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美国的敌人 >

第35部分

美国的敌人-第35部分

小说: 美国的敌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的权力往往导致绝对的混乱,强国推行霸权的过程,往往也是征服的过程,总伴随着鲜血和死亡。人们从很早就尝到单边霸权的苦果,也从很早就意识到多边格局的重要性。19世纪初,拿破仑彻底失败后,欧洲国家忙不迭地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保欧洲能回复到曾经的均势格局中。那时,美国还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国家。     
维也纳体系终究是为维护欧洲的封建秩序而作,因此在后世饱受诟病,但它毕竟让欧洲实现了百年的和平。大国从维也纳体系上学到了容忍和协调,知道了并非所有利益纠纷都要诉诸武力,也明白了在国际舞台上,百花齐放比一枝独秀要美妙得多,那只顾着自家利益的早晚会害人害己。     
维也纳体系反映了一种多边合作的思想,当时的欧洲因法国的争霸战争遍体鳞伤。尽管说这一体系是欧洲国家立足于人类公利的创造物有些过誉,但谁也不能否认,其所映射的理性光芒。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稳定毕竟离不开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第99节:阿富汗被恐怖战车撞倒的多山之国(12)         
诞生于19世纪初的维也纳体系也并非尽善尽美,它没有看到封建体制的落后性,对中东欧各民族的苦难视而不见,其〃多边〃中的〃边〃并没有把整个世界涵盖进去。那时,很多被奴役的民族都处在蒙昧状态,欧洲大国就算继续蹂躏这些民族,也不用担心维也纳体系会垮台。     
现在不同了,尽管发展中国家还不可能和发达国家分庭抗争,但新的多边格局却不能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而要把它们算在这〃多边〃的〃边〃中。恐怖主义屡剿不灭,恐怖袭击频繁上演,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忽略世界上弱势群体的后果极其可怕。失衡的国际秩序是动荡之源,漠视世界弱势群体的声音则是这失衡的表现。     
美国要称霸,必处处树敌,那为美国当成敌人的小国很难摆脱被美国欺负的命运,它们被固定在美国的对立面,要么违背心意讨美国欢喜,要么和美国对抗到底。阿富汗的塔利班就选择了后者,而如塔利班一样选择后者的〃国际弱势群体〃亦不在少数。即便是那些无奈地听美国指挥的国家,其人民也不能保证会老老实实地看美国的指挥棒跳舞。比如〃9·11〃事件的实施者多来自沙特,沙特却是美国的传统盟友。     
一些国家用加强军备来防范美国,如研制核武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些人则用极端的手段发泄对美国的愤怒,如自杀式袭击、绑架人质。这都是当今世界的安全隐患。出于长远考虑,若想用新型的多边格局来确保国际安全,就必须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考虑进去。美国如果真的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话,那它应该意识到,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应一律平等。     
这种平等并非指用对大国强国的要求去苛求小国弱国,比如强迫小国向大国那样开放市场,让小国和大国负担同样重的国际责任,而是指认真对待小国的声音,尊重小国的利益和发展模式。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美国应当清楚,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在于〃我需要他人尊重我的选择、我的需要、我的利益,同时我也必须尊重他人的选择、他人的需要、他人的利益〃。     
一战之后,世界各国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用来受理国际纠纷,二战后,这个组织变成了联合国。联合国的存在,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场地。但是,在现今这种不平衡的国际秩序下,联合国的作用也受到了制约,塔利班的悲剧刚好说明了这点。     
当初,塔利班能控制阿富汗95%的领土,有美国在暗中帮助;塔利班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亦有美国从中作梗。塔利班从崛起到失势,它的命运都为美国所控。     
联合国曾试图调解塔利班和美国的矛盾,让塔利班〃交拉登以避战乱〃,并在阿富汗战争后,马不停蹄地为阿富汗安排人道主义救援。可塔利班始终对联合国充满敌意,这一方面反映了塔利班的〃不识时务〃,一方面也折射出联合国的一些弊病。     
塔利班并不信任联合国,认为联合国和美国是一丘之貉,并非没有理由。在〃9·11〃事件发生前,塔利班已经坐主阿富汗多年,在这段时期,阿富汗还是从前那个荒僻之地,经济民生都未见什么起色。阿富汗的弊端丛生,非塔利班单方面努力所能解决,世界各国都知道阿富汗的贫困会衍生可怕的动荡,也都知道帮助阿富汗摆脱困境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大国,可阿富汗得到的帮助却少得可怜。     
世界安全国国有责,大国承担的责任多些,却并不是全部。将维持世界安全的责任悉数推到大国身上,将扶贫救困的责任完全交给大国,也就意味着出让自己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交出自己参与世界事务的权力。没有人能将权利和义务割裂开,多边格局的每一〃边〃都要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职责。     
因此,在面对诸如贫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蔓延等灾难时,世界各国都须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国不会自动放弃在目前这种国际秩序下的超优地位,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制约力量,美国还会努力地进行扩张。世界是美国的梦想,美国已经扩到了阿富汗、伊拉克,它的脚步不会停止。那些握有丰富资源和坐卧关键位置的国家是美国的扩张目标,那些没有丰富资源、坐卧在不那么关键位置的国家,同样是美国的扩张目标。二者不过是〃先后缓急〃的区别, 若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持续下去,哪个国家都有被美国标上〃敌人〃印记的危险。           

第100节:阿富汗被恐怖战车撞倒的多山之国(13)         
联合国在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向美国屈服,但在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上,每个国家都应该尽到责任。权力不会像天上落雨那样自然而然地掉下来,权力是争取而来的,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要想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必要更多、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微妙现象,但凡是美国参与,并积极料理的国际事务往往都能很快解决。而缺少美国参与,或美国有些漫不经心处理的国际事务,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这肯定不是因为美国认真接手的事务比较容易的缘故。因此,在指责美国霸道、任性、不顾他国感受的同时,其他国家也有必要反思,自己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么?联合国难以施展拳脚,难道完全都是美国的错?制约霸国的力量从来不会凭空出现,坐等多极格局的实现,注定会比主动实现多极格局要经历更多的波折,花费更漫长的时间。     
当然,否认美国的作用,就像不承认美国的强大一样愚蠢。国家间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各国能担起的责任大小不同,能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其利益都应受到尊重。这种设想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一种理想。为了这一理想,大国、小国都应努力,大国要学会尊重小国,小国要努力强大自身、更多更积极地发挥作用。唯其如此,一个健康的多边合作体制才得以建立起来。     
美国并不欢迎多边的世界格局,那意味着美国将告别随心所欲的日子,因此,在构建多边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定会遭遇不少严酷的挑战。在面对这些挑战时,自暴自弃无异于放弃执掌自己命运的权力,可怜可恨;因为受了挫折而与整个世界为敌,譬如塔利班拒绝联合国的帮助走上恐怖之路,则可恨可悲。     
弱国和强国博弈时,本就占着几分劣势,摔跟头受委屈不可避免,但也并非绝望到主动俯首的地步,弱国最大的优势便在〃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果把〃单边〃和〃多边〃当作一场博弈,美国的敌人还真是不少。           

第101节:越南陷入丛林沼泽的美国噩梦(1)         
第十章 越南陷入丛林沼泽的美国噩梦     
越南所在的印度支那地区一直是帝国主义国家垂涎三尺的地方,重要的战略位置让这一地区的人们饱受殖民之苦。1884年,印度支那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93年,法国人建立了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二战爆发后,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取代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于1945年9月,在河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日本列强走了,法国殖民者又回来了。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与胡志明领导的民主共和国争夺越南统治权,法国扶植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支那人民对法国的殖民统治深恶痛绝,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越共与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战争。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1954年10月10日,首都河内宣告解放。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北纬17度线为南北越的分界线,北边由胡志明统治,南越由保大皇帝控制。     
1955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了越南共和国。南北越的统一之战再次打响。在民族解放与统一的过程中,越南人民在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帮助下,抗击美法帝国主义,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美国灰溜溜地离开了越南。     
越南战争是美帝国主义霸权干涉的结果,是冷战时期美苏在东亚地区的一场〃热战〃。越南战争对所有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场陷入丛林沼泽的噩梦。那种心中难言的痛,时至今日依然让很多美国人无法释怀。     
一 对印度支那的渗透:插手越南     
二战结束后,印度支那成为美国东亚政策的一个焦点。早在二战结束之前,美国政府官员就提出印度支那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印度支那和东南亚横亘在通往太平洋的西南通道上,重要的战略位置不仅有利于美国出口货物,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菲律宾的国家安全也存在着不小的影响。如果这一地区能有一个稳定的、非共产主义的环境,将大大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利益。     
美苏冷战的加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改变了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美国政府开始将印度支那看作是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它不仅可以遏制苏联的扩张,还能对中国构成一种包围之势,极有利于美国东亚政策的实施。     
美国人改变了对印度支那的观望态度,决定与法国进行通力合作,以阻止共产主义在这一地区的蔓延。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定河内会成为苏联人指挥东南亚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美国的国家安全将受到威胁,东亚政策将付之一炬。为了赶在苏联前面将这一地区控制在手中,美国从亚洲大陆逐渐撤军,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印度支那。在东南亚,美国不仅支持荷兰对印尼的殖民活动,还承认了法国一手扶植的保大傀儡政权。在法国与越共的9年战争中,美国向法国殖民者提供了各种援助,冷战的又一个战场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逐步显现。     
1949年3月,美国遏制问题专家凯南对美国的东南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苏联掌握东南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为了对付美国和其盟国。东南亚有丰富的物产,每年都有大量的橡胶、锡和石油出口到西方国家。另外,这一地区地处东西、南北半球的十字路口,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着不小的影响。苏联一旦控制了东南亚,不但可以攫取大量的资源,控制重要的交通线,还可以将共产主义输出到这一地区,对美国在整个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苏联获得的政治利益要远远高于经济利益,在美苏的全球争霸中,苏联的砝码将大大增加。     
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让美国在争霸中打输了一仗,如果共产主义再席卷东南亚,美国将面对一场大溃败。到时,中东和澳大利亚将完全暴露在苏联面前,世界其他地区也必将受其影响。凯南估计,中国革命胜利后,东南亚就成为从日本到印度半岛这一反华包围圈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东南亚被苏联掌控,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为了加强这一地区抵抗共产主义的能力,对付中国可能存在的威胁,凯南建议美国政府应在金钱、武器、技术等方面对这一地区给予支持,使这一地区成为抵抗共产主义的前哨阵地。     
同年7月,杜鲁门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关于东亚地区的《共同防御援助计划》。这一计划中,杜鲁门总统将得到7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