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男人-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安宁的栖身之所后长势良好,个别上一两斤的我常钓。
“不止,这塘子大,该有个四、五千斤的样子。”云家这蓄水池挖得又大又深,鱼浮头时候看起来多,其实并不拥挤。“若真养鱼,按这个水面大小,若一年出不了四万斤活鱼的话就算赔本了。”若按后世人工密集养殖的办法,草、鲢、鳙、鲫两年半池子立体混养的话,到二年鱼体长大后还能投放鲇鱼,两年半下来一亩水域的收成就在万斤上说话,若云家这几十亩的大蓄水塘子怎么能该有十多万斤的收获。
“那可不少钱。”颖低头算了算,“四、五千斤鱼,按冬天里的价钱去,也二十多贯呢。夏天就没人要了,拿回去臭。”
“想什么呢?”笑着把颖手里的鱼竿接过去,“没几个人要,你算得不对。有馆子三五个月就卖一条鱼出去,都护城河边上找钓鱼的现买新鲜的,谁跑了这老远要?”
“怎么不可以?”颖指了旁边云家几百庙荷塘道:“都是从不会到会。当年莲菜也不会吃,出产多卖不掉,如今还不是抢手了?您年上让厨子做的那几个鱼都好吃,只要办法对了也吃不出腥味。还有这虾子,妾身就觉得鲜美,不管什么吃法都好是‘
笑着摇摇头,“该挣的都挣了,十多万的家身了,这养鱼养虾的轮不到咱家操心。你还真和云家掰扯几十贯的利益,都不嫌掉价。”
“总是个话,咱家是看不上,可指望这个的人多了。”扭头喊二娘子过来,问道:“一年三十贯呢,若给你的话怎么花?”
二娘子有点发蒙,反应过来赶紧摆手道谢,“夫人您大恩大德,这该花该用的都尽够了,千万别多给,三十贯的小的不敢要,怎么都说不过去!”
颖捂嘴笑了阵,指了远处云家人,“去问问,看云家荒地还有多少没包的,能不能得几十贯看你造化了。别自己去,喊个庄户去问啊。”
“神经病,”笑着摇摇头,甩了渔线进去,把漂子拉正,“说风就是雨,这是说到鱼了。”
“就是不说鱼,妾身也打算给云家的荒地都包下来。”颖一脸坏气躺了垫子上,“明年程家的荸荠好了咱家正好引种,一来不需要挖深,费不了那些人力。二来包下来再分给佃户种,让佃户的好都落在咱家身上。云家为了让人帮他挖池子种莲菜,两年上不收地租,一期六年也收不了几个钱,哼哼,打的好算盘呢。
云丫头主意是不错,若这块地都开了荷塘,莲菜产量起来卖不掉都得折到自己手上。如今这一分包就不同了,不但不花人力物力就得了池塘,省下的钱足够建造几个藕粉作坊,往后莲菜价钱下来她还能从佃户手里便宜收购原料,两头省钱,两头赚钱。
颖借花献佛,那边荒地包下来种荸荠,一小点深度就行,不用和荷塘一般开挖那么深,一来给佃户办了福利,二来就算租期到了云家收回去还得自己挖,不但没挣了钱去,还折了好几年时间,到时候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没得一分好处。我这婆娘挺坏的,捏鼻子惩罚一下。
二娘子回来了。云家荒地还大,快五百亩上说话,想包多少就包多少。
“回去喊管家来,”颖今天兴致好,忽然想给这事情一下办了去,就西太后的模样半卧了草地上大传军令。等老管家带了几个人急乎乎杀到发现大夫人正安详地躺了草地上打盹才松了一口气,拧身就朝二娘子跺了两脚,“杀才!话都传不清楚,可吓死老汉了?”
话说得清楚,把话传到各家各户,凡是想包荒地挖池塘的都到王家来签协议,然后由王家出面给云家荒地一气包了,所有费用由王家来出。往后不管地里出产什么,王家不收钱,只按照地租的比例收出产,就算一毛不长也不会赔钱。
管家尽管听得很茫然,可连问不问,应声就去办事,对颖的决断那是百分百的信任,大夫人手里从没出过纰漏,买啥啥灵。
正和颖嘻嘻哈哈地说话,二娘子忽然跑过来禀报:“路上来几个生人。”
“生人有大惊小怪的?”王家庄子生人多了,几个作坊多少个客户,不来生人才怪。
“不象是商户,穿得讲究。”二娘子有点疑惑,“按说是有身份的人,平时这些打扮的都是来拜谢您的,可他们朝荷塘这边过来了,”说着直起身子还望了望,“还带了随从来了,赶景的一般。”
站起身看看,说不定人家来荷塘边观景致的,如今王家庄子里荷塘算是小有名气,偶尔也有过来看景踏青的文人雅士。老远小路上过来五六个人,都牵了马指指点点地迤逦前行,估计看景的,就是头前走的那个人眼熟……熟人,绕过河口的时候就看清了,李世。
赶紧放了钓竿嘱咐二娘子和颖几句,快步迎了上去。没走近隔了个荷塘就大声招呼:“李兄,李兄!”
李世也看清我,朝我挥手,给身后随从交代几声留在当地,独自一人快步过来,迎面笑道:“可是巧,可是巧。说是顺路看看景致,没想到遇见了庄主,子豪没去农学里应差啊。”
回身指指荷塘对面颖,颖正在丫鬟的搀扶下隔了荷塘遥遥给李世行礼,“大肚子快生了,小弟懒散,正好找个托词回家照料几一在,嘿嘿,这话就和李兄说,让小弟那上司知道可有罪受了。”
李世朝对面颖回了一礼,拍拍我肩膀哈哈大笑,“夫人还在那边,子豪快去照料,我这边转转就走。”
“不忙,她也是家里闷了出来透气,”见颖又坐下了,有丫鬟一旁照料,二娘子保驾,也不担心。“李兄既然来了,小弟当然要尽地主之仪,快去家里坐坐,正说才下来的好甜枣给您送风筐去呢。”
李世摆摆手,指了指几个随从,笑道:“我也是公务上跑出来的,可不敢朝家里讨扰,就荷塘边转转看看。这不进来就能看出不同,一进来果然和别处的村落大相径庭,”笑着指了指庄上的小路,“光这路都比官道上用的心思多呢,果真应了子豪的话。要想富,多修路啊。”说着顺势在草地上坐下,一脸欣喜眼前无尽的荷塘。
“李兄见笑了,”找了个草厚的地方懒散地坐了下来,“富不富的,也不是小弟一人的功劳,关键是庄户好。辛劳踏实不说,心地纯善,这教化的功劳可是朝廷的,小弟不敢专美。”
李世指我大笑,“知根知底的交情,说话还这么谨慎,子豪不愧落个八面玲珑的名号。”
“造谣,绝对是造谣。这么实诚的人哪找去?李兄可不敢听那些人妄言,最近嚼舌根的人多。”
“八面玲珑有什么不好?”李世不在意地笑笑,“说起来我还是欣赏独善其身的人,子豪能把一庄一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总比那些伸了脖子钻权附利之人好过百倍。”
“就是,您这话小弟爱听!就您一人知道小弟的想法,知己,人生难得一知己,不枉此生啊!”
第三百零三章 模式
李世这人大气,无论是说话还是表情,给人的感觉与众不同,老是淡淡的笑容,又好像什么事情都不在意,可什么事情多少都能懂点,专不专的我俩半斤八两,估计也是个万金油类。
你说莲菜,他就能估摸个亩产出来;不似那些不懂装懂的口气,总是说说问问,他不明白就问我,我不明白就现编,哥俩笑眯眯地胡侃瞎侃。说得不对他也不在意,偶尔找我话里个BUG出来两人相视大笑,都比较开心。
人与人之间交流最怕有隔阂,身份、性格、年龄、阅历、文化程度等等,这些都属于阻碍交流的因素,不是说街上随便找个人都能笑谈言欢。得碰,运气好了有那么几个说伴,运气不好一辈子都找不到适合的人说话,不是说好朋友好夫妻就能有这种缘分的。
显然李世觉得我俩有这种缘分,一幅斯文模样却健谈,坐哪说哪,走什么地方就能拉扯什么话题,围了荷塘看的时候谈莲菜、谈莲子、谈荷叶荷花,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出产的各类价值,所谓雅俗共赏。
大大的蓄水池子就谈鱼,各种各样鱼的习性,生长周期,产量,饲养方式,甚至有关于各种烹饪技巧,这咱拿手,张口就来。钓鱼爱好者嘛,连这些都不懂就是外行了。
“这么说来养鱼和养猪养羊一般的道理了?”李世显然对水产养殖的话题很感兴趣,虽然话里话外透了棒槌气息。可到底是工部官员,一说到民生大事或与此类有关的地方就来劲,总是请教我,这虚荣心啊,谁都有点是吧?
“其实和饮食习惯有关系,分地域。”可惜,手里没拿扇子。要不身形还能再潇洒点。“北方人烹不了鱼,没办法对付,总是觉得没有猪啊牛啊的好吃,其实这是个误区,鱼做好了并不比那些差,说到营养上,更有利吸收。”
“营养?”李世笑了笑,他对我这些新说辞早就习惯了,“吸引?”
“打个比方。”我左右看了看,没合适的比喻对象,“若说这人与人,除了身份、贫富上的差距外,从器官上……就是五官内脏四肢都是一样的。就好比同样的病会得在有钱人身上,也会得在穷人身上,用同样的药都能医治。”
“哦,”李世点点头,“孟子也说过这话,理通。照我说,活的时候各有各的模样,死了却都一个样子。”
左右看了看,“李兄这话可不敢外面说,小弟就是个比喻。”
李世不在意地点点头,笑道:“吃一样的粮食,喝一样的水。没有说帝王家就不吃饭的。”
大逆不道,一般来说这话就有点过界了,李世总是爱说些大逆不道的话,我得慢慢习惯。“比方,小弟比方下。其实这帝王、群臣、百姓的饭食结构各不相同。”
“哦?”
“身份不同,工种不同,消耗也不尽相同。都说武将饭量大,其实小弟观察过,就算玩命地操练,也没有庄户们的饭量大。”
李世不知道我打算说什么,听了我比喻想笑,“什么道理?”
“饮食啊,粗茶淡饭没花色,没油水,家景好点吃个锅盔而已。庄子上缴粮、麦收时候由王家出粮,庄户们放开胃口吃的时候小弟就发现这个问题了,饭量大啊,斗笠大的锅盔得吃一个半,程初的饭量也就半个而已。”
“那是,程德昭是什么身份,他一顿饭里又不是光啃了锅盔,”李世笑了,摇头道:“子豪这话可不能让庄户们听见了,人家掰了指头和你算帐,一个半锅盔才多少花销,程初一顿饭多少花销?还嫌人庄户吃得多,呵呵……”
“不是这个意思,您误会了。”摆摆手,蹲下来找了个小石子在地上写写画画,“小弟是在说农副产品的重要性,若说粮食吃得再多也不顶饱就是这意思,营养跟不上,肚里没油水,经不起饿。国家抓粮食产量是对的,但也要适宜的将农副产品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扶持。您是工部要员,想想就能明白,若一顿饭里有几块肉,有俩鸡蛋,有盘子蔬菜,谁还愿意拼了老命把锅盔当宝贝啃?”指了指远处一行下地的庄户,“王家庄子就是个例子,从前粮食丰收时候还抱怨王家收租过火,如今再没有这么多抱怨,同样的年景上家家粮食有了盈余;以前出来帮工都要粮食折算工钱,如今知道要钱要面料了。不是粮食增产的原因,是因为饭桌上农副产品多了,吃不了那么多粮食。”
李世听完仔细琢磨一会,摇摇头,“是有关系,却没有子豪说得那么夸张,受地域限制,若朝廷放开农副业的话,粮食势必减产,遇见灾荒颗粒无收的年景后果难以设想。”
“慢慢就好了,发展禽蛋业,水产养殖业还是必要的,随了农学里逐步将高产种子推广开来,存粮稳步增长的同时,有了存粮的农户中会逐渐改变一些传统饮食习惯。王家庄子就是个缩影,在不侵占良田的情况下努力搞些副业让庄户受惠,”指了指荷塘尽头的数百亩荒地,“一颗庄稼都收不了的荒地,如今不管是种植莲菜还是养鱼,效益比几千亩良田都大。莲菜前些年还是金贵东西,才两年时间就成了家常菜;鸡蛋前几年大户人家还得出门收,如今庄户们下地身上还带两颗加餐;有了鸡粪和莲菜塘里淤泥上地,庄稼比往年长得都旺。还有果园,前几年还无法耕种的荒坡,如今果实累累,千十亩果园每年百十万斤的产量小半个长安城都包住了,一文钱一斤的鲜枣如今三文钱称十斤。十冬腊月庄户都知道给黄米稀饭里撒点大枣莲子果干啥的。这些都是营养,多一口吃就少一口粮食,小弟问过了,以前壮劳力一天二斤粮食才吃个勉强,现在三天四斤粮都不到,省下的杂粮喂个猪啊牛啊的。转眼又变了油水,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