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朝演义 >

第27部分

明朝演义-第27部分

小说: 明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有何面目见人?哈麻便想除掉秃鲁帖木儿。
江南的形势,国土日丧,朝廷不安,官吏腐败,种种情形哈麻不是不知。他看着至正皇上越发昏昧,不理政事,也有些看不下去了。自己做了丞相,不扶纲纪,何以治天下!今皇太子年长,聪明过人,不若立以为帝,而奉今上为太上皇,也许国运会有转机,自己也能做一代名臣。哈麻的妹妹得知哥哥要废除秃鲁帖木儿的事,告诉了丈夫。秃鲁帖木儿担心皇太子为帝,自己会第一个被诛,立即大奏报至正皇上,说道:“哈麻说陛下年老,不能主国事。”皇上大惊道:“朕头发未白,牙齿未落,怎的说我老,不能主国事?” 秃鲁帖木儿便将哈麻逼皇上内禅的事一一说了,自然还会虚构不少。皇上恨恨道:“好一个哈麻,当了右丞相,便看不顺朕了。他可知道是谁让他当了右丞相的!”于是与秃鲁帖木儿密谋,除去哈麻、雪雪。秃鲁帖木儿从内宫回来后,害怕走漏风声,不敢住在家中,隐藏在大都城中的一座小小的寺庙里。
次日,皇上遣使传旨哈麻与雪雪,不必早朝,在家中听旨。御史大夫搠思监在早朝上劾奏哈麻与雪雪罪恶,皇上说道:“哈麻、雪雪兄弟二人虽然有罪,便侍朕日久,也有些功绩,姑且免罚,令他们到远方罢了。”朝廷上百官见皇上想去掉哈麻兄弟,都纷纷出来弹劾。中书右丞定住、平章政事桑哥失里复纠劾哈麻、雪雪之罪。皇上诏命哈麻兄弟出城后受诏,令哈麻于惠州安置,雪雪于肇州 安置。
哈麻兄弟临行前,朝臣并不敢放心,仍是心有顾忌。御史大夫搠思监知道皇上的脾气,哈麻久不在宫,皇上又会想念他,不出数月,就会千里迢迢将他召回,又给他官做,万一哈麻再次做了右丞相,自己岂不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约了几位朝臣去城外送行哈麻,回来一起给皇上说了谎言,说哈麻兄弟出城时,大骂皇上昏庸无道,是大元亡国之君。皇上大怒,但仍不愿斩哈麻兄弟,只责打二十杖。搠思监与朝臣都痛恨哈麻,暗中行贿壮健军汉,军汉们持四十斤铁杖,将兄弟二人往死里打,才打十六七下,哈麻与雪雪双双吐血而死。哈麻死后,皇上才下诏籍没他的家财。朝中大臣才敢给皇上说脱脱兄弟是哈麻矫诏害死的,至正皇上叹息了几天。朝中很多大臣并不相信哈麻假借皇帝诏书处死了脱脱,哈麻还不至于愚蠢到那个地步。显然是皇帝授意哈麻去做的,皇帝将哈麻贬谪后,顺便将处死脱脱归罪到哈麻身上,并授意宫中作实录的史官如此记载。
这里转回话头,却说这日朱元璋等数十骑出了和阳城,往滁州城去,刚刚过陡阳关,便是峤山,山势嵯峨,终于有白云缭绕其中。因环山道路曲折悠长,朱元璋想从山林中取近路。一行人没有走多远,密林中马蹄杂沓,一片铜铃声响。深林里涌出来六七个骑马的汉子,个个手执兵器,挡在朱元璋前面。元璋吃了一惊,因为自己人马多,并不怕他们。当头的是一个后生,二十多岁,身穿蓝纱裳,绿丝带束着发髻,面容白净,相貌俊朗,策马横枪,挡在前路,问道:“来者何人?”
元璋道:“濠州朱元璋。”
那后生听后,脸上有些惊愕之色,上下打量元璋一行人,拉了拉马缰,马蹄在原地踏着。元璋见他颇有年少英雄之气,猜他是不是胡大海所说的常遇春,问道:“请问尊兄姓名?”
那后生道:“在下常遇春,表字伯仁,怀远县人,江湖上久闻朱将军的大名,不想今日在山里巧遇。”
徐达、汤和、冯用、顾时、费聚、花云等人一听是常遇春,知他枪法了得,挺着手中兵器,将元璋围在中央,怕他先动手。
元璋道:“在下久闻伯仁兄大名,有幸相见。”常遇春烂银似的枪刃在日光下闪着光芒,骑的那匹马张鼻奋蹄,也有些粗暴的气息。元璋心想,假若常遇春拍马挺枪前来挑战,徐达、汤和等人未必敌得住,朱元璋猜测着常遇春拦路的意图,常遇春将手中长枪搁在马鞍上,拱手道:“幸会幸会。”
元璋问:“你现在何处为生?”
常遇春道:“在神木寨刘聚手下听差。”
元璋听过神木寨刘聚的名字,他占山为王,手中有近千人。元璋挥手让众骑散开,策马上前道:“伯仁小哥年少英雄,啸聚山林,终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滁州郭天叙元帅,好招贤纳士,你可愿意与我同归滁州么?”
常遇春低头不语。元璋道:“你若想投军,随时可来。我现有事务在身,不能久留。”元璋拱手一揖,常遇春在马上欠身道:“朱将军,恕不远送,后会有期。”元璋等人纵马疾去,数十步外,元璋忍不住一回头,常遇春勒马目送。
到了滁阳,元璋数日间总要提起常遇春,说他是一条好汉。徐达道:“常遇春不遇明主,屈了他一身本事,将军若想招他来,我与汤和出城去寻他,劝他来投,如何?”元璋道:“恁地最好。”徐达等十数人出了城,在附近山上寻找几天,去了周围数十里的山寨,都没有打探到常遇春的消息。元璋担心常遇春被张士诚招了去,心中十分惋惜。
元璋领着冯用、徐达、汤和、顾时、郭兴、周德兴、胡大海、花云等人同去和阳城巡查,路上想到峤山再去寻找常遇春。一行人在山中转了半天,只是鸟飞云动,兔奔狐窜,却没有一个人影。神木寨只是道听途说,没有人知道在什么地方。
第三日上午,有几个喽罗急匆匆地来报元璋,和阳城外来了十几个后生,与胡大海手下几百人打了起来,胡大海的人马都打不过他们。元璋一听,心中惊异起来,几百人打不过十几人,莫非是常遇春来了?元璋说道:“快快备马,我出城看看。”元璋领着数百人驱马出城,他在吊桥上远远看见胡大海领着数百人围着一群后生厮打,数百只马蹄交错,卷起半天尘土。垓心中有十几个后生,有人持枪,有人拿戟,其中一个后生左冲右突,手中那条枪使得银光舞动,将几个喽罗挑于马下,血迹满身。胡大海与他交手数十回合,打得不可开交,那数百骑兵团团转动,都不敢近前。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刘福通火并杜遵道  朱元璋结交李扒头
元璋一看那后生正是常遇春,心中惊叹,又见他枪下无情,刺伤自己许多喽罗,不知为着甚么事打起来的,大呼:“都不要打了。”胡大海等人忙勒住马,说道:“上回就是这厮刺死我几个兄弟,我不能放过他。”元璋策马上前,说道:“谁不要再动手了。”
常遇春搁了枪,说道:“朱将军,我们到城下来投军,只因小人先以前与胡将军有隙,胡将军领了人马出城,不让我们进军,因此打了起来。”
朱元璋向常遇春拱手道:“原来恁地,不要再动手了。伯仁兄,多日不见,别来可好?”
常遇春拱手道:“朱将军,刘寨主贪眼前小利,并无大志,小人带来十几个兄弟,前来投军,不知将军愿意接纳么?”
元璋道:“最近濠州闹饥荒,不知伯仁兄的山寨粮食可充足?”
常遇春道:“山寨近日不足,刘聚令我们到四处掳掠,一无所获。”
元璋道:“将军有一身武艺,奈何你们因山寨缺粮而来相投,你的故主还在,你如何能久留?”
常遇春急了,说道:“我等都不是因缺粮而来投军。山寨虽然粮食不足,但不至于我们会白白饿死。”
元璋道:“伯仁倘使真心来投,先请暂且回山寨,待我渡江之时,你便可领兄弟们来,那时一定收留你们。”
常遇春恳求道:“朱将军,为何今日不收纳?我等再回山寨,与刘聚不好说话。”
元璋道:“现今二城的主帅是郭主帅之子,我说话也作不得数。伯仁,后会有期。我们渡江的时候,你能及时赶来,必当用君为前锋,记住我今日的话。”元璋在马上拱手,掉转马头,令胡大海等人同里城里。常遇春勒马看着朱元璋的背影,心中懊恼,不明白他此时为何不纳自己。
胡大海问朱元璋道:“朱将军,你寻了他好久,为何他带人马来了,却不收留?”
元璋道:“常遇春年少气盛,自忖一身武艺,处处不想落人之下。我是想重用他,但不得不先挫其锐气。”
胡大海道:“难道将军不怕他到别处去?”
元璋道:“我已说了渡江之时才收留他,他如是一个有信义的人,过些日子,他自当寻来;他如性急,草草投了别处,做一个剪径的山贼,便不是一个聪明人,那我又有甚么可怜惜的?”
大海道:“朱将军说得极是。”
孙德崖见郭子兴病逝,欺郭天叙年少寡谋,打起滁州兵马的主意来。他派了两个亲信来滁州城,天叙怕德崖夺其兵马,不知如何应答,忙遣人来和阳,邀朱元璋去滁州。元璋觉得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但如今去和不去,已经没有什么忧虑了。他征询李善长、冯用及诸将的想法。冯用果断地说:“不必理睬孙德崖,量他不敢怎的;郭主帅不在了,天叙的事他自己去处置。我们眼下是守住和阳,招兵揽将,以备渡江。和阳城小地偏,不可久居,江东才是基业所在。”
元璋道:“我也正是此意。德崖是守家之犬,他的主人是赵均用。天叙是主帅的血肉,滁州危急时不救不义,但现在用不着出兵。与孙、赵的瓜葛由他自己去办。我们只管我们自家的事,先打到江东去。”众将赞同朱元璋的主意。元璋于是给天叙的来使回话,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和阳事务繁多,一时抽身不出,他日滁州危急时定来相助。郭天叙无奈,只好去请天祐去滁州相议。天祐到了滁州,发现滁州城小,人马敌不过赵均用,跟天叙说,朱元璋不可依靠。父亲在时还好说,如今父亲没了,谁奈何得他。天下豪杰里算杜遵道、刘福通人多势众,许多人都投向他,我们不如先依了他们,保全自己,就不怕赵均用和孙德崖了,将来再谋出路。天叙并不愿意前去相投,但除此之外,别无良策。因道路遥远,一时还无法与杜遵道、刘福通接洽。
郭天叙想找的临时靠山杜遵道、刘福通的确人多势众,但二人也不和睦,各自为大,相互不服,致使军心涣散,屡战屡败,近月以来,所夺的城池又多为官兵抢去。自韩山童死后,颍州红巾军便没有一个公认的首领。杜遵道很想坐第一把交椅,但刘福通不赞同;而盛文郁、刘六等人想推刘福通为首领,而杜遵道等人不同意。两人并列为王,各自的手下都有一班子自己的心腹。刘福通见一军二主,难成大事,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他说军中不可一日无主,都不要争了,派人去寻韩首领的义子,据说他是宋朝皇孙,我们共同拥戴他。众人认为这个办法好,一致赞同。刘福通遣人四方寻访韩林儿,寻了一年有余,在砀山下的一家村民家中寻找韩林儿和他娘杨氏与几个当年的庄客,迎到亳州,刘、杜二人率众称韩林儿为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为龙凤,立其母杨氏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为了谦让,与罗文素做平章,类似副丞相,福通弟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掌握军事。刘福通拆掉亳州太清官的木材修建几处宫殿。各处义兵头领们如赵均用、孙德崖、田丰等人见小明王的人最先起事,人多势众,又建了国,都在名份上遥尊他为皇帝。
张士诚得知赵、彭、孙三人与朱元璋各不相顾,令大将李济领兵两万来攻打濠州。那三人日日在城中享乐,手下的兵将见领头如此,平时也都懈怠起来,哪里抵得住张士诚的兵马。当张士诚的兵将涌上濠州城头时,三个人着了慌,乱战之时,孙德崖被跃上城头张士诚的兵将砍死,赵均用见城头失守,抢了一匹,领着十几名心腹,逃出濠州,夺路向山东逃去。朱元璋得知濠州失陷,心想赵彭二人全无进取心,如何不败!濠州是他的家乡,如今为张九四所得,有家难回了。徐达、汤和、胡大海、邵荣等人见家乡被张九四夺了,都请战去收复濠州。元璋道:“先国而后家。濠州虽是你我的家乡,但那里不是用兵要地,他日再说,也省得大家不时有回乡的念头。”诸将虽然不甘心,也只得作罢。
刘福通的人马声势浩大,造反又早,各地许多首领前来归附,一时鱼龙混杂,什么凶神恶煞一类的人都有。山东有一处盗贼首领名唤刘太保的,领着几千人四处攻掠,怕早晚被人吞并了,也尊奉小明王,送来银子和表章,刘福通给皇帝推荐他,皇帝下诏授他千户之职。刘太保长粗壮丑恶,食量很大,因山东连年饥荒,四处乏粮。他每次打下一城,就杀人吃,人吃尽了,再去攻取另一座城。刘太保兵马所过的地方,赤地百里,人迹罕逢,鸡犬全无。
只有朱元璋迟迟不来依附,杜遵道遣一个亲信来和阳拜访朱元璋,希望他也尊奉小明王,并听从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