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给下官的么?”于谦愣了一下,答道。心里猛然间有些奇怪,不知这位完颜将军那生硬的宋话怎么变了。
“安溪于谦等将领,守土不利,丧城失地。又勾结外敌,消极避战。着令夺去官职,押入牢中候审。若有抗拒,立斩不赦,不得有误。景炎……
“什么?”于谦发觉情形不对,跳起来,转身就向士兵身后跑。
完颜敬晖双腿一磕马肚子,战马前冲几步,已杀到于谦背后,右手抡刀一拖。
噗,血一下子从王积翁的脖子间窜将起来,无头的尸体继续跑出数步,才不甘心地倒在了地上。
“弟兄们,杀呀。”雷兴在队伍中喊道。随手把一支旗花火箭放了出去。
扮做探马赤军和新附军的光复军士兵们抽出马刀,毫不客气地冲进安溪守将的队伍中。立刻响起一片绝望的哭喊。刚刚要逃走的左翼军将领被战马追上,或被砍翻,或被踏倒。
嘈杂的喊杀声从城中响起,进城的光复军与城中左翼军交上了手。几道黑烟在城中冒出,爆炸声夹杂着伤者的惨呼,传遍城内大街小巷。
弩箭横飞,刀枪闪亮,失去了主将的左翼军将士,机械地抓起武器,迎战。然后毫无抵抗力地被炸倒砍翻。习惯性地在杀戮面前逃跑,然后被追上来刺倒。
失去了首领的左翼军慌乱地跑着,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人跳进了附近民居,试图依靠院墙组织抵抗。更多的人跪倒在地上,把兵器举过了头顶。
蒲寿庚对左翼军不薄,每月的饷银能按时发放,战死者的家属还能得到重金抚恤。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城中的左翼军却也有不少顽抗者,但迎接他们的是手雷和刀枪。
一阵弩箭,一群手雷,一个冲锋,顽抗者在突如其来的恐怖攻击中,化成了一地血肉。幸存者拎着武器,面对未知的事物的巨大威力,恐惧吓跑了他们的勇气,不知道是该继续顽抗,还是跪地求饶。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勇气,人跑得快,快不过天空中飞来的手雷和弩箭。
一万多准备充分的光复军在城中追杀着五千措手不及,群龙无首的左翼军,不论是人数还是装备上,左翼军都处于劣势,战斗结局已经早已决定。
县衙门口的蒙古羊毛大旗被砍翻,一面光复军战旗慢慢地升起,在空中高高飘扬。
第十五章 凯旋而归
天空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去平贴于空中,象穿了绝美蓝色衣裙的女郎,颈间围着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道路两边已经郁郁葱葱,偶有野花或红或黄点辍其间,让单调的视野为之一亮。
望不到边的队伍,分成两列纵队向着戴云山行进着。
这次出兵收获很大,士兵们经过实战变得老练,得了一百多万两白银,永安的粮草军资也尽归光复军,顺道还破了安溪城。连招募带俘虏,光复军已从出发时的七、八千人发展到了一万三千余众。最重要的是几位将领都变得成熟了。
尽管如此,许汉青却并不觉得轻松。这只是一个开端,与元军真正的较量还远没有开始。而且光复军对新式武器的需求也是一个问题,戴云山虽然险峻保险,但只有这一处却也不够。所需军资如果全部依靠戴云山的话,就注定了光复军的作战范围十分有限,这也是困扰许汉青的原因。
看来有必要学一学解放战争时刘邓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了,再建立一个辐射范围大的根据地势在必行。许汉青这样想着。
“大人,已经到了山口,留守的众人正在迎接我们呢。”参谋周力打断了他的思绪,满脸喜色地禀告道。
“哦”许汉青勒住马,抬头观瞧。只见山口的寨山处一大群人正眺目以待,赫然竟有两个熟悉的身影。
“咦”老二和老三怎么也到了?许汉青有些惊讶。
…………………………………………………。。
“老二,老三,你们真是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呀!”应付完众人的热情问候,安排好晚上的庆功宴后,许汉青便把许汉桂,许汉文领到自己的房间内。
“小弟恭喜大哥此次旗开得胜。”许汉桂和许汉文喜气洋洋地向他说道。
“呵呵,小打小闹而已,值不得这么高兴。”许汉青笑着挥了挥手,“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和元军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呀。哦,对了,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这一路走来可安全?流求的情况怎么样了?”
许汉桂瞅着许汉文说道:“大哥您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我们兄弟两个也不敢偷懒呀,老三,还是你来说说吧。”
许汉文微微一笑,说道:“大哥,流求那边一切都好,大家都很安心,您交待的事情也开始着手实施,很有些成效。这次我和二哥送来两船硝石和硫黄,四船从安南买来的粮食,顺道来看看大哥您的。”
“恩”许汉青看着这两个兄弟,一股浓浓的亲情涌上心头。这分明是两兄弟担心自己的安全,借口来看望。
“这次来了就多待几天,正好有好东西要送给你们的。”许汉青说道。
“什么好东西?是不是望远镜?那东西好使得很呢。”许汉桂性急道。
“哈哈,好使这次就多送你两架,不过,我说的好东西可不是这个,而是火炮,称霸海上的火炮。”许汉青开怀道。
“火炮,是投石机吗?”许汉文疑惑着问道。
“不是,这火炮比投石机可厉害百倍。哦,忘了问,海船造得怎么样了?”许汉青问道。
“我们从泉州和福州招募了很多工匠,这样的船他们也是头一次造,进度比较慢,估计再有一个月才能造好,不过再造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快得多了。”许汉文赶紧解释道。
许汉青沉吟了一会儿,点头说道:“这个船便是配合刚才所说的火炮的,一回生,两回熟,什么事都是这样,这却也是急不得。这次抢的元朝银子,你们走时带走一半,多招人手,造出多多的船来,万一我在陆上坚持不下去了,有了这些船和火炮,我们也能称雄海上。”
“大哥所说极是,我们回去便抓紧,请大哥放心好了。”
“好,这样我便后顾无忧,专心与元军周旋。”许汉青高兴地说道。“走,外面恐怕都等急了,我们出去与众将喝个痛快。”
“呵呵,喝酒好,这一阵子我就没敢喝,可把我憋坏了,呆会要是喝醉了,大哥您可别笑我。”许汉桂开心地说道。
“今天高兴,你就放开量喝吧,哈哈哈”
…………………………………………………
“轰”,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午前的日光跟着暗了暗,黑烟夹着火球从炮口喷出,画出一条弧线,重重地砸进了对面的土垒。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土垒上腾起一团烟云,泥土,石块,劈里巴啦从半空中落下来。待到硝烟散尽,对面哪有什么土垒,一个巨大的豁口出现在泥地上,附近黄土被烤得漆黑。
“太厉害啦”,许汉桂低低的叫了一声,下巴几乎都掉了下来。再看众将,一个个欣喜若狂,恨不能冲过去将火炮抱起来亲上几口。
“三炮齐射。”,许青山骄傲地再次挥动令旗。
“是”,几名士兵领命发射,三条火龙窜出炮口,分别落在刚才炮弹落点的前、左、右位置上。三发炮弹几乎同时炸开,滚滚黑烟遮住了日光。
风吹过,硝烟渐散。耳朵几乎被震聋的将士们极目望去,上午还翠绿如织的对面山坡,已经被开出了方圆十丈左右的一块焦土。乱石,碎竹,湿土,杂乱地布满弹坑边,让冒着热气的弹坑看上去,更像地狱恶魔张开的大口。
“好,非常好。”许汉青高兴地夸奖道。“许涛,你的炮兵练得不错。”
“大人,此次出兵,一、三、四旅都出了风头,收获颇丰,只有我们旅留守,手下的士兵都急得乱蹦,下次可一定要带我们旅出去呀,让鞑子好好尝尝大炮的滋味。”二旅统领许涛上前抱怨道。
“呵呵,把大炮都给了你们旅,你们还不满足呀。”许汉青调侃着。
环视了一圈依然兴奋异常的众将,许汉青接着说道:“我们光复军人数增加了不少,这旅一级的编制应该能够满额了,我决定进行一下充实。”
几个旅的统领耳朵立刻竖了起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许汉青。
“嗯,把这些新附军的俘虏和新招收来的补充进四个旅中,满额后,每个旅可以进行扩编,番号就叫独立营,以后再建立师级建制吧,一个师下辖四个旅,人数暂定为一万两千人,师级长官就叫指挥吧。你们要多努力呀,谁招到的兵多,呵呵!”许汉青故意停住了话。
“好哇,好哇。”众将忙不迭地答应着。
“可是好,不过能不能扩编为师,就要看你们自己的能耐啦。”许汉青开着玩笑。“教导团再扩编一个特种营,朱玉成也升为统领,这个特种营由各旅中优秀人员补充。”
“哦,还有一件事情,近卫营暂改为骑兵旅,我们不是缴获了不少马匹吗,全部交给石勇,加紧训练。”许汉青继续说道。
“是”众将齐声应喏。
令人心潮彭湃的除了这几次的胜利,火炮的成功试射,还有的就是光复军将士身上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一支军队的斗志如此之高,支撑着将士们必胜信心的不仅仅是优势的武器,还有许汉青不断灌输的民族国家的概念,士兵们也许还没完全理解国家是什么概念,但对发到手中的守土证,还有因伤退役后三十亩地的抚恤深有感受。
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许汉青深知对于那些目不识丁的士兵来说,要让他们看到浴血奋战所能得到的,又要让他们知道曲膝投降所失去的,才能让他们无所畏惧。
第十六章 凝聚力
如何增强光复军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何使光复军能吸引那些老百姓争相来投,这个问题许汉青始终在考虑。
如果你向那些老百姓承诺,如果打跑了鞑子,你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好工作,比种地要好百倍。在当时肯定被老百姓当作疯子来看,这就是时代不同,产生的思想上的差距。大多数老百姓的梦想还停留在“三十亩地,一头牛”这样一个阶段。
虽然知道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
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许汉青感到了自己的无力和渺小,超时代的东西可以拿出来,超时代的思想却不能被接受,他只能一步步地试图去慢慢影响。
荣誉证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巴掌大的一块铜牌,刻着姓氏,名字。有这块牌者,见官不拜,地位和儒生等同。在一向重文轻武的大宋,何时有过这种好事。凭着这块牌子,退伍后还可以得到三十亩自己的土地,即使牺牲了,对于他的家属,也能得到同等的待遇,这对大部分的人,诱惑力是相当大的,这可是一个农民一生的梦想啊。
好在现在的江南被蒙古人破坏得面目全非,就象一张白纸一样,光复军多是许家的族人或是招募而来的,又少了朝廷的羁绊,所以可以让许汉青随意勾抹。
一块小小的铜牌让那些原来是宋军、新附军、农民聚集在一起,他们不再为了那个在海上漂泊的南宋行朝而战,也不再是为了那个什么虚无缈渺的忠义而战,他们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妻儿,能过上好日子,能不做四等奴隶,为自己是个男人而战。最朴实的目的却焕发出了最强大的战力。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个光复军的士兵只要身体健康,能举起石锁就行。而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许汉青也让他们的特长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会捉蛇的就让他们收集蛇毒涂抹在箭头上,会驯化野兽的就让他们训练信鸽和会追踪形迹的猎狗,一些反应机敏,能说会道的则编入了谍报组织,经过训练后,化装成道士、和尚和商人,奔赴到北元占领的各个地方,收集情报,散播谣言,制造混乱。
宣传,大力地宣传,派出的宣传队把光复军的各项政策传向占领的村村寨寨,又通过流动的人口传向远方。
光复军在许汉青全力的指挥下,象一架巨大的机器,全速地运转着。
“许大人,您所制定的这些政策与朝廷相悖,恐怕要被朝廷怪罪吧?”陈复文在这几天翻看了不少光复军的文件,现在忍不住提出疑问。
“陈先生,依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