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乱-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公元一九一年)十一月,平州别驾沮授,以于禁为大将,率大军二十万出兵卢龙塞,鲜卑东部大人素利副之。
同月,鲜卑族部落大人轲比能突然率部众一万骑突袭弹汗山,弹汗山防守空虚,不到两个时辰即告失守。
ps:这两天,海外的几个哥们儿回来了。所以,更新可能不稳定,对不起大伙了!!
第四百五十八章 老人
沮授的做法完全是在消灭异族文化,他把老人家们全都排在队伍的前边冲击卢龙塞。这样一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队伍怎么可能攻下这座与鸡鹿塞齐名的雄关呢。
卢龙塞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在著名的喜峰口一带,不过并不是喜峰口,喜峰口在汉代是卢龙塞的一个附属关卡,叫松亭关,两关合成卢龙塞。不过现在都看不见了,一九七五年,国家引滦入津建潘家口水库,水库注水横切长城,卢龙塞、喜峰口两关及其周围长城都淹没于水中,形成了独特的“水下长城”景观。不过以人文学者的角度看,这是破坏历史遗迹的罪证。
这样一座雄关按理来说应该派大量驻军守护,而且守护这里的人绝对应该是一员悍将才对,可惜现在的幽州牧是刘虞。他被公孙瓒欺负怕了,所以有多少兵都想攥在手里,因此卢龙塞两座关卡,总共只有一千兵马,而且带兵的武将是个软蛋,一见几万人挥舞着棒子冲过来,连想都没想就献关投降了,让算无遗策的沮授先生大大的郁闷了一把。按照于禁的记忆,当沮授知道了这个结果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真的应该一千人,一千人的派兵的,没想到一万多快要入土的人,竟然也有这么大震撼力。”
但是当这支部队越过卢龙塞进入辽西以后,沮授才发现他犯了多么大一个错误。这些人老是老了,但是作战经验极其丰富,老练的动作,弥补了力量和速度上的不足,在攻打徐无城的作战当中,这些老人的伤亡率并不比精锐部队多多少,而且这些老人还是突前的,武器也差得远。
对于这一点,沮授不得不深刻反省,他找来一些老人了解他们的想法。在翻译的帮助下,沮授终于发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老人们的想法让沮授觉得自己应该下地狱。他本来是想利用战争消灭这批老人的,但是这些老人却非常感激他给了他们上战场的机会。在部落里,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所以作为生活能力欠缺的老人,他们往往得到的资源最少,这也就造成了老人的高死亡率。
但是这帮老家伙只要是能活下来的,全都人老成精的家伙,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雨,对战场上的把握程度根本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尤其是很多一直生活在原始丛林里的老人,更是具有野兽一般的直觉,在战场上都能做到趋吉避凶。尤其是那些杀人伎俩,我们那些训练过的战士跟他们一比简直就像是小孩子一样。
发现自犯了错误的沮授立刻调整战略,把这些老人分开,给与最好的待遇,让他们在战场上现场指导平州军的那些士兵作战。果然几场战役下来,平州的这些新兵蛋子实战经验长得飞快,一个个都堪比老兵。就连那些曲长,屯长一类的老兵也获益匪浅,主将于禁和总帅沮授也从那些老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过对于那些老人们来说,他们才是最大的获益者。本来他们都是被部落淘汰的人,现在不仅有了这么好的待遇,有吃有喝,而且还得到了汉人的尊重,这是他们最需要的,而这一切他们在自己的族人身上是很难寻求到了。
至于财物的要求他们也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喜好,老人爱财看来是通病。最令沮授不解的是这些老人对女色的喜好,很多老人甚至为了获得随军妓女的一点儿好感,把刚刚到手的财物送出去,而且一点儿都不心疼。有了财物和女人,这些老人现在对大汉的忠心竟然已经提升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甚至超越他们对神灵的信仰,这是连沮授都想象不到的。这些本来被沮授定为最需要消灭的人,彻底成为了沮授手中的宝物,只要给他们钱财和女人就好了。
于夫罗的日子刚刚好过一点儿,现在又难过了。如果说鲜卑大人步度根的出现,好像给于夫罗打了一针强心剂。那么轲比能的出现,简直就是把刚刚抓住一棵小树的于夫罗,一脚踹落崖底。而在这段时间里,日律推演配合徐荣和西凉军队,继消灭了屯兵五原的当于骨都侯之后,彻底拔除了匈奴人安插在北方的这最后一颗钉子,屯兵定襄的郎氏骨都侯。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于夫罗彻底绝望了,他现在除了左南将军的雁门郡以外,已经一无所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左南将军向大将赵云请降,希望能得到我的宽恕。
可是赵云是这样告诉左南将军的:“投降可以,不过你们必须全军卸甲,交出武器。自此以后,我们大将军说什么,你们必须听什么,不得违抗。并且由我们的主公来定罪,看看你们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
第四百五十九章 蒯越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中国尤其如此,办事情的人不多,搅屎棍子倒不少。袁术这家伙就是这么个主,南阳待得好好的还想要荆州。而且这个时间也比较考究,竟然选择了和我一样的出兵时间,八月,而带兵的人就更牛了,是孙坚,说白了,袁术就是刚从袁绍身边离去,就跑过去骚扰刘表了。
孙坚根本就没把刘表看在眼里。在他的认识里,荆州根本就没人能跟他对抗,荆州人士,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谁都无法抗拒他强大的武力。
事实也确实如此,孙坚的强大绝对是江南人士无所匹敌的,死于孙坚手里的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就是很好的例子。就连刘表的一众手下也认为刘表赢不了,只有蒯家兄弟认为此战可持。
刘表问:“众人皆言不可战,为何独独你兄弟二人却言可胜?”
蒯越躬身施礼道:“主公位列八俊,名动天下。剿山贼,平宗寇,贤德布于四海。然武略虽强,不足以对抗袁孙。但袁公路为人勇而无断,虽遣孙坚取荆州,却必不与孙坚同心,恐孙坚做大无治。故孙坚若胜,则将帅失和,必于粮草处制肘孙坚。故只要襄阳不下,孙坚必无所作为。孙坚为人好武事,区星作乱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於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孙坚曾与军中主簿言:‘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可见其人骁勇,却无机心,乃一勇之夫,故不足惧。彼狭破董之余威来荆州,势不可挡,可先数败于孙坚,骄慢其心,让其围困襄阳,襄阳城坚,急切间,必不可拔。。。。。。。”
ps:见《三国志》,《吴录》
刘表听后笑道:“善,异度所言,甚得我心,孙坚必破矣。”
战局果然是按照蒯越设计的来的,刘表装作气势很盛的样子,遣大将黄祖过汉水,反击孙坚,在邓县和樊城之间根孙坚打了一场大仗。
孙坚最喜欢的就是野战了,正面冲杀哪能让黄祖占便宜啊。武艺高超的孙坚,最期待的就是阵前搏杀了。于是孙坚身先士卒,仗着过人的武艺在前面冲杀,根本不把黄祖率领的荆州军放在眼里。他的这一举动,充分的激励了豫州将士的士气,本来豫州军将就士气高昂,主帅的冲锋又给他们加了一把劲,豫州军兵看到主帅都如此勇猛,那还能不拼命,所有的士卒都跟疯了一样砸向黄祖的军阵。
那黄祖还能顶得住啊,中军乱箭齐发,想要遏制住孙坚的冲击,却根本就办不到。孙坚虽是一勇之夫,却绝不是这种小弓小弩所能阻挡得了的,武艺精湛的他,一路拨打雕翎,却没有降低一点儿速度,向箭头一样冲进了黄祖的大军。
黄祖的士兵看到对方如此凶猛,还没等孙坚的部队冲到跟前就已经怯战了,做好了逃跑的准备。等孙坚离大军还有不到三十步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先转身逃跑的,有一个人带动,其他人一下就全都跟着乱掉了。根本没几个人敢阻挡孙坚的冲阵,大部分的人都在互相挤撞,前呼后拥的逃跑,把后背彻底留给了孙坚军。
好歹也是上万人的队伍,这样的前后命令不统一,那还有个跑啊,孙坚军从后面赶上来,跟砍瓜切菜一样屠杀着逃跑的黄祖军。不少人一看形势不妙,立即跪地求饶,请求投降。可是兴奋过头了的孙坚军这会儿已经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误杀了不少跪在地上的荆州兵。
黄祖本来就没想赢,所以士气低迷也是正常的,但他没想到会败得这么惨,绕过邓塞,坐船回到襄阳的荆州兵马已不足千人。
ps:楚长城之前还有一条长城邓塞。楚借舅父国邓国的路北上伐申,看到邓国有一道南起襄樊,北到邓州穰东镇的土筑墙,起名“邓塞”,西防楚巴,东防强随,邓塞之间有关城,今在邓州和襄樊各有一邓塞名,因长城全部为土筑,现只有邓塞关城遗址和地名,土长城主墙已无存。楚因此受到启发,灭申后就在今方城县东北的两山夹击的台地上,仿照邓塞,建造了楚长城方城。这就是中国长城的鼻祖…邓塞。
可是黄祖虽然败于孙坚,而且败得如此之惨,刘表不仅没有降罪于黄祖,还对黄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元亲不必挂怀,下去休息吧。如果觉得过意不去,可以去组织好兵马守城,守住襄阳才是重中之重。”
第四百六十章 岘山
孙坚的攻城战可谓苦矣,五万多人围着襄阳城猛攻了两个多月,硬是为能撼动襄阳分毫。八月的最大问题就是刚刚收割完作物,粮食问题并不突出,尤其是像荆州这么富庶的地方,襄阳储存的粮食几乎够守城部队一天三顿三年消耗的,所以守城部队最大的后顾之忧没有了。黄祖现在反而心情轻松,不就是拉锯战嘛,守城的绝对占据优势,来吧,谁怕谁啊!!
刚开始的时候荆州的部队还有点儿胆战心惊,刘表下令不得出城野战,让士气着实受到了打击。尤其是黄祖刚刚打了一场败仗,士气已然不怎么样了,这个命令一下,那士气还能好?不过,时间会抹平一切,随着时光的流逝,龟缩防守对于士气的影响也就降低了。孙坚虽然勇猛,但是豫州兵也就那么回事,没有青州兵的攻城武器,何防御超强的战甲,箭射上了一样会死的,就连他们的主公孙坚也一样会负伤的。
随着守城器械的能力发挥,孙坚军在城下一筹莫展,甚至他自己的英勇表现也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孙坚的肩部负伤了,不得不撤下攻城部队,等候下一次进攻机会,而城内的黄祖知道就算是孙坚负伤了,他也不一定打得赢,所以干脆放弃了这次机会,继续死守。
因此,几天的攻城战之后,肩头缠着绷带的孙坚就只能眼看着襄阳城头的旌旗招展,却怎么样也攻不进去,黄祖率领的守军反而士气高。
自打襄阳被围的第三天,袁术就开始陆续减少军粮供应,据说是黄巾残匪在汝南一带作乱,所以袁术不得不出兵剿匪。但是黄巾贼们很狡猾,焚烧了袁术的一处囤粮地,因此,他手中的粮食也不够用了。孙坚并未对此表示出太强烈的不满,只是下令手下的士卒到襄阳周边的村镇去抢劫粮草,按他的话说:“再怎么样,我也不会让我的士卒在作战期间一天只吃两顿饭的。”
但是两军作战,周围的居民必定受到影响,孙坚的士兵抢劫起来没有界限,甚至抢到了南阳附近,新野,樊城等地更是备受**。随着孙坚士兵的抢劫,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连一些在当地躲避战乱的富人,以及一些乡绅世家也没能躲过这一劫,遭到了劫掠。不得以之下,这些士绅和老百姓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开始奔走逃避。就连离襄阳还有一段距离的江陵,都开始有人逃离了。
而这些人几乎清一色的绕过作战的襄阳,前往荒僻的扬州,有的甚至逃得更远,逃向了离作战半径更远的徐州。那里可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自打黄巾之乱起,徐州的战事就可以说是最少的,粮草储备也最充足,足以养活大批逃难的人群。
孙坚在襄阳城下呆得心烦,但是却毫无办法,攻城战本来就不是孙坚擅长的,何况襄阳城高水深呢。孙坚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襄阳城守军出城的机会,这样他才可以消灭一部分荆州守军,振奋一下士气,这样他才会有拿下襄阳的机会。如果再这样僵持下去,也许他将不得不撤回南阳。这对于孙坚来讲,是很难接受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孙坚一直没有进攻,但是他很耐心,他觉得,刘表一定不会干于这么守下去,他一定会派兵出城攻击我的部队的,而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偷营。果不其然,在忍耐了两个多月之后,襄阳城的城门终于打开了,一只三千人的队伍,悄悄地从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