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灵素微蕴 >

第9部分

灵素微蕴-第9部分

小说: 灵素微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怒胜思者,至理不爽也。第其胆破魂亡,百计激之,绝不敢怒。用燥土培木、温金暖水
之剂,十余日后,小有不快,怒气勃然,遂瘳。

飧泄解

崔季长,素病腿膝寒冷,日暮环脐腹痛,胀满作泄,阳痿肩寒,服燥土疏木药愈。
夏初童试,劳倦病发,吐黑血数日,饮食不甘,胀满吐泄,腹中郁热,积块坟起,泄则
气块宣鸣而下,小便红涩,日夕脐腹痛连左胁,往来寒热,作酸嗳气,壅嗽生痰,四肢
酸凉,膝股如冰,时常倦睡,夜卧腘中作痛,仰卧冲气上奔,左侧冲气横塞,满腹剧痛,
惟右胁着席。

此缘水寒土滞,金木结轖。人身脐居上下之间,太阴阳明之中气也。中气盛则运,
衰则滞,运则清虚,衰则胀塞,《关尹子》所谓实即虚而虚即实也。饮食入胃,脾土消
磨,中气运行,是以不胀。水谷腐化,精华升而渣滓降,津液渗于膀胱,渣滓传于二阳,
便溺分途,故前不至淋而后不至泄。阳衰土湿,不能蒸水化气,而与渣滓并注二肠,水
渍湿旺,脾气郁陷,抑遏乙木,不得升达,木气郁冲,故作痛胀。木性升泄,遏于湿土
之下,冲突击撞,不得上达,则下走二肠,以泄积郁。水在二肠,不在膀胱,故乙木冲
决,膀胱闭塞而大肠泄利也。《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正此义也。盖脾

· 
37 ·


素灵微蕴卷三 


胃者,仓禀之官。脉要精微论:仓禀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肾开窍于二阴,是为胃之
关门。肾以癸水居土之下,心以丁火居土之上,而水交于火,则浊气下降而上不热,火
交于水,则清气上升而下不寒。阴阳应象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火不上热,则浊生
而右降,水不下寒,则清生而左升,浊气在下,故上不胀,清气在上,故下不泄。而水
火之交,

全恃乎土,土者,如车之输,如户之枢,四象皆赖以为推迁。《子华子》:阳之正气,
其色赤,阴之正气,其色黑。上赤下黑,左青右白,黄潜于中宫,而五运流转,故有输
枢之象焉。输枢运则火下炎而浊降,水上润而清升,是以坎离独斡乎中气。土虚则鸟飞
而上,鱼动而下,火则上炎,水则下注,浊气在上,则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胀泄者,太阴脾土之湿盛也。土生于火而败于水,火旺则阳明盛而湿亦化燥,水旺
则太阴盛而燥亦化湿。燥则运行,湿则滞塞,运行则谷消而便坚,滞塞则完谷而后泄。
调经论:志有余则腹胀飧泄。肾藏志而气寒,志有余者,寒水泛滥,入土化湿,木郁风
动,是以胀泄并作也。

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化气于寒水,故丁火常热而丙火常清,少阴以君火主令,
足少阴化气于君火,故癸水常温而壬水常寒,今癸水反寒而壬水反热,此以下焦之火泄
也。《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
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三焦之火,秘于肾脏,则腑清而水利,泄于膀胱,则腑
热而溺涩。以水性蛰藏,木性疏泄,相火内秘,癸水温暖,此乙木生发之根。火败水寒,
乙木不生,益以湿土陷遏,生发不遂,而愈欲疏泄,故相火离根,泄于膀胱。乙木常陷,
则肾精不藏,泄而不通,则小便不利。此癸水寒滑,壬水热涩之原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寒水下行,秘于癸水而不泄者,寒水蛰藏之力也。手之六经,皆
行于手,惟三焦之下腧在足太阳之前,出于腘中,下贯腨肠,而入于外踝。肾得此火,
癸水温暖,故骨髓不寒,二十四难所谓少阴冬脉,伏行而温于骨髓也。火泄髓寒,则腿
足不温。膝膑者,溪谷之会,寒水下流,溪谷凝冱,故膝冷倍常也。足太阳入于腘之外
廉,脉动委阳,足少阳出于腘之内廉,脉动阴谷,经络寒冱,血涩而筋急,夜卧寒增而
气滞,故相引而痛也。

寒水不生乙木,筋脉失荣,故病阳痿。肝主筋而脉循于阴器,前阴者,筋之聚,故
名宗筋。木生于水而长于土。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阴阳总宗筋之

· 
38 ·



素灵微蕴卷三 


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冲、任、督、跷九脉同会于宗
筋而独长于阳明者,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以煦之,血以濡之,筋脉滋荣,则坚硬
不痿。水寒土湿,生长失政,木气克菀槁,故阳痿而囊缩也。

寒热者,阴阳胜复之故,属在少阳。少阳居二阳三阴之中,半表半里,午后阴长阳
消,阴盛而侵阳分,表闭而寒来,阳复而侵阴分,里郁而热来。胜复迭乘,则往来寒热。
凡病一见寒热,是为外阳内阴二气不和。表里阴盛,则但寒而不热,表里阳盛,则但热
而不寒,里阴表阳均势相争,则见寒热。从此阴胜阳奔,乃至惟有恶寒。抑三阴而扶二
阳,当为预计也。

肝胆不调,总由土湿。土湿则脾陷而胃逆,脾陷则乙木不升而郁冲于下,胃逆则甲
木不降而郁冲于上。木位于左,故痛连左胁。肝胆左郁,故气结而作酸。土困木贼,故
脐腹作痛也。胃逆则肺无降路,刑于胆火,而病嗽咳。

肺司气而主声,《关尹子》:金坚故实为五声。以肺之为体,孔窍玲珑,清气飘扬,
冲而不盈,呼之则气升于颠,吸之则气降于踵,息息归根,孔窍无阻,是以不嗽。肺气
逆升,冲于孔窍,窍阻气塞,则嗽而出之,故戛然而鸣。生气通天论所谓秋伤于湿,上
逆而咳者,正谓此也。

人身之气,足阳明化气于燥金,手太阴化气于湿土者,常也。燥胜其湿,则肺金收
降,湿胜其燥,则肺金郁升。今手太阴化己土之湿,足阳明不化庚金之燥,胃土上逆而
湿气堙塞,

则津液瘀浊而化痰涎,日见其多耳。土困于中,而四维皆病。

治法燥土暖水,疏木达郁,清金降逆。水温土燥,则土气回旋,木升金降,痰消而
嗽止,水利而便调矣。

季长病泄半载,为庸医误药,已至危急。用温中燥土、暖水达木之方,腹中滞气,
一啜而散,阳气浸淫,见于眉宇之间,数剂泄止。

庸工以胀泄为脾气之散,用五味、木瓜、山萸、芍药诸品。中气郁结,而再服酸收,
是益其源而障其流也。至于十全大补一方,真俗腐之妄作,人每用以治泄利,不通之至!

· 
39 ·



素灵微蕴卷三 


肠澼解

田西山,乡试旅中饮冷露卧,因病下痢,日百余次。少腹痛坠,绕脐气块如石,数
道上攻,左胁更甚,痛叫不己,胸膈若烧,肛门如烙,小便热涩,气街大筋突起,跳动
鼓指,发手热气下于两股,状如汤沃,阳缩囊绉,蜷卧膝冷,谵语离魂,不食数日矣。

此其中焦寒湿,上下俱热。常人胃土右降,则甘饮食,脾土左升,则化水谷,胃降
则甲木不逆,脾升则乙木不陷,木气无郁,故上下冲和,痛胀不生。饮食寒冷,伤其脾
阳,不能蒸水化气,水谷并下,注于二肠。水气浸淫,脾土湿陷,抑遏乙木,不能升达,
肝气郁冲,故生痛胀。木以升泄为性,既不上达,则下决二阴,以泄粪溺。水在二肠,
不在膀胱,故小便不开而大便不阖。水去土燥,肝脾升运,泄利自止。脾阳陷败,寒湿
愈增,则泄利不止,遂便脓血。盖乙木直升,糟粕顺下,隧道无阻,故脂血不伤。乙木
郁陷,滞气梗塞,糟粕不能顺行,脂血摧剥,与之俱下,是以作痛。君火胎于乙木,温
气陷遏,不得上化君火,故生下热。湿邪淫蒸,脂血腐化,是以成脓。乙木陷于大肠,
沉坠不升,是以后重。久而脂血伤残,刮迹而去,侵及脏腑,中气溃败,是以死也。

阳明以戊土而化燥金,金燥则能收降,故阳明之气,善于下行。太阴之湿,胜其阳
明之燥,则脾既下陷,胃亦上逆。胃逆则甲木无下行之路,甲木化气于相火,相火上炎,
是以胸膈烦热。君相同气,二火燔腾,心神扰乱,是以谵语。胆木失根,相火郁升,营
血不谧,是以魂离。胆位于左,经络痞塞,是以结梗,下行无路,是以逆冲而上也。

气冲者,阳明动脉,在毛际之旁,腿腹之交。阳明之气,不遂其下行之性,故气冲
即气街。郁蓄,而生跳动。《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中人也,其着于伏冲之脉,揣之
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痿论: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
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阳明多气多血,而冲脉
又与诸筋总会阳明之气街,穴腧充满,故气街之动脉常大。伏冲即冲脉之深而在脊者,
风寒袭于冲脉,郁其经气,盛满莫容,走阳明而归气街,是以跳动鼓指也。是其上热在
于少阳,下热在于厥阴,而上下郁热之根,则由己土之湿,土湿之故,则由癸水之寒。

后世庸工以为痢证无寒,不知其热并不在于中焦,况三焦皆寒,上下无热者亦复不
少,而以硝黄重泻胃气,湿寒愈增,轻则生鼓胀之病,重则死矣。大凡新秋病痢,皆暑
夏生冷之所伤,俗医以为暑邪,而用寒攻,无有不误者也。

· 
40 ·


素灵微蕴卷三 


治法当泻土湿而疏木郁,其热盛者,凉行其滞,其寒盛者,温行其结。令其脾燥肝
升,凝结通达,瘀清腐扫,脂血调和,则痛坠全瘳,脓血弗下矣。至于历代医书痢证诸
方,荒唐不经,未足深辨也。

西山平素尚俭,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病不服药,已至危剧。诊之尚可救挽,而自
分不起,意欲勿药。谓半月以来,神魂迷离,精魄荒散,窃觉病势已革,卢扁复生,恐
难为力。君且莫喧,以扰余心。仆与西山童稚交善,解而慰之曰:今卢扁在此,公未见
知耳。若得灵药一匙,即可返魂,勿恐。用燥土温中、行瘀散滞、清胆达木之方,强而
饮之。一服而差,遂不再服。月余扶杖而行,善饥善后,食入俄项即下。问何以故?仆
闻语大笑:公少服药数剂,此成洞风矣。《史·仓公传》:阳虚侯相赵章,齐淳于司马皆
尝病此。公脾土未调,土郁风旺,疏泄水谷,肠胃空洞,风木不达,中气难复也。问此
可无患恐之?曰:赵章之病,仓公以为法五日死,公尚无子,那可惜此小费,为后世嗤
耶!曰:淳于司马何以不死?吾命在天,不在吾子之手。言之再四不听,如此数月,后
竟无恙。但右手战麻,写字艰难,每为考试所苦,终不服药也。

脾胃解

业师于子蓬,司铎①金乡,录证来问:自来饮食不多,今止三分之一,稍多即伤食
泄利,鱼肉绝不思食,食枣数枚即发热,食柿饼半枚即欲泄,陪客茶多,晚即不寐,不
食晚饭十余年矣。饮食调适,终日不唾,若晚饮杯洒,略服温燥,则痰唾黏联,长如唾
丝,睡即涎流,大便成粒。每晚将睡,必思登溷②,小便短少,夜醒必溺,五更水谷消
化,此时更觉溺多。晨起必渴,饮食亦甘。平素气禀如是,往时自制加减四君丸,黄芪、
白术、获苓、橘皮、甘草、当归,遇脾胃寒湿,便服一二次,甚觉有效。向来不敢饮酒
及食诸燥热之物,六月食凉粉,霍乱呕吐并作,八月六日食黍糕半枚,午后省牲,在明
伦堂③呕吐原物。自此饭后常觉气逆欲吐,左胁贴乳,上冲喉下,隐隐似痛,半月食消,
方才气顺。服四君丸,发热面赤,耳后如火,两臂酸痛,胸腹燥渴。啖黄梨半枚而愈,
是后每日啖梨乃安。往日一食便泄,今止大便润湿,不似从前结若羊矢而已。吾恐饭后
欲吐,将成反胃证,则可虑矣。前时腰痛腿重,此际已愈,但坐卧少久,不能遽起,是

①司铎掌教化之令者。 
②溷厕。 
③明伦堂明人伦之堂。多指各地孔庙之大殿。
· 
41 ·



素灵微蕴卷三 


老年常景,非关病也。但有还少仙方,自当更妙,但恐不能耳。偶服六味丸,即觉腹中
寒滞,服八味三剂后,更觉燥热,耳后如火,或谓附桂少故,非也,吾脏腑大概寒热俱
不受,须不寒不热、不燥不湿、平中带补之剂乃可。此意与县中医士言之,为吾制兔丝
丸,服之甚不佳,而四君丸平日最效,今便燥热不受。大抵渐老渐衰,甚有血虚火起之
意,当用何药治之,人还即寄方来。

详观平日旧证:自来饮食不多,渐老渐减,稍多即伤食作泄,此脾气之弱也。脾为
太阴湿土,阳明之燥,足以济太阴之湿,则脾阳升运,水谷消磨。湿旺燥衰,中气莫运,
多食不能消化,故病泄利。肉食更难消磨,过时陈宿,反伤胃气,是以不思食。食枣生
热者,甘缓之牲,善滞中气,土滞则脾陷而胃逆,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