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那些破事-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徐知诰便在一阵劝进声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国号为齐,改年号为升元,以金陵城(今南京)为国都。又封了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名字怪怪的),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徐温诸子为王。为了让别人不因为避讳而改名,他自己把名字改成了徐诰。
而那个在儿子劝说之下,前去劝进的周本回到家后,长叹道:“吾不诛篡国者以报杨氏,今老矣,岂能事二姓乎!”不久便愤惋而死。真是的,既然不愿事二姓,又大违自己心愿前去劝进,又是何必呢?也许是形势所迫吧。而徐诰当上了皇帝,他女儿就从皇后变成了公主,她一听到别人叫自己公主就泪流不止。杨溥以及杨涟在不久之后也莫名其妙地死去了。
到了第二年,那个成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的杨溥被徐诰关了起来,严加看管。再后来徐诰更是把杨家人一并关在海陵的永宁宫,用严兵看管,不让他们与外人接触。久而久之,杨家的男女只有近亲结婚,生出了一大堆弱智白痴,于是吴人都很同情杨家人。到了柴荣要攻打南唐时,李璟怕杨家被柴荣利用,竟然把杨家人全部杀光了,让杨行密一族全部灭掉了。想想杨行密一世英雄,子孙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真让人可叹。
徐诰知道后唐被灭,他一直认为李唐虽然早已为朱温所灭,但依然是天下人心中的正统朝代。于是徐诰就写信去和徐温诸子商量一下,自己想恢复原来的姓氏。徐氏诸子都被这位干兄弟封了王,现在大权又在徐诰手上,你想改姓名就改嘛。徐诰在达到了一个不改姓名就不顺应天意的效果后,便开始向大家宣布了一件大事。
有件事你们都不知道吧,其实我不姓徐,我姓李,我的姓名叫做李昪。(至于他本来姓什么叫什么已经变得一点都不重要了)既然确定了自己姓李了,当然还得攀上一个好祖宗。(旧五代史说是安史之乱时的永王李璘,下面我说的是新五代史的说法。这两个说法都不一样,分明就是蒙人的)攀来攀去攀上了李世民的三子蜀王李恪。李恪可是几个儿子中在办事能力和个人性格最接近李世民的人,只是因为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出身不好,是庶出,结果屡屡受人攻击,才失去了继位的机会。最后还因房遗爱谋反一事被杀,四个儿子都流落民间。这当然是个认成祖先的好人选。于是李昪改齐国国号为唐,立唐高祖、太宗庙,追尊四代祖恪为孝静皇帝,庙号为定宗。李恪枉有雄才伟略,生前虽没有当上皇帝,但死后却被冒认的孝子贤孙追封为帝。如果李恪在天有灵,不知当做何感想。(对不起各位,我又仔细查看了一下史书,这个李恪是建王李恪,是唐宪宗的儿子,并是不李世民的儿子)
不管如何,南方又建立了一个唐,这个唐还是用李昪以前的政策,不喜用兵,以邻为善。基本趋于稳定,国力大增。
(第二部分就到这里了,下面是第三部分——乱世,还是乱世)
一、郁闷的石敬瑭
石敬瑭打败了李从珂,又打败了范延光、安重荣,但他的江山依然不得安宁。这种不得安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石敬瑭虽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等到耶律德光大军一返回,扣留了前来迎接的云州节度使沙彦珣,云州的判官吴峦不干,他紧闭云州城门不让耶律德光进去。耶律德光怒了,便派兵攻打云州,吴峦也够顽强的,足足坚持了七个月。他一边坚持守城,一边向石敬瑭告急,请求救兵。而耶律德光也一边围城,一边去同干儿子石敬瑭交涉。说这云州不是说了要割让给你小爹我的吗。怎么还有人敢不让我进去?
石敬瑭可是愁了,他的选择也不多。一是下令让吴峦放弃云州,一是和契丹翻脸,救援云州。从一个正常的人反应来看,似乎是应该救援云州的。但是石敬瑭因为国内也不得安宁,如果又把那个请来的契丹小干爹又给得罪了,这怎么得了。于是在桑维翰的劝说下,他使用了一种妥协的办法。(又是这个桑维翰,我越来越觉得石敬瑭汉奸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更为合适)一方面他请求契丹大军放松对云州的攻打,一方面他又让人将吴峦调往他处当个武宁军节度副使、谏议大夫、复州防御使。有人说这是与契丹决战的好机会,如果能把握住,也许这十六州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失去,不过这陈年的往事,又有谁能知道假使是那样的话,出现的有结果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后晋将提前被灭了也说不定,但是被打死总比被吓死来得好吧。
后晋虽说是石敬瑭的国家,但一些拥兵的节度使只要还没有正式造反,石敬瑭根本不敢去惹他们。比如说那位杜重威杜爷。而且南方的南唐李昪虽然不喜用兵,但是听说北方大乱能不来试探一下。刚好后晋李金全来投,于是象征性地试探了石敬瑭一下。不过这李金全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个贪财人滥杀而且昏庸,政事全部交给左都押衙明汉荣,胡汉荣为人贪婪残暴,百姓多有怨言。于是石敬瑭想让廉吏贾仁沼来代替明汉荣,李金全纵容胡汉荣,而胡汉荣竟然为此毒杀了贾仁沼。这下祸闯大了,只有投南唐了。不过李昪试探性的进攻却被马全节给打败了。
后晋算还能应付淮南的事,不过内部依然有人在给他制造麻烦。比如说刘知远。刘知远说起来算是石敬瑭的亲信,他也是沙陀人,出身不是很高。这个人为人庄重沉稳,沉默寡言,脸面紫色,目多白睛。曾投李存勖的后唐,由于作战有功,在李嗣源的部将石敬瑭旗下为偏将。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今河南濮阳)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后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担任押衙,做了他的亲信。后来李从厚失利之后,前来投奔石敬瑭,由于李从厚的部下们看见石敬瑭根本没有帮李从厚出头的意思,于是想把石敬瑭杀了。好在刘知远早有准备,按排了一个勇士石敢在石敬瑭的身边,以防不测。后来李从厚那帮不识趣的随从竟然真的向石敬瑭下手,好在石敢奋战才保石敬瑭周全,后来石敢战死,刘知远及时的带上兵过来把李从厚的随从全部杀死了,这样刘知远又救了石敬瑭一命。石敬瑭也因此对刘知远十分信任,升他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在后唐李从珂派大军围攻太原期间,刘知远也是率着他的几千精锐屡屡在关键时刻力保城池不失。而且他和桑维翰一样,都是支持石敬瑭请兵契丹,然后称帝。不过在对契丹提出条件的这个问题上,刘知远却与石敬瑭有了分歧。刘知远认为向契丹称臣就可以了,不必再称儿,纳币就可以了,不必再割地。但是石敬瑭与桑维翰认为不提出如此条件不足以使契丹下大本钱来支持自己。后来在石敬瑭称帝打败李从珂建都开封后,更是封刘知远为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这个官职可是掌握禁军的)后来因为双方在对待契丹一事的分歧越来越大,加上刘知远以耻与杜重威此人为伍而拒绝上任,石敬瑭逐渐对刘知远产生了不信任,最后将刘知远解除了禁军兵权,任免为河东节度使。(这可是用武之地)
刘知远回到河东之后,就开始秘密招兵买马,结纳豪杰,比如说郭威,扩充自己的实力。石敬瑭也不敢去惹他,毕竟人家还没有反,虽然有可能反,但是像刘知远这种有谋反可能的人太多了。石敬瑭的后晋年号虽是天福,但我一点也没看出能有什么福。
安重荣一事虽然像是已经了结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遗留问题。刘知远趁朝廷镇压安重荣之时,借口吐谷浑与安重荣暗中勾结,便纳降了吐谷浑的首领,让他们迁往内地。这下得罪了契丹了,契丹遣使跑来诘问石敬瑭为什么招纳吐谷浑部。
石敬瑭真是郁闷了,一方面他不敢得罪帮他夺得基业的父皇帝耶律德光,另一方面他也不敢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刘知远。怎么办,石敬瑭实在是没有办法,郁闷之下,渐渐的生起重病来了。头痛!真想一死了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割让那凭之可为一国的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也真如愿地一死了之了,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石敬瑭终于一命呜呼了。他在位七年,卒年五十一岁。下面是旧五代史对石敬瑭的一个评价,我认为还比较有道理。史臣曰:晋祖潜跃之前沈毅而已。及其为君也,旰食宵衣,礼贤从谏,慕黄、老之教,乐清净之风,以絁为衣,以麻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令终。然而图事之初,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迨至嗣君,兵连祸结,卒使都城失守,举族为俘。亦由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谋之不臧,何至于是!傥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兹睿德,惠彼蒸民,虽未足以方驾前王,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也。
也就是说石敬瑭也曾为勇将,也曾为一方的良吏,在李氏动乱之时,他审时度势,支持岳父李嗣源夺得帝位。后在李从厚与李从珂争斗之时,他又保持了中立,当李从珂登基之后,石敬瑭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只得求救于契丹,割让那北方的幽云十六州。之后石敬瑭不仅少了原先那份与民休生养息的良吏形象,而且在与契丹外交和后晋国内叛乱的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最后竟然只因为纳降了吐谷浑部,将其迁往内地一事遭到诘难后,被逼气死。真是决海救焚,饮鸩止渴,最后他留下的基业,也不久将要丧于要为他保山河的契丹人。
石敬瑭终于死了,他死的很窝囊,而且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但是石敬瑭死了,后晋的皇位又空下来了。石敬瑭几个年长的儿子两个死在李从珂手里,两个儿子死在范延光手里,剩下都是一些年幼的儿子了。但是石敬瑭还有个侄子,名叫石重贵,这个人年岁渐长,还被石敬瑭收为养子,所以这继位一事,他是很有机会的。不过按照石敬瑭的意思还是希望能立自己的儿子石重睿。他在病重期间,让丞相冯道过来,让石重睿向冯道行礼,有托孤之意。不过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却认为现在国家是多事之秋,应当立年长的君主,才能够巩固国家的政权,冯道本来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奇人,而且谁当皇帝都差不多。于是就让石重贵接任这后晋皇帝之位。
石重贵知道要当皇帝,那是一个高兴,当上了皇帝就意味着以前想干而不敢干的事,现在都可以来做做了。先在石敬瑭灵枢前象征性地哭了一把,然后又把前线抓来的俘虏全部杀了。不过石重贵和心思好像也不完全在这里。他心思可是在婶娘冯氏身上了。这位冯氏是邺都副留守冯濛的女儿,很有美色,先前石敬瑭的弟弟石重胤看见她美貌如花,就把她娶进了家,封为吴国夫人,不过石重胤命短,很快就死掉了。石重贵看着喜欢,既然叔父早亡,那么照顾婶娘的事就让侄儿来办了。那边石敬瑭棺材还摆在一旁呢,石重贵就要将冯氏接入宫中,立为皇后。结果吹吹打打就把冯氏接入宫中,在后宫里寻欢作乐起来。并且在经过石敬瑭的灵枢前,众大臣来贺他登基大宝,他扔下一句话:“皇太后有命,卿等不必这么庆贺!”到回到宫中之后,更是在醉酒之后,对侍从和冯氏说:“我今天做新女婿怎么样?”接着众大臣与宫中诸人皆以此为笑柄。就连后来耶律德光灭后晋时也说他是“纳叔母于中宫,乱人伦之大典”。这对于石敬瑭来说,也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皇太后知道后,虽然也很生气,但也拿他没有办法。而且冯氏的得宠,还使冯家不学无术的冯玉当上的大官。
不过石重贵继位之后,便一改了当年石敬瑭对契丹称臣又称儿的政策,还对契丹大战了三场。
二、蜜月期的结束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感觉向契丹既称臣又称孙实在是太丢脸。于是大将景延广建议说:“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卫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佗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也就是说称孙不称臣,如果契丹一定要打来,我们也随时奉陪。石重贵也想想实在是太没面子,于是向契丹耶律德光只称孙而不称臣。
耶律德光生气了,什么,还反了这个龟孙子。你亲叔叔加上干爹石敬瑭也都得向你干爷爷我称臣又称儿,既然这个孙子不听话,就不要怪干爷爷不讲情面了。
于是在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契丹兵大举南侵,耶律德光起兵十五万,以降将赵延寿为先锋,先进攻军需储备地贝州(今河北清河)。贝州永清军节度使王令温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