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陈圆圆-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到郑成功,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的父亲郑芝龙,除了在郑成功抗清时担当过反派角色,其人其事恐怕就不太引人注目了。
郑芝龙本是个农家出身,18岁的时候去了日本平户。——这是日本九州的一个小岛屿,离大明和朝鲜相近,是一个通商的重要基地。在这里,除了华人,还有荷兰人、英国人等。郑芝龙到了这里形单影只,便和一个日本女人结了婚(据说是中日混血女子,父亲是中国人。),当这个女人怀上郑成功的时候,他离开日本去了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
也许是在荷兰人手底下也没什么发展前途,郑芝龙离开了荷兰人,开始了他亦盗亦商的海上生涯。有两种说法,一是从他的义父——长崎、平户侨领李旦手中接替了其产业和事业;二是投靠了大盗颜思齐,在他死后继承了其势力。无论是哪种说法,总之,郑芝龙自此以后自立门户,旧势力加新收的势力,还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这也是他名字的来由)。凭借过人的能力和便利的局势,他在海上很快就成了一方霸主。特别在被朝廷招安之后,披上一层官方的外衣,那就更加是来去无顾忌,称他为“闽海王”并不为过。
当然,郑芝龙即为闽海王,他的船队水师肯定是这海上无以伦比的。而作为主帅,他还发明了一套对付西洋人的水战战法,更是历史上能够从海上抵御西洋人大船大炮的有数中国战将之一。而他一手训练出来的郑氏水师,更为郑成功日后收复台湾、跟清廷抗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所以,要解救琉球国,依靠郑芝龙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
当我和世子尚贤抵达福州府,亮出身份,说明来意,并要求郑芝龙领兵出征时,群臣莫不唏嘘。
许久,方有人带着嘲讽的口吻道:“郑芝龙,只怕天王老子来,也不一定请得动啊!”
我不禁听得茫然:“这话怎么说?郑芝龙是何职位?”
“不过是潮漳署总兵官。”
“那就对了,他只是个小小的总兵官,本将军是奉陛下圣旨,他又岂有不听的道理?”一般情况下,还是把崇祯挂在口边比较好。
福建巡抚张肯堂,也是右佥都御史,他不禁忿忿道:“哼,我本来就不赞成招安这些海寇,这些人根本就是贼性不改,唐将军不用指望他们会为国效力的。”
我听他如此不满,一时不知该如何接口,还是另外一个陪坐的官员解释道:“朝廷本来命他率水师到辽宁松山援助宁远劲旅攻打满清鞑子,可他竟不愿前往,上上下下贿赂一圈,草草了事。”
我这才明白过来,心中也多了分担忧,本来自己仗着是京官,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地方上没有办不了的差事。看一路上这些官员的嘴脸就知道对我的重视程度了,可孰料郑芝龙根本不是这样一号人物。说到底郑芝龙不是郑成功,他怎么说也是个商人,为大明打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又怎么肯做?
张肯堂哼道:“唐将军如今只是拿着这封便宜行事的信,并未指明是非他不可。料来他更加不买帐了。”
这个张肯堂倒也直,说话不拐弯,虽然这样的语气颇像奚落我。
我只好问道:“郑芝龙有个儿子名叫郑成……名叫郑森,张大人可听说过此人?”还是先找郑成功吧,他好歹是个民族英雄,应该肯帮忙。到时由他说服他父亲岂不更好?
张肯堂看了看旁边几个官员,众人面面相觑好长时间,一起望着我,其中一人道:“他的几个儿子,有叫郑世恩、郑世荫、郑世袭的,却没听说什么郑森……”
“没有?不可能吧?”我好容易才没让手里的茶碗打翻,怎么会没有郑森?这世界上怎么会没有这位民族英雄?别告诉我,吴三桂是假的,连郑成功也要找个假的吧?
********************
我还是打算亲自去会会郑芝龙。
蔡行和尚贤不禁纳闷了:“为何一定要郑芝龙的水师?”
我自知郑芝龙的强大,更记得有记载说,他从最初的数十船发展到现在已有帆船一千艘。这样庞大的集团,不从他这里寻求帮助,还能靠福建那百十艘小舢板,已经荒废的水师不成?但这也不过心里盘算。
我对着尚贤笑道:“您觉得朝廷为何要招安郑芝龙呢?他不听朝廷号令,朝廷却并不追究,又是何原因?只因为他这海上根本无敌手,朝廷奈何他不得,这才听之任之,只要不与大明为敌便罢了。”
尚贤点点头,但忧虑并不减少:“可是,你也说他不听朝廷号令,又怎么肯助我琉球?”
他这说得是实情,我心里也没底,毕竟郑芝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也只能凭不可靠的历史经验,妄加腻想罢了。
第二章 海王出兵
在船上,我见到了郑芝龙。
一时之间,我不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亦官亦盗之人。他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满脸的沧桑和世故下,却也透出不甘寂寞、甚至是不依不饶之气。
我拱拱手,朝他行礼道:“郑大人,安好。末将对郑大人可是慕名已久了。今日得以一睹闽海王的风采,确实是不同凡响啊。”
郑芝龙冲我也抱了抱拳,许是我那声“闽海王”唤得他心花怒放,不禁开怀大笑,引我入座:“实在是抱歉啊。在下没有去见唐将军,还让你跑来见在下,实在是罪过啊。”
“郑大人客气了。您公务繁忙,这大明海上的治安都要靠您打理,末将来见您,实在是应该啊。”他仗着自己的势力,自然是要摆点架子,不把我放在眼里。我此行是有求于他,当然得对他巴结奉承到底。
郑芝龙摆摆手,笑道:“唐将军真是太客气了。不过,大家都是明白人,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唐将军来见老夫,应该不是要看看老夫那么简单吧?”
“郑大人果然好眼力。末将是奉了皇命,率兵前往援救琉球。”救国如救火,直说还是比绕来绕去好得多。
“哦?在下也风闻,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将军是琉球国的公主,看来这个传言不假了?”
我脸上一块青一块白,假亦真来真亦假,“正是。如今琉球有难,末将不能不管。遂请旨亲自援救。”
郑芝龙点点头,“可是,这又与在下何干?”
我莞尔笑道:“郑大人真会开玩笑。此事不仅与您有关,而且是大大的有关啊。郑大人的事迹,末将可听闻了不少呢。郑大人自担任海防游击以后,将这海上的刘香、李魁奇等海盗肃清,更打败过那些红毛番人(即荷兰人)!郑大人一手训练出来的水师,更是无以伦比。而说到郑大人的威名,海上各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末将听说,若在海上没有郑大人的令旗,根本行不通……”一席话说得郑芝龙高兴地眯起眼睛,啧啧品味。看来,溜须拍马的话,是谁都爱听。
我继续瞎侃道:“像郑大人这样的奇才,堪称是我大明海上的中流砥柱,好比刘备的关云长,洪武皇帝的徐达、常遇春啊。”——猛地发现自己马屁扯远了点,赶忙拉回正题:“末将不懂带兵打仗,朝中也无人熟悉海战。所以,解救琉球之事,还得靠郑大人亲自出马了。末将实在想不出比郑大人更合适的人选。”
郑芝龙虽然被我说得洋洋得意,但听到要他的水师出兵救琉球,立马还是恢复过来,不再陶醉。
他笑道:“唐大人太抬举了。只是在下年事渐高,这带兵打仗之事,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啊。”
“郑大人何必如此谦虚?您可是宝刀未老啊!”我心下暗暗焦急,不到五十就说自己老,摆明是故意推托。
郑芝龙摇摇头,不置可否。他到底在想什么?
我耐心问道:“郑大人不愿相助,可是另有隐情?您救了琉球国,我父王自会厚礼相待,而皇上亦会大行封赏。”他到底是商、是盗,就算现在是官,也逃不出名利二字,我都已经这样说了,难道他会不明白个中好处?琉球不过是个小国,要从琉球赶走为数不多的日本人,料来并非什么难事,他的水师也损伤不了多少啊。
谁知,郑芝龙还是不肯首肯。
我不禁有些不满:“郑大人,再怎么说,您也是朝廷命官,理应为朝廷、为皇上分忧啊。不是末将要掀什么风浪,这到底是圣旨,是皇命,您也不听?”
他哼吱道:“唐将军,不是我不为朝廷分忧,而是朝廷当初是如何对我的?当初我从海防游击做到这个什么劳什子的潮漳署总兵,费了多少精力?损失了多少船只?丢掉了多少兄弟的性命?!却不过换来这么个屁职位,还要每天被那些光吃饭不做事的人指手画脚,说这说那!老子现在才不愿管那些屁事,照样做自己的生意,不是我说的,朝廷那点封赏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何况现在这海上谁不听我的?又自在又不用受那些闲气,朝廷能耐我如何?”他对我倒是剖说了心里话。
闹了半天,他不是不爱名利,而是嫌名利给的太少了。商人到底是商人,如果好处太少了,纵使将他吹得天花乱坠,他也不会轻易下注的。
我心说,你在乎名利就好办。
我笑道:“原来是郑大人憋了一肚子委屈啊。那是其他人的偏见,末将可不这样看待郑大人。”
正说着,仆人移开茶水,送上了水果。
郑芝龙岔开话题道:“先不说这些。来,唐将军,尝尝这些水果。北京可吃不着呢。这都是南洋土产的。唐将军尝尝鲜。”
我一看,这面上覆着的黄灿灿的一片不就是香蕉么?是了,仔细想想,好像来到大明以后没吃过香蕉。莫非这个时候,香蕉还没有引进啊?!底下还有番茄之类,通通都是在大明不曾见过的。
我灵机一动,冲郑芝龙笑道:“郑大人小看末将了。这水果名叫香蕉。末将在琉球的时候就已经吃过。莫说这些南洋的香蕉、番茄、西瓜之类,就是西方的新鲜物事末将也见过不少。什么红毛番人、佛郎机人、巴剌西、英国人,末将在琉球的时候,却也见过。说实在的,郑大人,您是行家,应该看得出来,琉球国相对来说,是个挣那些番人钱的好地方吧!”
郑芝龙万没料到我会突然扯到这些,更没想过琉球也和洋人打过交道,愣了愣,不禁道:“这倒是所言不差。”
琉球被中国、朝鲜、日本环绕,南下是南洋诸国,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岂容怀疑?只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海上贸易黄金地段,还没有被人开垦出来罢了。就让我胡诌一把吧。
我信心满怀道:“大明自嘉靖朝以来,因避免倭寇骚扰,将沿海港口一个个都关闭了,商人们要想做海上交易,只能从明到暗,即使是郑大人您,亦不过是靠在海上暗渡成仓,其实,仔细想想实在是费力又收获颇少。相比之下,在琉球的几个港口互市贸易,正大光明,不是更好?”
郑芝龙不禁犹豫了。他虽然有着上千艘船只,是个海上霸王,可是由于明朝的政策,如今沦落到在海上收保护费度日,实在有些窝囊。在琉球贸易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北有日本和朝鲜、西边有大明,南有吕宋等南洋诸国。而且听我胡诌之下,西边来的红夷也不少。足见琉球比大明要松驰,而且如果自己救了琉球,有了再造之恩,那么什么事情不好办呢?这其中的道理,郑芝龙又岂会不明白?而且郑芝龙曾经在台湾发家致富,虽然台湾现在被荷兰人占据了,但对于这类岛屿的含金量,郑芝龙肯定是铭记在心的。
我对着郑芝龙一笑,这一笑证实他心里的想法。如果是为了利,这肯定是不错的交易!“另外,郑大人如果解救了琉球,末将愿意写表向皇上彰颂郑大人功绩。如果郑大人不嫌弃的话,福建总兵这个位置明年就是郑大人的了。”我当然不是瞎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郑芝龙绝对在崇祯朝坐到过这个职位。
无论是名和利,他想有都可以有。
郑芝龙睁大眼睛看着胸有成竹的我。
他万没料到我会这么直接。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讲究含蓄,可我居然把话说得这么明白,把利益说得赤裸裸的,郑芝龙的手指暗暗捏了几圈,忽而大笑起来,拍着桌子道:“好一个爽快的唐将军!在下就给唐将军这个面子!琉球这档事,我管定了!”
第三章 郑森何在?
郑芝龙又领着我参观了他的水师战舰。
郑家的舟师出海征战时,分为三程:首程为大船,二程为水艍船,三程为小船。江中征战,以二号中船及水艍船为头叠,一号大船为二叠;遇敌则头叠船前冲,二叠船相机赴应。海战则因海中风大浪高,可借帆樯之力,乘风冲犁,故采用大船为主力。
郑芝龙兴致勃勃地跟我讲解着,一时又说到如何选拔水师,条件是什么“能狎风涛,而耐劳苦”,能“托身寸板、跬步摇舡(船)”云云。他说得兴起,我却是听得乏味。最悲惨的是,明明是不知所云,还要忍着哈欠,装出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
终于,几声叫唤把我的瞌睡全部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父亲!”三个二十几岁、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