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第3部分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3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看到锁微微一愣,然后笑了:“青林,你要做干爹了呢!”随后母亲向他介绍起钱家锁门的原因。
在解放前,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民生活水平低,营养普遍不足,所以产妇、婴幼儿死亡率很高。做父母的因男孩少或因子女多病多灾,唯恐夭伤,以认干亲禳灾除祸,也有的为拉关系、互相利用而认干亲。
万安县认亲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经过算命先生掐八字、定方向、定姓氏认干亲的;有经人说合、双方同意认干亲的;还有“闯姓”的,即孩子生下百天(或满月),父母黎明(日出前)抱子出门,首先碰到的一人,即认其夫妻为干父、母;另有一种是孩子落地是男孩,家人将锁锁在门鼻儿上,待到满月那天,谁先到他家,让谁开锁,即认其夫妻为干父、母。除“闯姓”、“开锁”外,大多数人家认育有多子多女者为干父、母,以为孩子可以随上群,便于成人。两家成为干亲后,每年孩子生日,都要到干父、母家串亲,至12岁时乃止,在这一年,干父、母要给干儿(女)买些衣物,叫“挽锁”,意在已牢固无失了。以后每逢婚丧喜庆,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算一门干亲戚。
正说话间,院门被拉开了一条缝,一个中年男人从门缝里对外面看了一眼笑着说:“二婶,今天你开门啊?”
母亲笑骂道:“你个老不死的的狗剩子,你还在这上面占我便宜,我开锁不就成了你孙子的干娘了?那我不就平白无故比你这个混球矮了一辈?今天我们可是第一个到你家的,要是我们不开门,看谁敢给你孙子做干爹!”
钱立华嘿嘿干笑了几声,忙赔礼说:“那就青林开,我孙子也沾沾读书人的福气。”
母亲伸手在口袋里摸出几个铜圆和一张红纸,用红纸包了铜圆放到李青林的手里说:“青林,你开门!等会见着孩子就包点喜庆钱。”
李青林拿拴着红绳的钥匙开了院子门。进得门来,自然是先给孩子包钱贺喜,孩子娘抱着孩子代他拜李青林做干爹。
一番认亲、拜年礼数过后,主人家端上花生、红枣,男人们坐在一起说话,李青林不敢乱说话,一般都是人家问才回答。而女人们则聚到媳妇的房里说话去了。
钱多福的老婆姜秀芝中等个子,圆圆脸,人模样很普通,李青林暗地里端详了一下,发现她偏偏生有一双水汪汪的桃花眼。钱多福本人长的倒是不错,个子大大的,模样也还周正;他不怎么说话,脸色看上去有一种青灰色,眼睛里能看出一种邪气。钱多贵个子中等,一条腿有点瘸,人精瘦精瘦的,看上去挺机灵;因为是李青林的私塾同学,就坐在李青林身边和他说话。
说了一会话,母亲带着李青林告辞。下一步到周家和堂伯家去拜年。
在路上母亲对李青林说,钱家发现钱多福吸上了鸦片,并且大烟瘾很大。去年他一年在外面干活也挣了不少钱,但是挣的钱都吸完了不算,还在外面大烟馆里欠了一屁股大烟债。今年过年钱家就没过好,为了逼钱多福戒大烟,钱立华还动手打了儿子。刚才姜秀芝还说钱多福为了吸大烟,把她从娘家陪嫁过来的银首饰都偷着去卖了。虽然还在月子里,姜秀芝知道后和他打了几次架了。


第五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3
更新时间2011…3…27 10:50:55  字数:2311

 周家家主周德中,妻卫氏,周家只有三亩旱地。周家有个老太太,今年六十多了,周德忠夫妇生有两儿一女,大儿周友根,今年虚十八岁;二儿周友富,今年虚岁十四岁,小女儿友莲,今年虚岁十岁。
周家几口人看上去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也没什么挣钱的渠道。家里田地不多,周家每年租地主家二十亩土地种粮食。家里吃饭的人口多,小儿子和小女儿现在还算不上劳力,自己又没有什么别的技术,周德忠、周友根便在农闲季节跟在李万全、李万祥后面到大户人家做蹚匠、麦客,挣得一点粮食补贴家里才不至于全家挨饿。
蹚匠和麦客是这一带很特别的称谓。
晚清民国年间,在豫西南山区常年流动着一支数量相当庞大的青年农民打工队伍,每到冬日的农闲季节,这些人应募从事梯田、沟渠等农田灌溉工程的修理、养护工作,还有一批有经验的老庄家把式帮大户把生地、半生地通过施肥、整理,变成高产的熟地工作。这些人在当地被称做“蹚匠”。
还有一群人被称为“麦客”。在中国北方,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的差异,一些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换取收入。这些人大多体力较好、技术过硬、勤奋肯干,这些人被称为麦客。麦客的存在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在夏收时节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与人手不足的困境。常有因这些问题而引起本是丰收之年却因收割不及时而造成减产减质。因产麦区成熟差异性,如一般从东往西逐渐成熟,所以麦客中一部分是位于晚熟区,由北向南,由南返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另一部分是早熟区的农民等自家收割完后便前往相对晚熟区收割。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成群结队,其中有兄弟同行,还有父子同行甚至夫妻相随,来到产麦区,寻人雇佣,替人割麦,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以补家庭短缺或寻找生路。产麦区的人称他们为“麦客”。麦客们一般带一个干粮袋,拿一把镰刀上路,还有不能少的被褥。
给周家拜完年,母亲带着李青林到堂伯李万祥家去拜年。
出了周家的门,李青林母亲指着那一户紧锁着院门的人家对李青林说:“青林,那是你叔叔家,可惜现在没人住了!”
母亲说这是李青林小叔叔李万能的房子。院子门紧锁着,院墙有点破败坍塌,不过屋子看上去还挺结实。民国十八年被抓壮丁去剿灭鄂豫边的红军,已经死在战场上了。这座房子是李万全民国十八年盖的,本来是给小叔叔李万能用来娶亲的,没想到李万能被抓了壮丁,亲也没娶成,人还没了。虽然这些年一直没人住,但李万全手头如果宽松一些就尽量翻盖修补,保存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不易了。
李万全急着要给李青林娶亲的原因也是因为李万能被抓壮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万能死后,李万全这一门只剩下李青林一个男丁传宗接代,如果李青林再有了什么意外,李万全一门就无人传后了。
堂伯老远就看到李青林和母亲往他家走,老两口早早等在院门前。
堂伯李万祥家有八亩旱地,每年向地主租十亩旱地种粮食。李万祥今年五十岁,以前是个木匠,自从大儿子没了以后,家里劳动力不够,就没出去做木匠,专门留在家做农活。堂婶刘氏,比李万祥小两岁。老夫妻俩由于常年操劳,面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
李万祥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女儿早已出嫁到外村,嫁的是个庄稼人家,已经育有一儿一女,生活上也是紧紧巴巴;大儿子李青光,一九三三年跟随河南老乡吉鸿昌在张家口加入了察哈尔抗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一九三三年七月在收复日军占领的多伦战役中战死;小儿子李青奇今年虚岁十五,从小就发现患了侏儒症。李青奇从十岁那年停止生长发育,身体一直就保持十岁那年的状态。
李万祥早年的时候怕李青奇以后娶不上媳妇,在李青奇五岁那年花几个大洋给他买了个童养媳童养媳卫三丫。卫三丫是周德忠的老婆卫氏的侄女,从小就没了娘。她爹一个人带着三个女儿怕养不活,就把她卖给了李家做童养媳。卫三丫和李青林同岁,也是虚岁十六。李万祥知道李青奇这个病没法治,他也不指望李青奇能传宗接代,只求卫三丫看在李家从小把他养大,等李万祥老夫妻俩百年过后,能继续照顾李青奇。
所以从李氏这一门来看,后代能指望得上的也只剩下李青林这一棵独苗了。
李青林和母亲刚进屋坐下,李青奇和卫三丫也拜完年回来了。
李青奇智力发育倒没受影响,只是身体是十岁少年的模样,说话的声音也是童音。卫三丫五官长的清清秀秀,个子不矮,一米六左右,大概是营养不足,身体还没长开,看上去有点黄皮寡瘦。
大概由于身体的原因因而怕别人笑话,李青奇一般不怎么太出门,平时和外人交流很少。李青林毕竟是本家人,不会歧视他,李青奇挨到李青林身边,缠着和他说话。
已经到了午饭时间,李万祥打发卫三丫请李万全过来一起吃饭。
李万祥家中午吃的是捞面条。桌子上一盘牛肉,还有豆腐、炒鸡蛋、萝卜丝等几个小菜。李万祥拿出一瓶酒和几个酒盅,请李万全喝酒。父亲知道李万祥家里不宽裕,过年买一瓶酒也不容易,于是推说昨晚喝多了,最后只吃面条没喝酒。
正月是农村冬闲时节,外面白雪皑皑,没什么农活可干。吃过午饭,李万全邀堂兄嫂到家里去打纸牌。
冬日下午的阳光照在身上很温暖。李万全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桌子和凳子,四个大人开始打纸牌。
民国时期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农民在农闲时偶尔玩纸牌消闲。这里玩的纸牌是麻将纸牌,农村人买不起麻将骨牌,于是市场上有人将麻将图案印在用桐油浸过的牛皮纸上,图案有条、饼、万(1-9)各四张,东、南、西、北、中、发、北各四张,梅、兰、竹、菊、春、夏、秋、冬各一张,皇牌四张,共148张,代替真骨牌玩。
前世的林青林对打牌什么的就不感兴趣,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就有点兴趣索然。正好李青奇也很无聊,建议李青林带他到后山洼去捡桐籽。
桐籽一般每年霜降后就开始采摘。正月还能捡得到桐籽,李青林觉得有点奇怪,问父亲:“桐籽去年冬天不是都收完了吗?现在怎么可能捡得到?”


第六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4
更新时间2011…3…27 20:09:18  字数:2274

 正在打牌的李万祥接口说:“后山洼桐籽树是驻马乡顾家铺财主王常善家的。王常善家有四百多亩好地,两百亩山林地。他自己现在只管放高利贷,那玩意来钱又多快又快,大老婆孙氏留在家里管庄子里农活,小老婆管镇上的铺子生意。孙氏为人吝啬,对家里长工吝啬刻薄。别的地主家最起码在农忙季节会给长工吃点细粮,再加肉菜。而孙氏不同,再农忙的季节,长工们的伙食里都不见一点油星,一年通头只给长工吃粗粮,所以长工们干农活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没一个人真心给他家干活。去年他们家长工采收桐籽马虎了事,树上还有不少没收。没下雪前我就在树下捡了一些桐籽,下雪前掉下来的可能被雪埋了,现在去看看说不定还有不少掉到树底下的雪地上面呢。”
李青林前世在网络上查看过民国时期的经济资料,知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大宗出口货物里就有桐油一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德国兴起,正在整军备战,以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耻。而民国政府为了准备对日开战,也需要从德国进口大量的武器装备,中国和德国以货易货的贸易非常巨大,其中就有中国出口巨量的钨砂、桐油、猪鬃等战略物资。由于出口年年增加,一九三六年上海市场一百斤桐油收购价达到十七块大洋,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旧社会土地、山林、沼泽都是属于私人的,农民在地主家山林打猎、采收等,都照地租比例要交一半给山林主人。李青林问:“我们捡他家的桐籽,还要送一半到他家吧?”
李万祥撇撇嘴道:“王善常和他大婆子寡毒刻薄,大家背地里都咒他不得好死,他家长工都不愿意帮他收桐籽,我们捡了还送他家去?再说了,我们大李庄的财主李万财家桐籽树比他家多得多,他怎知不是李家的桐籽?”
李青林想闲着也是闲着,说不定捡桐籽还能赚上一笔。前世李青林小时候在山上下过套子套兔子,今天顺便到山上下几个套子,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收获呢。
打定主意,李青林问母亲:“家里有铁丝吗?”
李万全答道:“铁丝没有,铜丝倒有一些。年前我在路上捡了一块废铜,估摸着开春家里大车要修修,就找瘸子多贵拉成了铜丝,就挂在牲口棚子的柱子上呢。青林,你要铁丝做什么?”
李青林说:“我准备做几个套子,看看山上能不能套着兔子什么的!”
李万全笑道:“咱家祖祖辈辈都是下地干活的,下套子打猎是山里人才会的活计,咱家没人会这个啊?你咋会这一手的?”
李青林发现自己又漏了一个破绽,他反应倒挺快,道:“我是从书上学的。”
李万祥接口说:“万全,还是你当年有眼光。青林上过学,是文化人,知道的事情、学会的本事就是比咱们多。”
李青林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心里盘算着,最熟悉的人才是最容易找出自己破绽的人,如果以后再自己再出了什么破绽,从书上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