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野骆驼三部曲 >

第37部分

野骆驼三部曲-第37部分

小说: 野骆驼三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庵窒低车娜死吹米羁臁!�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人机设计小组现在干脆变换了角色,任务的目标从开发无人机作战系统改变为破坏无人机作战系统。
很快大家就发现麻雀窝基地没有适当的设备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达到水平的微波暗室和足够功率的干扰源。于是大家辗转各个军工研究机构,特别是雷达研究机构,在老大哥们的无私帮助下不停地测试、再测试、再再测试…大家发现,要达到有效的干扰,功率问题其实非常关键。比如预警机上的大型雷达就很难被有效干扰,一方面其工作频率可以变化,工作模式也多样,另一方面就是功率巨大,一架典型的预警机比如E2C型,其雷达的最大峰值功率可以达到1千千瓦,而在预警机里这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这个小弟弟,一般的作战飞机改装的干扰机的几千瓦的干扰能力或者运输机改装的几十千瓦的干扰能力就显得很不足了。如果要对一个比较大区域的在预警机指挥下的无人机的遥控网络进行有效压制,显然需要特别大的功率。
'作者注:微波暗室是一个墙壁周围全部是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制造的封闭实验室,这种形状象锋利的尖刺的吸波材料能够吸收各种电磁波,可以模拟空中的电磁环境'
如果你的武器不够长,那么就再向前迈一步。距离与功率一样,也是影响电磁压制的很重要的因素,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在作战部队里,战斗机的雷达是不能在地面直接开机的,预警机更是如此,甚至预警机都不能在低空开机。一架高度低于2000米的预警机的雷达开机的时候能够使地面的金属线打出火花,直接烧毁电气设备或引起火灾。对于预警机那样大的发射功率,在这样近的距离上,缺乏足够防护的电子设备脆弱得就象微波炉里的爆米花。
可是毕竟是一寸长一寸强嘛,寻找大功率的干扰源就成为大家的心愿—;—;而且重要的是这个设备还要足够轻,能够装到飞机上,最好是能够装到战斗机上。
这个看起来非常棘手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中国西南一个号称电子城的城市,大家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玩意,就是一个小小的重4。4公斤的金属圆筒,名字叫F…5型爆炸磁通量压缩发生器,这么个小东西看起来就象科学家们为自己做的一件玩具。在这个小东西的内部装有一小块炸药,炸药爆炸时产生的膨胀速度为每秒几千米的高速气流压缩金属筒内的一个磁场,在感应线圈中产生巨大的瞬间高达10万安培的电流输入虚阴极振荡器,虚阴极振荡器可产生频率为2。3~2。5GHz、功率为10万千瓦的微波,这个小东西瞬间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发电厂的输出功率,或者说相当于大型雷达峰值功率的一百倍!这个东西重量足够小,而且是国内成熟技术自己制造的,第一只样品早在1998年就通过技术试验了。
'作者注:以上并非虚构,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开技术资料,可见中国基础科技的实力是相当雄厚的。'
科学家的小玩意到了设计武器的工程师手里顿时就不同了—;—;很快一款能够连续发射的“电波炮”就设计出来了。这个东西结构其实并不复杂,基本上就是把两套放大了一些的F…5装置背对背扣在一起,看起来象一门无后坐力炮:粗胖的炮管其实是大大小小的线圈,炮弹是一对压缩磁场的空心金属活塞,小炸药块在中间爆炸,推动两个活塞向两头运动,高速压缩两边“炮管”内的磁场,“炮管”的靠两头的管体上钻了很多泄气孔,内部安装了缓冲装置,活象两个巨大的手枪消音器。由于对称运动,系统整体没有后坐力的影响,可以用轻巧的安装机构安装在飞机、车辆等轻便搭载平台上;增加了再装填机构能够连续发射,当然发射一定次数后需要清理炮膛;4个并联的振荡器发出功率超过40万千瓦的强大微波可以通过一个弧形反射板朝一个方向发射出去,每个震荡器可以通过调节的参数使每次发射可以覆盖和选择几个比较大的频率范围。
这一天,是“电波炮”测试的日子。这是一个老基地的微波暗室,这个暗室的容积比较大,做过F…5的测试。从外表看,老旧的砖墙显示出她历史的悠久,没有任何窗子的方盒子状的房子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美感,一扇新漆过的铁门是这座房子这个唯一明显的一个开口。
由于没有足够的电磁防护服,秦文强等人被赶了出来,在外面等着试验的结果。做这类电磁波实验的很大的特点是老专家很多——带队的年纪最大的陈老开玩笑道:“玩玩电脑写写程序年轻人行,可是这无线电真正要玩得透,经验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可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时候……”
谁也没有这句话竟然成了陈老最后的遗言。
试验进行得很成功,“电波炮”先是成功地完成第一次发射,在几个毫秒内释放了巨大的电波脉冲,然后大家再接再厉,开始测试连续发射。活塞在机械带动下回到中间,然后自动装填装置装入一发射药包,发射后系统有一个大约二十秒钟的冷却时间,然后是下一发装填……试验进行得一切都很顺利,但是由于发射的瞬间功率实在太强,连续发射的电磁波造成个别实验室设备的金属材料产生局部高温,暗室内起火了!而且更加糟糕的是,自动消防系统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故障—;—;微波暗室大量采用了易燃的有机材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毒气和浓烈的烟雾,虽然有人奋力手工启动了消防系统,但是由于耽误了时间,包括陈老在内的两位年纪最大的“老将”最终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
当董涛从前线赶回基地的时候,他听到的是与前线一样的勇于牺牲的故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门用生命换回来的“老将电波炮”。
当然,活着的人们只能用可以说是疯狂的工作来使这些老前辈生命的价值更有意义。整个基地处在一种几乎着魔的工作状态。人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日把“老将电波炮”装上飞机,让它早日形成战斗力。
对于歼8这样双发布局的战斗机,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机体内的空间比较大,也适合安装新武器。原来战斗机配备的雷达、机炮等拆除以后,另外还对一些内部设备进行了调整,再加上保形外挂对机体的扩展,很快就装下了这套几百公斤重的“老将电波炮”——之所以这么重,除了系统本身的有效重量外,机体上增加的隔离、屏蔽等保护也是重量增加的原因。好在基本上新增加的重量相当于拆下去的重量,对飞机的机动性能没有造成影响。
拜冷战所赐,原来准备在核条件下使用歼8与前苏联作战,所以歼8的电磁防护能力极强,要是别的在这方面不够强壮的机型,电波炮轻微的泄露就可能让自己神经错乱。那些看起来多余、粗笨的专用电缆、连接部件、电源设备在大家眼里却头一回显得说不出的可爱。
宝贵的一批无人机样机成了测试的靶子,陆铭等3组的专家看得心疼不已。当然,飞行测试只能在野骆驼花园基地附近的人烟稀少的西部荒漠上空进行,否则这么大功率一开,方圆上百公里的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讯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飞机的飞行高度太低还会直接破坏地面电气设备,特别是容易造成火灾。
陆铭等人越心疼,说明新武器试验的效果越好,第3组变成穷光蛋的时候,歼8GD——歼8G系列的电子战型,“闪电龙枪”诞生了。让董涛深感遗憾的是,这回他提出搞一款双座的歼8GD的建议被空军当局断然否决,理由有三:第一,在现有库存的歼8机体上改双座问题太多,大家等不起;第二,很可能降低宝贵的高空高速机动性能;第三,反正歼8GD的电子战模式还比较简单,另外又有近距离激光数据链,可以得到伴随的标准的歼8G型号的支援。
用秦文强的话说,歼8GD的打法其实既简单有野蛮。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而歼8GD则干脆采用了朝对手眼睛里使劲撒石灰粉的更加无赖的战术。当然这种战术需要依赖的最大优势仍然是跑得快,飞得高,不需要弄得特别复杂,这就是董涛试图弄一个双座型的机会很渺茫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歼8系列真就是我军装备过的所有战机中唯一从来没有出过双座型的战机,终其在空军漫长的服役生涯中,没有制造过一架双座型。没有乘座过歼8几乎成了董涛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好在董涛原本就是通讯行业的成功人士,腰包里的钱可是不少的,他在几年以后以私人名义买下了一架退役的歼8G,几经周折,最后改装为中国第一架"平流层观光研究飞机"。当然,这架飞机最奇特的是有几乎透明的机头和三个串联的座位!最前面的那个视野奇好的座位的第一个光顾者自然是“超级铝杆航空爱好者”董涛先生了。
……
早在2003年,波音公司“幻影”工作组就设计了从双座的F…15E上操纵无人机的系统。双座战斗机作为母机操纵高速的隐身无人机,比如X…45,通过无线网络技术联合作战。后座武器系统操作员能够集中注意力操纵无人机完成侦察任务,最重要的是还能操纵无人机在防空火力杀伤范围之外完成攻击敌人要害的任务。这种作战方法确实很吸引人——玩过星际争霸这一类游戏的人知道,在计算机游戏中的各个作战单位都是由玩家指挥和遥控的;如果被遥控对象自身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在有效目标进入其射程后能够自动完成锁定和攻击,那么一个操纵员能够操纵几十个作战单位在一个区域内作战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这些作战单位还可以分为不同作战任务和不同属性的几种。无人机的这种可以几乎无限放大战斗力的优点使它成为这几年膨胀最快的航空作战平台。无人机作战网络体系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把战场的作战模式彻底改变为由键盘、鼠标、游戏操纵杆完成的作战。
无线通讯、人工智能、甚至电脑游戏的设计等等技术,日本人确实很高明,无人机其实就是造飞行机器人,而机器人技术日本显然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日本人用特有的打造精致的武士刀的传统来制造精致的无人机作战系统,依靠雄厚的电子技术实力迅速地改进着无人机作战技术。
在一场比一场压力沉重的消耗战之后,“龙枪团”终于迎来了第一架歼8GD“闪电龙枪”。
“闪电龙枪”的到来很快就显现出无人机系统特有的脆弱性。工作起来象老式闪光灯的"老将电波炮"能够在几十公里外有效地扰乱无人机的遥控信号,有效压制敌人的无人机群战术。“老将电波炮”唯一的毛病就是寿命短。强大的功率输出使电磁波发射部件只有几百次的寿命,而且每次执行任务只能发射100次就要返航检修炮管,好在虽然质量一般,毕竟都是国产,价格很便宜。前线作战部队一直呼吁要大量装备,不仅要有空军装备,而且地面的防空部队和陆军部队也要求装备车载型。
当然,优先装备的肯定是空军,毕竟高速抵进才能更有效地把石灰粉以更高的密度撒在敌人脸上。很快,“龙枪团”组建了全部装备歼8GD的“闪电大队”。相比一个歼击机团一般只有三个大队,“龙枪团”成为全军唯一的拥有五个飞行大队的歼击机团,包括三个龙枪大队,一个隐形大队,一个闪电大队。
“闪电龙枪”有了一定数量后,各路英雄一起都到了前线,现场研究“烧烤机器鸟”的配方。
大家很快就发现强大的电磁脉冲波在几十公里甚至更远距离上虽然能够压制无线数字通讯信号,但是这需要电子侦察系统对敌人的工作频率有比较准确的判定,相应的敌人能够通过跳频等手段进行调整,由于在电子侦察能力上中国空军的电子战能力并不占上风,而且“闪电龙枪”的瞬间功率虽然强,但是持续压制能力却很差,因此这种传统的电子战方式并不太适合。
很快飞行员们就喜欢上简单而野蛮的“电磁波拼刺刀”战术:大功率的电波炮和高空高速的龙枪结合的武器平台,如同同时具备闪电麻痹的电属性魔法和高速的风属性魔法的快枪,适合高速接近、在十几公里甚至更近的距离上实行“闪了就跑”的战术。凑近了的“闪电龙枪”一旦开动“老将电波炮”进行连续射击,可以让前下方十几公里距离内的任何无线电和雷达设备都不能正常工作—;—;而在几公里距离内让,根本就不是“软杀伤”武器,而是对电子设备具备完全的硬杀伤能力。在这个距离内使用雷达引导的战术导弹被照射后几乎立刻失灵,战斗机的火控系统都会“昏厥”导致失灵,甚至个别电磁防护能力不强的飞机也会失去控制而坠毁。对于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