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帝国-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相关
致读者
首先谢谢大家的支持。本人不是学文的,几乎从没写过长篇大论,勉强写出来已经不容易了,虽然自己看起来也不满意,象流水帐一下,可是水平摆在这里,怎么办呢,只能尽力吧。另外由于没地方上网,所以只能抽空到网吧更新一下,所以速度比较慢,但量并不算很少。对大家的评论回复更慢。这一点也请大家包涵。
说句题外话,其实我更愿意每天更新一些,每天更新一章比每三天更新三章更容易让大家接受,而且在更新榜上出现的次数更多,可是没办法。
再次感谢所有的读者,你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很开心。
论YY与反向YY
网络小学通病之论YY与反向YY
YY,大家都知道,是意淫之意,即,在小说中发泄一下,在小说中将自己化身为超人之类,敌人有如草芥,自己强大无比,这样的写法在网上是非常多的,写得人心理狂爽,看的人心里也爽。
当然了,由于YY只顾自己爽,而失去了真实,所以经常被人诟病,一向被高雅人士鄙视。
于是出现了一奇怪现象。许多作者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去体会生活,不是去思考怎么才能更真实合理,而是简单的给主角增加难度,拔高敌人,增多敌人等,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被称为YY作家。其实跟前者没有任何差别。本人给这种行为造了个新词:反向YY。让我们来看一下典型的反向YY表现:
反向YY之一:凡针对主角的阴谋肯定成功,无论多荒唐,众多敌人根本就不会考虑本身的安全及得失,都象跟主角有仇一样,奋不顾身。而反过来,主角施展计谋远交近攻等时,总是其难无比,不管计谋多合理,敌人总是顾虑重重,总要靠N多运气才成功,而就算能成其要价也比天还高。
反向YY之二:凡是主角遇到敌对势力中的一些勇者(即书中多半要收服的对象)时,敌军总是勇猛非凡,以少敌众,让主角吃不少苦头,令主角的精兵勇将焦头烂额。可一旦收降敌军后,读者本以为可倚为长城,从此高枕无忧。但没想这些勇士们马上摇身一变,既不勇猛也不强悍,更不能以少敌众,感觉象玩RPG突然降了好多级一样。
反向YY之三:敌人的军队总比主角强大,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如此,要么是无论打多久,死伤多少,但总数几乎不减。反正就是很容易就征了兵,实力总是强大。可是主角征来的兵却不如此,如不经过训练根本没法上战场,而敌人征来的兵总是马上就能派上战场而且有时还非常勇猛,甚至于敌军克扣军饷虐待士卒之后都如此。
反向YY之四:这是主要针对三国类的小说而言的,朝庭名份在自己手上时几乎没见过有什么用处,可是一旦敌人掌握,马上老母鸡变鸭,主角顿时惨不忍睹,任何事陷入被动。
反向YY之五:几乎同样的事,主角做了就惹大麻烦,得罪大堆的敌人,劳心劳力还要耗费时间金钱等。但敌人做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出来指责。
其他还有很多类似情况就不一一描述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别扭的事呢,反向YY搞得自己不爽,读者也不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呢。其实是一些作者以为曲折才美,因此不顾一切,非要让主角曲折一番不可,可是许多作者本身生活经验不足,或是偷懒,写不出合理的情节,于是生搬硬套,或是简单粗暴的想当然,于是就搞成了反向YY。
他们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他们不明白,曲折本身并不是美。曲折反映了对生命的渴望,对事业的追求,对环境的抗争,绝不屈服的精神,这才是美!这才是人们所欣赏的!片面的追求曲折只会象病梅一般,只供亵玩,不值得欣赏!
转贴: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此头须向国门悬
作者: 赵诚 | 2005年04月12日17时43分
此头须向国门悬——记中国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
2001年8月27日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辞世了。他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道亮光。8月20日,他刚刚度过了90岁生日,一周后,他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普通的病房悄然走了。离开了这片终生他眷恋的土地,他放心不下的同胞。
在中国现代水利史上占一席重要位置的黄万里先生,是当代中国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1957年因反对建三门峡水库而获罪,从此命途多舛。因为他敢于在挟着一统大陆,与美国在朝鲜半岛抗衡雄风的中共最高领导层要让“黄河清”的兴头上,坚持己见,反对苏联专家在三门峡建坝的意见,并在校刊《新清华》发表小说“花丛小语”讥讽时弊。对一些老治河专家“一味捧场,不发表相反意见表示不满”。因此触怒了当道,成了毛泽东主席在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上亲自写“编者按”批判的右派。庐山会议上,毛在指斥彭德怀时,说他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而黄万里生活中有一件憾事是未能在周恩来生前琢磨出治黄方案,否则“他一定会接见我,允许我费他一小时半的解说”。为什么一个学者与中国政治最上层有着这么深的纠葛?这是因为“治黄”是中国历代治国者都必须面对的大事,象大禹治水一样,治理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每一个谋国者都企望的旷世大功,特别是还有两千年来流传的民谣“圣人出,黄河清”的情结。但当柄国者的美好愿望与学者的学术良知发生冲突时,执政者的意志没有因为一个专家的相反意见而受阻,面对强大的政治势力,一介书生黄万里决不曲学阿世,不放弃自己的学术良知和对生民的关怀。这是一场因无知而充满自信的强大政治力量和一个坚持科学观点并对国家负有责任心的学者个人之间力量不成比例的较量。自然规律是无情的,几年后,黄万里的预言一一应验。1964年黄万里不顾个人安危向董必武副主席上书,陈明三门峡坝淤积的严重性,之后水利部让这个顶着“大右派”帽子的学者,在三门峡水库改建方案上献言——拟定改建计划。甚至在文革中,1973年在被人监视下去三门峡库区和当时的三线地区潼关以上黄、渭河考查。显然,面对三门峡水库的失败,最高层中有人心知他是真懂水利的,希望他能拿出一个治理黄河的方案,这就是黄万里先生与中国上层为什么有这么多纠葛和富于传奇色彩的原因。几十年后,黄万里又因反对建三峡大坝而多次呼号,再一次与当局意见相忤,再次成了中国水利史上的焦点人物。谁是谁非,时间自然会证明。今天黄万里已是垂暮之年,他的一生,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20世纪正直中国学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黄万里1911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他的父亲是知名度极高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45年在延安与当时的在野党领袖毛泽东探讨过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黄炎培先生。黄万里193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学的是桥梁建造,发表了“钢筋混凝土拱桥二次应力设计法”等创造性论文三篇,出版时,由在中国工程科学界已崭露头角的茅以升审定作序。1933年任江杭铁路练习工程师,参加建设江山江铁桥。当时在中国,工程师已是很有身份的人了。1931年长江洪水湖北云梦县淹死了7万人,1933年黄河洪水决口十几处,人财损失无算,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激励了许多青年奋志学习水利。黄万里也因此立志治理黄河,与三位唐山交大同学决定放弃工程师之职,改学水利。该决定受到了父亲的赞许,并受前辈许心武先生指点(许告黄万里说“江河大水后调查全国人才,都是土木结构出身的,没有一个长于水文学,而不通水文学等于未入水利之门,只是能设计施工罢了”),1933年赴美国深造。1935年获康乃尔大学硕士,之后又到爱奥华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学习,1937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博士,是该校获得博士的第一个中国人。在美学习期间,黄万里渴望寻求治理江河的知识,学习了天文、气象、地理、地质、水文、数学等多门学科,博士论文“瞬时流率时程线学说”创造了从暴雨推算洪流的方法,当时在世界上处在学科领先地位,因之黄万里至今在美国科学界享有盛誉(美国总统克林顿曾亲自写信向他询问过对修建三峡大坝的意见)。在美国期间,黄万里亲自驱车四万五千英里,看遍了美国各大工程,在田纳西河域治理专区Norris坝上实习了四个月,1936年密西西比河特大洪水之后,该河管理机关招待黄万里坐船参观直达出海口。通过学习和参观黄万里眼界大开。认识到水利工程造在河里将改变水沙流状态,从而使河床演变。
1937年黄万里学成回国,在途中横滨停泊时结识了同盟会元老丁维汾之女丁玉隽,一见钟情,同船返国,是年在庐山结为伉俪,从此一生风雨同舟,相爱不渝。回国后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亲自登门邀其到浙大任水利系主任,但黄先生以年轻为由谢辞。他想考察中国的河川,出任了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技正。当时中国学水利获博士学位的四人除黄万里外都在大学任教或做官。半年后,抗战爆发,赴四川水利局道滩委员会,任工程师、测量队长、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等职,曾用四个月的时间在长江支流上修建了小水利灌溉工程,仅花了四万元,节约预算5/6,灌溉农田1。5万亩,步行六次勘察岷江、乌江、涪江、嘉陵江,行程3000公里,期间训练了40多名工程师。当时水利勘察艰难与危险不亚于战场,为此三个留学回来的硕士殉职淹殁于江,其中有黄万里康乃尔大学的学友。1947年,任甘肃水利局长。获此职位是因当时甘肃无水利人才,只有黄万里任此职可自带一支水利专业人才队伍。黄万里在美留学时,地貌学尚未建立,通过所学的知识和回国后十年的的经历,他在头脑里建立了水文地貌学的观念,开始对治河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1949年,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到母校唐山交大任教,1952年转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授至今。
1957年6月,苏联专家已设计好三门峡水库,当时在一半豪情一半无知的情况下,除受淹的陕西省,举国上下一片喝彩。当时毛正让百家争鸣,中央召集了全国专家70人讨论三门峡水库。会上只有黄万里一人坚决反对在三门峡建坝,正象62年黄万里在《念黄河》诗中所说“樗散书生不晓机,竟然抗疏犯龙鳞”。在会上与主张建坝的人争辩了七天,会上大部分人不说话,私下有人向黄万里说,我同意你的意见,但不敢说,因为是苏联专家定的。随之就开始了对黄万里的批判,但黄万里说:一定要修将来要闯祸的,历史将要证明我说的观点,要求记录发言。
黄万里反对建三门峡水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积多年所学和实际经验他认为:(1)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山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不可能解决自然冲刷下来的泥沙,正是这些泥沙冲积成了世界上仅次于亚马逊平原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因挟带泥沙而认为黄河是害河,前提是错误的。黄河在郑州以下是黄河淤积段,淤积段泥沙沉降是不可避免的,指望建三门峡水库拦住泥沙,解决下游河道淤积问题,指导思想就是错误的。(2)凡在河流淤积段上建坝都会使坡降更减速,加甚淤积,决不可行。郑州以上黄河原为冲刷段,由于地质史上三门峡的抬升和潼关一带沉降为地堑区,故峡县至龙门及渭河全改为淤积段。三门峡水库恰建在这一特殊淤积段上,大坝如建成,黄河潼关以上将大淤,并不断向上游发展,特别是渭河河床抬高将淹没关中平原的大片良田,不过是把下游的灾情移到中游,于整个治河之事无补。这坝修不得。(3)一定要修,请勿将河底的施工排水洞堵死,“以免他年觉悟到需要刷沙时重新在这里开洞。”最后这一条与会者全都同意了,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但现场主持施工的“水利专家”仍按苏联专家原设计将6个施工泄水洞全部堵死。
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开始关闸蓄水。同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撤离,一年半的时间里,15亿吨泥沙都淤积在从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里,把潼关河床抬高了4。5米。随后渭河两岸,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浸没,土地盐碱化,泥沙占了水库大量库容,淤积不断向上游延伸,64年咸阳河段已淤积3米,威胁到以西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以后为了保西安又不得不降低水库水位,从1965年大坝改建,在大坝上多处穿孔,以泄泥沙,1967年后被堵施工排水洞每个以人民币一千万元的代价将它重新打通。还拆掉了刚装上的15万千瓦的高水头发电机代之以5万千瓦的低水头小机组。由于改建三门峡水库没有完全采纳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