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1908-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粮,那可全都是自己的粮食了。这金灿灿的稻谷,简直就是自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舒心。
天色空濛,太阳从薄云后面透出一轮惨白,慵懒地照射着禁宫内苑三海一山,照射着九门五城纵横街衢两千胡同十万人家芸芸众生。
金宰阗身穿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乘上大红色的御用汽车。宝熙、胡嗣瑗两位大臣为“前引”,陈曾寿、商衍瀛为“后扈”,而陪同金宰阗坐在汽车里的,是侍从武官长张海鹏和侍从女官长蝉儿。
一群人一路上也算是浩浩荡荡,到了天坛。金宰阗在前引、后扈的簇拥下,先进入“人封红黄幔帐”内,洗手洗脸,然后由前引、后扈和陪祀官康有为、铁良、郑孝胥等人陪同到天坛敬献帛、玉、爵、牲,对上天行三跪九叩大礼。
嘟……嘟……嘟……
三声粗犷悠远嘹亮的号角过后,金鼓缓慢有节奏地擂响九遍,整个旷野透露着肃穆与威严,连一个鸟雀也没有。大队人马按一定等级秩序站立着,等待着,没有一个人稍稍动一动,连远处战马的嘴也被紧紧捆扎着,派人看管。如果说这里有所谓动的事物,那就是强劲的秋风下,来回翻卷的大旗,高高地在空中来回蹿动,显示出中华帝国旺盛的生命力。
威严而整齐的队伍前面,金宰阗虔诚地跪下,所有随行人员也跟着下跪,他对天焚香、叩首,再焚香、再叩首,又洒酒叩首,旁边分列着各种丰盛的祭品,告之以国会成立,宪法实施之事。
礼毕前往国会大厦,已改称为“国会大厦”的资政院大楼布置一新。
却说中华帝国国会,自光华元年七月,由金宰阗颁布正式召集令,至是国会议员,统已选出,会集京都,准于光华元年八月一日,行国会第一次开会礼。国会大厦乃是新筑,规模颇觉宏敞,足容千人。
大家静待开会。当由筹备国会事务局员,先行报告国会成立,参议员报到,共一百七十七人,众议员报到,共三百人,虽尚未达全数,已有大半到场,应如期行开会礼。当下高悬国旗,盛列军乐,自内阁大臣总理以下,凡所有国务大臣,尽行莅会。还有皇帝特派员,亦来襄礼。各人统至国旗下面,向国徽行三鞠躬礼。
此时金宰阗也祭天归来。国会大厦的大厅里铺着大红地毯,在北墙跟用丝帷幕装设成一个像神龛的地方,中间放一特制的高背椅,上刻有作为徽号的兰花御纹章。金宰阗换上了海陆空军大元帅正装,站在椅子前,两旁站列着宫内府大臣宝熙、侍从武官长张海鹏、侍从武官金卓、侍从女官长蝉儿、侍卫官熙仑奂和润良。
以总理大臣康有为为首的文武官员列队向皇上行三鞠躬礼,金宰阗以半躬答之。
接着推议员中年齿最长的王辏г耍偈敝飨量岽省4试疲
维中华帝国光华元年八月一日,为我正式国会第一次开院之辰。参议院众议院各议员,集礼堂,举盛典,谨为词以致其忱曰:视听自天,默定下民,亿兆有与于天下,权舆不自于今人。专制久敝,拂于民意,付托之重,乃及多士。众好众恶,多士赴之;众志众口,多士表之。张弛敛纵,为天下控;缓急疾徐,为天下枢。
兴欤废欤,安欤危欤,祸福是共,功罪之尸,能无惧哉?呜呼!多难兴邦,惕厉蒙嘏,当兹缔造,敢伸吾吁。愿我一国,制其中权,愿我五族,正其党偏。大穰旸雨,农首稷先。士乐其业,贾安其廛,无政不举,无隐不宣。章皇发越,吾言洋洋。逖听远慕,四邻我臧。旧邦新命,悠久无疆。凡百君子,孰敢怠荒?
宣读已竟,便由皇帝赍致颂词。金宰阗乃宣读颂词道:
中华帝国光华元年八月一日,我中华帝国第一次国会,正式成立,此实四千余年历史上莫大之光荣,四万万人亿万年之幸福。朕亦国民一分子,当与诸君子同深庆幸,念我中华帝国,由于四万万人民之心理所缔造,正式国会,亦本于四万万人民心理所结合。但自帝国改名,迄今一年,所谓国民直接委任之机关,事实上尚未完备。今日国会诸议员,系由国民直接选举,即系国民直接委任,从此中华帝国之实体,借以表现,统治权之运用,亦赖以圆满进行。诸君子皆识时俊杰,必能各抒谠论,为国忠谋,从此中华帝国之邦基,益加巩固,五大族人民之幸福,日见增进。同心协力,以造成至强大之中华帝国,使青天黄龙满地红国旗,常照耀于神州大陆,是固朕与诸君子所私心企祷者也。谨致颂曰:“中华帝国万岁!帝国国会万岁!”
颂词读毕,大礼告成,当天午时,金宰阗便在国会大厦设宴,款待文武官员和国会议员,一时间皆大欢喜,而这,不仅仅是国会成立,宪法正式实施的一天,也是中华民族摆脱失败的阴影,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的起点。
第三卷 日出东方 第七十八章 甲午(一)
大清光绪癸巳年,这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文璧很早就带着妻子到郊外的桃园避暑。说是桃园,其实只是一个孤立的小院落。它坐落在两山之间的一小块盆地之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从盆地中间流过,河水很浅,流动的速度也不快,到了拐弯的地方,往往就形成小水潭,由于是夏天,水潭里常常泡着村民们的水牛。河的两岸都是有着数十年树龄的垂柳,而那些放牛的牧童,也没有了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兴致,而是坐在垂柳下面钓青蛙。桃园离河岸只有三十丈,绿树环绕,环境十分清雅。
对文璧来说,这年是个幸运的年头。三个月前,他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进了北洋水师,成为经远号装甲巡洋舰上的枪炮官。现在,他的妻子已经有九个月的身孕,马上就要临盆。文家是庐陵的大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担任过右丞相的文天祥就是文璧的祖先。但文家到了文璧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如果媳妇能为自己生下一个儿子,那自己在祖宗面前,也就有了交代,不至于绝后了。
为了让产妇生产时能有一个好的环境,文璧特地带着妻子来到了这个桃树掩映下的庭院。
这里本来是文璧的祖父当年刻苦攻读的地方。这位后来考取了一甲第三名进士(也就是所谓的探花)的老人十分喜欢桃花,所以他在院子周围种的都是碧桃。碧桃是一种只开花不结果的桃树,但它的花朵却分外的绚丽。如果是春天,粉红色的桃花盛开的时候,这里的景色还要更美些,而现在,四处看去,却只有满树的桃叶和永不休止的知了刮噪而已,实在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正躺在屋门口的椅子上休息的陈萼华,却对桃叶有着特殊的好感。她是文璧的妻子,也是庐陵另一个大家族陈家的长女。文家和陈家门当户对,文璧又是忠良之后,陈萼华的父亲,十分喜欢这个璧人儿样的年轻人,最后终于选择了文璧当他的乘龙快婿。
对于父亲的选择,陈萼华并没有异议,婚后两人的感情也不错,虽然说不上是举案齐眉,但相敬如宾也还是有的。陈萼华温文有礼,在文家这个大家庭里边也很知道进退,除了喜欢戏曲之外,也没有其他特别的爱好。
三年之前,在她还没有嫁给文璧的时候,陈萼华就特别喜欢一首小曲:“桃叶桃叶儿心改变;杏叶杏叶儿想团圆;竹叶儿尖,相思害的实可叹;藤叶儿牵牵连连割不断;茶叶儿清香流落在那边;荷叶儿说藕断藕断丝不连;荷叶儿说藕断藕断丝不连。”因为这首小曲,她连带着也喜欢上了桃叶,
但这首《寄生草》,自打陈萼华嫁给文璧之后,就再也没有听过,也没有唱起过,只有在没人的时候,她才会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支湘妃竹制成的竹箫,呜呜咽咽地吹奏。
此刻,院子里面除了陈萼华,就只有文璧在。文璧虽然是个海军军官,已经有二十八岁,却面白无须,整个人就像是用白玉雕琢而成,所以有琢玉郎之称,但他过不了多久,就要成为父亲了。
陈萼华有些慵懒地躺在竹椅上,这有一点不符合四德的要求,不过她现在是孕妇,需要休息,就没有人在意她的姿势了。突然,陈萼华感到肚子不舒服,产前的阵痛终于来临了。
“啊……痛……”陈萼华终于忍不住呻吟起来,她这一呻吟不打紧,马上就引起了文璧的注意:“你怎么了,到底哪里不舒服?”
“我肚子痛,恐怕马上就要生了!”
文璧一听也着了慌,他第一次当父亲,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说道:“你等一等再生,我马上就去找人来!”
他也是被这突发的情况吓晕了头,孩子一定要生下来,你能说等就等的么?
好在陈萼华没有像丈夫一样懵懂,她忍住痛对文璧说道:“你先别着急找人,先把我搀到屋里去。”
文璧好不容易镇定下来,照陈萼华的吩咐,把她搀到内室的床上躺下来,说:“你暂时忍耐一下,我让文宝去把稳婆找来。”
文宝是文家的下人,也是文璧的跟班,离他们住的地方并不远。
陈萼华点了点头,文璧这才离去。他没有让陈萼华等多久,不一会儿,就有文家的丫环、仆妇过来伺候了。虽然丫环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仆妇们却个顶个的经验丰富,有她们的帮忙,产房里混乱的情景总算有所改善。
不多久,文宝也回来了,和他一起来的,是方圆百里内据说手最轻的稳婆。
“别慌,看我的!”这稳婆倒是个自来熟。她一到文家,马上将文璧赶出了房门,然后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女人生孩子,男人千万不能看,否则会有血光之灾的!”
等待妻子分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陈萼华腹痛开始,一直过了六个时辰,房间里面仍然没有孩子生下来的动静,文璧在外面急得团团乱转,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却一点忙也帮不上。
又过了一个时辰,房间里面方才传出来一阵小孩的哭声,文璧顾不上其它,推门而入,看见稳婆手中捧着一个圆滚滚的小孩。
“恭喜老爷,夫人给您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足有七斤重!”
文璧对着稳婆点了下头,伸手接过了自己的儿子。他摸了摸儿子的脚板心,儿子却大声地哭了起来,这声音是如此地洪亮,注定了这小孩不同寻常的命运。
“你就叫文骥远!”文璧看着自己的儿子,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而陈萼华此时虽然虚弱,脸上也显现出了美丽的笑容。这是她笑得最开心的一次,是母亲的微笑啊。
文璧并没有在家中呆多久,他很快就回到了威海卫的刘公岛。他没有料到,这一去竟成永诀。
第三卷 日出东方 第七十九章 甲午(二)
刘公岛是北洋水师的基地。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朝廷急派沈葆桢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是一个落后的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朝廷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朝廷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桢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桢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朝廷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桢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朝廷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锵(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