疗。 

  实际上,绝食和发热是自我提高免疫能力的最佳方法。野生动物的本能告诉它们这一点,因此在生病或者受伤的时候,它们都不会进食,而是安静地休养。 

  与野生动物的健康生活相对比,人类饲养的宠物又如何呢?事实上,宠物已经渐渐〃传染〃上人类的很多疾病。家养小狗患上糖尿病或者乳腺癌,小猫患上胰脏癌或者骨质疏松症等都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野生动物与家养宠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由于食物不足而经常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后者则饮食无忧,定时开饭,从而导致运动不足。从这一点来看,宠物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和人类相同。 

  人类在生病或者受伤的时候,身体也会发热,而且食欲不振。请读者朋友回想一下自己感冒的时候,是不是都会伴有发烧的症状,而且根本不想吃东西。这说明身体正在自己提高免疫力,和感冒进行斗争。这是记录在我们遗传因子中的本能,命令身体这样做的。 

  因此,使用解热剂强行退烧,强迫病人补充有营养的食物,实际上都是违反人类本能的行为。就这样,人类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违反本能的治疗方法。 

  西洋医学以及营养学,提出很多看似科学的观点,例如〃为了预防血栓,每人每日饮水必须在两升以上〃,〃为了防止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必须控制盐的摄入量〃,〃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每日必须喝牛奶〃……这些观点忽视了个人的好恶(本能),都是一刀切的片面〃健康法〃。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违反自己的本能,实施西洋医学、营养学倡导的〃健康法〃。也许您的朋友中就有本不想多喝水或牛奶却拼命喝的人,也有担心盐的危害,终日忍受食物淡而无味的人。可是,不管他们如何努力,却依然无法让疾病远离自己。反之,如同前面我所讲过的,现在以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生活习惯病为首的难病、怪病却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简直堪称日新月异。 

  〃我想要健康!我想要健康!〃越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距离健康的目标就越来越远。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无视人类本能的治疗方法和保健方法上。人类在出生之时,就具备了治疗疾病和伤痛、保持健康的本能。只有遵从自己的本能,才是最有效的保健方法。 

  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本能莫过于食欲,因此,让我们首先从饮食问题着手研究健康问题。

  西洋医学、营养学非常重视早餐的作用,他们认为〃早餐是人们一天活动的能量之源,因此必须吃早餐〃,〃不吃早餐对健康非常有害〃等。 

  古时候,人们随着日落而就寝,在经过10小时左右的睡眠后,随着日出而起床,在早餐前会做一些工作,然后吃的早餐才是有意义的早餐,才是必要的早餐。但是,再来看看我们现代人,特别是上班族或自己做生意的老板们,由于应酬的需要,晚上九十点钟还在大吃大喝的人大有人在。而且,他们一般深夜才就寝,经过短短五六个小时的睡眠,睡眼惺忪地起床后,就得立刻出发去上班。在这样的早晨,负责消化、吸收的肠胃还没有醒来,有的人肠胃里甚至还残留有昨夜的食物。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饿还非要强迫吃早餐的话,对健康来说恐怕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强迫吃早餐,我们的本能就会发出报警的信号,很多上班族在早晨上班途中突然闹肚子,就是身体给我们的警报。 

  现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病,如高脂血症、高血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高盐分血症(高血压)、高体重(肥胖)等,全都与〃高〃有关,就是古语所说的〃过食病〃。 

  得了〃过食病〃的人,身体就会表现出〃早上开始不想吃东西〃的本能征象。但如果勉强吃早饭,就会加重病情。 

  英语中把早饭叫作breakfast。这是把〃fast(断食)break(停止)的进食行为〃。头一天晚餐后,特别是在睡眠中,不吃什么东西,就是进行断食(fast)。进行过几天或一周的〃水断食〃或〃果汁断食〃的人都知道:在断食过程中,眼屎、脏痰、口臭、浓尿、脏舌苔、发疹、黑便等的排出增加,表现出旺盛的排泄现象,这些现象让经历断食的人感到吃惊。 

  人类的生理活动中,遵循〃吸收妨碍排泄〃这一原则。反过来也一样:〃不吸收(吃饭),就促进排泄〃。眼屎、鼻腔分泌物、粪便、尿、汗、出疹等的排泄物中,除了大便以外,全部都是通过身体的开口部分排出来的血液中的污物。这就意味着:通过这样旺盛的排泄,使血液得到清洁,促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断食使血液变清洁,是预防、治疗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其实,即使我们没有正规的断食,我们每个人每天也都有小规模的断食。前一天晚饭后到第二天早晨不吃饭的这段时间就相当于断食。 

  一般真正断食后,第一天仅吃些浓汤或大酱汤、干梅子、大萝卜末(即将大萝卜加工成粉末的形状译者注);第二天吃粥或在第一天的饮食中加入汤豆腐做成的食物,然后再慢慢向普通饮食过渡(这叫补食)。 

  断食后,如果突然进食普通食物,可能会引起剧烈的腹泻、呕吐和腹痛。这是由于对休息了2~3天甚至一周的胃肠来说,普通食物对胃肠的刺激太大,负担太重了。同样,我们每天的早餐,相当于断食后第一天的饮食,最好吃非常清淡少量的食物。早晨不想吃东西的时候,就没必要吃。即使想吃东西,对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超重或肥胖的〃过食症〃的人来说,也没必要吃。 

  在人类60兆个细胞中,96%的细胞仅靠糖分作为能源存活。因此,想吃早饭的人最好是补充糖分。如果吃了使胃肠负担(真正的消化活动)加重的食物(进餐量很大)。排泄就会马上停止,停止难得的〃早晨血液净化作用〃。因此,这个时候的正确做法是补给与睡眠和起床之间断食状态相近的、对胃肠不造成负担的糖分(以及水分和维生素)。 

  如果是这样,应考虑,早晨饮用加入黑砂糖及蜂蜜的红茶。这样可以保持大小便及排气的顺畅,维持代谢废物的排泄,保持血液的净化作用。同时,保持体内60兆个细胞对活动能量的吸收并促进觉醒。 

  过了40岁,有人会感觉身体这儿或那儿不舒服。这些人最好每天能饮用两根胡萝卜与1个苹果榨成的胡萝卜苹果汁。

  前些天,当我为一个社长集会做保健讲座的时候,介绍了包括〃省去早餐健康法〃在内的保健法则。62岁的A先生非常支持我的观点,他还讲述了他自己的经验:〃工作日,我几乎每天都有宴会。回家时一般都是第二天凌晨了。睡了五六个小时后,7点起床。早上根本没有食欲,总是在早上饮一杯咖啡或放了干梅子的绿茶,然后再去上班。 

  一般上午没有什么会议或任务。到了中午就会觉得很饿,一般就在公司餐厅吃日式套餐或面条。下午,做完工作或接待完来客后,5点开始,几乎每天都到附近的健身房做体重训练或游泳。然后,洗桑拿浴,觉得很爽。做完这些以后再与该见的人聚会、吃饭……我每天这样生活,保持了现在这样身高172厘米,体重70千克的肌肉健壮的身体。大家都很羡慕。 

  但是,从60岁本命年开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的妻子是个营养师,她常常提醒我:不好好吃早饭,有损健康。因此每天都在妻子的强烈鼓动下吃早饭。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用果酱、黄油涂抹的烤面包、牛奶、沙拉勉强塞满了一肚子。 

  上班后,上午很困、没精神,开会时打瞌睡,中午也没食欲,午饭吃得也不觉得香。同时,身体也没精神,也不想去健身房了。结果,3个月中体重增加了4千克,达到了74千克。 

  正好赶上公司的健康体检,以前从未被指出异常的我,这次血压竟达到了150/95mmHg(正常值:140/90mmHg以下)、血甘油三酯值为252mg/dl(正常值:50…149mg/dl),尿酸值为7。9mg/dl(正常值:3。0…7。5mg/dl);血糖值为122mg/dl(正常值50…110mg/dl)。这表明:表示生活习惯病的数值都升高了。 

  由于不想吃早餐而勉强吃,才造成了症状的进一步恶化。停止吃早餐之后,无精打采的状况就消失了,上班也不觉得困倦了。此外,我每天还到健身房锻炼。两个月后,体重又复原了(70千克),所有血液检查值也都恢复正常了。 

  这位社长的故事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必须吃早餐〃这一营养学最普遍的观点不一定正确。 

  人类300万年的发展历史,也是饥饿的历史。冰河期,由于洪水、山火、地震、日照等的剧烈变化,人类常常遭遇到食粮不足的问题。因此,人在空腹时,能应对任何情况而保持健康。相反,现代人常常会:〃因为是早晨〃,〃到中午了〃,〃吃晚饭的时候到了〃,就习惯成自然地、自动地用食物装满肠胃,使我们处于〃饱食〃的状态下,却很难应对某些意外的变化。由于现代的〃饱食〃状态对人类来说是刚刚开始的体验,人体还不能适应处理过多的糖、脂肪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就造成了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体重等营养过剩性疾病、生活习惯病。 

  我们举下列的例子说明人体对〃空腹〃的耐受性和对〃饱食〃的不耐受性。当人体空腹时,会造成血糖水平下降。这时就会出现大约十多种能使血糖上升的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的松(17…羟…11…脱氢皮质酮)、高血糖素、甲状腺素等。相反,当吃得太多,血糖上升时,仅有一种激素胰岛素存在。 

  有古语这样说:〃吃八分饱不生病,吃十二分饱医生不够用〃。现代人由于通常是处于〃腹十二分饱〃,所以才出现医生增加,每年医疗费花费32兆日元也不见疾病和患者减少的矛盾现象。 

  从十二分减少四分就是八分。就是说,现代人的餐次,如果是十二分的话,由此减少四分,也就是三餐中省去一餐也就成了〃八分饱〃。那样的话,各种疾病不就没了吗? 

  但是,考虑到身体的生理规律,省掉处于身体代谢物排泄时间的早餐,对健康促进应该是最有用的。因此最好不要被〃省去早餐没力气〃等世俗的观念束缚。日本最需要力气的职业人士要算是从事相扑运动的大力士们了。但他们一口早餐都不吃,可以进行4~5个小时剧烈的打斗训练。如果想到这些,〃不吃早餐没力气〃的理论就不能成立了。

  〃盐分是高血压、脑中风的元凶〃,〃心脏病人应该控制盐分的摄入〃,〃糖尿病人应该减盐〃,等等。这些〃恶盐警告〃的提倡已经由来已久。 

  20世纪50年代,来到日本的美国人达尔博士在鹿儿岛和青森一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鹿儿岛的居民平均每天摄取14克食盐,高血压发病率约为20%。随着地理位置向北移动和食盐摄取量的增加,高血压也逐渐增多。青森人的每日食盐摄取量约为28克/日,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了40%。由此得出:〃盐分=高血压的元凶〃的结论。 

  接受了这样的调查结果,从1960年开始,以日本东北地区为中心开始了减盐运动,之后又扩展到日本全国。由于进行了这些运动,我们大家才得以有幸吃到减盐酱油、减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