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沸腾时代-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营。
淘汰下来的兵员和老人妇女就是第三部分,全部编入屯垦营,仿照摩天岭在山下开垦无主的土地进行耕作或者饲养家禽家畜,自己动手解决山上一部分或全部人员的吃饭问题,适龄儿童则由杜长白安排进入沈阳读书。
第三十九章 收获(一)
更新时间2011…3…11 7:54:06 字数:3161
按照这个思路,当天下午部队的整编方案就出来了,张海天和项忠义所部整编后成立东北人民义勇军第一旅,旅部设在老秃顶山,旅长张海天,副旅长项忠义,下辖两个骑兵团、一个步兵团和两个山寨守备营:
第一团(骑兵团)团长张海天(兼),团直属部队为机枪连一个,轻迫击炮连一个,通讯排一个,下辖四个骑兵连,每连184人,全团842人,驻地老秃顶山。
第二团(骑兵团)团长项忠义(兼),人员武器编制同第一团,驻地莫日红山。
第三团(步兵团)编制参照东北军独立旅团级建制,由于人员不足暂不组建
两个山寨守备营为简编营,编制为:每班10人,配备轻机枪1挺,步枪8只;每排三班,每连三排,连部配备重机枪1挺,每连110人;营直属部队为轻迫击炮排一个,配备82mm迫击炮4门,警卫排一个,通讯班一个,炊事班一个,辖四个步兵连,全员500余人。两营分别驻守老秃顶山和莫日红山基地。
旅部直属部队为炮兵营一个,通讯连一个,警卫连一个,防空连一个。
炮营下辖一个山炮连,一个榴弹炮连,一个重迫击炮连,编制为75山炮6门,105榴弹炮6门,150重迫击炮6门,人员336人。
通讯连配备电话12部,电台8部,马匹46匹,人员编制138人;警卫连多数装备MP18冲锋枪,少数配备狙击步枪、轻机枪和掷弹筒,人员227人;防空连配备高射机枪6挺,高射炮6门,人员144人。
全旅满编约7000人,无奈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合格的指挥员近乎没有,所以只好分两步走,先完成骑兵和守备营的组建,再慢慢组建完善的旅部直属部队和主力步兵团。
看着眼前的改编方案,张海天和项忠义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这么多火炮、轻重机枪和冲锋枪,还有那隔着十几里即传即达的通讯设备,这手笔未免也太大了吧?几个月前,他们可是连基本的枪支都凑不齐啊,现在就连骑兵团里迫击炮和轻重机枪都有了,这不是在做梦吧?
张、项二人确实不是在做梦,杜长白在改编方案上列出的绝大部分军火眼下就在山上不远的山洞里,除了重型迫击炮还需要协调等待外,有些装备甚至还有富裕。当然,他能够这么奢侈的将火炮、电台配备给义勇军第一旅,还多亏了他的得力二哥杜鸿才。
杜鸿才自从上次在军火博览会上在唐述喜处长的引见下认识了各国的军火商之后,就不断的制造机会和这些家伙见面,询问便携式电台、狙击步枪、高射机枪、高射炮等消息,在杜长白给他的资料里,这些东西比那些常规武器作用要大得多,所以,他就和这些武器飚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29年3月中旬,杜鸿才终于从德国军火商那里搞来了杜长白惦记了几个月的好东西:毛瑟98狙击枪60条,便携式西门子各种功率无线电台20部,77mm高射炮12门。而作为交易的附加品还有德国一战后的遗留军火克虏伯75mm山炮6门,105mm轻型榴弹炮6门以及配套的弹药,这些炮也都实用的很,杜长白本来准备用于自己部队的炮兵教学,现在当然就便宜了义勇军第一旅了。
不仅如此,三月下旬,杜鸿才从美国佬那里又搞来了M1903春田狙击步枪60条,勃朗宁M1921大口径机枪12挺。还有前期给张海天购买步枪骑枪时顺便购买的100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再加上上次杜长白从唐述喜那里搞来的100条东北兵工厂自己制造的带瞄准镜的精品好枪,如今杜长白用高密度的实弹射击喂养出来的人数众多的狙击手和神射手算是不愁好枪了。
当然,由于这个时期各国列强对狙击枪还不太重视,后世的那些专用的狙击名枪还没有问世,所以,杜长白弄来的狙击枪大多是各国经过严格校验的精品步枪,然后由杜长白自己请旅部兵工厂的高级技师将一起采购过来的瞄准镜加装上去,进行改装和校验之后才变成狙击枪的,现在这些狙击步枪除少量装备第17团和辽阳警察大队的优秀射手外,大部分在仓库里等待主人的到来。
好东西在手,杜长白现在是牛气的不行。其实,按照他的设想,义勇军第一旅旅部直属机关应该有参谋科、作训科、情报科、后勤科、宣传科、军法科等等,可问题是现在手底下的得力干将就只有吴济民一人,就是算上二哥杜鸿才,也不过能够勉强组建参谋科和后勤科,其他的科室还都没影呢。
不过,收编张海天和项忠义两部的好处很快就凸显了出来。二人能够纵横辽宁、吉林两省,当然情报能力不会太差,在两省各地他们都埋伏有不少的暗桩,想当初杜长白率队打帽盔山的时候张百雄就是利用暗桩联系上张海天的。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杜长白的情报科也算是有着落了,吴济民将杜长白原先的商铺、酒店的眼线和张海天二人埋伏在东北各地的暗桩结合起来,着手组建了情报科,由张海天极力推荐的情报老手原老秃顶山的二当家施加林主管,对情报人员进行整合和培训。
按照张海天的说法,施加林主持山寨的情报线多年,为人忠诚、谨慎,难得的是头脑还比较灵活,搞情报很有一套。杜长白身边正缺这方面的人才,在亲眼见到一个平常的联络方法都被他搞得花样繁多时,吴济民立即上报杜长白拨给施加林5000大洋的活动经费,算是敲定了这个情报科主管的人选。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人员调整和部队整训,新来的防空连首先被杜长白安排到了东边2号峰的炮兵训练场进行封闭集训,这样,有几个月的训练打底,一旦第一旅在马上开打的中东路事件中参与对苏作战,防空连也就能派上用场了。
不仅如此,经过与张海天、项忠义的一番详谈,杜长白又让二人快速的从自己的山寨里优先挑选出文化素养较高的60人,以17团炮兵学习班的名义给防空连塞了进去,附带着还捎上了20个身板结实能扛机枪的东北大汉,使防空连从炮兵到机枪手都有了预备队,让名义上属于东北陆军步兵第一旅,实际上在杜长白手底下混饭吃的新任防空连连长高大柱很是腹诽了一番。
很快,张秉林带领的前来摩天岭学习的全部由绺子组成的新兵营也开始被杜长白、吴济民分拆,项忠义带着200个完成新兵训练的绺子精英匆匆踏上了回返莫日红山的道路,随行的还有前几天吴济民在大部队出发前有意识的从第17团截留下来的20个思想进步踏实可靠的老兵。他们要回山寨挑选人员组建骑兵团,并以带回去的这些人为班底组建山寨守备营,仿效摩天岭在莫日红山、吉林哈达岭山寨居地建立训练基地和屯垦营。
与此同时,张海天也带着200个完成新兵训练的绺子精英和同样由吴济民挑选出来的属于老一营的20个老兵回返老秃顶山去做着同样的工作。按照整编方案,张海天和项忠义回去后还要将山寨中除骑兵团和守备营之外的多余人马全部送到了摩天岭,交由杜长白整训。
这一番折腾下来,三四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本来张世贤和杜鸿军两路大军出发之后摩天岭上已经安静了许多,不过这几天的功夫,随着张海天、项忠义回山对山寨人员进行分类编组,摩天岭上又陆续多了600多号绺子兵员,再加上已经完成新兵训练的近600名原警察大队新兵营士兵,杜长白手下的人马又达到了1200人。
杜长白都感觉自己快要成为新兵团团长了,在吴济民的建议下,他将前后两大股层次不同的绺子编成了两个不满编的步兵营,每天由老兵领着进行新兵养成训练和技战术加强训练。
话说这一段时间,杜长白也是痛并快乐着。这里,痛是指他心疼自己的钱袋。手下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的人马进行训练所带来的粮食和弹药的需求是海量的,粮食还好说,张海天、项忠义自己山寨还有部分余粮,但是弹药就不行了。
虽然先前杜长白已经通过苏联军火商给张海天和项忠义的部队配齐了枪支,但是子弹却并不富裕,为了让这些刚刚接受改编的绺子早日向老兵看齐,杜长白还得另外拿出一大笔钱来购买子弹供给这些新兵训练。
好在杜长白还有变通的法子,很快他就用他上次虚报战损从唐述喜唐大处长手中淘换来得1000只东北军制式毛瑟步枪替换下了现在两个步兵营士兵手中的莫辛拉甘步枪,让这两个营的士兵也开始和第17团一起来消费东北军的便宜弹药,毕竟这玩意好弄,唐大处长那儿大把的有。
快乐,当然是因为看到自己的队伍一步步的成长起来而跟着快乐。不过,杜大团长最快乐的事还是他的特战大队终于成立了。
第四十章 收获(二)
更新时间2011…3…11 20:36:34 字数:3274
这次17团东进剿匪练兵之前杜长白可是让杜长久和梁山从全团挑选出大约一个连的老兵出来,美其名曰训练特殊战法,实际上,除了计划外的增加了大约半个连的可靠老兵用于给接受整编的张海天、项忠义所部做教官之外,其余的100来号老兵可都是杜长白特战大队的人选。
说起这个特战大队,杜长白可谓筹划已久,武器从匕首、轻机枪、冲锋枪、狙击枪到迫击炮、掷弹筒,他早就预备齐全了,因为东北军自己制造的80MM迫击炮以及外购的82MM迫击炮对于单兵携带来说过于沉重,他甚至让杜鸿才从上海专门订制了60MM迫击炮,还有一些特殊的装备如弩箭、攀爬索、急救包、战术背包、电台、野外帐篷等都是杜长白特别定制的,只是作战人员一直难以敲定。
毕竟杜长白执掌第17团时间太短了,对下属人员的出身、素质、性格、品行等不是很了解,而这个特战大队又是领先这个时代的产物,其作战方法、战术思想绝对不能外泄,所以,杜长白在春季训练中就一直在耐心观察着每一个进入视野的战士,和他们促膝谈心,并派杜长久对其个人身世进行了秘密调查。直到全团春季大比武结束,部队开到摩天岭之前,杜长久和梁山这两个特战大队的正副大队长才敲定了正式的人员名单。
全大队128人,分三个中队,十个特战小队,其中,大队部除正副大队长之外直辖一个特战小队;每个特战中队设正副中队长各一名,下辖三个小队;每个小队设正副小队长各一名(均为兼职),定员12人,包括电台通讯官2人,正副狙击手2人,近战火力手(冲锋枪手)2人,侦察兵2人,轻机枪手2人,迫击炮手(兼爆破手)2人。
当然,按照杜长白的安排,特战大队的存在在第17团将是一个秘密,而现阶段知道这个秘密的也只有杜长白和吴济民两个人。在特战大队三个中队的任务分工中,第一、第二两个中队将成为执行外勤任务的主力,而满员38人的第三中队将以团部特务排的名义出现,和张世贤、廖庄敏身边的几十个警卫班战士一起组成东北陆军步兵第一旅第17团的特务排,拱卫团部。
第三中队担任团部主官的警卫任务,这是吴济民的意见。他是这样想的,杜长白和日本人的正面冲突迟早会发生,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双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会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倒在日本人的暗杀之下,杜长白身边任何时候都少不了一支精锐的警卫部队。
为了掩人耳目,杜长白从第17团扣下的用于组建特战大队以及给义勇军作教官的这一个连的老兵,将顶着训练特殊战法的名义由杜长白亲自指挥,各营连人数上的缺口则会由他想办法从摩天岭正在训练的两个营中挑选人员予以补齐。
这几天,将大事搞定的杜长白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就耗在了特战大队训练山谷,山上的其他事情他都甩手交给了吴济民。看着山谷里的队员熟练的完成分组掩护,手持冲锋枪或者轻机枪,多人合作背着分拆成两部分的无线电台,腰里还插着几枚手雷,在迫击炮和狙击步枪的掩护下,在搞模拟实战,杜长白心里一阵自豪,不管自己是处心积虑也好,或者叫殚精竭虑也罢,中国现代第一支特战大队终究是成立了。
可是,看着,看着,杜长白总感觉有些不对,似乎是遗忘了什么似的。到底是什么呢,杜长白头疼的敲了敲脑壳。忽然,山谷里一中队长唐一手打出一个短促进攻的手势,埋伏在周围的队员门猛地掀起披在身上的白色塑料布,敏捷的向假想的敌方首脑机关冲去,露出身上蓝灰色的军服来。
杜长白顿时出了一身冷汗,终于想起是什么来了,天哪,自己竟然忘了给特战大队整几套常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