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三国路合订本 >

第128部分

三国路合订本-第128部分

小说: 三国路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过让赵王称帝的事情,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会失控,现在赵王一旦正是称帝的话,自己恐怕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天下各种势力的围攻。另外一个方面,在自己的印象中,被授予以上这些过分荣耀的人大多不是后来篡位就是后来被诛杀,先不说是否现在赵王已经完全洞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手下的群臣和百姓对此恐怕也都充满了敌视。自己一定要在这件事情还没有既成事实之前阻止他发生。
何夔也已经发现了程玉的脸色变得不是很好,但他却不能完全理解程玉现在的想法,在他的心目中,这些都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誉了,作为臣子,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这样的殊荣有什么意见啊。可是程玉却一直不接他手中的圣旨,让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对程玉温声说:“大司马,徐公,上父,您快点谢恩接旨啊。”
程玉却伏在地上说:“如此的殊荣不是我可以接受,希望赵王可以收回成名,这些事情我会去向他解释,但是这份圣旨我却是不能接。”
现在何夔更加尴尬,他不知道程玉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难道他是想让皇帝多次恳求他,抑或是他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他现在不称圣上而叫赵王是什么意思?
程玉身后的徐庶见场面有些尴尬,忙出来打圆场——他和太史慈的兵马与程玉回师,现在一同班师会徐州:“钦差大人,既然大司马他如此谦让,这些事情我们再从长计议,现在先请您和我们一同回军营去休息一下吧。”
程玉也不想让场面太过于难看,于是也就这么谦让了几句,众人一同回到军营。一路上徐庶发现程玉的脸色一直都不善,他也能大概想到程玉心中的想法,看来看去现在军中够得上资格与程玉来讨论这些问题的也就是自己这么少数几个人了,也只有自己来劝劝他,于是悄悄凑到程玉身边,挥手示意身边的卫士都散开一点,然后对程玉说:“主公为何闷闷不喜啊?”
程玉见是他,叹了口气说:“元直,我心里想些什么你还不知道吗?现在还不到赵王称帝的时候啊,至于给我的这些封赏,简直是害我一样,真不知道徐州现在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我一定要阻止赵王称帝。”
徐庶一听却说:“主公,这件事情您千万不要阻止,再说您为什么要阻止呢?”
程玉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周遭尚有这么大的割据势力在,现在就称帝,不是成为所有人反对我们的借口吗?”
“话也不能这么说啊,主公。虽然现在外面还是有曹操刘备等人各据一方,但是即使赵王千岁不称帝的话,这些人也不会听命于我们,也不会放弃对我们的敌视态度,至于那些真心向着主公的人,就算赵王称帝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的。——毕竟每个人都有攀龙附凤的想法,虽然现在大家都可以跟在赵王身边,可是如果一旦您将当今皇帝由曹操手中救出来以后,您又准备怎么办呢?让赵王归还朝政吗?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啊,这些人都怕到时候他们所做的一切会为皇帝所仇视,包括您在内,如果当今皇帝重新掌权的话,他能容的下您吗?在您最近咄咄胜利的情况下,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只有出此下策啊。”
程玉细细的品了品徐庶说的话,越来感觉越有道理,确实,就算自己救出汉献帝以后难道就能容忍他继续做皇帝吗?到时候自己又要怎么做?起码现在的赵王称帝以后,自己控制起来会比汉献帝要强一点吧?
其实徐州之所以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果然就如同徐庶所想的一样,徐州的众官员并非都是大公无私的,他们听说程玉越打距离国都越近,恐怕再有两年一定可以打到长安去了,那个时候自己等人如果再拥立赵王的话恐怕就会成为叛逆而遗臭万年,所以还是先下手为强,等将皇帝救出来的时候,赵王已经在他的位置上坐稳了,自己的荣华也才能保住,他们又怕程玉有什么反对意见,所以才在程玉回来之前,在小赵王面前极力促成了这件事情,至于后面的对程玉的封赏,全是程玉当年安插的亲信所极力教唆出来的结果。
可是程玉似乎对这一项也很不领情:“那么元直,这九锡之类的有怎么说?我怎么感觉这似乎将我归到了奸臣的一类?”
徐庶听得哈哈一笑,不过在这种事情上,即使是他这样的身份却也不能多说一点,于是只能隐讳的说:“周公为圣人,重华也同样为圣人,九锡之礼,本不见好坏,此中分寸,自由主公掌握。”然后就不再对此置一词。
经过徐庶这么一番劝说,程玉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虽然仍然没有马上接受,但已经不再抱有十分坚定的反对意见,很快到了徐州城下。老样子,又是赵王和孔融带领满朝文武迎接出来,虽然手下人大多对小赵王说程玉不会对他称帝有一点反对,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确信,见到程玉多少有些尴尬,不敢与他照面,等回到城内以后,程玉却是一点也没有耽搁,马上进宫与赵王又研究了一遍这些事情。
出来以后,他又去拜访了以孔融为首的朝中重臣,也都大概了了解了所有徐州官员的想法,既然连孔融这样的人都被说服支持赵王称帝,程玉至此不再抱有任何的反对意见,也全力筹备赵王登基大典的事情。
神武五年夏七月,公元207年,徐州监国的赵王刘赦在朝中大臣的拥护下,在泰山设坛祭天,诏告天下,尊刘协为太上皇帝,“自己”进位为帝,改元新元,对手下的百官也多加以封赏,自此,大家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现在已经有了皇帝,他们这些人就不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人物了。
赵王这个皇帝名分坐实以后,马上就将封赏程玉的诏书也传达了下去,虽然程玉装模做样的推辞了两次,不过最后也就那么接受了,毕竟自己的目标早就定下,早晚是要当奸臣的,只要最后作个好皇帝就可以了,何必现在争这些虚名呢?于是程玉终于取代曹操成为汉朝末年的第一个大奸臣,当然这也是后话不提。
却说程玉现在最担心的是天下各处的反应,要说曹操刘备那里,他想也不要想,就算自己真的当一辈子忠臣他们也不会对自己有一点敬佩,现在他最想知道的是自己治下百姓豪强和江南孙家的反应。
其实百姓的反应已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倒不是程玉有多狂妄,而是这么多年,他已经看清了人心背向不过是生活二字而已,只要能吃饱穿暖,平民百姓又有谁会去管当皇上的是谁,如果自己愿意的话,很快就会有刘赦是天上什么什么星下凡拯救世人的各种不同版本出现,不过现在倒不着急用,以后自己还有那么一次呢。
而豪强的意见基本上和朝中的官员却是一至的,即使程玉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现在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豪强的掣肘,自己所能做的不过就是在豪强里扶植一部分比较开明比较正直的人出来,短时间之内,是不要想打他们的主意。
而江南孙家的消息却是久久不到,在以往孙策当家的年代来说,凡是有任何事情。孙家都是第一个响应的,如今换了孙权,却不知道对自己的态度如何。
让程玉这么牵肠挂肚好久,终于孙权那里的有使者到来,程玉一听大喜过望,虽然不知道是吉是凶,但判决下来总比拖着自己要强上很多,于是命令将使者请来,哪知这时身边的徐庶却对他说:“主公,这东吴使者乃是来恭贺圣上登基的,先来见主公似乎有些不妥啊。”
程玉一凛,提醒的是,自己现在还不应太过招摇,免得受到别人的诟病,于是干脆命徐庶先陪同两人入朝去见新皇帝,自己还是排到后面吧。
过了约莫两个时辰左右,徐庶才又回来见他,一见面却先对程玉说:“主公,这两个使臣您可一定要留住啊。”程玉觉得有点奇怪,怎么徐庶还会对什么人有这么大兴致吗?
经过一问才知道,这次孙权竟然派出了东吴最高规格的外交团队,两个使臣竟然是张纮华歆,却不知道孙权派出这么两个人来究竟对自己有什么企图。——再听徐庶说下去,两个人见过新皇帝以后,小皇帝哪里有什么主张,既然程玉在徐州,干脆把这个皮球给他踢了过来,“命令”他负责招待两个使臣的事情。正好程玉也想了解一下东吴对自己的看法,于是请二人书房相见。
等见过这两个人之后程玉才知道,孙权这次派人来要见的主要人物是自己,不过又有一件让他十分气愤的事情,孙权竟然公然写信向自己讨要官职,说虽然有心帮助自己但他无名无分根本无法镇住江东,希望自己可以册封他为吴侯,也就是承认他对江东的实际控制。
以程玉的脾气真想当场就发作,孙权这样做简直就是趁火打劫,而且也表现出了他的不臣之心,既然当上了吴侯,难免哪天他会想当吴王、吴大帝。可是他想发作的时候,下面的徐庶发现他状态不好,又止住了他,程玉疲惫的请两人先下去休息,然后想听听徐庶对此的看法。
徐庶当然不会建议他现在就与东吴决裂,毕竟现在新帝初立,正需要寻找几个盟友,曹操刘备两家已经成为自己眼下的敌人,如果再将孙权也推到敌人那边去,恐怕程玉自己心中的大计就无法实现了。
不过他对程玉也有一个建议希望程玉现在就开始削弱孙权的实力,并对他做好防范,免得哪一天突然翻脸被打个措手不及。
程玉想想,现在也就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当天晚上大宴群臣,顺便拉拢两位东吴的使者。虽然程玉尽量想让这次宴会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可是当程玉手下的众位名士得知孙权竟然一改孙家以前的作风,厚着脸皮向向程玉讨爵位的时候,自然就有人表示不满,于是竟然唇枪舌剑在语言上向张华两人发起攻击。
张华两个人也是毫不示弱,虽然不至于将这种交锋提高到一个什么程度上去,但也不肯堕了丝毫东吴的脸面。程玉见话锋越来越不对,慌忙阻止众人。这种必输之仗打之无益,就算能够让两个人下不来台,也无法阻止自己册封孙权的需要,反而伤了彼此的感情,还不如干脆给他来一下狠的。于是程玉尽力挽留两个人在徐州,甚至可以说是硬将两个人劫持在徐州,对于送给孙权的册封诏书,最后程玉干脆在宫中选择了一个宦官,孙权如果也想学自己尽管就让他劫持去,正好可以帮他组建自己的后宫。
虽然在孙权这里得到的消息让程玉气闷万分,但是这总比孙权公然发表反对自己檄文要强,起码短时间之内他还和自己绑在一条线上。不过这样的情况下,程玉已经无法再对江南保持着强大的信心,他也开始考虑是否要对孙家做一些防范。
战乱时代的天空没有一天是晴朗的,公元207年依旧不是风平浪静的一年,曹操经过兖州一役虽然元气大伤,对他来说也并非一点好处也没有,至少他可以将自己的全力都放到修养生息上面来。
不过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好的涵养了,益州的刘备在挫伤孙家以后,将目标放在了整个荆州上,毕竟刘备在荆州地域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人脉,如果随便放弃实在是有一点可惜。于是刘备亲自领兵出三峡,顺长江而下,又命诸葛亮带人马北上渡江,两路夹攻。
当庞统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紧张,这是他自己第一次独当一面,而要面对的却是自己求学时的伙伴,想起来自己对诸葛亮难免说心中会有一点阴影的存在,少年时候自己无论在形势分析还是军阵演绎上都要比他低上一筹,几乎差一点点就要成为自己心中的阴影,时隔多年,虽然自己受到主公和徐大哥的不少教益,但能否胜过他还多少有些疑虑,因此庞统竟然一改自己平素大胆张狂的性格,完全摆开了一副守势,在长江边设下防御阵地阻挡益州军的脚步。
刘备本身也是大将之才,做事自然十分小心,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之前也不敢太轻举妄动,在江北小心的安下营寨,等诸葛亮的到来。
庞统听说只是刘备到了,心中还稍稍安定一点,虽然刘备也是个厉害人物,但毕竟主公与他交手无数,多多少少对这个人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此人无论武艺谋略都不过是中上之姿,只要小心一些,定然不会吃什么亏,倒是可以先考虑在他身上先得点甜头,也给孔明添添乱。
虽然他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却也不敢太自作主张,因此将身边能寻觅到的人都聚集起来商量个对策。说起来也是程玉对荆州的重视,他手下的实力并非很弱,黄忠依旧留在这里,另外尚有文聘徐盛这样的大将,不过话也就是这么说,在荆州这一亩三分地上,名义上官职最高的还是文聘等荆州旧人。
这些是武将方面,至于文官他这里就更是以荆州本地人为主了,就连当初对程玉成见很深的伊籍也被留在荆州稳定地方形势,庞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