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货币战争":忽悠中的担忧 >

第1部分

"货币战争":忽悠中的担忧-第1部分

小说: "货币战争":忽悠中的担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币战争”:忽悠中的担忧?
  文章来源:dw…world。de    点击数:281    更新时间:2007…9…30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如果真的是乱忽悠,那你大名鼎鼎的德国之声和明镜周刊又跟着起什么哄呢?一本业余水平胡拼乱凑的肤浅过时的“阴谋论”,根本不值一提嘛。不过《货币战争》说次级房贷会造成“股市地震”,它就真的震给大家看,又说黄金要大涨,它就真的涨给大家看。还说要通货膨胀,物价就来个脱缰野马。专业如伯南克者却一样也没说对,全都说错和全都说对同样的不容易!难怪平时高不可攀的英国金融时报在短短几天内居然四次刊登有关《货币战争》的文章,BBC也来捧场,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的媒体都纷纷转载或评论。 
  现在那个把美国总统都不放在眼里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也亲自到中国来〃交待问题〃。 
  再这样炒下去《货币战争》没准儿就整成了内销转出口的世界名著啰。《货币战争》和过去西方大量的阴谋论不同之处是它恐怕确实蒙中了要害;否则绝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动静。
  另外本书并不针对犹太人。决无任何种族偏见。本书主要强调的是国际银行家集团,其中很多不是犹太人。这些事在任何国家和种族中都可能发生。
  dw…world。de/dw/article/0;2144;2801867;00。html
  “货币战争”:忽悠中的担忧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中国对美国的“金融陷阱”保持高度警惕
  一本非专业人士的“戏说”世界金融的读物不但成了关于钱的大众启蒙畅销书,也被金融决策人物奉为警世格言,这也难怪西方媒体对中国又看不懂了。英国“金融时报”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看成是肤浅的“阴谋论”,德国的“明镜周刊”则在转述“金融时报”的报道时,干脆将此“奇书”称为“反犹主义的经济畅销书”。 
  宋鸿兵何许人也?按照“金融时报”的报道,他是一位就职于美国一家IT咨询公司的华人,1994年移居美国,现居华盛顿。据说,这位“挨踢人士”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发生了研究兴趣,不觉间成为了一个带有玩票性质的业余金融历史学家。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些他的“历史重大发现”后,在朋友的鼓励下在国内找到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竟成为畅销书。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未想到,这本书会如此畅销,就连高层领导人都会阅读。中国人对金融市场中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真正的危险。此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些设想。”他的这些设想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上至决策殿堂和高等讲堂,下至电视脱口秀和传媒专访,他在中国发动了一场“货币战争”,而自己俨然是一个运筹帷幄、看穿世界金融市场险象的金融教主,以至于有人在网上论坛发贴五体投地地感叹:“原来我们老百姓是不懂钱的啊”。
  “金融时报”说,“货币战争”用简化手法,将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用鲜明的线条勾划成一场主宰世界的金融阴谋,而起源自德国法兰克福、两百年多年前在英国伦敦发迹的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就是主宰这场旷世阴谋的幕后黑手。世界近现代两百多年间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滑铁卢战争、六位美国总统遇刺、希特勒的崛起、日本经济的崩溃、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等,在宋鸿兵看来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惹的祸。
  宋鸿兵还耸人听闻地说,大名鼎鼎的美国央行-美联储,根本不是一个具有国家职能部门,而是由几家私人银行操纵的私营机构,而这几家私人银行又都是效忠于无所不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至于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无处不在,作者提到的一些历史证据也仅限于二战以前,而之后的六十多年里,罗斯柴尔德家族好像是人间蒸发了,寻不到他们具体活动的蛛丝马迹。所以仅从实证史学角度看,从书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罗斯柴尔德家族该为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负责的理由。
  宋鸿兵发现的一些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野史,其实在国外早有不同的坊间流传。书中煞有介事地描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通过他们的谍报网提前获得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以此在伦敦证券市场上大发国债财和控制了英格兰银行。有好事的网友经过检索发现,书中的这段描述几乎原封不动地译自一本英文著作。另外,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阴谋发动世界大战的奇谈怪论也流传了几十年了,如以想象丰富著称的美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就曾提出过这种观点。本书的“学术价值”还可从下面两句话中可见一斑。作者先是说六位美国总统遇刺的“真相始终隐藏在一片沉沉的历史迷雾之中”,然后笔锋一转却说:“总统们的死都和金融有关”。既然真相始终如迷雾,作者怎么又那么肯定是与金融有关?!
  因为“红鼎商人(Rothschild德文愿意是红色盾牌)”罗斯柴尔德是犹太裔,对反犹主义保持高度警惕的德语媒体难免不神经过敏,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的主命题-控制金融主宰世界的阴谋论与流行的犹太人主宰世界的阴谋论联系起来,得出中国有一本反犹的经济书不但得以出版,还竟然畅销20万到60万册的感叹。其实,“货币战争”的写作兴趣与其是“反犹”,不如说是“忽悠”。
  虽然“忽悠”是一项中国喜闻乐见的全民运动,但是常常是聪明的过了头的中国人并不那么轻易会被玩票级的业余历史学家所忽悠。这本以历史专著面目出现的伪历史专著虽然没有带来任何历史知识上的进步,但它得以在朝野上下走红却有着历史的原因,那便是中国在通过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谋求历史性的大国崛起时,总是担心会一不小心就落入西方人掘下的“现代化的陷阱”。如中国人始终担心,美国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和将人民币升值,可能就是一个要控制中国金融命脉的阴谋。如果说毛的时代中国人警惕的是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霸权,那么今天中国领导人担心的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旗号下美国人的世界金融霸权。就是在中国政界商届所谓精英阶层对金融市场开放在进退之间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氛围下,“货币战争”就像一个江湖术士的咒语,蛊惑了精英或者草根。
  文章录入:heji    责任编辑:heji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