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135部分

兵家大争-第135部分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舅的丞相,日子就会更滋润不是?

李恪的血统之高贵,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死穴。隋唐两代皇帝都是独孤信的外孙,是亲戚。两朝的体制,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统治力量,都是关陇军功贵族。

所以很多李唐元老害怕李恪这个身兼隋唐两代皇室血统的皇子即位后,隋朝一系的势力会死灰复燃。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帮人会和他们抢位置。在这种大势下,李恪这个很类似李世民的英武皇子落选。

李恪有无争储之心,目前史书并无具体记载;并考后世对李恪的良好评价,有自知之明,而不轻举妄动,李恪还是很当得起的!

不过此事,成为李恪与国舅长孙无忌矛盾的起点。等到李治登基,先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与王皇后的戚族共同谋立太子李忠,后借“房遗爱谋反案”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很久以前有个电视剧《薛仁贵》,里面那个某张扮演的哭哭啼啼,残疾还企图谋反王爷就是李道宗。这是污蔑,李道宗是李世民同辈宗室里,最能打仗的人,没有之一!

至此,长孙无忌炙手可热的权势达到顶点——但是同时,相权也已经强过皇权,政局的平衡被打破,这在帝制体制下,必然会导致后来的朝局进一步洗牌。

为了对付这个强势的舅舅,李治将强势的武媚娘推出来。武媚娘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将长孙无忌集团玩弄于手掌,尽数干掉。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李恪被冤杀后,海内冤之,绝天下望。

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以罪赐死之后,唐高宗追封李恪为郁林郡王并为其立宗庙。他的四个儿子被流放岭南,但未被加害,在武后时期封王加爵,亲王一人、嗣吴王一人,郡王两人,有的历任五州刺史,有的历任六州刺史,子孙四代、五服之内,名臣辈出!

太宗十四子中惟李恪名下附注“子成王千里,孙信安王”,越王李贞名下附注“琅邪王冲”。其他儿子,都是身死王爵除。这说明什么?说明李恪很善于教导儿子,更说明,李恪基因确实优秀!

李恪之孙李讳被封为信安王“居家严毅,善训,诸子皆有美名,三子恒、峄、岘皆至达官”,尤以李岘相肃宗“独守正”而成为一代名相!

《旧唐书》作者后晋刘昫对人才辈出、名臣如云的大唐人物以苛刻到变态的眼光挑选写传,居然为李恪的三位曾孙李恒、李峄、李岘分别立传。这为史书所罕见!

可以说,李恪是大唐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

附带前朝太祖点评:“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假若李世民传位于李恪的构想得以实现,那么“贞观之治”后的大唐,在李恪经营之下,也许有鲜花着锦之荣、烈火烹油之盛。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但是,这里可以!

李恪与李世民带领下的晋国,夹在北方侵掠成性的游牧民族、东边强燕、西边霸秦和南边死仇武周之间,中间还有一个世之虓虎公孙策,究竟能不能发展起来,并强盛起来?

而随李恪一起复活的嫡长子李仁,是被武则天赞叹为“李氏千里马”而改名为李千里的牛人,祖孙三人英明无比,前赴后继,大晋真的会被强国摧毁么?

PS:看《贞观长歌》,曾为李恪流泪。

第七十一章 公主

汾阳城外,晋军中军大帐,李恪高坐帅椅,身后站着两名金甲武将,各戴面具,只留两个眼孔,幽深难辨,仿佛迷雾,就像这两名突然出现的神将一样,除了李恪父子,无人知其来源。

“父王有命,令我等半月内击破秦军。你们都是军中宿将,说说有什么稳妥的法子!”李恪声音清朗,有威严。

他虽在帅帐中,腰间挎刀,头戴赤翎金盔,毫不松懈。头盔露出来的面容,宛若白玉凝脂,剑眉下一对黑亮眸子很是有神。

比之龙阳君卫劫和郭亮,论帅气,李恪多有不如。但论英武,十个郭亮绑在一起,也比不上李恪一半。至于龙阳君卫劫,比英武他直接完败。

“太子殿下,秦军聚集在平阳,北依汾水而建营,错落有致,布局精妙。以同等的兵力,非急切之间所能攻下!”

起身说话的是太原留守军团总管李世绩,总管相当于军团级别大将,此时的李靖也只是河西军团的总管而已。只是太原留守军团有太子李恪坐镇,李世绩只能屈居第二。

作为仅次于李恪的大将,他不说话,是不会有人发言的。

李世绩,原名徐士绩,字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让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他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

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

他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却守口如瓶。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

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灭高丽后次年病逝,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受后人景仰。

李世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他是文武双全的将军,而不是单一的谋士型大才。

“李总管可有良策?”李恪询问,面对平阳的十万秦军,他深感无力。

眼前的战局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但晋国知道秦国做好准备后,自己一方很难顶住,所以必须要先发制人。

如果不能先发制人,那还不如不发。毕竟防守起来,要比进攻要轻松。但就怕秦军分而破之,先破李靖河西军团,再破太原留守军团。

“要攻平阳,必先拔除洪洞县与广胜军镇。两日内拔除平阳城前的这两处秦军据点,到时大军开拔,与秦军战于平阳。”

“三日内,而侯君集率领的两万骑军必能从雁门郡赶赴平阳。有这两万骑军在手,平阳郡的秦军,不难击破!”

李世绩虽然说的十拿九稳,可神色之间还有顾虑。

两万骑军,加上他们本部骑军可以凑出三万余骑。三万骑军在平阳这块夹在中条山,太行山之间的平原上,足以纵横披靡,所向无人能挡。

“三万铁骑在手,足可压制秦军万骑!若是将秦军骑兵歼灭,平阳郡内的秦军,只能在铁骑封锁中不断被绞杀!可就怕,秦军箭阵!”李恪说出了所有人的顾虑,那就是秦军箭阵。

依靠强大的骑兵部队,他们就算不攻击秦军,也可以用骑兵封锁平阳郡,将平阳郡的秦军困死。

因为平原上,步兵和骑兵对砍,太吃亏。而秦军有弩兵箭阵,野战的时候给晋国骑军来了几轮,晋国的这些精锐可能还没碰触到敌人,自己就先死的差不多了。

“秦军箭阵,可以用大盾阵抵消。再说箭矢制造不易,秦军箭阵的威慑力大于实际作战效果。本将只是担心河东泾阳君,也会率军增援秦军。”李世绩摇头说道,听了他的话,整个大帐哗然。

“总管,那公孙策虽获得温侯传承,怎么会有总管所说的那么强?纵是温侯亲至,我们弟兄自信也能来个三英斗吕布!”说话的是程咬金。

他受到后世信仰加持,一身武艺超凡,性格也发生了改变,更加偏重后世的人们眼中的形象。就连名字都改回了程咬金,对程知节这个文雅的名字也弃之不用。就连武器,也由马槊改成了斧头。

坐在他身旁的尉迟恭拍着桌子大声叫好:“程斧头说得对,就算吕布亲来,我们也能将他战败!”

这些隋唐英雄被强大信仰愿力加持,一个个威猛无比,又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让李世民既高兴,又担忧。

这些隋唐英雄神魂重新塑造,首先外在形象会被信仰愿力改变,同时身躯潜力被开发。但为了尽可能多的享受信仰愿力加持,这些隋唐英雄不得不从心里接受自己被信仰的形象。

他们与自己的信仰形象越契合,受到的信仰加持的百分比就越高。其实这个不变化不是现在才开始,而是在鬼界的时候就发生了。

所以面对尉迟恭的无礼,很多人都觉得本该如此,不觉得尉迟恭有什么不对。

“总管不会虚言相欺,且听总管分析。”李恪一说话,整个大帐安静下来。

众将抬头望着李世绩,想知道他是个什么说法。毕竟他们当中有些自认为比吕布也差不了多少,更别说还不如吕布的公孙策。

“泾阳君此人以一传承者身份拼杀半载,占据河东。数遍天下,仅此一人。其中虽有侥幸的成份,但此人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必有过人之处,不可小觑!”

李世绩缓缓说着:“泾阳君麾下常山赵云、西凉锦马超、陷阵营高顺俱是无双神将。其余还有白孝德、马谡、谢艾、马岱这四将,都是有晋升无双神将潜力的一流神将!”

“无双神将上承天道眷顾,下接人世信仰之力。每一个都是镇压国运的鼎柱栋梁,都是可以获得灵兵的万人敌!”

无双神将不仅需要生前有能力,还需要死后源源不绝的信仰加持。赵云、马超的威名无需赘言。就连高顺这个在史书上连字都没有留下来的神将,依靠吕布那里转移过来的信仰之力加持,也成为了无双神将。

这是鬼界曾经发生的大事,在座的神将都有听说。他们只见过无双神将的位置被顶替,也是第一次见有沉寂依旧的无名神将晋升无双神将。

尉迟恭又犯了多舌的毛病,他内心不解。好像有虫虫在爬,很难憋住。急忙开口问李世绩:“总管,就这大帐内无双神将将近十人,那公孙策才三个,有什么好怕的?”

“再说所有无双神将灵兵尚未苏醒,只是躯体比正常人强些,武技更具威力。光帐外小校就能将我等无双神将耗死,在十万大军面前,公孙策那点人又算得了什么!除非他能拥有灵兵,我们这些无双神将尚未拥有,他怎么可能?”程咬金一旁接话。

“程斧头一言中的,那公孙策在斩杀年兽时获得突破。不仅杀了年兽,还得了灵兵雷电方天戟!此人若参战,一骑而来,十万晋军难挡!”李世绩说罢,帐内所有人都吸了一口凉气。

就连一向沉稳的李恪,面容虽无变化,可放在大腿上的手掌却是猛地一颤。

“主管,这个消息是从何处得知?灵兵事关重大,不得不慎重!我军攻秦在即,却得到公孙策隐瞒至今的绝密,这是不是有些太巧合?”

“回禀太子殿下,这消息是泾阳君内弟,也是我大晋宗室李青云所说。”

李恪对李青云有印象,遂问道:“就是那个有五百明光铠骑士的杂号将军?”

“太子点下英明,正是此人。他不仅说出公孙策身怀灵兵之机密,还献可绝公孙策援秦之策。”

李恪见李世绩有些顾虑,随开口说道:“总管,但说无妨。”

“壮义将军李青云所荐之策于此战有利,于公孙策有利,对我大晋,弊大于利!”

“此战能胜,就是有功于大晋!总管莫要卖关子,直说无妨。这建议有问题,不用就罢了,绝不会怪罪李青云。”李恪也知道,往往一些计谋很得罪人。

“回禀太子,壮义将军建议太子能封其姐李青玄为大晋公主,封号越重越好。壮义将军说那泾阳君是重名之人,能娶我大晋公主,必对大晋心生好感!”

此时的平阳城,董卓将防务尽数交接给蒙武,带着西凉军进驻城南十里处的营盘,自成一营,挂起征东军团大旗。

对于秦晋越来越紧张的形势,董卓可谓欣喜若狂。只要能和秦军大破晋军,他就能乘势杀进太原郡,诛杀太原王氏!

他也知道平阳一战的重要性,关系到秦晋两国的国运!更关系到他西凉军和公孙策的前途,所以他们必须要比双方统率操更多的心。才能保持自己的小船不会被秦晋大战的余浪打翻,冲沉。

平阳郡是神州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即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曲沃、侯马、襄汾一带。

在唐军主力在长安与汉军同归于尽后,李世民也易唐为晋。希望可以重重效春秋晋国,在这片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