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三国随章侃 >

第5部分

三国随章侃-第5部分

小说: 三国随章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这是下一章的主角,这里就不多说了,结局是被刘表射杀之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这位也是出名的人物,他的渤海太守也是董卓任命,原因之前就说到了,之后他用盟主名义封自己为车骑将军,后来被曹操击败后病死。
第十八镇:曹操:董卓封其为骁骑校尉,(马上就跑了)而且之前曾经任过东郡太守(没就任)会盟后袁绍推荐其为奋武将军。后来表之为东郡太守,原先担任此职的桥瑁此时被刘岱所杀,他的故事也很多了。
至于那位不是诸侯的刘备,那就不用多说了。
另外此时其他的地方诸侯,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反董,结果还没和其他诸侯会合,遇到黄巾,焦和不敢与之战,使得青州黄巾横行,也没有参与会盟行动。不久病死,袁绍派遣上文说到的臧洪代之。
荆州刺史王睿本也要起兵反董,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后来是刘表代之。
冀州牧刘虞没有参与这次行动,袁绍劝其称帝被之拒绝,后来被公孙瓒杀。
益州牧刘焉已经不听中央政权号令,之后资助马腾进攻过长安,未成功,病死。
扬州刺史陈温,曾经帮曹操曹洪募过几千兵士,后来被袁术杀之。(另一说病死。)
第六章江东之虎
    (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在三国里最能打仗的是谁?假如按演义来说,那八成就是诸葛亮,至于史实来说,那应该是曹操,不过具体到某个阶段呢?比如就在这次演义写的讨伐董卓这段时期。肯定不是刘关张,虽然他们在演义中最出风头,但是在历史中他们根本就没参与,也肯定不是曹操,现在的曹操还不是以后那个可以为孙子兵法作注,写孟德新书的曹操,此时的曹操唯一一次进攻被徐荣打的连夜遁逃,募兵还遇到反叛。更不是其他诸侯了。
那这时的第一虎将为谁呢?就是这回中藏匿玉玺的江东之虎孙坚了。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有传言是孙武后裔,那就不知是否有家传的孙子兵法了,不过孙坚和其子孙策确实是三国难得的父子英雄。
孙坚十七岁时便孤身斩杀盗贼,在汉末讨贼,讨黄巾,征边关,战无不胜,确实是汉末难得的良将,不过最令其出彩的便是这次讨董。
此次讨董的关东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大都虚张声势,如大部分诸侯,或者战绩不佳,如曹操,惟有孙坚一人,不单战之,而且颇有胜绩,称这支讨董能逼得董卓迁都孙坚当为首功。
如演义中著名的温酒斩华雄,便是孙坚所为,而且这一战果还是在孙坚刚遭大败,甚至连所带的赤帻也被夺去。便是演义上一回在温酒斩华雄之前的那段,只是史实中并未言明这次胜利是华雄带队,也未说祖茂身亡。
而且之后孙坚重新集合兵力再胜,斩华雄,演义便未谈到了。为将者,胜利固然不易,然能在失败后马上集结士兵转而再战胜之就更加不容易了。因为新败之军士兵不振,往往不敢作战,甚至作战中稍一遇挫便溃败,要集合败军再战,就要为将者有过人的胆识,勇猛,而且为兵士所信任,有号召力,这都是为名将的素质。
另外演义中所说的三英战吕布胜之,史实上也无此事,到是吕布败于孙坚手里,可说孙坚此仗的风头在演义中全被刘关张兄弟抢了过去。
正因孙坚勇猛无比,所以董卓甚畏惧之,讨好于他,要求和亲,将自己女儿嫁于孙坚之子,可见董卓对之的畏惧,而孙坚拒绝之,之后董卓离开洛阳,也是孙坚第一个入洛(自然,他一直在前线。)扑灭大火,将董卓发掘的各王公贵族的坟墓掩盖。(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一事,曹操董卓都干过。)关东诸侯,最忠烈者英雄,非孙坚莫属。
但是,英雄也有自己的弱点,孙坚有将才,对朝廷忠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便是政治能力太差,第一个表现荆州刺史王睿,和孙坚一同起兵讨董,但是因为和孙坚有私怨,便逼杀之。(也是讨董诸侯的第一个自相残杀事件了,比刘岱杀桥瑁还早),此外南阳太守张咨也被其杀。第二个表现是南阳是大郡,人口百万,孙坚杀张咨,却不能控制南阳,结果被袁术做了南阳太守,反而日后粮草要依赖袁术。再如荆州刺史王睿被杀,孙坚也不能控制荆州,反被刘表控制。结果孙坚还不得不再和刘表作战,要夺回之。结果被偷袭而死(日后孙策也是如此,父子两江东英雄都死于偷袭暗杀而非沙场,不可不畏之天命。)不过日后孙策再夺江东,则也要拜孙坚在江东的声望和旧日部属了。
附:孙坚和袁家兄弟的关系
汉末乱世初始,势力最强者莫过与四世三公的袁家,关东诸侯,或为袁家旧吏,或为亲旧,袁绍夺得北方大州冀州,袁术不费吹灰之力得到户口百万的大郡南阳,假若两人联手,关东诸侯无人可挡。但是偏偏袁绍和袁术兄弟不睦,反而各结势力相互对抗,汉末群雄割据的第一阶段,称为袁氏两兄弟之争也未尝不可。而孙坚在两人对抗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孙坚起兵反董,到了南阳,将太守张咨杀死之事就颇耐人寻味,荆州刺史王睿和孙坚有私怨,但是南阳太守张咨和孙坚素无瓜葛,孙坚却引其赴酒宴上杀之,(三国志的注引也有说张咨不给军粮,孙坚忧心其断后路,所以杀之的说法)而且最关键之事是,孙坚杀张咨最大的受益人却是当时逃到南阳的袁术,孙坚之后进军的粮草还需要依赖袁术调送,不能不怀疑袁术在其中是否参与了孙坚杀张咨的事件。(当然,说袁术设计杀张咨也没有确实的证据,至于得到南阳完全可能就是袁术当时的官职最高的关系,只能说运气太好了吧。)
应该说,虽然后来争霸中袁术实在象一个无能之辈,但是在早期,袁术还是一个以侠义著称的豪杰之士,虽然不如袁绍,但是名声比其他人要大多了,(当时曹操还只能说是小字辈。)无论是否他参与了孙坚杀张咨,他和孙坚结交,而且关系甚好,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之后袁术还表孙坚为豫州刺史。
当然,也就是豫州这件事上孙坚和袁绍结仇,演义中说孙坚因为得到玉玺,而和袁绍闹翻,再遇到刘表拦路,其实并非如此。
先说说玉玺,其实玉玺此事的说法也颇为复杂,一般公认的说法是孙坚得到玉玺,但是并非为此事和袁绍翻脸,而后玉玺被袁术在称帝前从孙坚妻子中得到,而不是孙策拿来交换袁术几千人马了。之后袁术兵败,玉玺又回到中央政权手里。但是也有不同说法,比如三国志陈寿就没将此事记录其中,三国志注引中也多是吴书有记载此事,到是之后的史家大都采信此事。
袁绍与孙坚交恶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派遣周喁为豫州刺史,还夺取孙坚阳城,引起孙坚反弹,击败之。不过此事的很大缘故还是袁绍袁术两兄弟交恶,袁绍视孙坚为袁术盟友的关系。
实际上孙坚不单为袁术盟友,更好似其部属一般,刘表与孙坚交恶也是袁术令孙坚攻打刘表之故,而非是玉玺的问题,也是此战中孙坚死,而孙坚余部尽入袁术麾下。几年后,孙策借袁术兵得江东,反而和袁术交恶,在袁术败亡后得其妻子儿女,袁术女配于孙权,后孙女配于孙权子孙奋。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第七章 争霸的开始
    第七章争霸的开始
(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自董卓迁都长安后,关东联军就已经分裂,各路诸侯自相残杀,已是常事。而此章中说的袁绍谋夺冀州牧韩馥之位,更是将所有的遮羞布都揭开,关东联军彻底分裂,而群雄争霸的局面形成。
此章节基本介绍了当初的情形,但是,在具体史实尤其是细节上,却有很多偏差,例如袁绍夺冀州一事,虽然谋夺冀州的后一部分就如同演义所说一般,袁绍巧用计谋骗取韩馥交出冀州,但是,之前的铺垫却并非如此简单。当时的情形是袁绍又得到了张杨和于扶罗的支持,势力大涨,但是粮草依赖同盟的韩馥供给,而袁绍势力的扩张引起了盟友韩馥的警惕,想断其粮草,使袁军溃散,这在当时并不鲜见,如上一章所说,孙坚军队就依赖袁术供给粮草,而袁术也扣押过孙坚的供给,孙坚亲自来质问才使得供给恢复,袁绍此时也面临孙坚的局面。但是韩馥在冀州的当政并不稳定,当时的手下大将麴义就反叛之,而袁绍既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族人,又是联军盟主,众望所归,麴义便投奔了袁绍,无论这本身就是袁绍的计谋还是其他原因,韩馥在当时对于袁绍来说处于被动,而公孙瓒的入侵更加使得其内外交困,在当时情况下,作出交出冀州的决定也不让人意外了,即便他不交出,以他的才能,冀州也迟早是他人之物。
所以说,假如没有当时的压力,韩馥断不会因为谋士的几句话便交出冀州的。
再如公孙瓒和袁绍一事,演义中将两人冲突描述为袁绍先是阴谋和公孙瓒夺取冀州然后又背盟暗杀公孙越。乍一看好似都是袁绍的错,其实两人的冲突却并非如此简单。
两人的冲突首先是缘于公孙瓒和幽州牧刘虞的冲突,两人同为幽州两大势力,内部却不和谐,而刘虞和袁绍交情颇好,袁绍一度谋划刘虞为帝,虽然刘虞拒绝,但是也保持着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刘虞之子刘和本来在长安做侍中,得到天子旨意逃出,想通知刘虞派兵迎接,途经袁术处,被扣押,袁术令其为书给他的父亲,而刘虞得到消息后派出数千骑兵,但是遭到公孙瓒的反对,而公孙瓒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不想得罪袁术,派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演义中的公孙越去袁术处,并唆使袁术扣押刘和还有其带领的军队。(之后刘和逃出去了袁绍处,在刘虞被公孙瓒杀死后兴兵复仇。)这不但使刘虞和公孙瓒的关系大大恶化,还导致了另一个结局,就是公孙越之死。
当然,公孙越之死并非如演义那样是在途中被暗杀,更不是有一个人大喊“我乃董丞相家将”这样戏剧性场面,而是在战事中被流箭所杀。(这到是和演义一致)而此战事就是上一章说到的孙坚与袁绍交恶的一事,也就是孙坚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袁绍却派了周昂来统领豫州,并夺了孙坚的阳城。也就是在孙坚攻打阳城一役中,受袁术派遣协助的公孙越被流箭射死。而公孙瓒把这笔帐算到了袁绍头上,出兵冀州,冀州许多地方归顺公孙瓒。袁绍恐惧之下,将自己拥有的渤海太守印送给公孙瓒从弟公孙范,希望公孙范能牵制公孙瓒,却不料公孙范得到实权后将自己的军队支援公孙瓒,一时局势大乱,袁绍才出兵,有了界桥一战。
界桥一战,演义中为了突显刘关张三兄弟和赵云,尤其是赵云的出场,将结局改成打和。但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如此,确实当时刘备和赵云很可能已经加入了公孙瓒阵营,但是在界桥一战中是否出战不得而知,更不用说改变局面了。(考虑到刘备在公孙瓒与袁绍的对峙中颇有战功,或许在其他战役中有所斩获,但是界桥一战没有记载。)界桥一战也是以麴义率军大胜公孙瓒告终,演义中界桥之战的前半段是史实,而在赵云出现的后半段就子虚乌有,更不用说麴义被赵云杀死了。(麴义是在之后被袁绍杀死。)
界桥一战后,公孙瓒和袁绍对峙数载,虽然互有征战,但是袁绍在忙于对黑山贼的讨伐,而公孙瓒也陷于与刘虞的争斗中,所以北方局势一度平缓下来。
当时的局势之前也说到,可以看作袁绍袁术两兄弟之争,他们的争斗自然不是如演义所说因为千匹马的关系,而是为了对袁家当家权的争斗,正因为如此,袁绍在得知袁术在对公孙瓒信中称袁绍不是袁家后代如此愤怒。自关东联军解散后,袁术坐拥富饶的南阳,其野心大大膨胀,对袁绍立刘虞为帝之事大为阻挠,之后相互结援争斗。对应袁术和公孙瓒的联合,袁绍的对策是与荆州刘表联合,刘表身为荆州刺史,自上任初始便受到袁术的压力,刚刚稳定下来,而袁术派遣孙坚攻打荆州,但是孙坚被刘表设伏射死后,袁术对荆州便无能为力了。(袁家两兄弟之争,最得利的莫过于曹操,曹操自得兖州后对外扩展的地盘不是夺自袁术便是袁术盟友陶谦吕布之手,可如此说,袁绍本利用曹操作为自己的打手对付袁术,没想这个自己养大的打手得了便宜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
一时间,关东的几大主要势力,袁绍和公孙瓒在北方对峙,袁术和刘表在南方对峙。而兖州的刘岱投向了袁绍,徐州的陶谦倾于袁术,而日后的主角曹操刘备就要得到正式的舞台。但是此时,关中却发生了巨变。
第八章 从美女貂禅说起
    第八章从美女貂禅说起
(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