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诡闻录之战国烽烟 >

第24部分

诡闻录之战国烽烟-第24部分

小说: 诡闻录之战国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宏从怀里摸出信长亲自签发的御用商人凭文,交到道川三郎手里,笑着道:“我们已经是合作伙伴了,还分什么彼此呢,如果大老板用得着的话,这个凭文就请先拿去用吧,现在我们留着也没什么大作用。”
道川三郎大喜过望,双手接过仔细的端详,随后将凭文卷好,郑重之极的放入怀中,对着我们一拜到地:“各位大人对本家的大恩大德,道川三郎没齿难忘。以后大人有什么差遣,请尽量吩咐,本家上下人等定当全力以赴。”
张宏急忙伸手扶起他,“大老板也太见外了。我们现在也没有需要大老板帮助的地方,只是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老板,日本哪一个国有优良的港湾可以泊船,而且驻兵比较少,以方便我们的大宗货物装卸和避开盘查的士兵。”
道川三郎抬起头,思索一阵,道:“日本有良港的地方不少,只是都被国主们当做摇钱树攥在自己手里,稽查执行非常严格。从这里往北上越过加贺国的能登半岛,三面环海具有许多天然的良港,由于田地仅有十万石高,所以士兵相对于其他国来说要少很多,而且大名田山(注:一作畠山,中文无此字,日文中畠为旱田之意,本文中用田字代替)义纲和家臣素来不和,五年前义纲更是杀了家中首席家臣温井总贞,迫使当地豪族温井氏全族外逃,现在又和掌权的家臣游佐续光对上,致使田山义纲的家主地位不稳,所以能登的地理位置、政治形式十分理想。”
我们相视而笑,能登真是个好的落脚地啊。
第二十五章 妖刀村正
    我们一边享用糕点热茶,一边听道川滔滔不绝的为我们介绍起能登的情况。  
  能登是相对隔绝的半岛,三面临水,南面陆地连接加贺国和越中国,由于其陆路上的交通不便的缘故而大力发展海运业,加上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能登反倒成为东西水运的枢纽。
这个时代能登的水上运输已经十分发达,无论从运输速度还是运输量来说,都要强过陆上。由于水运的便捷,当时京都所需的大量生活必需品和其他一些奢侈品也多由水路运送。而日本的民用船只载重少,不可能储备很多食物、水等必须品,沿岸频繁的补给就变的更加重要,这样一来,海岸线长的能登就比其他地方更占优势,正是这个原因使能登出现了许多港口城市,并且迅速的发展扩大,规模比较大的诸如七尾、松波、穴水、轮岛等港口町,于补给港口的来往纳税成为大名的主要收入来源,能登的商业经济依靠补给港口得到较大发展,反而比其他相临的地区更加发达。
能登有几个比较大型的港口,轮岛港不仅仅是个良港,出产的漆器——“轮岛涂”以其质地坚固耐用以及做工精美闻名,另外,轮岛所产的“素面”也曾作为特产品而被赠呈到京都。轮岛的旧领主是温井氏,川舟屋也和他们有过生意上的来往,现在的新领主是田山家臣八代俊盛。珠洲港以出产陶瓷器“珠洲烧”闻名。穴水港位于能登湾的北侧,与七尾城遥遥相望,是重臣长氏的领地,特产为铸造物,其中以“能登釜”最为闻名。能登主城是座山城叫七尾城,该城建造在山中,易守难攻,田山家的历代大名不断添补改造,七尾城可谓固若金汤。
  介绍完能登的概况,道川三郎接着道:“大人们需要的刀剑,吉次郎已经在美浓国收集了一批运回来,还请各位过目。”说完双掌互拍几下,一个侍女拉开隔门,将几把长短刀送到我们面前。
“这些是美浓国刀匠兼定的作品,请各位大人随意欣赏。”道川三郎对侍女说道:“叫广海尾家进来。”侍女行礼后转身出去。
我拿起一把打刀,整体感觉十分流畅,大概四、五斤重。坚硬的白木刀鞘上包着轻韧的鲛皮,镡口(注:刀锷)处用黑铁雕成镂空的菊花状,刀柄长三十公分,也用鲛皮紧固,打着四颗目钉固定住自刀身延伸出来的金属部分,握上去手感异常舒适。我赞了声,“从外表就可以看出不是凡品。”拔刀出鞘,一阵寒气扑面而来,刀刃长达七十公分,刀身宽四公分,一气呵成宛如冰质,流畅的刀工使线条显得极为硬朗。朝空中虚劈一记,刀势顺畅毫无滞塞。我倒转刀把递给李彰,问道川三郎:“请问大老板打造一把这种刀需要多久的时间?”
道川笑着回答道:“如果是熟练的工匠打造的话大概要十天,一般的铸剑师一个月才能打造一把,像一些名气较大的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工。”
我和张宏对望一眼,心想这么慢,戚继光那边的事岂不是要泡汤?他那些军队差不多上万人,如果人手一把这种刀的话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打造出来。
这时,隔门上响起几声手指叩门声,侍女的声音传进来:“广海先生已经带到。”隔门随即被拉开,一个三十年纪平民装束的人站在门口。道川三郎对他招招手,为我们介绍道:“这是美浓小有名气的刀剑碾磨师广海尾家,一直想出海游历开阔眼界,只是海上盗贼横行,航海风险很大,而且明国又封锁海岸,禁止日本船只进出。难得各位大人从明国远到而来,我也顺便推荐这位老朋友认识一下。”
侍女在外面拉上隔门,广海尾家进屋正姿坐好,向我们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祖上原本是汉朝人,因躲避兵祸才东渡扶桑,取名广海,意为渡过广阔的大海,不想这一住就是千年。尾家仰慕中华文化甚久,只可惜无缘亲身得见,难得今次各位大人前来日本,回航时还请务必带上尾家。”
张宏问道:“除了刀剑碾磨,广海师傅还有什么手艺呢?”
广海尾家挺了挺身体,道:“尾家自五、六岁起就接触刀具,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对刀剑的冶炼和鉴定也有一些心得。”
张宏从怀中抽出短刀,递给广海尾家,“出海前一位朋友将这把刀送给在下,只知道是日本刀匠所贮,还请阁下鉴定一下。”
广海尾家双手接过,抽出刀细致的查看,不时用手指去弹刀身,脸上的神色也由鉴赏变为凝重。检视良久,广海尾家从旁边的水果盘中取出一个西瓜,平放在榻榻米上,将短刀垂直切下将西瓜切成两半,然后翻转刀身刀尖向下,刀刃一点汁液都没有沾上。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回各位大人,此刀出自日本无疑。刀帽切先(注:刀尖部分)为大丸,烧刃纹呈尖状,清晰透彻,初步目测为美浓作刀,但是刀身用夹钢反复折叠十五层锻成,如果不是具有纯熟技巧的铸刀匠是不会这样浪费材料。美浓派的著名工匠不过是兼氏、兼定、村正几个流派,只是兼氏、兼定所制做的刀具,刀身均经过镜磨处理光可照人,村正一派是在第二代以后才加入镜磨工序,第一代村正出身贫贱,所作的刀朴实无华却锋锐无匹,并未在刀上留下过铭文。此刀刀锋暗淡,刀刃线条简明流畅,身无铭文,所以我断定这把刀为第一代村正的作品,只是……”
他望着张宏,神色间有点踌躇,“我所见过的第一代村正作刀,刀鞘和柄卷上均表有金刚经或者妙莲法华经之类经文,以压制刀的戾气怨气,此刀仅以木鞘简装,虽然气势内蕴,凌厉但不失优美,但是心存凶意的人拿它更添杀戮的悲怨之气,行善的人看它则欣赏到一种阳刚朴实之美。刀藏两面,如同人性。所以民间又将村正所制的刀为妖刀村正,有种传说当它斩满千人,或者斩杀一个妖怪后即可变成通灵刀,具有神鬼莫测之力,能斩物于千里之外,还望大人妥善使用。”说完双手托刀奉还给张宏。
张宏坦然接过纳入鞘中,道:“神鬼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刚才听道川大老板说日本铸刀耗时太久,在这个战国时代,大名间兵戎相见可以说是从不间断,军队应该没有耐心等到刀铸好才去打仗吧,不知道有没有速成的铸造方法?以前两国堪合贸易中倒是有大量的日本刀流入明国,只是工艺十分简陋,毫无可取之处。”
广海尾家道:“各流派中只有名刀或者为高位者所订造的刀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铸造,通常锻冶屋接到大批订货时采用包钢法,用铁条作刀身,中间包钢芯,反复锻打两三次,然后将突出的钢芯磨利,即可交付士兵使用,普通锻冶屋制作一千把刀的话,一个月就可以完工。只是用此法所铸的刀容易卷刃,战后需要重新磨利,将钢芯磨尽后刀也报废。”
广海尾家从身边摆放的刀中拿起一把刃和柄都特别长的刀,说道:“这种叫薙刀,通常为寺院僧兵和女武将所用,式样和中原宋朝的朴刀相似,柄长刃坚,相对打刀和太刀而言更利于战阵砍劈,只是携带不方便,向来不为武士们喜爱。”
李彰把玩着手中的兼定刀,突然冲口而出:“不能用简单的冲压方式大批量制做出来吗?”
张宏笑道:“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怎么可能用模具冲压工艺量产出来。”
李彰无奈的笑笑,道川三郎和广海尾家则迷惑的看着他们,显然不懂什么是冲压工艺。
我随便编个籍口混过去道:“这是我们家乡做砍柴刀的办法,不提也罢。我们的船只不日就要回航,尾家如果想跟随渡海的话,就要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道川三郎也不继续追究,正色说道:“这次购入的刀具,兼定名刀五把,耗用六百贯,普通铭刀一百把,耗用两千贯,村正铭刀五十把,耗用一千五百贯,共计为一百五十五把,耗费四千一百贯,各位大人有大恩于本家,这些费用我就自己先垫支,到核对帐目时一并结算,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张宏接口回答:“当然可以,只是我不清楚在日本一般用什么货币进行结算。”
“货币方面小额买卖用铜钱,大宗交易则用黄金,白银因为各地价格差别很大,很少使用。实物结算的话通常都是用石米。”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是第一次交易,我们才给大老板一驮生丝八十贯的平本价格,一驮丝净重五十斤(注:古代为十六两制,一斤相当于现在一点六市斤),这样计算下去,我们可没有赚头啊,听说日本一斤丝的售价为五贯,大老板可否再给高一点价格呢?”我们返回敦贺町的途中打听出了生丝在日本的售价,以张宏的为人,当然不会心甘情愿让道川三郎白捡这个大便宜。
道川三郎愣了一下,笑道:“大人请放心,那八千贯就当作预先支付给各位的成本金,我会按照售出价来计算双方利润,将大人应得的那份补上,我们三七分成的协议仍然有效。”
“那么以后我们在日本进行帐目结算时就使用黄金作为唯一结算手段,黄金因为产量有限所以市价波动不大。为了弥补大老板这次的损失,这批刀运回明国后直接用相等价格的生丝代替黄金,不知道行不行?不过下不为例。”张宏也是笑咪咪的道。明朝一两黄金可以买三斤生丝,一两黄金兑换五贯铜钱,和日本的铜钱兑换率差不多,这批刀已经可以换回两千五百多斤的生丝。
“行,当然行,我是十分欢迎的。”道川三郎眉花眼笑道。这样的话川舟屋所得的利润整整翻了两倍,怎么让他不高兴。他回头看见李彰还在拿着打刀把玩,顺口道:“看来李大人是尚武之人,敦贺町有一个叫富田势源的道场刀术教头,以刀法著称,可惜现在出门远游未归,不然就可以和大人讨论武技之道。”李彰抬起头,笑笑没有出声。
诸事既定,道川三郎唤侍女进来带我们去卧房休息。
川舟屋代售的这批生丝在日本各个城町十分抢手,十日不到,川舟屋的存货已经告罄,结算总额,毛利达两万九千贯之巨,扣除八千贯成本和一千贯人员损耗和关税通行费用,纯利达到惊人的两万贯,按照分成比例川舟屋也有六千贯的利润,我们得到的利润为一万四千贯。在我们手头的两万三千贯资金中,张宏取出两万贯交给旗长孙英,告诉他,其中五千贯作为船上死伤人员的补尝金,另外一万五千贯为第一次交易的收益交给戚继光,另取五百贯交给十六名锦衣卫,让他们放松调节一下。
广海尾家随戚家军一起返航,黛瑞丝则留下来跟随我们。我把写给戚继光的书信交给孙英带回去,叮嘱他们尽量绕过日本水军控制的海域,避免发生武装冲突。书信里面简单介绍研磨师广海尾家的情况,请戚继光一定要想尽办法留住广海尾家,并继续收集生丝和丝织物。
第二十六章 赌博
    送走孙英和广海尾家,我们并不急着回道川三郎的住所,分成几个小组在敦贺町四处闲逛游玩。
敦贺町也不是什么大町,只是海运业非常发达,港口很多商船往来卸货,一些农民在忙完农活后也加入到码头苦力搬运工的队伍中,赚点小费补贴家用。据道川三郎介绍,古代敦贺町又被称为角贺,北陆国和东北地区来的货物都在这里卸货,再从陆路运往山城国的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