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

第48部分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48部分

小说: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说'
  续作者是把邢岫烟、薛蝌作为夏金桂、宝蟾的对立面来描写的。前者是所谓正派人,后者淫邪。写淫邪比较生动(有人已指出它是有所模仿的),写正派就没有生气,面目也跟这首诗差不多。如果那这首诗与第一回中贾雨村中秋对月所咏二诗一联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薛蝌与贾雨村思想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曹雪芹写的是一个尚未发迹的野心勃勃的官僚政客,而高鹗写的则是所谓“秉性忠厚”恪守社会道德的不得志的正人君子。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我们也只能从原作者和续作者的思想观点根本不同上去解说。
  答黛玉禅话(第九十一回)
  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说明'
  这次谈禅并不因现实的烦恼而起,是宝玉与黛玉谈话中偶然引起的。宝玉说黛玉性灵强,前年和自己说几句禅话自己竟对不上来。黛玉一听,乘机又对宝玉“口试”了:“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没遮拦地提出了诸如此类的一连串问题。宝玉答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意思是只和你一个人好。黛玉说:“瓢之漂水奈何?”——好不成,怎么办?宝玉说:“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不是好不成,是心不坚。(套用惠能和尚所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的禅语)。黛玉又说:“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你怎么办?宝玉就引了这两句诗来回答她。
  '注释'
  1。“禅心”二句——意思是:我决心去做和尚,不再想家了。上句见于《东坡集》及《笤溪渔隐丛话》:苏轼在徐州时,参寥(道潜和尚)从杭州特地去拜访他。在酒席上,苏轼想跟参寥开开玩笑,就叫一个妓女去向他讨诗。参寥当时就口占一诗说:“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禅心,出家人的心。沾泥絮,沾在泥上的柳絮,喻自己万念俱寂,不会再作轻狂之态了,即其末句所言。下句见《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往),南人闻之则思家,故郑谷诗云:‘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席上赠歌者》)”唱鹧鸪,因唐时有“鹧鸪天”之曲,故曰“唱”。续书者为了能与上一句“沾泥絮”之喻相连,遂改“唱”为“舞”,若非削足适履,岂另有妙解?!
  '评说'
  二十二回中黛玉问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有何贵?你有何坚?”语浅而意深,难怪宝玉答不上来。这一次恰恰相反,话倒好像很玄,什么“弱水三千”啦,“瓢”啦,“水”啦……意思无非是那么一点,所以宝玉“补考”顺利通过。上一次是谈禅,这一次则是用一些佛语、诗句来遮羞的说爱。他们谈完之后,续书者还让老鸦“呱呱”的叫几声,那也无非是利用迷信观念说,一个死定了,一个和尚做定了。虽然回目上有“布疑阵”三个字,实在是可以一眼看穿的。
  荐包勇与贾政书(第九十三回)
  世交夙好,气谊素敦,遥仰襜帷,不胜依切!弟因菲材获谴,自分万死难偿,幸邀宽宥,待罪边隅。迄今门户雕零,家人星散。所有奴子包勇,向曾使用,虽无奇技,人尚悫实。倘使得备奔走,糊口有资,屋乌之爱,感佩无涯矣!专此奉达,余容再叙,不宣。
  '说明'
  甄宝玉的父亲甄应嘉是贾府世交,因获罪抄家,贬往边地,写信给贾政推荐他的家仆包勇前来投靠贾府。
  '注释'
  1。气谊素敦——情谊一直很深厚。
  2。仰——仰慕。襜帷——古代车子上的帷幕,王公贵族所用,后用为称人之敬词。这里指贾政。
  3。菲材——才能薄弱。获谴——遭到朝廷的责罚。
  4。自分——自己估计。
  5。幸邀宽宥——幸而得到从宽处理。
  6。待罪边隅——迁徙到边远的地方。“待罪”是“居住”的自谦说法。
  7。所有奴子——我的家仆。
  8。悫实——老实。
  9。倘使得备奔走——如果使他能供你差遣之用。
  10。糊口有资——俗谓能挣得一口饭吃。
  11。屋乌之爱——也叫“爱屋及乌”。语本《尚书大传》:“爱人者,爱其屋上之乌。”乌,乌鸦。后用以说因为爱一个人,就连带爱跟他有关的一切东西   。这里说爱甄家连及爱其奴仆。
  12。不宣——旧时书信结束时的套语。清代王士祯《香祖笔记》:“宋人书问,尊与卑曰‘不具’,以卑上尊曰‘不备’,朋友交驰‘不宣’。”
  '评说'
  这封书信与后面周琼议婚书都是官场文字,纱帽气熏人。好在它就是拟甄应嘉、周琼之流官场人物所作的,因而不经心地读去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但如果让曹雪芹自己来写,情况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他有本领能使这种一本正经的东西变得十分可笑。试将前面贾政上贾妃启拿来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其间的差别。续作者觉得可以使自己之所长露一手的地方,曹雪芹多半是要加以嘲讽的。
  匿名揭帖儿(第九十三回)
  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
  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
  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
  '说明'
  这张匿名揭帖儿贴在贾府门上,还有一张无头榜封好写给贾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揭发贾芹丑行的。贾政看了气得发昏。
  '注释'
  1。西贝草斤——合而成“贾芹”二字。
  2。尼僧——尼姑。
  3。陶情——陶冶性情。寻欢作乐的讥语。
  '评说'
  书中没有交代帖儿究竟是谁写的,但可以看出它有的地方是想模仿古谣谚的。如“西贝草斤”的拆字法,早见之于《后汉书·五行志》:“献帝践祚之初,京师童谣日:‘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 。”不过汉谣拆“董卓”二字为句,每句自有意义;这里把“贾芹”二字拆开则全不成语。
  帖儿虽然把贾府的丑事外扬了,但目的还在于维护豪门与大家族的利益,所以恨荣国府名声不好、子弟不肖。倘若是一般老百姓,贾府名声好,出来的都是孝子贤孙,这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贾芹的所作所为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肖”的地方。贾母就说过:“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的住呢?从小人人都打这么过。”可见,像贾府这样诗书礼乐之家,祖祖辈辈本来就是这样荒淫过来的。
  赏海棠花妖诗三首(第九十四回)
  '说明'
  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喜兆,命人备酒赏花。据说宝玉等人“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喜欢”,就做了诗。
  其一(贾宝玉)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注释'
  1。隤——通“颓”。
  2。底——何。
  3。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前宝钗给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4。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参见《芦雪广联句》“阳回斗转杓”注。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其二(贾环)
  草木逢春当茁芽,海棠未发候偏差。
  人间奇事知多少,冬月开花独我家。
  '注释'
  1。候偏差——错过了季节。
  其三(贾兰)
  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
  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
  '注释'
  1。浥——沾湿。
  2。欣荣——欣欣向荣。佐,助。合欢杯,欢聚的酒杯。杯名本《礼记》“酒席者,所以合欢也”的话。这一句暗示贾兰与宝玉将来“金榜挂名”,以及“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等喜事。
  '评说'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现在,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 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居然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说实在的,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尚可,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真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现在居然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个转变也实在太惊人了!
  寻玉乩书(第九十五回)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以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说明'
  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一家人到处寻找,还测字打卦,都不中用,就请妙玉扶乩。据说,这就是仙乩在沙盘上所写下的话。
  '注释'
  1。乩——扶乩,一种占卜问疑的传统迷信活动,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评说'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宝玉后来也有失玉的事,但情况与续书所写的根本不一样。首先,玉是被人从宝玉的枕头底下“误窃”去的(第八回脂评),并非自动失踪;其次,有怡红院穿堂门前“凤姐扫雪拾玉”(不知是否即通灵玉)的事(二十三回脂评),而现在没有;最后,也不是癞和尚送玉救活宝玉,而是“甄宝玉送玉”(第十七、八回脂评)。虽然佚稿详情莫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事情的先后经过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所可能有的形式来描写的。而续书则是改头换面地搬用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的情节。续书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可以简化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依靠情节的离奇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比如他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时辰中让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魂归离恨天”,因为这样安排的主要困难已经排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被彻底解除了思想武装,他已经随着通灵玉的丢失变成了一个大傻瓜。为此,就要把失玉这件事以及玉的去处说得越神秘越好,于是就硬派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妙玉来扮演巫婆的角色,让她画符念咒,见神弄鬼,以便得到乩书中这几句一览无余的话,为将来癞和尚送玉以至最后僧道挟持宝玉出家先造舆论。
  叹黛玉之死(第九十八回)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说明'
  这是续作者写到黛玉断气时的话。
  '评说'
  对句是旧小说中的俗套,它与尤三姐自刎时曹雪芹以“揉碎桃花”两句叹词为比喻代替对三姐死亡形象的具体描写是完全不同的。续书者写黛玉的死,有点象老太婆说见闻——不嫌其琐碎。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肯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浑身冷汗”,“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也不怕损害人物形象的艺术美感。如果曹雪芹写尤三姐之死,也写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挣扎、痉挛、喘气、咽气,这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秦可卿、金钏儿、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笔,“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写死而写死,曹雪芹是不屑于这样做的。至于续作者最后让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而怀恨死去,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说过要偿还“甘露之惠”的诺言(现在的结局,竟成了“以怨报德”),而且也最终否定了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的知己。
  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第九十九回)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昨岁供职来都,窃喜常依座右,仰蒙雅爱,许结“朱陈”,至今佩德勿谖。只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怀歉疚自叹无缘。今幸棨戟遥临,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虽隔重洋,尚叨樾荫。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如蒙践诺,即遣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敬备仙舟以俟。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临颖不胜待命之至!
  '说明'
  这封信是贾政外任江西粮道衙门时接到的。周琼是贾政的同乡旧相识,去年他们同在京就职,后来周琼调至海疆。因过去曾与贾政谈起过儿女婚事,所以现在来书相求。
  '注释'
  1。契好——友好。契,情投意合。
  2。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家宅边多种植,后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