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那些远古的汉子 >

第14部分

那些远古的汉子-第14部分

小说: 那些远古的汉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王姬发完全想不到的。
第三十二话:分裂还是同化,这是个问题
    根据能量守桓定律,世界上总的能量是有限的,一头强了,另一头必定要弱下去。周王朝(或者现在只能叫周王国了)衰败下去了,自然会有新生的力量起来,这一力量就是沿长江向东发展的楚王国。
可以肯定的是,楚部落跟中原的诸侯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说着中原大地的人们完全听不懂的话,所以被周王嘲笑为“南蛮鸟舌”,万幸周王当时还没机会到过岭南,要不一定会晕死在那里的。中原诸侯崇拜祖先,楚人信奉命运;中原诸侯供奉农神,楚人供奉火神;中原诸侯已经是国家形态存在,楚人还只是部落……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原的文明要比楚国的来得先进。可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是下过一个论断嘛:“从来都是没文化的打败有文化的。”从后来宋、明的灭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果然是文化越低越强悍,所以当时的楚国兴起也非常地迅猛,势力从长江中游东进越过汉水,到达淮河上游一带,这时已经强大到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阻挡它的地步。
楚国当时尽管比较落后,但还是很仰慕中原的文明,所以迅速地给自己找了个祖先,就是颛顼帝高阳一脉,这来头也很不小。公元前706年,楚王国的领袖,颛顼帝高阳的后裔芈熊通发动了对汉水东岸一个小国——随国的战争。
随国很是恐慌,派使者去问楚王:“你我两国一向交好,今天兵戎相见,却是为何啊?”
这战争还需要理由吗?答案是:当然要!要么说是拉登藏在你家里,要么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么说你在秘密制造核武器……师出那是必须要有名的。这楚王芈熊通搔了搔脑袋,马上就想了个理由出来:“我处在蛮夷地区。今天诸侯们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杀。我有军队,我也想凭此来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给我个名分好名正言顺地逐鹿中原。”这楚王也委实老实得可爱,一不留神就把大实话给说出来了。
我们不知道随国的使者是不是把这原话转告给周天子的,如果是估计当时的周天子想死的心也有了。这天下是谁的啊?那是大周朝我老姬家的啊!你们这帮孙子,说要分就分了,当分生日蛋糕呢!现在可好,连南蛮也来要求分一杯羹了!这生日Party请他了吗?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啊!我们现在已无从得知天子的反应,但估计不会太友好,结果是随国人带话给楚王说周天子不鸟他这茬,楚王芈熊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楚王芈熊通说了这么一通话载入史册:“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师,很早死去。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竟只赐予子男爵位的田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可是周王不加封爵位,我只好自称尊号了”然后楚王着混不吝的蛮夷就正儿八经地自封为天子,定都丹阳,称武王。这称号有点羞辱周天子的意思了,你们丫开国祖宗不是叫周武王嘛,老子也叫武王,楚武王!看你敢咋的!事实是周天子确实不敢咋的,别的诸侯国也不敢咋的。这个楚天子武王陛下就正式即位了。
楚武王芈熊通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展示实力,把周围的小弟都收服了,这样才有人来追捧楚武王这个老大呀。于是在沉鹿召开了诸侯大会,把势力范围内的小诸侯国们都叫过来,问他们:“老子当天子了,你们服气不服气啊?”大家伙都拼命点头说服气,楚武王就很开心了。
这诸侯里面特别说一下一个没骨气的诸侯国——申国。没错,就是联合联合缯国、犬戎等外族军队把女婿周幽王赶出镐京,从而导致了周平王迁都洛阳,周王朝一蹶不振的那个申国。对于这样的流氓国家,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当然也有有骨气的国家,比如随国就是,誓死不鸟楚武王的狗屁天子之位,结果被灭国了。楚国的霸权正式确立,在汉水、淮河一带建立了牢靠的势力范围,掌握面积之大,实力之强,已不在周天子及其诸侯国们的总和之下。华夏,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南北分裂。
不过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人民有种超强的能力,那就是同化。后来的五胡乱华也好,满清入关也好,最初都是异族异种,一呆上百年,搞到后来结果比汉人还像汉人,于是就都统一到中华民族的大旗下来了。这就是同化作用,说难听点这也叫捣糨糊,根本不管你来自哪个冰箱,反正炒吧炒吧最后终归要盛到一个盘子里端上桌的。
从文化的角度上说,楚国最失败的或者说最成功的就是引入了中原的方块字,方块字最奇异的地方就是以图象化的方式来标志事物,这样的奇迹在今天都还在显现出来。一个浙江人和一个广东人碰到一块了,语言是相互不通的,但是写的都是一样的字,这样就能沟通了。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的是注音的字母文字,那么最后出来的文字尽管很接近,很相象,但肯定各自是各自的,都会在自己文字的基础上衍生出诗歌、文学等文明产物,从而越走越远,让民族大融合成为空话,就像欧洲。所以中华民族的同化力之强的核心就在文字。
所以要彻底消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厉害做法的就是消灭他们的文字。这上头日本人很精明,做得很彻底,当时占领台湾50年坚持用日文教学,结果直到100年后的今天,很多台湾人都还认自己是日本人的后裔,跟中国没什么关系。还记得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可见当时的德国纳粹政府也在占领区内广泛地推行灭绝异国文字。
所以从狭隘的观点上看,楚王国学习方块字是失败的,但从长远的大历史观看,这也为华夏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楚王国当时占领的地盘,从后来看也就相当于为华夏送来一份丰厚的嫁妆。其后的蒙古人、满清人也都送来过类似的嫁妆。
第三十三话:卫国上演的《黄金甲》
    卫国是周武王最初分封天下的封国之一,国君是周武王同母的弟弟一脉,血统那自然是很正宗的了。常识告诉我们,最深重的罪恶都隐藏在宫廷深处,越是貌似高贵的血统,越是容易孳生出无边的邪恶。
卫宣公姬晋年轻的时候就好色贪淫,曾经还在做王子的时候就不怎么检点,跟他爹卫庄公的小老婆叫夷姜的私通,这点到颇有几分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看到则天母后时的风采。不过后来儒家做大,礼教比较严酷了,所以在做太子时候的李治绝对赶不上卫宣公姬晋年轻的时候。他不单是跟夷姜私通,还干脆把夷姜的肚子给搞大了。这一下年轻的姬晋犯愁了,这肯定是不能让他生在宫里的,要不糊涂老爹肯定以为是他的儿子,自己的辈分从爹降成哥了,这样太不科学了。姬晋想了半天,于是安排人把怀孕的夷姜弄出宫去,在民间悄悄生了个孩子,取名姬伋,伋的意思大概是“匆忙而来的孩子”。
等到卫宣公的哥哥挂了,卫宣公也正式即位了,连忙迫不及待地把老相好夷姜立为夫人,从民间找回那孩子姬伋,立为太子。从这点上看,其实混蛋天子都是比较有情有意的汉子,这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纳闷的是当朝的文武百官都做什么去了?眼看着这样乱伦的时间发生吗?不过联想到后来李治立武则天的时候也是没听到什么屁声,可见古人对于性的态度是很开放的,很人性化的,不象后来那么保守窝囊。
隔了几年,太子伋长大了,宣公赶紧给他定了门亲事,是齐国老大釐公的闺女,宣姜。当时有民谣流传:“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这很白话吧?都明白就不解释了。这齐国就是当年姜尚的后裔,奇怪的是当年也没听说姜尚如何风流潇洒了,不明白为什么子孙后代还都出美女。而这宣姜,就是当时美女中最著名的一位。
这卫国也真是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我靠,这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卫宣公这老色鬼不禁有点神魂颠倒,掐着花白的胡须开始算计起来。
卫宣公赶紧安排太子伋出使宋国,还特意叮嘱他不妨对留意下宋国的风土人情,地理山川,做好情报收集工作,不要着急回国来。然后又派人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赶紧把宣姜给迎娶进门来。
等这宣姜的红盖头一被揭开,就傻了。原本以为是年轻英俊的王子,哪知道是满脸皱纹满身老人斑的王子他爹。古代的女人我们都知道,很好搞定的。生米煮成熟饭就OK了,她就乖乖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强悍如阿珂,如洪夫人者也不能避免,何况一个小小的宣姜?
当时有首诗歌叫《新台》,就记录下了这件事:“新台有砒,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可在人家的地盘上,你能咋的呢?于是这意中人就成了意中人他妈。
太子伋自然是非常愤怒的,可愤怒有什么用呢?何况他爹也给他送了几个美女过来权当道歉了。问题是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唉……可惜当时也没有警察啊。太子伋是个老实孩子,也学不来他爹年轻时候偷入后宫勾搭小妈的那套,于是就只好坐在墙角里看着天空发呆。
岁月像飞刀,刀刀催人老。一晃15年就过去了,宣姜也为卫宣公添了两个儿子:姬寿和姬朔。公正地说,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而他的弟弟姬朔,却实在说不上是个什么好货色。对的,跟《黄金甲》里的那个小王子差不多。姬朔没事就板起指头算继承顺位的问题,怎么算自己都只能排到第三位,这让年轻的姬朔很郁闷。不过姬朔这孩子可是充分继承了卫宣公的优良血脉,他眼都不眨一下,就跟母亲说瞎话了,说大哥太子伋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卫宣公的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女人最可怕的事就在于有了孩子之后就是母亲且只是母亲了,这点从黄蓉身上可以看得很明显。宣姜听到这事的时候也很是恐慌,赶紧就报告给卫宣公。这卫宣公也是老糊涂了,竟然立马把姬伋他妈夷姜叫来辱骂一通,说她教子无方。试想一下,15年前姬伋娶亲的时候我们就算他才15岁,那么今天他也该30岁了,完全是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了,关他妈屁事啊!只有一个可能,卫宣公不过是借故来发泄对夷姜的怨气。
这夷姜可不满了,谁又不是没年轻漂亮过,当初可是你这孙子屁颠屁颠来主动勾搭老娘的,想当年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了,就……女人都是想不开的,这么越想越凄惨,干脆就拉根绳子吊死在后宫了事。
这卫宣公想起“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忽然对太子伋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和对立情绪,这基本上是基于一个老年男人恋栈心态,不舍得那么早放权,总想抓住权力到老死,不准任何人来觊觎,哪怕是自己儿子也不行!换句话说就是:“朕不给的,你不能抢!”
卫宣公安排太子伋去齐国商定个国事,然后路上安排下特种部队伪装成强盗,要刺杀太子伋。可当时也没有即时成像技术,特种兵们谁也不认识太子伋,怕杀错了人。卫宣公就说:“你们白痴啊,太子伋是我卫国的使节,在他的船头上自然要插上白色的牛尾巴了,你们看着白色牛尾巴杀人就好了!”
这事不知怎么被宣姜生的大儿子姬寿知道了,窃以为这事极可能是宣姜故意放的风。从别的事情上看,宣姜不应是个有心计的邪恶女子,慌忙汇报卫宣公的那事完全是受了小儿子姬朔的蒙蔽,等到事情闹到那么大程度了,放在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想,都会心生悔意的,想救太子伋逃过这一劫。不过,如果他知道这一放风的后果是什么,那么肯定她死都不愿意放这个风的。
姬寿是个淳厚善良的孩子,慌忙去告诫太子伋这事的前因后果,可前面我们就说过了,太子伋也是个老实孩子,老实孩子最大的问题就以为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是老实孩子。太子伋是打死也不信自己的弟弟会编造谎言害自己,更不会相信自己的爹会狠心杀了自己。唉……这孩子真是太老实了,你想想看你妈夷姜是怎么死的啊!
不管姬寿怎么规劝,太子伋仍然不相信事情会这样,说:“就算是这样的,那违背父辈之命保全自己,这绝对不行。”姬寿没办法,只好以设宴为大哥饯行为名,把太子伋给灌醉了。汗一个,老实孩子就连喝酒都要受欺负。唉……姬寿留了张纸条,写上“我代你去了,你保重。”就把白色的牛尾巴插在自己船上出发了。分析下姬寿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