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恩仇录-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如果真的这样干了,他马上下令调动五十万中央军对东北军采取行动。委员长越说越火,当场写了一纸手令,交侍从室保存,说倘有这个消息报来,不必向他请求,只管执行就是。这是雨农亲眼所见。”
张学良听了,淡淡一笑,表面上声色不露,内心却受到巨大震动,同蒋介石了解他一样,他也十分了解这位契兄,知道在这种事上,蒋介石说得出做得出。如果他去了西安,五十万中央军进犯过来时,东北军是打呢还是不打?打两败俱伤,日本方面准保拍手叫好;不打,东北军退往何处,没处退!即使有地方退,中央军也必会前堵后追,必欲剿之而后快。他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是为了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如果因他张学良而使数十万军队陷于新的内战,这和兵谏初衷可是大相径庭,他将来在历史上该不该承担这一部分责任?……
戴笠走后,张学良把自己关在房里,彻夜不眠,苦苦思虑,最后作出决定,为了避免新的内战,他甘愿忍辱负重,牺牲自己的自由,不去西安。但此时已无法同朱参谋官取得联系了。他并不知道吴影子就在特别卫队当厨子。
当下,张学良一说情由,朱仁堂等人先是一呆,继而不约而同全体跪下,朱仁堂求告道:“蒋介石不讲信义,少帅若不早脱樊笼,日后,恐难保性命。而且,戴笠的话只是一种恫吓。民心所向。少帅若飞回西安,蒋介石是不敢轻易动兵的!请少帅考虑十七万东北军弟兄的意愿,考虑关外三百万同胞的深重苦难,随我们即赴西安,率领弟兄们出关抗敌!”
话音刚落,众军官一齐以额叩地,齐呼:“少帅慎重。”
张学良抢到众人面前,从朱仁堂起逐个搀扶起来。可是,军官们意向已定,搀起这个,那个早已跪下,哭求:“请少帅即赴西安。”
张学良急了,单膝跪下,抱拳作揖:“弟兄们,你们若不起来,学良就陪你们跪在这里了!”
朱仁堂等只好站起来,犹自苦劝不止。张学良目视众人,垂泪道:“国势垂危,不容再有萁豆之争!请弟兄们以大局为重,听从学良忠言。你们回去吧!”
朱仁堂跟随少帅多年,特别西安兵谏后,出生入死,东北军瓦解,因他为救少帅东来西往,死里逃生,此时一切艰辛的努力,化为泡影,悲泪扑面而来……。张学良语音已定,难以动摇,抹抹眼泪道:“我们听从少帅钧命!”
从心里流淌的泪水是抹不完的,少帅参谋话刚出口,泪如泉涌,张三贵、贺旋风等人疾声痛哭。这是男子汉悲愤的哭,像雨疾,似风鸣,撕心裂肺;像山崩似海啸,惊天动地!谁也没有想动,营救少帅的壮丽的一幕,竟会这样落下!这一场集体痛哭决不亚于二月一日之夜三十六名高级将领的哭声。
张学良再次向军官们作揖,哽咽道:“诸位弟兄为营救学良,冒险冒死,真情隆意学良当刻骨铭心,永志不忘!弟兄们,时候不早了,你们下山吧,学良送大家一程。”
张学良、赵四小姐和众人步出僧院,往山下走去。行至御书亭,朱仁堂等站下,列队向张学良致意:“请少帅留步!”
张学良和众人一一握手道别,临末一躬到地:“弟兄们善自为重!”
“少帅保重!”
众军官挥泪而别,一步一回头地往山下走去。张学良站在亭前,用深情的目光望着部属的背影,许久许久,已经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他还站在那里……
背后,赵四小姐温和的声音:“汉卿,天冷风大,您没穿大衣,回去吧?”
“嗯,回去。”
少帅转身,眼眶里滚下两行热泪。他抬起头,透过泪帘,望着雪窦寺上空的飞鸟,缓缓举步……
敢死队人员渐渐看不见了,风更大,更冷。可是他们心里凉透了,枯叶在山道上飘卷着。
朱仁堂想到兵谏之后,多少日夜的奔波,辛酸、屈辱、仇恨……往事历历在目,心中酸泪潸潸,他无法控制,也无可奈何。
他突然大喊道:“老天啊,这是为什么?!”
敢死队员们又一次热泪盈眶,张三贵劝他也劝不住。
天地茫茫,大地沉浮,东北父老乡亲姐妹遭受着日本豺狼的奸淫,掳杀,他的心在流血,无声的呼唤:抗日,抗日……统一战线,赶走日本豺狼!
朱仁堂忽然感到天地缥渺,豺狼横道,政府无能,何处是他的家?
他含泪告别了敢死队,告别了老同学张三贵。
东北军他组织少壮派杀了元老派,现在正在追捕他这个凶手,做为一名军人,应该把自己投身到战场上去。
忽然想到驻守在河南的姑父孙连仲,只有去投靠这个表亲姑父了。
一个人的价值也就在希望中忽然光亮了。
他没有回西安,而是走了河南――孙连仲集团军。
烟景如梦,以后的日子谁也不能预料,历史更无可奈何。呜呼,谁之错,谁之过……
二十三 虎落平原 兵谏残梦
二十三 分裂虎落平原兵谏残梦
作为个人,张学良已经无法在政坛上显示力量了,于是蒋介石报复的矛头又冲向杨虎成。
表面上,他把杨部的一些人员安置在陕西省政府,例如让孙蔚如主陕,让杜斌亟任秘书长,让续式甫任财政厅长,并差遣顾祝同对杨虎成甜言蜜语,拉拢言欢,似乎是在蓄意地弥缝前嫌,缓和对抗情绪。暗地里,蒋介石却以极其隐秘的方式进行布置。企图暗害杨虎成。“兵谏”刚刚过去,手段过于露骨,对蒋介石不利,因而整个阴谋是通过第三者来完成的。
一九三七年三月,中统特务头子李源溥,在南京找到当年坚守西安时因主和而被杨虎成枪毙的西安大绅褚小毖之子褚龙吟,特别进行优待,并安排陈立夫接见他,极力鼓动褚龙吟为父报仇,且把话说到这样程度:“具体事情有人替你干,只要你将来出面承认你是为父报仇就行了,别的什么你都不用管。”诸龙吟虽是一介书生,却颇有正义感,私心敬慕杨虎成在民族利益面前敢作敢为,目光深远。于是便回绝了特务。特务见他横竖不上钩,恫吓一番之后只好放他,褚龙吟在南京不能待了,逃回了陕西富平农村的故乡栖身度日。
杨虎成入陕后,曾处决过地方武装的头子甄士红。特务又千方百计寻见了甄士红的女儿甄芝彦,策动她为父报仇。甄芝彦潜至潼关,遇见了旅沪的进步学生彭毓泰,彭毓泰偶然间听得此事,良言规劝,晓以大义,甄芝彦迷途醒悟,也毅然决然地中断了阴谋活动。
处理棘手之事,蒋介石最讲究明暗两手。杭州三月,烟景如梦,蒋介石自溪口亲到了西湖边,连连向西安吹来暖风,说是他的病好了,腰也不怎么疼了,愿意与杨虎成见见面,而且认为在这样难得的季节里在西子湖边见面,彼此间最能恢复感情。蒋介石这话是开始由宋子文传达给杨虎成的,杨虎成没有在意。紧接着,顾祝同也告诉他这样的话,杨虎成忽然省悟:这就是“命令”。
三月底,杨虎成、于学忠、邓宝珊、李志刚乘飞机到了杭州,三月良辰美景,是西子湖最好的境界。会见时,蒋介石由宋美龄、宋子文、胡宗南陪着。
杨虎成先开口:“三个多月了,委员长身体好些了吧?”
“腰疼渐渐地轻了,不要紧。” 蒋介石盯住杨虎成,“我对身体上的折磨,向来很能忍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不算什么。”
胡宗南插言:“委员长这一点是绝对超人的,作为领袖,确属难能可贵。”
蒋介石止住胡宗南,说道:“我向来对人宽大,不记旧怨,以往如何待人,你们是全知道的,不必多说。但对部下过于信任,以致发生这次事故,使各方面受到损失,我身为长官,自觉不足为训。”说到这里,咽下口唾沫,正正身子,骤然间加重了语气:“张汉卿常对我说,他有老子,他跟他老子走;没有他老子了,他跟我走。他劝我搞法西斯组织,说什么‘国民若是不甘做亡国奴,非得大彻大悟、信仰领袖、拥护领袖不可,我们国民应有耐心,要给领袖一个充分试验的机会。’说的比骂的还要好听。可现在他竟如此,你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满厅里鸦雀无声,蒋介石的声音凌厉而尖刻。
“张汉卿有什么军人品格?打不过共产党,就向共产党投降;还吹牛皮要打日本,如果打不过日本,还不是要向日本投降吗?”他拍打着茶几逞威,“他的部队正在火线上牺牲,他和王以哲竟秘密跑到陕北与敌人议和,这怎么对得起部下,怎么对得起长官!王以哲身遭横祸,这是上天行罚,罪当诛之!”
宋美龄见他脾气太大,又见杨虎成半低着头,脸色很不好,忙端起盘子里的水果给各位分发,边分边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嘛,汉卿又在溪口,就是吸取教训,也可以慢慢讲嘛。”她这样一说,蒋介石的话调才渐渐缓和了些。
“张汉卿是这样一个人,虎成竟跟着他走,仔细想想,能对得起谁?幸亏还没有荒谬到底,假如说昏天黑地中不肯回头,还能有今天吗?!张汉卿这些天自我反省,已经初步认识了自己的一些错误。我认为无论哪一个人,‘知错能改即圣贤’,能认识过错就能得到原谅,也就会有他的前途,我向来这样看人的。比方说唐生智,也曾背叛我一次,可是他表示真诚悔过,我不是还照样信任吗?!这是我向来的作风……” 蒋介石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
目光下视、默不作声的杨虎成,在蒋介石说完后只说了一 句:“委员长的话,我记住了。”
第二天,蒋介石约杨虎成单独谈话。
蒋介石问:“事变解决后,中央对你的部属进行了处置,这样安置有没有不当之处?”
“没有意见。”杨虎成回答。
蒋介石又问:“经过此次事变,你在这样个环境中继续任职,情感上是否觉着有不方便的地方?”杨虎成没吭声,他马上又说:“在事变中各级人员对你是有不满情绪的。你继续任职,各方面会有些不便。不如先往欧美考察一个时期。回来再任职。出国费用由政府负担,启程的具体时间也不必规定,可以从容准备,方便的话,把谢葆贞和孩子都带出去转转……” 蒋介石这一着棋,杨虎成作过揣测,当着蒋介石的面,他只好点头应允。
从内心讲,杨虎成不愿意离开陕西,不愿意脱离十七路军。久经沙埸的战将一旦脱离了自己所凭依的部队,无异于跤龙失水。张汉卿已经是失水蛟龙了。从杭州回到西安后,虽然蒋介石已经给他下了“革职留任”的处分,他仍密切注视着华东的紧张局势。他觉得经过此次事变,蒋介石怎么也挡不住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了,一旦抗战爆发,他就会投入战场而不再出国。
四月十六日,四月三十日,蒋介石两次来电,催促杨虎成起身,十六日电是让顾祝同代为相催的,电文里有这样的话:
总之虎成如磊落态度,听命辞职,则照中正在杭所谈者,毅然行之,不应提出任何要求条件,亦以至诚。
孙蔚如、赵寿山、孔从洲等人联名给蒋介石去电报,说明杨虎成将军患高血压病,请求准杨缓行,蒋介石不许。
陕西省银行经理李维诚,带着众位高级将领联合请求宋子文、宋美龄转恳蒋介石的电文前往上海,飞行途中,过郑州时,《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也上了飞机,二人相识,闲扯起来。张季鸾问:“杨主任何时去洋?”
“尚在洽商之中。”李维诚答。
张季鸾悄声说道:“老蒋对张、杨恨之入骨,日后恐怕是凶多吉少,你老兄最好是超脱一些。”李维诚没有回答。
到了上海的第二天,李维诚在中国建设公司见到了宋子文。在西安营救蒋介石时,宋子文见了无论谁都面带微笑,和善之至;尤其对杨虎成及杨虎成身边的人,简直要作揖叩头。现在则大大不同了,摆出一副十足的官僚架子。李维诚呈上联名电文,说明了来意。宋子文看了一遍,慢吞吞地说:“这个请求没有什么好处。这对他说是维持纪律的最轻的处分,是经过研究的。他只有赶快来沪准备去洋。”
“他有些病……”
“如果有病,来上海医治也比西安强些。”
李维诚有些愤然:“这个意见我当然可以转达,但他的部属都在整理队伍,待命杀敌,不免有些难舍难分。再说,陕西人心实,他们一直相信委员长的诺言和你宋先生的保证,所以才联名,诚恳地请你转达。”
宋子文冷冷地说:“你再不要提陕西人了。委员长说过,‘陕西人野蛮透顶,过去就出过李自成、张献忠、犯上作乱有传统。’”
李维诚气得发抖:“我想亲自见见委员长。”
宋子文说:“委员长现在上海,正医治在临潼造成的牙疼、腰伤,脾气很大。我即就是委婉进言,他也决不会采纳。你最好不要去见他,增加对他的刺激。”
“那么蒋夫人呢?”
“她一个女子,哪儿管这号事?!”
离开建设公司,回到寓所,李维诚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