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林家工坊 >

第68部分

林家工坊-第68部分

小说: 林家工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调版《股民老张》。
“林工,今天你挺高兴,有什么好事也让大家乐一乐。”有联络组成员听见林宪天哼哼歌便喊道。
“有啥好事,一连几天睡不好觉,批你三天时间,用于睡觉。你说是不是好事。”林宪天随嘴应付到。
“就这事呀!”有人不满林宪天的应付。
“你寻思还有啥?”林宪天开始注意是那个家伙问的。
“我想是不是,林工你找到老婆了。”史忠躲在驾驶室的角落里问道。
“去你的!”林宪天抽出一段空闲,抓住史忠,一脚把他踹出驾驶室。
根据志司的估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军的军事优势在不断被我们抵消,随着后方不断的物资补充,和坑道工事、一、二线后勤储备点的修筑,在一些防线,我军的火力已经优于对方。所以志司决定在52年春发动一场攻势战役。
尼什哈基地
“这是上海产的梅林肉罐头,这是这里食品厂产的猪肉罐头。这里也是……”这天刘彭带着一大堆本地产和外地产的日杂百货,来到基地找林玉山。但是林玉山没找到,把刚刚回来的许红莲和从前线退下来的林宪天找来当评委。
“咱们的味道好像比梅林的要差了点。”吴炳吃了一口梅林的罐头,又吃了一口本地食品厂产的罐头说道。
“不仅是这肉罐头,其他罐头食品也不如梅林,糖果也不如冠生园的。好不容易找个咱们强的,结果是人家造假。”刘彭苦笑道。
“好像咱们的肉块比梅林的多。”林宪天把罐头倒在盘子里仔细翻看一遍后说道。
“这是食品厂想出的办法,既然味道胜不过,那只有加量了。”刘彭摊手说道。
“其他就没有强的地方?”许红莲拿着两件不同产地的相同商品问道。
“唯一的优势就价格和质量。现在南方那里三反五反查的的厉害,各种货物供应不稳定,不像咱们这里是老解放区,又有上面监督扶持。”刘彭很不在乎地说道。
“你们想没想过改进?”林宪天纳闷地问道:毕竟在林宪天那个时代,这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改进什么?怎么改进?厂里都有工人组织的工会监督,味道也尽量模仿梅林,就差没把配方买过来了。”刘彭很疑惑地解释道。
“还是你们的思路有问题,这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们老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只有吃灰的份。要另辟蹊径,既然这种味道我赶不上你,我在别的味道超过你。”林宪天当初工作的工厂就是这个模样。仿制,没吃透;再仿制、还没吃透;最后厂里说是一个系列的产品,实际上相互根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这棉衣是哪里做的,做工明显不行,线头一大堆。用料也不实在,轻飘飘的。”许红莲在日杂产品翻出一件冬衣翻看几遍后,说道。
“这是个人成衣店买的棉衣,我们按照分段加工的办法,利用个人成衣店生产棉衣,没想到还有人糊弄我们,这件棉衣就是他们生产的。”刘彭提起这事就生气,本意是利用给志愿军赶制冬衣的机会,刺激一下市场,结果个人成衣店就给出这种答案。
“你们监督没?”许红莲拽了拽衣服的接缝。
“那人让我们处理了。”刘彭黑着脸说道。
“还是看看咱们的蔬菜罐头和蘑菇罐头吧。”吴炳拿着两瓶开启的玻璃瓶罐头,递给刘彭。
“能直接吃吗?”刘彭接过罐头问道。
“能,都是熟的,就是里面的维生素比新鲜蔬菜少些。”吴炳乐呵呵地说道。
“那你怎么没把这些罐头送到食品厂?”刘彭尝过一口后问道。
“这是咱们这里老百姓用水果罐头瓶自己做的,做的不多,一般留在过年时吃的。”吴炳像变魔术一样,又拿出两瓶冻得结结实实地罐头,林宪天凑近一看,原来是冻西红柿。
“今年我们为前线提供了五十头大肥猪,都是三指厚膘。……”在合作社的年终大会上,戴红花的代表站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先进经验。
会后,林宪天和许红莲作为合作社的高层代表,参加了合作社举办的欢迎午宴。
“妈,你看这是几指厚的膘。”林宪天指着一盘端上来的干豆角炖猪肉问道:
许红莲比量半天说道:“三指多,四指不够。当年你姥爷去河南安阳干活,就带回一块四指厚的猪肉,后来靠(熬)油,靠(熬)老多了,最后舍不得吃,都哈喇了。”
林宪天看着一饭桌大鱼大肉,心说:“好多油呀!”
开席前,林宪天作为合作社高层代表致开席词,场面话林宪天不会说太多:“在座的各位乡亲,都是咱合作社的先进代表,今天我代表合作社,敬大家一杯。祝大家,来年多打粮食,多挣钱。剩下的就是吃好喝好,喝好吃好。”
下面代表一阵鼓掌和哄笑。
林宪天这面致完开席辞后,各桌的先进代表就开始端起盛着白高粱米的大海碗,甩开腮帮子狠吃起来。
看着各桌代表们吃饭的那股狠劲,林宪天低声对许红莲说:“妈,我看他们让我想起一件事。”
许红莲侧耳倾听。
“就像我大娘说我小时候在她家吃面条,吃冤家呐!”林宪天低声笑着说道。
许红莲瞪了一眼林宪天后说道:“这话少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九十五集 战俘问题
更新时间2010…6…17 12:39:08  字数:3374

 现在林玉山不愁人手不够了,因为中央把驻青海的部队一部调往金银滩,参加基础建设。但是林玉山很快就发现,他又需要面对在支援各地建设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文盲太多。所以林玉山又开始犯愁如何把这些人学识提高上来。
林玉山在动员大会上讲到:“我们除了要建设好金银滩,也要把自己培养成文化人,大知识分子。所以我们要扫盲,我们的近期目标是,三个月的时间里,让部队里的绝大多数战士,小学一年级毕业。中期目标是用一年时间让绝大多数战士完成初小。最后第三年高小毕业。”
于是白天正常工作,晚上技术员、部队的文化教员都要当教师,开扫盲班给战士扫盲。
同时为了加强扫盲效果,林玉山根据自身经验和部队的一些惯有做法,实施一帮一扫盲,让一个技术员负责一个班的战士。同时奖励学习突出的个人和集体。
林玉山没想到他的做法,加快了中央决定执行全国性扫盲运动的必要性。
一号登陆场完全建成后,中央叫停了林宪天的有关再建设两个登陆场的计划,具体原因就是不想在朝鲜露太多的底。同时经过一年的实战锻炼,志愿军后勤部门已经能够胜任现在的后勤任务,再加上空军装备的苏制米格15战斗机已经形成战斗力,所以在朝鲜担任后勤输送任务的林宪天撤回国内,一号登陆场的部分特别保障组成员继续驻守一号登陆场,一直朝鲜战争结束。林宪天回到家中也没闲着,很快中央把重、特、大型设备的运输任务交给林宪天来做。
看着一群从地窨子里出来的人们,排队爬上汽车后车厢,林宪天突然感觉他们好像是一群去建筑工地的民工。
“这里生活条件太差,职工宿舍还没有完全盖好,只能一部分人住地窨子。”林玉山对林宪天说道。
“不是有水泥预制件吗?”林宪天十分纳闷,过了这么长时间,住的地方还没解决。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敬业心,虽然职工宿舍的预制件都到了。但党委会决定,集中力量先把厂区建好,回头再盖职工宿舍。”林玉山虽然在党委扩大会上提出,要同步建造厂区和生活区,但绝大多数党委成员都不赞成林玉山的提议。
来到厂区,高大的房屋框架和之前低矮的地窨子构成鲜明的对比。看着来来往往的工人,林玉山对一脸凝重的林宪天说道:“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一切都是新开始,用无限的热情和汗水去建设新的国家,让自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林宪天问道。
“你知道四川的563矿场吧,等他们那头把离心机安装到位,铀矿石在他们那里经过一次提纯后,估计我们这里就可以进行后期的提纯和组装。”林玉山把工作计划简要地告诉了林宪天。
“有什么困难没?”林宪天问林玉山。
“有,但你小子解决不了。”林玉山看着和他打招呼的人员说道。
“什么问题?”林宪天也有些好奇。
“这里男的多,女的少,要解决这些人的生活问题。所以只能让中央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秘密建设中的特种工程,都要面对的问题。
林家在52年的年三十是在西藏过的,唯一让林宪天感到不适应的,还是因高原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最后实在受不了的林宪天就躲到运输艇里不出来了。
不出来是不行的,因为年三十的那顿年夜饭是在外面吃的,于是林宪天又被林玉山从运输艇里赶了出来。
“这次年夜饭绝对是西藏风格,你不去就可惜了。”林玉山推了推躺在休息室里缓气的林宪天。
“等我缓过劲的。”林宪天无奈,在金银滩感觉还不那么明显,到了许红莲这里,立刻就感觉空气中的氧气不够用,说话都嫌费力。
但你不得不佩服有身体好的,适应能力强的,像罗四柱一路上来,除了初期用些不适应,过了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糌粑、酥油茶、青稞酒、风干肉、干酪,还有不少藏式、汉式做法的牛羊肉,总之一句话,青菜、水果很少。
“林宪天,你不知道,这几桌子菜,都是用南方的水果换回来的。”许红莲一边布置着桌子,一边欣喜地念叨着。
“估计那些贵族们也没见过这么新鲜的水果吧!”林宪天抄起果盘里的一个苹果问道。
“光是香蕉,就让这些没见过市面的土豪大吃一惊。”林玉山端着一盘水果来到饭桌前。
就在林家人凑在一起聊天时,一直跟随部队修建登陆场的解放农奴,看着分发到自己手中的香蕉,直眉楞眼地不知道如何去吃。甚至有人在擦拭干净后,连皮一起吃了几口。后来又发现不对,才在战士的指导下剥皮而食。不光是香蕉,还有不少热带水果连林家人都不知道怎么吃。
这天,史忠见罗四柱在基地阅览室里,趴在一本书上作笔记,便走到他身边小声问道:“四柱子,怎么想起学习了?”
罗四柱身体颤动一下:“史忠,你吓我一跳,走路都没声。”
史忠笑着敲敲罗四柱面前几本介绍金属加工设备的书脊。
“还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上周有人叫我找几种镗床,差点没出漏子。”罗四柱心有余悸地说道。
“不会是你写错字了吧?”史忠说的事情,是基地一些人员经常犯的错误,毕竟这年头文化水平高又能让中央信得过的人很少。
“要说错字也好,至少根据读音和字形能判断出来。但我那次是人家说,我记,结果回来,没一个能对上的。”罗四柱郁闷地看着史忠。
这时阅览室的管理员走到史忠和罗四柱跟前,两人一看,便起身出门。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长长见识。”史忠在走廊里笑着问道。
“那人是标准的南方口音,你也知道我是山西人。两人说话都费劲,更别说其他了。”原来是口音闹得误会,罗四柱根据那人的口音记录的,结果记得糊里糊涂,回到基地一查,自然对不上号。
“你那算轻的。”吴炳抱着几本农技书,从两人身边经过时答话。“42年,打反扫荡,我当时所在部队的团部,基本都是老红军,南方人。跟友邻部队打电话联系协同作战,结果他们在那边说,我们在这边说,谁也听不懂。后来没招,团长找个当地的战士和他们联系,结果还是出岔子了,在说一个地名时,没听明白,差点让鬼子给包了饺子。”
“你这事我也遇到过,只是没你那么悬。”史忠一脸唏嘘地说道。
“吴经理,你这?”罗四柱看到吴炳抱着几本农技书籍。
“还不是组里的那些钉子户闹的,集中起来干活,又不听(农技人员的)指挥,现在见积极分子听咱们的话,怎么搞副业,生活越来越好,心跟猫抓似的,这不让我想办法,也保证日后听指挥了。”吴炳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
由于农业合作社搞试点,所以这里的老百姓是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按照当初林玉山在农业合作社组建时的讲话:“我们要合理、合法地发家致富。原来这里的地主,不把收上来的钱粮投入再生产,我们不这样干。我们要这里的老百姓出门,一提起小川,都伸起大拇指,说这里生活好。”
但是老百姓没见到实利前,是不信林玉山的宣言,后来事态明朗,再加上社里的积极分子都有了丰厚的回报。观风的老百姓眼红了,钉子户和钉子组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现在林宪天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能打上三年,主要原因就是战俘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也正是这一点,让林宪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