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澄空民间中医学精髓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现:口燥咽干或痛,心烦不寐,下利或自利清谷,小便黄赤而短,或腹胀不大便,舌尖红赤,脉象细数。
处方:黄连阿胶汤类滋阴清热。
少阴病的特点:少阴寒化,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热化,脉微细数,烦躁欲寐。
六、厥阴病证
厥阴一阳托二阴(生理卦象震),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寒入厥阴伤一阳,震变坤卦太阴乡,厥阴太阴为乡邻,阳伤脾职失健运,湿困太阴脾阳陷,消渴引饮溲长清。热入厥阴伤一阴(病理卦象离,震卦上爻被邪热填实),口渴烦躁谵语因。病(或寒或热)入厥阴寒热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另解厥阴二阴藏精血(卦象震),一阳鼓动四肢健,厥阴如若伤一阴(变成病态离卦精津受伤,消渴气上要撞心,心中痛热饥不食(卦象兑,震卦中爻被邪热填实),如若一阳再有伤(病态坤卦),下利不止胃肠伤。
总之,六经辨证不越阴阳二字,就在阴阳上下功夫。辨清阴阳治疗就会易如反掌,当今的大多数疑难病参合六经辨证就会迎刃而解。
第四章 阴阳辩证法则
第一节 阴阳辩证1
阴阳辩证金口诀
阴证
唇口青白目无神,声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懒言体畏寒,饮食无味吐清水,舌质青滑或黑润,苔白浅黄润滑色,津液满口不思饮,口渴思饮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 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食不下,脉息无神是阴证。舌虽无苔但口润,二便自利口不渴,专注回阳无差错
阳证
阴虚面目唇口红,精神不倦不知眠,口臭气粗声音亮,恶热身轻大便干,溲赤黄短多艰难,口渴饮冷饮不休,六脉长大有力气,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满口刺,烦躁潮热或盗汗,干咳多痰或少痰,脉息有神是阳证。口渴饮冷身发热,二便不利烦谵语,身冷如冰形如死,此是热极内潜伏,阳不达外似纯阴,此时还需验口气,口气虽微热气蒸,舌根虽红但不青,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认阴证误性命。
第二节 阴阳辩证真假杂病决2
阴寒阳热是阴阳,只在真假作文章,真热口渴小便黄,有神烦躁不安宁。真寒溲频面色苍,无神倦怠但欲寐。真热口渴喜冷饮,假热漱水不欲咽,真热便干面红赤。假热面赤溲清长,真热息热气粗长,真寒息冷气短微。真热舌焦苔干黄,真寒舌青苔水滑。阴极似阳属戴阳,阳极似阴肢冰霜。真假寒热来斟酌,阴证阳证明显了,真热阳证苦甘寒,真寒阴证温热汤。识得阴阳造化机,疑难杂病有处医。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脾阳虚衰大便溏,肝脏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风,附子干姜作文章。肾阳虚衰小便频,精微下泻眸不润,头昏腰痛也是因,回阳救逆四逆汤。白血病是阴寒邪,寒彻骨髓白C增, 西医只知杀白C,徒将阳气杀戮尽。此病中医少阴病,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简便廉验神功显。艾滋病是阴阳离,西医验血便可知,常人验血一条线,艾滋血液两分离。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离绝精神绝,和合阴阳中医药,简、便、廉、验最神奇。
澄空六经八卦另解
八卦涵盖天和地,解说物理很容易,三爻成卦八纯卦,三爻组成一个卦。
一阴阴少为少阴(卦象离),二阳抱阴是为心(离),二阴抱阳这是肾(坎)。少阴阴中藏精津,少阴伤阳肢不伸(阳气减),恶寒、踡卧但欲寐,虚阳外越舌头根,扁桃体大要发热,头昏、头胀高血压,四肢逆冷成之因,坎阳被伤变成坤,死气沉沉谁知因?四逆汤来扶坎阳,少阴寒化无处藏。少阴阴伤精津损,烦躁口渴饮冷饮,溲赤短少是其因,黄连阿胶来煎尝。
太阳阳多三个阳(卦象乾,健也),在人体表护卫强,太阳病则阳被困,郁而发热是其因,脾阳充足不出汗,麻黄汤药急急煎,汗出寒散表自健。脾阳不足肌腠疏,恶风汗出营卫虚,桂枝汤煎可解除,如若少阴阳气虚,寒邪直入少阴病,太阳少阳病合成。
阳明阳多两个阳(卦象离),再加一阳(郁热)阳明伤(病态乾卦),阳明经证烦躁渴,新病大便未结实,白虎汤方就好使,阳明久病胃家实,燥实痞满可兼出,三承气汤因证施。
少阳阳少一个阳(卦象坎),精汁内藏泻则祥,为病湿困和郁热(卦象艮),但藏不泻胆遭殃,三焦不通水道闭,决瀆失职病少阳。往来寒热小柴胡,太阴湿困要燥湿,半夏苍术苡仁使。
太阴阴多三个阴(卦象坤),阴中藏有精气神,脾为运化之官职,五谷精微靠其运,湿多困脾太阴病,腹满咳嗽是其因。太阴腹满便不下,大黄附子细辛下,阳黄就用茵陈蒿,阴黄再把术附加。太阴阴伤大便结,麦味理中重用术。
厥阴二阴藏精血(卦象震),一阳鼓动四肢健,厥阴如若伤一阴,消渴气上要撞心,心中痛热饥不食,如若一阳再有伤,下利不止胃肠伤。厥阴之病寒热杂,权衡寒热阴阳施。
厥阴另解,厥阴一阳托二阴(卦象震)寒入厥阴伤一阳,厥阴太阴为邻乡,阳伤脾职失健运,湿困太阴脾阳陷,消渴引饮溲长清。热入厥阴伤一阴,口渴烦躁谵语因。病(或寒或热)入厥阴寒热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第五章 澄空阴阳辩证用药金口诀1
第一节
澄空治病辨阴阳,用药参合阴阳伤。大便稀溏脾阳伤,干姜温中健脾阳。口渴引饮溲清长,此是坎中一阳伤,津不上承口和咽,回阳化气四逆汤。四逆汤中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生姜多汁入脾脏,辛热醒脾祛湿忙。饥不欲食胃阴伤,一贯煎汤来煎尝。燥实痞满四证现,急下存阴莫迟缓。舌体胖大有齿痕,此是湿伤脾太阴,苍术薏苡和半夏,燥湿健脾功堪夸。肺为娇脏不耐寒,寒邪伤肺咳嗽连,宣肺散寒是关键,麻黄汤可急急煎。肺为娇脏不耐热,热邪伤肺痰黄结,宣泄肺热方法可,麻杏石膏汤煎喝。发热无寒病太阳,宣肺散寒麻黄汤,汗出恶风营卫虚,桂枝汤方煎来嘘。无热恶寒病少阴,附子姜草四逆汤,若兼咳嗽麻附辛,或者麻辛四逆汤。
第二节
六经阴阳辨证用药粗论
澄空药性论阴阳,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太阴之病食不下,咳嗽腹满也是他。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 湿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茵陈汤祛阳黄,阴黄再加术附汤。少阴之病但欲寐,畏寒蜷卧脉微细。
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太(阳)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厥阴寒热药错杂,附子姜椒连柏下。太阳寒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无汗麻黄汤。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就用桃核承气汤。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少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 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 阳明之病胃家实,三承气汤因证施。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
第六章 中医杂论
中医“气化论”、“识证论”、“治疗论”、“百病概论”
人身水火一团气,内营脏腑外卫体,通达九窍温肢体,奈何世人不自知,贪凉饮冷损元气。一日二日无大碍,久而久之气息低,寒凉上干太阴肺,咳嗽呼吸不流利,下干太阴脾失运,清浊不分飧泄起,脾阳损伤大便溏,肝脏因此要遭殃,精微不摄要硬化,胃肠寒热粘膜伤,久而久之要溃疡。清窍不营多病变,目失光明耳失聪。远离五谷食鱼肉,罪孽深重日日积,脂垢堵塞清窍道,不遂肢体蹒跚起,更有青年贪淫欲,少阴虚寒精髓虚,脾阳郁陷精微泄,消渴之病要发作,精伤百病因而起。内伤之后要外感,百病皆因风而起,六经病证内经有,伤寒杂病论仔细。七情伤人气紊乱,情病还需情来医。自然六气来养人,太过不及成淫理。 澄空中医从气论,百病心中了了的。用药就分阴和阳,识证也不阴阳离,阴阳辩证仔细详,次分六经与腑脏,以证类病无处藏,阴阳体质是根本,疾病是标记心上,颠倒阴阳祸患藏,阴证就用温热药,阳证苦甘寒药商, 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热药上。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水火既济气化成,天天夜里香甜梦,火水未济要失眠,神魂颠倒不堪言。易经经传传阴阳,一阴一阳书中藏,万病不离阴和阳,离开阴阳无文章。圣贤真传一句话,愚者万卷藏书箱。不明阴阳莫谈医,误人害命应要知。人若识得此种妙,贵躯岂用托庸医?
六经气化论
一总论:
五脏皆因气化生,六腑功能气化成。心肾气化记性好,二便开合百脉通。六经气化五脏藏,六腑通泄浊气通。
二:分论
1太阳小肠和膀胱
太阳气化寒不入,分清泌浊是其功,膀胱气化尿液出,气化不成溲不通。
2阳明胃和大肠
阳明气化气血生,胃腑腐熟五谷行,大肠气化液化生,糟粕排泄病不生。气化不利要发热,便闭腹胀口渴重。
3少阳胆和三焦经
少阳气化精汁生,入腑脂垢分解功,气化不利胆汁阻,胆囊结石要发生。三焦气化脏腑和。气化不利杂病生。
4太阴脾肺:
太阴( 肺脾)气化呼吸好,脾土气化运微精,血在脉中不失营。气化不利血外溢,肌衄、齿衄、月事多。肺金气化呼吸畅,咳嗽之病不能生,鼻塞多因寒阻肺,气化不利出涕清,温肺散寒实脾经。寒郁化热鼻涕黄,久而久之鼻渊生,治疗之法散郁热,宣肺化痰鼻窍通。
5少阴心肾
心肾相交气化成,少阴气化百脉通,津液上承咽喉润,心主血脉肾水充,肾司二便阳之功。心肾不交要失眠,气化不成百脉蹇。
6厥阴肝和心包
厥阴气化肝血藏,日充五脏夜藏魂,心包之经气温煦,心血源源循环行,失化血溢脉不藏。心包受寒血失温,心血难以周流行。
临床病证各论(随兴起笔)
诊病治病标准
中医本身就是一个阴阳问题,谁离开了阴阳谈标准,谁的标准就不标准,就像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听一个中医博士生导师讲课时他说要制定中风的用药标准,马上就有人说:“用你的标准,疗效有多少? ”,的确中医讲究疗效,尤其是长期疗效,能否在治此病时,间接治疗尚未发生的病?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出色的中医就是一个阴阳家,能看到疾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就是《易经》讲的三才,有人说中医不用学《易经》,不学《易经》行吗?连阴阳都不懂,还谈什么中医? 三才都不知道?怎么谈人体? 不要忘记“人”头顶天,脚踏地,人立天地之间,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这天人地就是三才。不懂五运六气行吗?不懂五运六气怎么因时制宜? 不懂风水行吗?风水讲:“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气就是阳气也就是生气。我们选择聚居条件时首先要考虑太阳光线的多少,太阳是阳,加于某一地才能化气产生阳气,这样其能否留住就看是否背靠大山。饮食也是如此,多食寒凉就伤阳气,阳气一伤,百病丛生。因此中医的标准就是能够彻晓阴阳,因此要通晓《易经》,知道简易(用简单的方子治病)、不易(千古不变的真理:破阴寒回阳气,存阴精),变异(随时、随地方,因人的体质用药知常达变)的道理,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具体操作上,治病先分阴阳二证,次分六经(十二经络尽在其中)属何经,然后分经用药(阴证要用温热药,阳证用苦甘寒药)施治。这是我用的方法,疗效大家可以看医案,我不多说,许多临床大家也都是这么用。大家看这个标准行吗?
中医的规律:
中医的规律就是阴阳的消长,阳气消则阴寒(邪)长,病增;阳气长则阴寒(邪)消,病退。阴精足则阳气足,阳气足则阴精得以固摄,阴精为阳气之根,不可亏,亏则冬伤于寒,春生温病。
简单说脉诊
脉诊在中医诊病中只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既然很多人这么神秘切脉。我就简单说一说脉诊。切脉是根据脉的位、数、形、势来断病的。
脉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脾胃,尺看肝肾腿足膀胱。浮取看心、 肺、头,中取看脾胃,沉取看肝肾。看脉之上工,并不必分严格左右手。
数(数率): 就是脉跳的频率。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和缓沉取有力就是正常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七至以上为疾脉。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