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林家工坊 >

第67部分

林家工坊-第67部分

小说: 林家工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懂不懂最好。”林宪天向史忠交代如何糊弄金日成一行。
“你这事以前是不是没少干?”史忠一听林宪天说的头头是道,便随嘴问道。
“没干过,但我有这方面的经验。对了,把敏感的设备都收起来。”林宪天神神秘秘地说道。
“知道,把旧的设备摆上,如果他们要就送给他们。”史忠临走时说道:实际这也是中央叮嘱过的,毕竟是兄弟党,该摆姿态时,必须摆姿态。
现在东线志愿军指挥员最头疼的问题,除了武器的战损消耗、粮弹消耗外,就是物资运不上去,伤员送不下来。要说李奇微手下的范弗里特也是一位很有预见的指挥官,他知道志愿军的远程火力很难和联合国军的远程火力抗衡,所以在地面保持正面压力,消耗志愿军弹药物资时,尽力用各种远程火力切断前线坑道与后方的物资人员输送联系。
这招很毒,很有效,等进入到8月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李奇微更是让李承晚的南朝鲜军在人民军和志愿军的防线上轮战。一旦发现防线薄弱点,立刻投入美军实施突破。
在战况最激烈时,志愿军一线坑道,一个班驻守的地方,往往只剩下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伤员也有不少因后送道路被敌人炮火封锁,伤员在坑道里停积送不下来,导致再次受伤或延误救治而死亡。
虽然这种正面压力一直保持到8月底,但前线一直没有出现大面积断水、断粮、断人、断物资的现象。等到9月联合国空军开始改以集中轰炸朝鲜北部咽喉部位交通线,即清川江以南的新安州、西浦、价川间铁路“三角地区”。并逐步再缩小轰炸范围,最后压缩到肃川至万城间铁路线上的里程桩“317”—“318”一公里地段及龙源里至泉洞间“29”公里处之一点上后。前线的压力反而轻松不少。
在志后最繁忙的时候,洪学智很羡慕林宪天,作为司令员的他一天忙到晚,甚至一连几天睡不上一场囫囵觉。而作为骨干运力的林宪天,到那里都能睡觉,站着睡,坐着睡,靠着睡,趴着睡,只要有睡觉的机会,林宪天肯定很快睡着。以至于林宪天专门给自己安排两个人,轮班叫醒自己,谁让运输艇就林宪天自己能开。
许红莲的高原登陆场,除了给进藏部队提供物资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充当氧气站。也正是氧气站的存在,让进藏部队把一部分医疗系统并入登陆场。一来二去,附近的农牧民都知道这里红汉人是活菩萨,能治病救人。
要说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有多少人能看得起病。边远地区不说,就是靠近城市的农村,以及城市里也有不少人是有病不看病,硬挺。有点小病自己硬挺,挺好了,算自己命硬。挺不好,挺成大病,最多找个乡村郎中来看,看好算捡条命,看不好死了,也就算一生的结束。距离医疗资源近的地区都这样,青藏高原那更是依靠个人的免疫力,想寻医找药,藏医都难寻。
那为什么附近的农牧民都知道这里能治病救人?这除了我军的一贯政策外,中央还特批了一批药品,专门用于治疗附近农牧民的疾病。于是登陆场的医疗队,对周边农牧民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义诊。
为什么不成功?因为农牧民不认可医疗队,毕竟这一带农牧民都是依靠个人的免疫力去抵抗疾病,最多是贵族请藏医和喇嘛看病。谁知道这些红汉人是好心,还是恶意。
最后当地农牧民为什么认可医疗队,那还是因为草场爆发鼠疫,许多人患病,医疗队顶着当地人的偏见,医治好了大多数病人,其中就有当地的贵族。
由于在战场上占不到便宜,美国提议重启谈判,9月朝鲜停战谈判再次开始。
在开始谈判时,中方提出它最为关心的问题,如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等。毕竟中方认为是美国先挑起的战争。
但美方不这样认为,因为联合国已经认定中国是“侵略方”。于是中央寻求苏联的帮助,要说斯大林这地缘政治玩的实在好,他在仔细认真的权衡后,认为此战结束后,中国势必要做强做大,短期无法威胁到苏联,但长期势必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为了长期考虑,必须削弱中国。所以决定不支持中方提出的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
他给中央的答复是:“联合国已经认定你们是侵略方,所以在国际舆论方面不利于我们,建议不要捆绑谈判。”
于是在的寻求苏方支持未果的情况下,中央放弃在谈判中捆绑谈判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问题。
既然这样美国自然乐意接受,只谈朝鲜问题。于是在国际话语权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利益被美苏联手卖了。
“爸,知道吗!咱们和美国谈判不谈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了。”林宪天咬着牙气哼哼地给林玉山打电话。
“还不知道,没人通知。还是那句话国家不强,要说早点拥有原子弹,美国人他也要寻思寻思。”林玉山平静地说道。
“看来是一点戏都没了。”林宪天还是不甘心。抗战胜利,没在日本登陆,没留下驻日军队。老毛子通过各种手段掠夺分割的领土,收不回来。这回国家利益还让人联手卖了,连声都吱不了。国家弱,没有言语权真窝囊、真受气。
国家利益让别人卖了,仗还要打下去,谈判还要继续谈。不为别的,为了以后。不再让别人拿你不识数。
“人要活着,就要有尊严。国家也和人一样,也要尊严。如果没有尊严国家,那就不是国家了。”林玉山在电话里开导林宪天。
“为了以后有尊严,为了以后腰杆子能硬,为了不比人家低一头。这仗咱们要打到底,直到打到对手认输为止。”这种感受不是那些整天叫嚷民主、自由的家伙能理解上去的。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只能建立在一个强盛的国家的基础上,而那些叫嚣民主、自由的家伙的民主和自由,永远要比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要低一头。
仓廪足,则知廉耻。民主自由的先决条件是有一个可御外辱、国强民富、让老百姓外不比强国国民低一头,内能环境安定,人民富裕的国家。
问题是这些条件我们都不具备,那怎么办?
甚至第一条可御外辱,我们都做不到,更别提国强民富、让老百姓外不比强国国民低一头,内能环境安定,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
只有靠自己去争取,但是我们的对手,是不会让我们过上,我们想要的富裕安定日子的,如果我们过上我们想要的日子,那他们还怎么吸我们的血呀!
所以第一条,抵御外辱。我们为此付出了百年时间。这不仅是抵御外辱,更是为了夺回我们原有的尊严。
人活脸,树活皮。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点之一。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九十四集 世界级冷枪王
更新时间2010…6…12 13:17:34  字数:3881

 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战线就这样稳定下来。志愿军也在联合国军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教练培养下,逐渐学会了这个时代的现代战争。
但是双方为了争夺谈判中的主动权,在战线上反复打起拉锯战。对此毛主席根据志愿军的“冷枪、冷炮运动”提出了“零敲碎打牛皮糖”的战术方针,要求前线部队不要在乎消灭成建制的敌人,要尽量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自此,志愿军上下就开始研究,如何让联合国军出更多的“血”。这时107毫米火箭炮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两发107毫米火箭弹的杀伤力,接近一发105毫米榴弹的杀伤力。而107火箭弹自身定向器却很灵活,可以单兵携带,也可组成多人战斗小组携带,甚至组成炮兵群。
于是作为整个志后半壁江山的运输艇,经常运输的就是这种107火箭弹和单管及多管式定向器。
“快来看,咱们的107要发威了。”运输艇上有人喊道。
只见运输艇下面的志愿军阵地,不断有人从阵地反斜面坑道里,推出一门门107毫米火箭炮。
“我的罗参谋,你估计估计这波敌人能回去多少?”林宪天装作很严肃地问罗四柱。
“我估摸下面这一个加强连,能回去一半就顶天了。上次看12门齐射,就跑了一个排回去。”罗四柱很随意地说道。
就在林宪天几人讨论能回去多少敌人时,阵地上的火箭炮群发威了。火箭炮阵地一阵烟尘飞扬,同时正面阵地瞬间落下近百发火箭弹。等正面阵地尘埃落定,残余的敌人早就跑远了。
不光是炮兵,步兵的冷枪也是打出了世界水平。由于志愿军炮兵的压制,敌人的重炮不敢抵近射击,只能组织小口径直射炮和大口径机枪,对志愿军正面阵地进行破坏。
为了反制这种破坏,志愿军的狙击手从进入阵地战开始,就不断压制联合国军的小口径直射炮和大口径机枪。
“林工,你猜今天咱们志司射手榜第一位消灭多少敌人?”史忠端着一盆泡面,找到同样在吃泡面的林宪天问道。
“八十至九十,昨天我还看战报上说,第一位是徐世祯消灭78人。”林宪天一边吸着面条,一边嘟囔着说道。
“嘿嘿,林少爷,你错了。根据今天最新的战报,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第二一四团张桃芳成了我军头号射手。成绩102人。”罗四柱一边把泡面的热水倒进自己的饭盆中,一边说道。
“张桃芳!”这个名字林宪天再熟悉不过了。那可是世界级的冷枪王,仅凭着机械瞄准具,就击毙敌人214人。
要知道同时期狙击手的成绩,都是用光学瞄准镜创造的。而他由于外部条件所限,只能利用简陋的机械瞄准具去完成,别人要用光学瞄准镜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这就是壮举。
“刚入朝的二十四军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以往报的都很少,昨天突然报上来好几个。后来一核实,你猜怎么着,原来他们皮军长说了,不过八十不让报,说要打出二十四军的气势,让对面的美国人长长记性。”负责登陆场宣传工作的干事插话道。
“他用的什么枪?”林宪天问干事。
“不知道,战报上没说。”干事无奈地说道。
事后,林宪天委托宣传干事查一下,结果让林宪天十分无语,张桃芳用的是改装过的狙击型三八步骑枪,枪栓和瞄准镜都还是柳条沟时期的产品。更令林宪天无语的是,听宣传干事说这种狙击型步骑枪在二十四军还挺受欢迎,因为这种枪是所有狙击步枪中,最短的一款,在战壕里运动时,使用十分方便,唯一缺点就是子弹少。所以后方正准备生产一批捷克式短步枪,以代替狙击型三八步骑枪。
由于各个方面都需要支持,林家一家三口相互之间,几个月都见不到面。等到年底,尼什哈基地要总结一年的工作时,林家一家三口才见了面。
这时再看林家一家三口真是大不一样,许红莲面色异常红润,就像在脸上抹了一层腮红。林玉山比以前还要黑一点,深深的黑眼圈,已经留在略微发肿的双眼上。林宪天的形象还能好些,只是一双老是睁不开的眼睛里,布满血丝。
“妈,我现在盼望放假,让我好好地睡上一天。”林宪天在会后对许红莲说道。
“放假!有假可放才行。你那头美国人不给你放假,要不你找美国国会谈谈?”林玉山跟林宪天开着玩笑说道。
“玉山,你那头建的怎么样了?”许红莲一边给林宪天捋着因睡觉压得杂乱的头发,一边问还在床上眯觉的林玉山。
“不容易,关键是人手不足。回来时,还和当地的残匪打了一仗。不过都消灭了,以后金银滩不会有残匪活动了。”林玉山的工作相当于再金银滩建立一个小型工业化城镇,这个城镇就是围绕原子弹的生产而建设的。但是要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地方凭空建立一个工业化城镇,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就是主体工程完工后,后面的配套工程和人员生活区建设也是要牵扯许多问题的。
“妈,西藏的风光怎么样?好看不?”自从许红莲去了西藏,林宪天只有打电话联系。
“如果不缺氧,也没有那么多农奴,西藏的确是个好地方。”许红莲还能好点,睡觉的时候在运输艇里睡,但是其他人员就没那么好命了,不时的高原反应,让不少人员吃尽了苦头。
“儿子,你在前线要多注意安全,遇事多长两个心眼。”许红莲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有反复地叮嘱林宪天。
“战线一稳定,是谁都没主张,不温不火不前不后,抻着牛皮糖。要问地在哪?就在你脚下,看得见,摸不着,就让你听个响。秋风吹又凉,大地一片黄,美国主力往外撤,年底要算账……”年终总结结束后,林宪天回到前线,一边开着运输艇给前线补充物资,一边哼着自己修改的跑调版《股民老张》。
“林工,今天你挺高兴,有什么好事也让大家乐一乐。”有联络组成员听见林宪天哼哼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