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龙腾虎跃凤飞舞 >

第17部分

龙腾虎跃凤飞舞-第17部分

小说: 龙腾虎跃凤飞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噶尔见猎心喜,急忙打马上前,也不管后面士卒跟没跟上,远远便冲着吴安大叫:“喂,那个拿斧的大汉,有没有胆子与老子较量一番?”
吴安听了虽然也是满脸兴奋,却不答话,而是看着吴襄,询问吴襄的意思。
吴襄见对方有二百余人,而自己只有五十人,如果群斗恐怕不是对手,没想到敌将竟想与吴安单挑,正好看看对方实力如何,当然不会阻拦。没等吴襄说话,那敌将又大声道:“你放心,只有我们两人,生死各安天命,如果你害怕那就算了。”
吴襄冲吴安点点头,吴安一见吴襄答应了,裂开了大嘴一笑,道:“三哥,你放心,我一定将这家伙的脑袋拿回来。”说完打马冲了上去。
吴襄却不放心的道:“一切小心,千万不可大意。”也不知吴安听没听见。
两队人马都在距街口百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将街中心留给了嗓噶尔和吴安两人。
两人骑马相距十几米的地方站立,相对而视,也不说话,只是死死盯着对方,沉默了片刻,两人猛的一夹跨下战马,战马领会主人意图,嘶鸣的冲了上去。
只听一声巨响,两人三斧狠狠的碰在了一起,火花四溅,却是不分上下,跨下战马也被两人的巨力震得后退了几步。两人在心里都暗暗佩服对方,可是更想将对方击倒,让对方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没有停顿,两人马上又催战马再次冲了上来,几十斤重的大斧在两人手中仿佛稻草一般,挥洒自如,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双方士卒纷纷给自己主将加油助威,现场喧闹一片。
城门上的杜松远远看到街心的战斗,而且看到对方人数明显多过吴襄等人,放心不下,忙命手下一名副千户带二百人上去支援,并将吴襄留在城门上的几十名没有受伤的士卒也带了过去。
场中两人却正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每一次交锋都是实打实的硬磕,巨大的响场震得周围的士卒只觉心神不宁,气血翻腾。要按实力来说本来是桑噶尔略胜一筹,毕竟他二十多岁正是好年纪,身体、力量都正在颠锋时刻。而吴安却还年轻,还有上涨的空间,如果是几年后两人相遇,恐怕才真的是一场龙争虎斗。
不过今天吴安却是占了许多便宜,桑噶尔先是强劈吊桥,后来又在城门洞血战半天,虽然歇了一会,可气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最大的原因还是他的另一只大斧还挂在城墙上,一直没有时间取下来,使他十层的本事只能发挥七八层左右,这才与吴安拼了个不相上下。
吴安却是得理不饶人,两柄大斧如两只出水的乌龙一般,上下翻飞,斧斧不离桑噶尔要害之处,桑噶尔只能用一只巨斧左挡右拦,勉强招架,两人以往都是以力取胜,今日也不例外,吴安右手大斧一轮照准桑噶尔劲部带着劲风狠命劈下,桑噶尔连忙招架,将吴安大斧拦在外边,可吴安左手的大斧又照准桑噶尔胸部杀来,桑噶尔刚才已经被吴安一斧劈得手臂发麻,惟恐一只手不足以阻住这一斧,忙用左手抵住斧后,双手用力才将这两斧悉数拦下,并顺势手臂一挥,大斧直奔吴安胸膛。
第三十九章 奉命出击(四)
    吴安这两斧劈完,表面是占尽上锋,可他也不好受,两只手臂都酸麻难耐,全凭一股毅力才拿住双斧,见桑噶尔大斧劈来,只好用稍好一些的右手拦了上去,两只巨斧碰在一起,又是一声巨响,两人都只觉右臂仿佛不是自己的一般,手中巨斧再也拿不住了,“哐当”一声两只巨斧同时落在了地上。
只看得周围士卒都惊呆了,桑噶尔和吴安也是一楞。还是桑噶尔战场经验丰富一些,首先清醒过来,自己手中没有兵器可对说方却还手持一斧,自己如何招架?一勒马缰,打马便向阵中逃去。吴安一见桑噶尔逃跑,当然不肯放过,立即打马赶了上去,高举手中的巨斧要取桑噶性命。
只可惜吴安起步慢了一些,两马一直保持着十米左右的距离,却怎么也赶不上,眼见前面的鞑靼骑兵已经接应了上来,吴安一咬牙,使尽全身力气,将手中巨斧向桑噶尔身后抛了出去。巨斧带着风声直奔桑噶后心飞来。桑噶在马上也听到了风声,知道不好,忙一个蹬里藏身,他虽然躲过了巨斧,可飞驰的战马却没躲过去,一斧正劈在战马背上,战马长嘶一声,背着大斧又跑了几米,最后轰然倒在地上,藏在马下的桑噶尔也被甩了出去,一直翻滚了七八米,最后撞在街边的民居上才停了下来。
此时的吴安也停下战马,眼见桑噶尔虽然受伤不轻,但总归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不由有些懊恼,却也是无可耐何,只能眼看其亲兵将其救起。吴安因为手中再无兵器,也不敢上前,缓缓退了回去。
而原本在他身后的吴襄等人也已经打马杀了上来,鞑靼骑兵因为主将受伤,再无战意,并不与吴襄交锋,吴襄正想杀上去时,却见从兴隆街西面又赶过来大批人马,领头的却是奉命撤回的齐赛诺延。
吴襄见对方人多势众,也不敢再战,率领部下缓缓撤回了横军街南段,遥遥与齐赛诺延相对峙。
齐赛诺延问明了情况后,面对已经伤了己方两员大将的吴襄等人也不敢大意,先是命人将桑噶尔送到毛剌关下救治,他自己却带军在街头掩护其余士卒撤退。
吴襄等人眼见几千名鞑靼骑兵带着许多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并驱赶着近千名普通百姓撤到毛剌关下,却不敢上前。听着那些百姓的哭喊声,吴襄等人心中也不好受,他们知道这些人如果被带回草原只能被当作奴隶,在鞑靼眼中恐怕连匹战马都还不及。
这时杜松也传来命令,只要对方不进攻,就不要与其交战,要保留有生力量,防止鞑靼骑兵 的最后反扑,只要最后能守住这毛剌关城就算胜利。
吴襄虽有心上去救援那些可怜的百姓,可一方面不敢违背将令,另一方面自己实力薄弱,不是敌方对手,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大明百姓仿佛牲口一样被鞑靼骑兵赶到校场中。
林丹汗站在城关手持马鞭正向身边的将领指点关下景物,忽听得手下来报,桑噶尔也被明军将领打伤的消息,大吃一惊,手一颤,连马鞭也掉到了关城之下。忙问详细情形,听报后更是连道:“大明有如此英杰,何时是我鞑靼出头之日?”说完叫传令兵分头传令,命各部不得再轻启战端,加紧撤退。
半个时辰后,鞑靼各部已经基本退回到关城之下,只有齐赛诺延还率部与大明士卒对峙,掩护各部。
林丹汗见各部已都回到关下,站在城关之上,看着纷乱的城内,又向远处眺望了半天,心中感慨万千,暗叹大明有如此勇士,手下两员虎将先后受伤,而帐下随自己前来的万余骑兵到此时已经死伤大半,看来此次还不是时机,仅能掠夺一番,却不能长期占领这大好河山,不过他也暗下决心,将来一定会率骑兵再次回到这里,将这一切都踩在脚下。
之后他才下令全军依次撤退。他自己先带人撤出了关城,然后是色本率人押着掠来的财物及大明百姓跟在后面。他们已全部撤出关城后,齐赛诺延也紧跟其后撤出了关城。
吴襄等人就紧跟着齐赛诺延,当齐赛诺延全军撤出后,他们才再次登上了毛剌关城。
随后杜松也率人赶到毛剌关城,第一件事就是命人重新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他站在城头看着鞑靼骑兵逐渐远去的背影,也心有感叹。又回首看了看这昨夜还是一片繁荣的毛剌关城内,此时却是战火连天,大街上血流成河,受伤的战士逐渐被集中到校场中,虽然还没有详细统计战报,可随自己来的八千子弟兵恐怕也要伤亡大半,而原本毛剌关的守备及一千士卒三千屯田兵基本伤亡怠尽,普通百姓至少也得伤亡三四千左右,再加上被掠走的两千余人,全城两万居民此次一下子去了三层,伤亡惨重。
吴襄站在杜松身旁,反复思量半天,最后才下定决心,突然半跪在杜松面前,口尊:“大人……”
杜松也被吴襄的举动吓了一跳,不过从其刚才战场上的表现,杜松知道自己开始误会了吴襄,对其有几分愧咎,差点将这个能征善战的勇将,派到了必死之地,如不是吴襄的表现大出人们意料,恐怕现在吴襄已只剩下一具尸体。而且杜松对吴襄这样年青又忠心为国为民的将领是打心眼里喜欢,见其突然跪倒在自己面前,不知吴襄所为何事,忙把住吴襄手臂要将其扶起,道:“义武,所为何事?”
吴襄却不敢起来,跪在地上道:“大人,属下见百姓可怜,肯请大人下令让属下出城追击,寻隙救之,不论成败则属下都心怀感念。”
第四十章 草原苦战(一)
    杜松听后却是长叹一声,道:“义武,他们俱是我大明百姓,我身为大明将领负有保土卫国拯救百姓之责,眼见其被鞑靼掠走,以后必将被其奴役,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最后死于他乡,我心又何尝不痛,又何尝不想救 之。”说到此处,杜松想到那些可怜的百姓可能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只能过着悲惨的日子,心头一酸,两眼也是通红。
又是长叹一声,杜松才摆脱悲伤的情绪,一指关城内,大声对吴襄道:“可你看看这城内,如今却是大战刚过,战火未熄,城中百姓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正待我等救援。而且鞑靼骑兵未见败势,主动撤退,安知其中无诈?我方士卒又多有死伤,只怕紧守这关城还力有不逮,如何派兵出城救援?这其中孰轻孰重,义武难道不明白吗?”
杜松一番话说得不仅是吴襄,就连关上官兵都是眼含热泪。吴襄又如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见百姓被掠心中悲痛,他还是不死心,又道:“大人,属下力薄,留在城中也无大用,愿率帐下百人出城,只求趁其疏忽,能救得一人算一人,就算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杜松见吴襄如此执着,又心中喜欢,沉思片刻,道:“好,就如你所愿。”说完又对身边亲兵队长杜雄道:“杜雄,你带百人随义武出城,万事听义武招呼,不得有违,不然军法从事。”
吴襄听得杜松答应自己的请求已是欣喜若狂,又听杜松竟将亲兵队长派来支援自己,连道:“大人,不劳吴将军,只要属下将士足矣。”其实吴襄何尝不想,只是怕这杜雄仗着是杜松亲兵队长不听指挥,可要让自己听从他人,心中又有担心,不知其到底如何,如果其不知兵法恐怕不但他就连自己也法幸免,不得已才推辞。
杜雄在一边听到杜松令下,忙道:“属下遵命。”又听吴襄推辞,知道吴襄心有顾忌,可是不久前他在西城门守门时,便看到吴襄在城门外大战鞑靼骑兵,对其真是佩服不已,心中也愿随如此英雄纵横沙场,不求立功,但求结识英雄。便道:“吴大人,您放心,下官跟随大人出城必定严守将军号令,如有不从,情愿死于将军刀下。”
吴襄见其言语诚恳,心中放心不少,如果仅凭自己及手下不到百人,的确是希望渺小,恐怕难以救出人来,有杜雄相助,希望大了不少。
这时杜松也道:“义武,你放心吧,杜雄跟随我五年有余,我对其知之甚深,他必定会全力助你。”
吴襄此时也不再推辞,先对杜松行了一个大礼,道:“那就多谢大人。”随后又对杜雄抱拳道:“有劳杜将军了。”
杜雄一把握住吴襄双手,笑道:“将军心怀慈悲,不忘百姓,下官佩服不已,有幸与将军并肩沙场迎敌,心感荣兴,还望将军多多指教。”
此时鞑靼骑兵已经看不到踪影,吴襄担心鞑靼骑兵走远追踪不上,便匆匆与杜松告别,带着手下士卒及杜雄等亲兵打马出关,向鞑靼消失的方向追去。
鞑靼骑兵因为在毛剌关中获得了大量财物装了近百车之多,并要押着两千余大明百姓速度想快也快不了,好在他们虽然伤亡大半,但仍然实力强劲,在这草原上更是如鱼得水,没有人敢打他们的主意。
追了一刻钟便远远看到负责断后的齐赛诺延及其手下千余鞑靼骑兵。吴襄和杜雄高议了一下,自己此时的实力还不足与其硬拼,而且此次的主要目的是救出被掠的两千余大明百姓,所以他们悄悄的绕过了齐赛诺延等断后队伍,向着敌中军行去。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绕了一个大圈,才在半个时辰后看到了敌人中军队伍。
负责中军的是色本台吉,并有两千余人负责押送夺来的财物及两千余大明百姓。两千大明百姓也知道此次一去恐怕是有死无生,一路上都是哭哭啼啼,不时回首望向大明方位,脚下更是步履缓慢,恨不能走一步退上两步才好,要不是周围鞑靼骑兵不时有马鞭抽下,恐怕速度还要慢上许多。
此次大战虽然算不得全胜,可色本台吉觉得能掠得如此多的财物,比前两次掠关总合还要多上一倍,虽然有些牺牲也算值得,而且大明的死伤还要比自己更加惨重,也不担心他们还敢出关追击,所以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