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天下-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最高度地在福建、浙江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一直到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诸地界建立新的苏维埃的根据;第二,最高度地开展福建、浙江的反日运动;第三,消灭敌人后方的单个部队,特别是在福建及浙赣边境上的单个部队;第四,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去,经过闽江流域,一直到杭江铁路及安徽的南部,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分到其后方去。对于这次行动的预定计划,军委考虑:第一步是由瑞金出动,经连城之北、永安东南,到达福州、延平间之闽江地域。七军团于7日晚由瑞金出动,约12日到达连城之北,在该地域相机协同红二十四师突击连城之敌。在向永安东南前进中,应相机消灭敌人第八十师及第三师一个团在运动中的部队,并应与独九团取得联络,然后经尤溪之东,约于25日到达闽清以西的地域,并即侦察北渡。第二步是渡过闽江后,经由古田、庆元、遂昌向浙西前迸,当经过古田、屏南、寿宁时,应与福宁各属及政和游击队取得联络,并应巩固这一地区,尽可能与我闽北的部队特别是建甄河西之五十八团设法取得联络。在到达浙境后,应与我红十军保持经常的联络,8月中旬,七军团应抵杭江铁路之兰溪地域,同时应派出别动队在广大的地段上破坏敌人的铁路,并在有利的条件下,七军团得协同红十军消灭浙赣边境上的敌人;第三步是要在8月下旬,在浙江及皖南地域,创立广大的游击地区及苏维埃的根据地。你们的行动得依情况的变化由军委的电令决定之;如联络中断时,则应独立机断地行动。〃
稍顿,博古又接着补充道,〃为了配合这次行动,中央已令红九军团专程由江西东进到闽中北地区护送你们,届时,希望你们与九军团保持不断的无线电联络。〃
……
彭德怀写了一个电报给总政委转中央博古,建议:《留红五军团保卫中央苏区;集中第一、三军团和七、九两个军团,向闽浙赣边进军,依托方志敏、邵式平创建的根据地,威胁南京、上海、杭州等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区,支援十九路军发动的福建事变,推动抗日运动,破坏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计划。〃这样,可收一石数鸟之效。
周恩来也以红一方面军总部名义,致电博古、李德、项英,通报福建事变后的敌情变化,建议红三军团、红五军团迅速出动,侧击国民党军人闽部队。
遗憾的是,这些证确的建议却遭到了博古、李德的严词拒绝和指责。
博古说:〃打到外线去,打到闽浙皖赣边,这不是置中央苏区于不顾吗?瑞金还保不保了?这是脱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冒险主义!〃
李德更有〃高见。:〃蔡廷锴的福建政府是最危险的敌人,比蒋介石还坏还危险,对群众有更大的欺骗性,红军决不能支援蔡廷锴。〃
结果,**的建议被拒绝了。彭德怀的建议被拒绝了。周恩来的建议同样也被拒绝了。
……
会议结束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分别给红七军团发出作战训令和政治训令,并一再强调,抗日先遣队的主要任务是深人国民党统治区的深远后方,宣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开展游击战争,在敌人最受威胁的地方,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调动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
“你对这次任务怎么看严领受任务回来的路上,政治部主任刘英(左图)故意拉着粟裕走在后头。见政委乐少华走远了,便急不可待地问道。
粟裕(右图)皱了皱眉头,说:“要命!”
更深的话粟裕不好往下说了。他心里十分明白,在红军已经全面被动,战斗力已十分弱小,中革军委又指挥失当,而蒋介石已在军事上占有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红七军团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
1934年7月6日,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全军将士精神抖擞,戎装待发。
出征前,军团在瑞金叶坪召开誓师大会。**、周恩来等
中央领导检阅了队伍,朱总司令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我们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工农子弟兵。我们的任务就是保卫中华苏维埃政府,保卫人民的利益,保卫全民族的利益。我们用什么来保卫呢?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有全国工农大众和一切进步的爱国人士的拥护,我们手中有枪杆子,可以打击和消灭敌人;我们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与政策,动员民众起来革命,反对国民党压迫工农和屠杀人民,反对国民党打内战,反对蒋介石卖国投降,我们坚决为抗日保卫民族独立而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蒋介石军队一枪不放,把三省退让给日本帝国主义,又调集百万大军来打我们共产党、红军。蒋介石不抗日,我们红军去抗日!〃
总司令慷慨激昂的讲话,铿锵有力,激起大会雷鸣般的掌声。“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中华民族!”等口号响彻云霄。
是日晚,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披着星光,在苏区人民的依依惜别声中,告别红都瑞金,旌麾东指,踏上了新的征程。
粟裕困惑:红七军团难以完成的使命
北上皖南,迢迢千里。六千人的队伍,绵延十余里,逶迤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与此同时,中革军委命令罗炳辉等率红九军团,专程由江西石城东进到闽中北地区,护送抗日先遣队北上。
红九军团同红七军团一样,也是中央苏区红军中组建较晚的一个军团。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是一支机动部队,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对**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领会较深,运用自如,常以少数兵力牵制一个方向的大量敌人,有力地配合着兄弟部队在另一个方向取得胜利。因此,曾被周恩来誉为“战略骑兵”。
……
先行出发的红七军团,按照既定计划,部队将沿闽浙取道北上,所过之处大部分是白区。……虽然正是盛夏,田野却沉寂得像苍茫的冬日。往日根据地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竟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此情此景,寻淮洲、粟裕、刘英等几位年轻的军团领导的心情是极其复杂和沉重的。特别是粟裕,身为参谋长,似乎比谁都清楚此行的吉凶莫测。
粟裕,湖南会同人。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教导队班长。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连指导员。1928年参加了湘南暴动。同年4月,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此,粟裕加大了建立和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行列。
……
粟裕没有进过专门的军事学院学习,井冈山时期向朱、毛学打仗的经历,是他全部战争思想的起点和基础。正如粟裕自己所言:“我跟随**、朱德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
自南昌起义到赣南星火,经过两年频繁征战,不满二十二岁的粟裕,身经数十战,多次变换职务。他不仅诣熟和胜任基层军事和政治领导工作,还相当自觉地把自己担负的工作同全局联系起来,特别注意从军事战略角度理解最高指挥员的决策,从而富于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地执行了各项战斗任务。更重要的是,他这种独立思考和通观大局能力的形成,使他具备了一个指挥员出类拔苹的优秀素质。
1930年12月,粟裕升任红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不久又改任六十四师师长,参加了建立和坚持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这一时期,粟裕参加了历次反“围剿”的许多重要战役和战斗,并相继担任了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第二十师师长兼政委直至军团参谋长。
……
对于向蒋介石的腹心地区闽浙赣皖进军,宣传抗日,创建新的根据地,粟裕是有想法的。前途险恶,他不在乎,可军团几千人的命运他不能不考虑。
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红军北上抗日的口号,举起红军北上抗日的旗帜,是正确的,……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推动抗日运动的关键,是要实行政策和策略上的调整和转变,而这一点恰恰又是“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央所未能解决的。再者,在当时整个红军作战严重失利的情况下,中央苏区老根据地八万主力红军都呆不住了,却要求红七军团这支六千人的部队,深人到蒋介石国民党的闽浙赣皖腹心地区去“最高度地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更是完全脱离实际的臆想。此其一。
其二,就兵力而言,红七军团在休整朔间,虽然突击补充了两干多名新战士,加上中央派遣的一个随军工作团,全军团共约六千人。但这六千人中,非战斗人员(如军团直属的运输连、卫生队、担架队以及保卫局、供给部等)就占了两千多。
在武器装备方面,红七军团虽然在东线作战缴获甚多,但此时已全部上交,因而装备并不好。从数量来看,仅有长短枪一千多枝,一部分轻重机枪和六门迫击炮,不少战士仍然背着大刀、扛着梭镖及迷惑敌人的假枪假炮,如“机关枪”,就是用红毡包裹的涂上锅灰的毛竹管。就质量而言,也十分低劣,全军团仅有的一千多枝长短枪,一部分还缺“胳膊”少“腿”,有的甚至连“老鼠仔”(当时对扳机的俗称)都没有,而长枪又大多是些毛瑟枪、单粒快,最好的也不过是汉阳造,仅有的六门迫击炮,不仅射程短,威力不大,而且相当笨重。……仅中央交付红七军团携带的一百六十余万份宣传品就有三百八十余担,连同部队的后勤物资及炊事用具等,总共多达五百余担。……部队超负荷,行动笨重,它再也没有原来精锐了。
其三,先遣队领导核心中的状况也不能不使粟裕感到担忧。按照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保持原有的军团领导体制,决断一切政治和军事问题的是红七军团军事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军团长寻淮洲,军团政治委员乐少华,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军团参谋长粟裕及政治部主任刘英被排除在军事委员会之外。
寻淮洲,湖南浏阳人,十五岁投笔从戎,参加了贺龙领导的北伐军第二十军独立团,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1927年,调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参加了著名的秋收暴动,后随**艰苦转战井冈山。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中,机智勇敢,屡建奇功。
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十八岁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以后相继任红二十二军三十一师师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红一方面军二十一军军长,至1933年6月,升任红七军团军团长时,年仅二十二岁。因他身材瘦小,被中央苏区红军誉为“神猴子”。
寻淮洲是在艰苦的革命征战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的青年军事指挥员,然而,在当时“左”倾宗派主义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这样的“土生土长”的将领是不可能受到信任的。他虽是军团长,却没有实权,也很难有所作为。
先遣队的领导权,实际上掌握在曾洪易和乐少华两人手中。他们两人都是……是王明路线的忠实追随者。
曾洪易,(注:后成为叛徒)江西万安人。1923年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任南昌第一届团地委秘书。1925年赴苏联留学。30年代初回国,正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全党之始,是王明上台后派到赣东北的中共中央代表。
在赣东北,曾洪易伊然一副“钦差大臣”的派头,标榜自己“百分之百的正确”。积极推行宗派主义干部路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一套主张,全面否定方志敏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完全以“左”的标准来衡量赣东北的工作。
……
在赣东北省党的“一大”后,省委、省苏和红十军在组织上几乎完全处于曾洪易的控制之下,从而有助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在赣东北得以全面推行。
革命的最大危害,莫过于“左”祸。1932年3月,鄂豫皖根据地的肃反文件传到赣东北,曾洪易等大加赞赏,并于当月27日发表了《肃反宣言》。随之,赣东北的肃反严重扩大化。
……
肃反扩大化,实际上是一种革命力量的自杀,它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所起不到的作用。赣东北的群众在回忆这段惨痛的历史时,曾十分沉痛地说:“当时的肃反扩大化,起了从内部搞垮苏维埃的作用。”
人民的见解是一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