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哈军工传 >

第17部分

哈军工传-第17部分

小说: 哈军工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义的关,第三个关是社会主义的关。这就是三个大关。这三个大关是每个参加到革命营垒的人必须过的关,问题是有的过得去,有的过不去。”

邓小平政委的报告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讲到晚上10点多钟。操场上挂满了电灯,1万余名干部和学员静心听讲,紧张地记着笔记。不时因思想上的强烈共鸣而向邓政委报以热烈掌声。邓小平最后对学员们说:“学习以后,大家要背上背包,到大西南去!”

10月中旬,二野军大奉命组织了以徐立行为首的行军指挥班子,根据进军西南的战略部署和西南解放战争的形势,制定了三个梯队的周密行军计划。这些来自鱼米之乡又没受过苦的城市青年学生第一次随大军斜穿半个中国,经过八省的崎岖山川,全程七八千里,恰如一次“小长征”。沿途气候恶劣,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又不时会受到国民党残部和土匪的袭扰,艰苦之状,不言而喻。然而,二野军大万余健儿,一路行军,一路高歌,在漫漫征途中磨炼了钢铁意志。

1950年3月,二野军大总校全部人马进入四川重庆,这么一支大队伍在哪里安营扎寨呢?

仍兼任军大校长和政委的刘伯承征求邓小平的意见:“让军大去个好地方办学吧,歌乐山怎么样?”

“要得,让军大住在山清水秀的歌乐山和林园,学员们好静心读书嘛!”邓小平笑着点头同意。

于是,二野军大的万余人马驻扎歌乐山,校部设在林园。不久,二野军大又与西北军政大学的大部合并,改称西南军政大学。由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兼任军大校长,政委邓小平兼任军大政委,西南军区副司令员陈赓、周士第、李达兼任副校长,徐立行任教育长,刘华清任政治部主任,张衍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设五个分校(后称大队)。

1950年秋至1951年底,独臂将军余秋里政委主持学校的工作,此时西南军大奉命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简称二高步校。当时,从各部队调来了大批连、营、团级干部,使二高步校人强马壮,在余秋里的领导下,二高步校成为全军有名的好学校。

1952年春天,中央军委在酝酿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的过程中,二高步校副校长徐立行赴京参加全军院校会议,最早得知军委拟调二高步校去哈尔滨市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的消息,非常高兴,并打电话告诉在学校主持工作的张衍,鉴于军委尚没有正式下令,此时这个消息仍处于保密状态。5月,陈赓从朝鲜打来电话,要徐立行立即率人到哈尔滨看地形,选择校址,徐立行带着军务科科长肖连山和军务参谋沈清波,悄然登上东去的江轮。
 

  

  

7 全校动员 林园万里搬迁忙(2)
 
6月末的一天傍晚,二高步校教员吴兆光和刘子铎在北京前门外偶遇已经调离学校的老政委余秋里。

“怎么,你们在总政的教员训练班结束了吗?”余秋里关切地问。当时军委总政举办“历史唯物主义教员训练班”,他们俩是二高步校选送来京学习的政治教员。

吴兆光说:“7月才结束呢,我们前几天向学校领导写了学习总结,汇报我们的巨大收获。”

余秋里点点头,沉吟一下说:“好好学习吧,马上你们要有用武之地喽!中央军委决定把我们二高步校成建制调往哈尔滨,筹建军事工程学院,这是一座专门培养高级军事工程师的正规大学,你们知道中央让谁出任这所大学的院长吗?”余秋里神秘地笑笑,小声说:“陈赓!”

两位年轻人兴奋地跳起来,谁不知道常胜将军陈赓司令员呢?

临分别时,余秋里小声叮嘱他们俩:“先暂时保密哦,等学校接到正式命令后你们再说。”显然,余秋里对军委挑选了二高步校是颇感自豪的。

7月初,军委正式的命令下达后,林园沸腾起来了。二高步校毕竟是一个大单位,在重庆两年多,经过正规化的建设,请来了苏联顾问,学校又吸收不少四川籍的知识分子,多年戎马倥偬的老红军、老八路们总算有了静心办学的条件,因而热情甚高,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建国以后,战事锐减,生活安定,该成家、该添丁的干部、教员们,也喜气洋洋地忙活着小家庭,日子过得挺滋润。谁也没有想到,过了两年安稳日子,怎么突然又要打起背包,奔赴万里之外、冰天雪地的哈尔滨?

“听说哈尔滨是个冰雪的世界呢,冷极了!”

“嘿,说起来要吓死你,在外面呆久了,一摸鼻子,掉啦!一摸耳朵,也掉啦!”

“还有呢,听说夜里出外撒尿要带根棍子,一边尿,一边敲冰,要不全冻成冰棍喽!”

“我的妈哟,有那么冷吗?”

种种关于寒冷的话题在炎热的季节里飞快地流传,倒没有让人们感到一丝凉快,从来没有见过冰雪的南方人,却由这个话题引来不少忧虑。

山路上,张衍倒背着双手,沿石阶向家里走去,他走得很慢,耳际满是下午校党委扩大会议上大家发言的声音。徐立行副校长已经在北京面见陈赓院长,并参加筹委会工作,张衍代理校政委和党委书记之职,负责主持二高步校的工作。下午的会议主要是听取五个大队和校部各部门负责同志的汇报。军委命令下达后,群众中思想问题较多,南方同志怕去北方,年轻干部怕艰苦、怕打仗等,说明有人对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的意义认识不足,对献身国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的自觉性较差,尽管这是少部分人的情绪,但是必须及时引导和教育他们。而大多数干部情绪是高涨的,令人满意的。戈果和杜鸣珂两同志还反映了部分同志存在的糊涂认识,例如“军事工程就是和黄土打交道”,则应该解释之。张衍一边走一边想,不觉到了门口。

服务员抱着一岁的儿子,领着三岁的女儿迎出门来,自从爱人程倩赴京治病,两个年幼的孩子一直由服务员阿姨帮着带。张衍伸出双臂,抱过儿子亲了一下,又立即还给阿姨,匆匆进屋,女儿在身后喊“爸爸”,他也没回头。

张衍是安徽省灵璧县人,生于1917年,学生时代就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热血青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怀着满腔愤怒在学校宣传抗日,领导学潮。卢沟桥炮声一响,张衍再无心闭门读书,他和几个进步青年结伴,跋山涉水,奔赴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1937年,他参加了

八路军,组织上让他填写一张表格,那上面有一栏是“你读过什么书”,张衍如实填上《共产党宣言》,于是,他被送到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20岁的张衍还是个毛头小伙子,进了学院一看,吓了一跳,原来和他一起学习的同学中有著名的红军将领王树声和李先念等人。从马列主义学院毕业后,党组织分配他去抗大当政治教员,教马列主义课,从此,张衍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轻人总想上前线杀敌,与日本鬼子刀对刀、枪对枪地拼上一拼。身体结实的张衍也不例外,他人在课堂教书,心可常飞到抗日前线。1944年,总算有了机会,时任抗大六分校政教科科长的张衍调到八路军总部,在朱德总司令领导下工作,任前方指挥部情报处三科科长。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攻解放区,发动内战,1945年9月,国民党新八军高树勋部在邯郸火线起义,中央派张衍到起义部队去,朱总司令面授机宜,张衍和同志们出色地完成了对起义部队的教育和整编工作。他先后任民主建国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47年11月,张衍主持豫陕鄂第五军分区党政军工作,任地委副书记和军分区副政委等职。风风雨雨的军旅生活,把张衍锻炼成果敢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他身体健壮,国字形的方脸盘黝黑透红,总挂着自信的笑容,毕竟他是抗大教员出身,口才之好已闻名军中,战士们一听他的政治报告,没有不着迷的。

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邓小平把张衍找去。

“张衍同志呀,”邓小平对他说:“我不想让你带兵打仗了,要派你去办学校噢。”
 

  

  

7 全校动员 林园万里搬迁忙(3)
 
张衍说:“邓政委,我没办过学校呀,没经验,我愿意带兵啊。”

副政委张际春说:“你在抗大当过多年教员嘛,熟悉学校的工作,办学还要靠你这样的知识分子。”

邓小平吸了一口烟,沉稳地望定张衍,语气坚定地说:“我们现在挺进大别山,斗争形势十分复杂,部队急需干部,建立地方政权也急需干部。干部从哪里来?要从学校里培养出来嘛。毛主席最近要求我们做好两件事,一是办报,一是办学。现在我们想以陈赓同志办的豫陕鄂军大为基础,再组建中原军政大学,我们的刘司令员兼校长和政委,组织上决定你作为军大的主要领导之一,参加筹办工作,你抓紧准备吧。”

没有二话可说,张衍坚决服从刘邓首长的命令。1948年9月,张衍出任中原军大政治部副主任。由中原军大到二野军大,他一直负责宣传教育工作, 是刘华清的老搭档。到了重庆,他仍任政治部副主任,余秋里、刘华清调离二高步校后,他和徐立行一起,主持学校的领导工作。

张衍坐在办公桌旁,下意识地扫视着宽敞高大的房间,这栋大房子就是当年蒋介石住过的“蒋公馆”,二高步校进入林园之后,余秋里住在“林公馆”,刘华清住在“蒋公馆”,两位领导调离后,徐立行和张衍分别搬进这两栋大房子里。

“别了!蒋公馆!”张衍一笑,自己开句玩笑,忙着铺开稿纸,开始准备明天全校动员大会的报告提纲。

电话铃声响起,张衍抓起电话,是西南军区副政委王新亭打来的。

“张衍呀,军委命令下达后,干部和群众中有些什么反应啊?”王新亭单刀直入,大声问道。

“王副政委,总的来看反应是积极的,坚决拥护军委的决定,服从命令听指挥嘛。但是也有不少思想问题哩。”张衍答道。

“主要是什么思想问题呢?”

“主要是南方同志怕冷,说到了哈尔滨,鼻子要冻掉了。”

“哈哈!”王新亭在电话那头儿忍俊不禁,“那都是瞎说,你忘了吗?我们过江之前,部队里流传这样的说法:江南的蚊子比麻雀大!北方人不是也吓了一跳吗?传说不可信。不过,学校一定要做好御寒的充分准备,到了哈尔滨,天气就很快转冷了,要多想想困难哩。”

放下电话,张衍继续伏案写报告提纲,多年政治工作的经验,他知道报告一定要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由浅入深,摆事实、讲道理,切中要害,不能讲泛泛而论的空话。张衍文思快捷,不到两个小时,他已准备好了明天的报告,他站起来,想去看看孩子睡没睡,电话铃声又响起来了。

“是张衍同志吗?我是陈赓啊!”张衍刚把听筒放在耳朵边,就传来北京灵镜胡同的声音。

张衍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已经多年没有听到陈赓的声音了,记得是1942年初春,张衍在太岳军区第一次见到全军闻名的“陈胡子”司令员,他被陈赓的儒将风范深深折服了。在武乡县举行的抗大六分校开学典礼上,陈赓司令员和薄一波政委都讲了话。解放战争时,张衍在河北邯郸遇见陈赓,陈司令员见面就开个玩笑:“张衍,你现在这个样子,有点像博古同志呢!”陈赓像一团火,干部们一见了他,热情自然就高涨起来。

张衍握紧电话连忙答道:“哎呀,陈司令员呀,你好吗?我是张衍,我是张衍啊!”

陈赓在电话里照旧是轻松

幽默的口吻:“张主任呀,多年不见,有点想念呢!这一次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一块儿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徐副校长已经在北京了,你还要在重庆辛苦一段时间呢。二高步校是我们军工学院的基础之一啊,如果西南军区要从你们那儿调干部,你可千万不能同意呀!特别是师以上的干部,一个都不能放,这是中央军委定的。其他的事,比如思想动员、搬家准备,我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完成,我不多说了,重大事情,我们随时电话联系,同时注意取得西南军区的支持,你们还在军区的领导下嘛!”

听到陈赓亲切的声音,张衍的心情不禁激动起来,扼要地汇报校党委关于执行军委命令的具体工作安排,他最后说:“请司令员放心,我们二高步校的同志们一定会按着军委的决定,准时赶到哈尔滨。”

张衍在全校作了总的思想动员报告之后,校部、五个大队以及练习团又分头召开动员大会。此时余秋里政委已调到西南军区任财务部部长,他也被学校请回来,对排以上干部作动员。当时层层开大会,人人表决心,党团员带头,对思想有顾虑的同志则由干部包干,登门谈心,一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